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邬思道是雍正皇帝在登基前,最重要的谋士。年羹尧是雍正皇帝的大将军,是最得力的干将。这两个人之所以没有碰在一起,那是因为他们知道,大家都是明白人。
邬思道一眼就能看得出年羹尧不是个省油的灯。
早在康熙年间,年羹尧就已经是一位非常著名的文武全才。康熙皇帝亲封他为陕甘总督,其实就已经看得出年羹尧是个厉害的人物。
而年羹尧的手段实在是太歹毒,这是邬思道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当年在江夏镇的时候,年羹尧带着手里的四川兵,一夜之间杀了人家几百口,就是为了夺取当地的钱财。
手段残忍,前所未见。后来做了大将军以后,年羹尧更是杀伐决断,毫不含糊。能杀的绝不会留下活口,这就是年羹尧的作风。
作为一名秀才,邬思道是不愿意跟年羹尧这种杀人狂魔待在一起的。尤其是在年羹尧成为大将军以后,邬思道更加不能跟年羹尧共事。
因为年羹尧手里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邬思道如果无法正确引导年羹尧,那只会眼看着年羹尧越走越远,这不是邬思道愿意看到的。
李卫和田文镜就不一样了,他们俩手里的权力虽然也很大,可是他们听得进劝,邬思道也就能够慢慢引导他们走上正道了。
邬思道和年羹尧,一文一武,组合在一起会引起雍正的怀疑。
邬思道是顶尖聪明的文人,年羹尧是手握雄兵的武将。这两个人如果联合在一起,那么会发生什么?可能不用说大家也会猜到。
邬思道是何等聪明之人?他是深谙帝王之道的人,自然是明白雍正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年羹尧和邬思道结盟。
一文一武搞在一起,而且都是顶尖水平,早晚会发生意外。邬思道之所以远离京城,其实就是不愿意跟雍正待在一起,从而受到雍正的怀疑和伤害。
既然已经远离了雍正,躲过了雍正的怀疑,邬思道为什么还要去触这个霉头呢?他是聪明人,他所想的,正是雍正所考虑的事情。
雍正既然已经放过了邬思道,那就证明,只要邬思道做一个雍正可以找得到的闲云野鹤,那么雍正就不会再考虑杀掉邬思道。
可是邬思道要是跟年羹尧碰在一起,结果可就非常不妙了。邬思道的智谋,加上年羹尧的武力,雍正是完全搞不定的。
既然会搞不定,那么雍正自然要把这件事扼杀在摇篮里。所以一旦发现这件事有苗头,自然是要对邬思道或者年羹尧出手。
相比较于年羹尧,邬思道是更好对付的,所以说,邬思道将会成为这件事的受害者。邬思道既然明白这件事,那他当然不会去触碰这件事了。
邬思道明白雍正皇帝早晚会对年羹尧下手。
年羹尧的地位和权力,使得年羹尧不得不那么跳,而任何一个皇帝,都不会容许自己的手下人如此跳。
这就是年羹尧悲剧的源泉。年羹尧做了陕甘总督,又晋封为大将军,手握二十万雄兵。这一系列的升迁,难道雍正就不担心?
表面上雍正极力维护年羹尧,甚至不惜跟他们家族的兄弟叔伯们闹翻了,而背地里,最担心年羹尧造反的人,其实就是雍正。
因为雍正明白,年羹尧手握的大权,是足以将满清王朝颠覆掉的大权。这份权力,此刻虽然是用在保护雍正的统治,可是说不定哪天会成为掣肘雍正统治的工具。
所以不管年羹尧的态度是怎样的,处于他这个位置的人,都会受到雍正的猜忌。猜忌的结果,自然就是对其下手。
飞鸟尽良弓藏的故事,在历史上实在是太多太多了,邬思道作为一名文人,对这些事情,那是再了解不过了。他可以断言,雍正皇帝早晚要清算年羹尧。
不管年羹尧的态度如何,是否主动交出兵权等等,都不会逃出雍正的手掌心。既然年羹尧的命运会如此悲惨,邬思道为什么还要去选择年羹尧来辅佐呢?他总不会想着要给年羹尧陪葬吧?
总结:将相和只能出现在故事里,一旦成为现实,那么皇帝就焦虑了。
我们学习过一个故事,在战国时期,赵国的相国蔺相如和廉颇,曾经因为一些事情闹得不愉快,廉颇总是瞧不起蔺相如。
而蔺相如一味退让,并且告诉手下人,之所以让着廉颇,不是因为怕廉颇,而是为了赵国着想。最终廉颇深受感动,从此跟蔺相如结为生死之交。
很可惜的是,这只能是故事,现实中,如果掌握政权的蔺相如和掌握军权的廉颇关系很好的话,那么赵王可能就要跳起来了。
因为一文一武的人结合在一起,对统治者来说,是威胁最大的。不管从哪个方面下手,他们俩的结合,对统治者来说,都是一种威胁。
年羹尧和邬思道也是一样,他们一个掌握二十万大军,一个拥有帝王心术。这两个人结合在一起,对雍正的威胁是相当可怕的。
雍正绝对不容许这件事发生,所以我们看邬思道在给年羹尧送过军粮以后,再也没出现过,你们以为他去了哪儿呢?
参考资料:
《雍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