1

陈寿在著《三国志》时,把张辽、乐进、于禁、张邰、徐晃合在一起,写就《张乐于张徐》列传,他们在魏国齐名。把诸葛亮单独列传,却把庞统和法正在一起列传。还有一个单独列传的就是陆逊,显然在陈寿心中,诸葛亮和陆逊是齐名的。庞统和法正名声应在之后。正如杜甫诗云:“诸葛大名垂宇宙”,鲁迅也曾说:“亮多智而近妖”。可见诸葛亮的名声是庞统远远不能及的。

那么,庞统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名声呢?现在很多人认为诸葛亮和庞统齐名是水镜先生的那句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其实史料记载司马徽原话是“儒生俗士其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在乱世中要有所作为,没有人举荐很难担当重要角色,而水镜先生正是起到了举荐的作用。实际上诸葛亮没出卧龙岗之前庞统名声要比他高出很多。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就是当时人们并不认可。而庞统则不同,20岁按触庞德公会谈后,被对方夸为“南州士之冠冕”,名声大震。这种名声,孔明是没有的。

那么司马徽为什么要把它俩联在一起呢?因为庞统出道稍早,没有大的成就。急于把27岁的诸葛亮推出来建功立业,推给谁?按照当时曹操、刘备、孙权帐下谋士的状况,唯有刘备可以重用诸葛亮。那么,得拿出来真本事让刘备信服,还得让刘备仰仗诸葛亮,便有了徐庶试探刘备品德志向,司马徽举荐,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把早己研究策划好的《隆中对》策略读给刘备听,使刘备顿开茅塞,成就了诸葛亮的大业。

诸葛亮和庞统出山,一个是跟着刘备,一个跟着周瑜。刘备帐下没有名士,诸葛亮必然被重用。而周瑜本身就是智士,帐下有鲁肃、陆绩、顾劭等名士,庞统不可能被重用。周瑜逝后,庞统没有赞赏周瑜孙权不予理采。庞统在鲁肃的推荐下来到刘备帐下。

庞统确实没有什么成就,除在赤壁之战中献计外,再就是跟刘备下西川。诸葛亮是军师座守荆州,庞统只能是副军师劳师远征,可惜在攻打雒县时,36岁的庞统不幸中箭身亡。

庞统虽然成名较早,只是没有被重用,被刘备重用后又早亡,自然就没有诸葛亮名声响亮。

最佳贡献者
2

论实际业绩,庞统的确乏有些善于可陈,这很大程度上缘于他死得太早,还没有来得及施展抱负,不过,就有限生命而言,庞统已经十分耀眼了。

名气很大:南州士之冠冕

庞统是荆州名士庞德公的从子,庞德公在荆州影响力很大,是个刘表都请不动的人。

庞统小时候为人朴实,看上去并不聪明。庞德公的好友司马徽也是著名的学者,以善于品鉴人物著称,在庞德公的介绍下庞统去拜见司马徽,当时司马徽正爬到一株桑树上采桑,庞统来了,坐在树下,二人树上树下随意交谈起来。

谈了一阵,司马徽觉得庞统很不简单,一口气竟然跟他聊到了天黑,司马徽对庞统大为惊异,说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南州”指是就是荆州,司马徽认为荆州的士人里庞统是最优秀的人物,没有之一。

庞统这时才18岁,就得到了司马徽如此高的评价,传出之后庞统逐渐被世人所知。

学于名师:跟诸葛亮是同学

诸葛亮也是通过庞德公结识司马徽的,诸葛亮有两个姐姐,其中二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论起来诸葛亮跟庞德公也有亲戚关系。

诸葛亮很仰慕庞德公的学问和人品,经常借着探望二姐的机会到庞家,每次来,诸葛亮都要专门去拜见庞德公,对庞德公十分尊敬,每次都行大拜之礼。

庞德公对诸葛亮这个晚辈也产生了好感,通过交谈他发现诸葛亮不仅天资聪慧,而且身上有难能可贵的个人品质,他志存高远,又踏实勤奋。

司马徽办有私学,经过庞德公介绍诸葛亮正式拜司马徽为师。在司马徽的学生里,还有庞统、尹默、向朗等人,他们后来都到蜀汉为官。

司马懿对诸葛亮、庞统这两位学生格外器重,认为他们二人日后必然会成就一番事业。庞德公把诸葛亮称为“卧龙”,把庞统称为“凤雏”,把司马徽称为“水镜”,这些称呼在当时广为人知。

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意思是得到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借以辅佐而平定天下。

出道较早:比诸葛亮更早入世

都知道诸葛亮后来经刘备“三顾茅庐”后出山开始做事,当时诸葛亮已27岁左右了,庞统出去做事则比诸葛亮早。

襄阳当时属南郡,庞统在本郡任职,担任功曹,这是郡太守的属官,负责人事工作和官吏考核,是郡政府的主要官员之一,庞统虽然年轻却干得却不错。

庞统的性格跟诸葛亮不太一样,他喜欢热闹,喜欢结交各类朋友,担任功曹后,更是着力发现和推荐人才,他本来已小有名气,现在的知名度就更大了。

但是,人们发现庞统从事人事工作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他所推荐和称许的人才,往往有点言过其实,有人问他是怎么回事,庞统并不回避,他有自己的道理。

庞统说:“现在天下大乱,世风败坏,坏人太多,好人太少,正是兴风俗、长道业之时,对于好人就应该大力表彰他的长处,让社会都来效仿。我选拔了十个,即使用错了五个,那五个也是好的呀!”

名扬域外:江东名士争相交接

庞统在一直在南郡任功曹,南郡先属刘表,刘表死后一度属曹操,后来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了曹操,南郡又归孙权所有,孙权任命周瑜为南郡太守,庞统成了周瑜的手下。

建安十五年(210年)周瑜病逝,作为下属,庞统护送周瑜的灵柩前往江东,江东士人早就听说过凤雏的大名,纷纷与庞统结交。

名士顾劭去见庞统,干脆住在庞统那里,二人经常谈论。顾劭曾经问庞统:“听说您善于知人,那您说说,我和您相比谁更好一些?”

庞统一改之前评论人物时多用“美言”的做法,此时的评论更加客观、直爽,他回答说:“讲到教育、训导社会风俗,辨别人的优点与缺点,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论给帝王出谋划策我可就比您强一点了。”顾劭认为庞统话虽然说得很直接,但也很有道理,于是跟他格外亲近。

庞统要回去的时候,众人又齐会于昌门相送,陆绩、顾劭、全琮等江东名士都来了,大家都很想听听庞统对江东士人的看法。

庞统也不客气,直言不讳说评点起很多人。人都喜欢当面听一些好话,所以朋友之间相互品评时多是美言,此时的庞统显得更加沉稳、成熟,能当面客观地指出对方的不足和差距,这一点十分难得,清代学者李光地就庞统论江东人才进行过评论,认为庞统“不肯求全责备,这个心胸,便可以称‘凤雏’”。

当面献计:与刘备一拍即合

庞统回到荆州,这时南郡又归了刘备所有,经过一番曲折的过程,庞统最终被刘备所重视,刘备改任庞统为荆州治中从事,这个职务负责州政府的人事等方面的工作,地位较为重要。

刘备单独与庞统进行了交谈,在这次谈话中庞统提出了进取益州的规划,庞统对说刘备说:“荆州已经残破,东有孙吴,北有曹氏,想以此为鼎足之计,以难实现。益州国富民强,人口上百万,兵强马壮,可以借以成大事。”

刘备说:“我与曹操势如水火,他急,我宽;他暴,我仁;他诡,我忠。只有与曹操不一样,事情才能成功。所以,夺取益州难免失信义于天下,我不能取。”

庞统道:“现在是讲究权变谋略的时代,不是固执一面就能成就大事。兼并弱小,攻取愚昧,这就是春秋五霸的事业。逆取顺守,推行善政,待大局已定,给原来的主人以优厚的待遇,又何妨于信义呢?如果不取,终落入别人之手。”

庞统的这番见解与诸葛亮之前在“隆中对”中的看法一样,可谓英雄所见略同,刘备听完,进一步坚定了西取益州的信念。

高参智囊:三策夺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12月,刘备率数万人马沿长江而上进入益州,行前提拔庞统为军师中郎将,这与诸葛亮当时担任的职务相同,刘备把庞统带上,让他为自己出谋划策。

刘备进入益州后,在葭萌住了将近一年。在此期间刘备到处做好事,收买人心,树立个人威望。庞统认为葭萌不可久留,如果不赶紧行动,必然会出现大麻烦。

为此,庞统制定了三个方案供刘备参考:第一个方案是悄悄选派精兵,昼夜间行,直接袭取成都,刘璋实力不强,防备力量不足,如果突然发起攻击,可一举将其拿下;第二个方案是告诉刘璋在葭萌附近的驻守将领杨怀、高沛,说荆州那边有事,要回荆州救急,之后做出要回去的样子,这二人既忌惮将军的威名,又高兴将军现在离去,必然会轻骑来见,到时候一举将其擒拿,进而攻取成都;第三个方案是暂不用兵,退回白帝城,与荆州相连,益州之事徐图缓进。

上、中、下三策摆在了刘备面前,刘备最终选择了中策,立即从葭萌起兵,后来就按照庞统的规划夺取了益州。

庞统是汉末三国不可多得的人才,可惜天妒英才,死得太早了。

3

正是世界杯如火如荼,拿足球举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五届金球奖克里斯蒂亚诺罗纳尔多大家都认识,本届世界杯表现出色,有望摘下第六座金球奖,成为历史第一人,但有多少人记得当年在里斯本竞技和他齐名的左路天才夸雷斯马?(小组赛刚刚打进世界波)

梅西天赋异禀,刚一出道就被誉为“小马拉多纳”,后来的发展也不负众望,可谁还记得和他同期出道,被誉为“小贝利”的巴西天才少年罗比尼奥。

回到本问题,要说功绩,庞统肯定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但“卧龙凤雏”齐名,比的不是功绩,而是他们的才华,就才华而言,庞统的确与诸葛亮有的一拼,只不过天不假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机会罢了。

那么第二个问题来了,卧龙凤雏是否真像徐庶所说:得一可安天下?

诸葛亮和庞统无疑都非常有实力,诸葛亮自不必说,而庞统虽然只活到三十六岁,却也有赤壁献上连环计,帮助刘备夺益州等功绩,并非浪得虚名。但“得一可安天下”就有点夸张了!

中国自古就有“隐仕”的传统,身怀绝技却隐与山野,比如说春秋时期的大宗师鬼谷子,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连是谁都说不清楚,再比如说教导张良的黄石公,同样是一位世外高人,一出世必是石破天惊,风云变幻。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扫地僧一般,寻常看不见,偶尔露峥嵘。

如果真像鬼谷子黄石公那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就罢了,但这些高人大多不能免俗,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有哪个能不为世俗诱惑,不仅如此,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包装自己,往往故作姿态,搞出一堆神仙秩事,侠名雅号以虚张声势。

“卧龙凤雏”的称号都来自于庞德公,司马德操“水镜”的称号也是他取的,这位隐居襄阳的神秘老者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经纪人兼网络红人推手,他的真实身份其实是庞统的叔伯,史书上说庞统是他的从子,就是本家子侄的意思,至于血缘远近有待考证。

此前求贤若渴的刘备曾慕名多次登门请庞德公出山相助,老头一直借故推脱,却半推半就的说了“卧龙凤雏”一通好话,为日后两人的出山奠定基础。

不能不说:老司机就是厉害啊!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4

第一、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司马徽说的。而当时司马徽乃天下名士,他说一句话,比普通人说一万句话,就象一个网红或一个领导人说一句话一样,粉丝多,所以庞统就出名了。

庞统也不是空有其名,他是实有其名。如做耒阳县县令时,他除了吃喝玩乐,整天什么事也不干,张飞去兴师问罪,他半天之内把三个月的公务都处理了。而且分毫不差。这可不是一般的人能干得了的。张飞素有敬贤之风,一看庞统这两下子,立马不兴师问罪的,恭恭敬敬地把他请回去,向大哥刘备推荐人才。而这时庞统才说,他受过鲁肃与诸葛亮的推荐。鲁肃对他的推荐是:庞统不是百里之才;诸葛亮对庞统的评价,和鲁肃差不太多。于是刘备把庞统找来,通过攀谈考察认为他果真是个人才,封他为中郎将。

天下大才,司马徽、鲁肃、张飞、诸葛亮、刘备,都认为庞统是个人才,而且是个大才,你说庞统会是徒有虚名吗?

第二、庞统在短暂的时间里,创造出了不一样的人生辉煌。刘备之所以能取得益州,庞统当居首功。以前刘备用功,屡败屡战。但这次得了庞统,如同心里有了主心骨。庞统给了出了上下中三策,刘备用中策兵取益州。庞统不但能出谋划策,而且身先士卒,最后马革裹尸。

他虽然牺牲得早,不能为刘备的兴汉事业继续做贡献,但他象郭嘉一样,必将受到后世人的尊重。与诸葛亮齐名理所当然。

5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是《三国演义》中司马徽说的,原话是“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而事实是这两人刘备都得到了,却也没有安天下。难道是司马徽说错了吗?

是的。

因为在历史中,并没有这种说法。司马徽的这句话来源于庞德公的评价“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在庞德公看来,诸葛亮、庞统和司马徽三人是齐名的,但从没说得一人可安天下。

而诸葛亮的才能大家有目共睹,司马徽也是隐士高人,那么这个庞统为何与二人并列,他有什么过人之处?

一、沾亲带故

庞统和庞德公、诸葛亮之间有亲戚关系。

庞统是庞德公的大侄子,伯父稍微夸奖一下大侄子是情有可原的。另外庞德公的儿子娶了诸葛亮的二姐,庞统当称呼诸葛亮的二姐一声“嫂子”,庞统和诸葛亮可以说是“兄弟”关系。

而诸葛亮经常来庞德公家里请教拜访,因此和庞统也比较熟悉。在庞德公看来,两人的水平差不多,所以将其并列。

至于水镜司马徽,他和庞德公是好友。庞统之所以出名,和司马徽有很大关系。

二、名士点评

在演义里庞统因为长得比较丑,所以找工作处处碰壁,无处施展才华。在历史中,庞统是因为年少时较为木讷,所以没啥名气。

而那时候想出仕,必须得到名士的点评,水镜司马徽就是这样的一个名士。庞统18岁那年,庞德公手写书信一封,让庞统带着去找司马徽。

司马徽正在桑树上采桑,庞统把书信相交,司马徽看毕便和树底下的庞统整整长谈了一白天。之后司马徽说,庞统果如庞德公所言,是南州士人中的佼佼者。

于是庞统就出大名了,没过多久就担任南郡功曹,成功踏入了仕途。而他的名气甚至远播东吴。赤壁之战后,周瑜统领南郡,庞统为其帐下功曹。周瑜病逝于巴丘,庞统为其送丧至东吴。东吴全琮、陆绩等人皆慕名而来,鲁肃更对他赞不绝口。

那么他们到底看重庞统何处了?

三、善于品鉴

陈寿说,庞统相当于曹魏的荀彧,而荀彧善于理政,但庞统的理政能力一团糟,连小小的耒阳县都治理不好,被刘备免官。

军事谋略上,庞统也没有显示出过人之处。刘备进攻西川,以庞统为军师中郎将随行。庞统为刘备夺取西川献上中下三计,刘备用中计,夺取了涪水关。而在围攻雒城的战斗中,庞统中流矢而亡,致使刘备伤亡惨重,不得不急召诸葛亮、张飞等人从荆州驰援。

那么庞统的过人之处只剩一个品鉴人物了,而这也是他和荀彧唯一相通的地方。

所以庞统能和诸葛亮齐名,一是因为关系好,二是受到了司马徽的点评,三是有品鉴人物的能力,其他方面远远则比不上诸葛亮。

6

首先,诸葛亮和庞统齐名是水镜先生的那句话“卧龙凤雏二者得一,可安天下”。但是,在正史中,“儒生俗士其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有伏龙凤雏”才是司马徽的原话。当然,无论怎样,这都是将庞统和诸葛亮放在一起比较。在此基础上,因为这句话是名士司马徽所说的,促使庞统和诸葛亮的名气都提升到一个高度。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司马徽,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为人清高拔俗,学识广博,有知人论世、鉴别人才的能力,受到世人的敬重。

其次,东汉末年这一历史阶段,南郡人庞统听说司马德操住在颖川,所以走了两千里路去拜访他。司马徽与庞统相互交谈,不分昼夜。谈论后,司马徽对庞统十分惊异,并称庞统是南州名士之首,使庞统渐渐为他人所知。由此,在诸葛亮没有出山辅佐刘备之前,水镜先生用“南州名士之首”来评价庞士元,这促使庞统早期的名气甚至超过了孔明。在东汉末年,一个人的名气不仅依赖于自己的才学,更需要名士的评价。换而言之,名士文人的评价,是当时诸侯选择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

再者,东汉末年,文人士大夫之间流行品评。其中,许劭、许靖兄弟每月初一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无论是谁,一经品评,身价百倍,世俗流传,成为美谈。对此,早期的曹操也不能免俗,置办厚礼去见他,请他对自己进行点评。对于曹操,许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据说,曹操竟欢天喜地而去。对于当时的文人士大夫来说,品评前辈提携后生的一个途径,也即一句简单的品评,因为品评之人的名气,促使被品评之人可以身价倍增。

最后,除了水镜先生的高度评价,庞统之所以能和诸葛亮齐名,也是因为自己确实有两把刷子。虽然袭取益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已经制定的战略,但是,是庞统提出了“逆取顺守”的思路,帮助刘备坚定了攻打刘璋的决心。而且,庞统辅佐刘备攻打西川时,很快就拿下了不少城池,直接威胁到成都的咽喉雒城。由此,如果不是不幸中流矢而亡,庞统今后的成就即便不能和诸葛亮相媲美,至少也是蜀汉的重臣。所以,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显然不是一点基础都没有的。

文/情怀历史

7

文 | 江隐龙

不知你说“齐名”,指的是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还是两人在刘备帐下均当过军师中郎将。这两个层面是完全不可类比的。

庞统与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是庞德公品评的。庞德公是荆州名士,他一生淡泊名利而未入仕,所以也是一位隐士。但尽管是隐士,庞德公也是圈子的,他与司马徽、徐庶、诸葛亮、庞统都是好友,而且这几个都比庞德公年轻不少,庞德公与他们亦师亦友,亲密无间。

东汉末年,名士之间流行品评,最出名的就是汝南月旦评,许劭、许靖兄弟就曾经评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品评这件事,一方面可以看成是士人圈中的舆论,另一方面也是前辈提携后生的一个途径。当时不少人本没有什么名气,就是因为被名士夸奖了一番便身价倍增的事是常见的。

比如汉末有八个名士合称“八顾”,其中有两个成员叫郭泰和范滂,一个被称为“泰之所名,人品乃定”,通俗点就是说“郭泰对一个人的品行的评价绝对错不了”;另一位则是“宁受苔死,而滂不可违”,通俗点讲是“宁可受鞭笞而死,也不能违背范滂之意”。东汉末年士人圈子的风气如此,所以庞德公提携一下自己的几位有才的好友,是非常正常的。

另一个层面,是二人都当过刘备的智囊:军师中郎将。军师的作用是出谋划策,庞统在刘备平定益州时是有极大的贡献的——他提出了上中下三策,后来刘备没有采纳上策而用了中策,但庞统运筹的能力不下于诸葛亮,刘备是认可的。庞统如不早逝,诸葛亮不会参与到益州之战,荆州的关羽有诸葛亮掣肘也不会丢失,所以后人才说“先生如不逝,江山未必竟三分”。

但在这一层面,与庞统并列的不是诸葛亮,而是法正。法正之谋不亚于庞统,而且同样早逝,陈寿在《三国志》中以诸葛亮单列一传(整个《三国志》中只有诸葛亮与陆逊单独列传),而以庞统、法正合传,是有其深意的。

8

谢邀。您问庞统一生没什么实际成就,却与诸葛亮齐名,这两句话都有问题。

这事儿要从两方面来说。

首先,庞统与诸葛亮齐名,是在他和诸葛亮出山之前,隐居荆州的时候。那时候庞统固然没有太多实际成就,诸葛亮可也没有什么实际成就,就是名士圈子对两个年轻人的评价,认为他们是荆州新生代中数一数二的佼佼者。从后来的发展来看,确实也当得起这个评价。庞统的成就虽然不如诸葛亮,但展现出来的才能和达到的地位,确实比孟建、崔均、徐庶、庞山民这些人要强。

至于出山后的历史评价,庞统是和法正齐名。这也担当得起的。虽然袭取益州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已经制定的战略,但以刘备的做派,在一开始并不愿意担这个夺取同宗领土的恶名。这时候,是庞统提出了“逆取顺守”的思路,帮助刘备化解这一心理包袱。而在随后进取川中的战争中,庞统辅佐刘备,很快打下西川北部大片领土,直逼成都的咽喉雒城。到这个时候,取川可以说大局已定。按演义,庞统因为自己的轻敌死在落凤坡,弄得刘备异常狼狈,被张任困在涪城,如果不是诸葛亮入川救援,几乎丧命。但历史上,擒杀张任的不是诸葛亮,而是庞统。庞统是在杀死张任后,围攻雒城期间,中冷箭而死的。这纯属一个偶然。但在他死的时候,刘备取川可以说是大势已定。

因此,庞统在刘备手下的时间尽管很短,加起来也不过三四年,但确实表现出相当强的策谋和军事能力,成就也不小。如果刘备早年在徐州有这么一个谋士辅佐,想必不至于四十多岁了还东奔西走。

如果是按演义,那么庞统的能力还要加上一条献连环计,直接成为赤壁之战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就更厉害了。当然,演义为了突出诸葛亮,对后期庞统做了心胸狭隘、嫉贤妒能的处理,让他最后死在自己的嫉妒心下。这样是显得差劲了些。

9

我是历史问答达人“青言论史”,乐于为您解答中国古代史的相关问题。


庞统之所以能和诸葛亮齐名,确实是因为当时的荆州士人集团广告打得好。而且,他确实有那么厉害,只不过和诸葛亮的厉害法不一样。

现在我们知道,“伏龙凤雏,二者得以可安天下。”这句话由于出现在《三国演义》里面,被广泛地怀疑又是罗贯中先生的杜撰。但是,这句话还真的不是瞎编,起码前半句话不是。《三国志》有云:
“诸葛孔明为卧龙,庞士元为凤雏,司马德操为水镜,皆庞德公语也。”

一个是盘踞着的龙,一个是尚未羽翼丰满的凤,诸葛亮和庞统自然有的一比了。而且从在刘备集团的作用来看,庞统的作用也可以与诸葛亮相媲美。

众所周知,诸葛亮是刘备集团的第一文臣,而第二文臣在庞统死之前,一直就是他自己。如果和刘备的老祖宗刘邦的班底比较的话,诸葛亮就是萧何,而庞统就是张良。诸葛亮负责大战略的规划和统筹全局,而庞统负责走上前线,为具体的战役出谋划策。

从一个例子就可以看出,庞统战死后,诸葛亮立刻从荆州起身前往西川。这说明此时的刘备集团里,能够顶替庞统位子的,只有诸葛亮,没有其他人,甚至法正都不行。

有一句话叫“既生瑜,何生亮”。其实用在庞统和诸葛亮身上,也挺合适。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10

谢谢邀请

庞统和诸葛亮齐名,是在二人出山之前,已经被广泛认同的。这个排名不是因为成就,而是因为能力。(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没有实际成就呀)

《三国志》中记载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

这段话清楚的说明了,诸葛亮和庞统都没有出山之前,两人名气相当。都是当世之俊杰,世之英才。都拥有了各自的称号。



庞统的声望来源

一;东汉末年非常讲究家世,而庞统的叔父是当时的名士庞德公,刘表多次邀请庞德公,都不为所动。而庞德公对庞统非常器重,经常大加赞赏,认为庞统非比寻常。

二;庞统拜访名士司马徽之时,司马徽正在树上采桑,庞统到来后,两人一直聊到了深夜。之后,司马徽大加赞赏庞统,并称赞庞统为南州首屈一指的人才。此事之后,庞统的名声大涨。

三;庞统后被任命为功曹,对他人多有溢美之词,往往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别人问他为什么。庞统说当世恶人多,善人少,这样夸赞别人可以宣扬好的榜样,改善世风。这样一来无论是被庞统赞美的人还有询问庞统的人,都对庞统大加赞誉,如此庞统的名声更进一步。



以上是投靠刘备之前庞统和诸葛亮齐名的原因。(庞统和诸葛亮都可以说是营销大师)

庞统在投靠刘备之后,任耒阳县令期间,鲁肃和诸葛亮都对刘备谈起庞统远非百里之才。如此夸赞之下,庞统声明更是大长。

后来刘备经过和庞统的交流,任命庞统为军师中郎将,庞统更是献计征蜀,在征讨蜀川的过程中多次体现了其军事才能。



纵观庞统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其展现的军事才能丝毫不亚于孔明,奈何生命过于短暂。如流星过隙一般,一闪而过。给留下了诸多的叹息。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