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做了九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做了九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2020-08-30 03:04阅读(70)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做了九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六十五岁的明太宗(成祖)朱棣,第五次出塞,讨伐鞑靼。但是这一次成

1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六十五岁的明太宗(成祖)朱棣,第五次出塞,讨伐鞑靼。但是这一次成祖一改往日雷厉风行作风,刚刚出塞,行程不过半,便下令班师。七月,在返回京师路上,一个叫榆木川的地方,成祖驾崩。

这样看来,也许当初出塞时,成祖已经发病,预感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立即返回,以安排后事,但是没有能捱到回京,半道而崩。

随驾文臣杨荣、金幼孜等,在事出突然之时,封锁消息,照常向御帐进饮食,维持正常局面。暗中由杨荣亲自带队,率亲随疾驰返回京师,密报皇太子朱高炽,以成祖遗命,奉太子登基,即明仁宗。

这个时候,觊觎皇位的成祖次子汉王朱高煦已经被赶到山东乐安就藩,三子赵王朱高燧因上一年谋逆事件,被成祖废弃,诛杀党羽多人,也闭门不出。由于杨荣动作迅速,即使汉王在京师之中耳目众多,也没有来的及反应。等到他知悉成祖已经去世时,太子大哥早已奉遗诏继位,无可奈何了。

仁宗自永乐二年(1404年)被立为太子,至今已二十年,由于身体肥胖,腿脚又不便,无法像成祖那样跃马上阵,驰骋沙场,所以一直不得成祖欢心。

而其二弟汉王朱高煦,简直就是成祖的翻版,靖难时身先士卒,勇冠三军,立下汗马功劳。成祖早就有易储之心。如果不是朝中文臣死保,加上成祖确实喜欢太子长子,皇太孙朱瞻基,朱高炽的太子地位几乎不保。

成祖去世,使得仁宗彻底摆脱了朝不保夕的日子,终于一步登天,成为天下至尊。即位后的仁宗,在长出一口气同时,也着手开始实施自己的治国理念,改变永乐一朝大张大阖的政治态势,安定朝局,消除对立,稳定生息为上。

对于两个跟自己作对了二十年的弟弟,仁宗宽宏大度,不予追究,各加禄米二万石,其他赏赐甚厚。以自己的举动为表率,向天下人表示以和为贵。

政治上,仁宗将永乐年间为了保护自己而得罪成祖,被下狱治罪的诸文臣第一时间开释,重用杨荣、杨士奇、杨溥,蹇义、夏元吉等,澄清吏治,减轻百姓负担,使得天下从成祖时因频繁用兵、大兴土木而财政崩溃、人民困苦的局面中恢复过来,修养生息。

仁宗自己也厉行节俭,为天下表率。停止也宫中采办珍宝、地方敬献方物、并缩减皇宫日常开支,对于地方受灾,也及时减免赋靓,并加以赈灾。对于原有的军事征发物料,仁宗也下令户部拨付钱物至市场购买,不再自民间无偿收取。这些,都是为了保证民间能够恢复元气,休养发展。

在位短短十个月的仁宗,作为一个封建帝王,能够以百姓疾苦为出发点,去制定相应国策,已经是很难得了。

洪熙元年(1425年)五月,当了二十年太子才登上皇位的仁宗,不过仅仅在位十个月,就突然去世,年四十八。对于他的突然去世,后世诸多猜测,疑团种种。

倒底真相如何,目前没有明确的结论,史学界还是倾向于仁宗是自然死亡,不过自身也有一定原因。

猜测一:年纪大了,身体肥胖,身患诸多疾病,成为皇帝后,政务繁忙,压力巨大,最终因并发症诱发疾病而去世。

仁宗自幼就身体肥胖,行动不便。成年后更加是“罹患足疾”、步路蹒跚。极有可能患有严重的糖尿病,加上因肥胖而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而他日常中,肯定不会有锻炼的机会,也没有注意过饮食,日复一日的拖下去,等到了登基的时候,估计已经是病重难返。再加上日常政务繁琐,更加影响病情,最终导致或是突发心脏病,或是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导致驾崩。这也是正统观念的结论。

猜测二:二十年太子,在严父苛责下,战战兢兢,不敢稍有差池,导致生活压抑。父亲去世后,终于登上天子之位,压力骤然一空,松懈之下,难免荒唐了些。于后宫中“操劳过度”,导致身体亏虚。又因为年纪已步入老年,体质也不好。多病、放纵、年老之下,身体一下子垮掉,又急于治病,服用金石之药,导致暴亡。--------“……先皇帝(仁宗)嗣统未及期月……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明史·罗汝敬传》

仁宗死前三天,还对辅臣忿忿不平地说:“李时勉侮辱我!”而李时勉,是当时的翰林侍读,在仁宗得病时上疏,惹恼了仁宗,被仁宗让卫士用金瓜打断了三根肋骨,之后下狱。

能让仁宗死前还念念不忘的羞辱,到底是什么呢?据后来考证,李时勉奏疏中是谏言仁宗少近女色、保重身体,而且言辞尖锐。

被说中了短处的仁宗,再宽厚也不能忍,于是少有地大发脾气,惩处了李时勉。这从另一方面来说,道出了仁宗因纵欲,而导致身体衰败,最终去世的实情。这和二百年后,仁宗八世孙--明光宗朱常洛的死因如同一辙。

猜测三,也是最具阴暗理由的:是其子,时为皇太子的宣宗朱瞻基暗害而亡。

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病中的仁宗遣皇太子朱瞻基前往凤阳祭祖,而后赴南京,巡视江南。在太子出京后,四月,仁宗还前往昌平祭拜成祖长陵,显然此时皇帝尚无大碍。

而五月十二,仁宗病重,遣內官急忙往南京招太子返京。次日,仁宗驾崩。而六月初三,太子朱瞻基竟然就“有如神助”般返回京师(北京),同时奉遗诏,登基为帝,即明宣宗。

南北两京相距近二千里,自京师来使到达南京,到太子得知消息立即返回,无论如何二十天都做不到。如果不是太子对于仁宗之死早有预料,早做准备,还有其他什么理由可以解释么?

另外,对于仁宗去世,汉王朱高煦得报极快,立即派出骑兵往半道准备截击太子。汉王藩地乐安位于两京中间偏东,路程大大短于太子返京路途。而以他消息之快、动手之迅速、路程之短,居然连太子的影子也没追上,更加说明了太子朱瞻基早有准备。

仁宗因这个儿子酷似成祖,全然不像自己,一直没有太多的特别关爱。虽然儿子为稳固自己的太子位置,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是这么做同时也是维护朱瞻基自己的地位。

仁宗登基后,宽厚仁和,对于这个全不像自己、又善骑射,谙武事,热衷权利,工于计谋的儿子,一向较为疏远。按照皇统立其为太子后,估计还曾经训斥过他“不要擅权、安分守己”等言语。

而太子已经二十七,也早就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班底,对于老父的敲打,也许心生不满。同时太子崇敬祖父成祖,对于仁宗将成祖诸多决策一一废除,渐有不忿之心,所以不顾亲情,乃至于此。

宣宗登基后,诏告天下的旨意中也有“……予始至遽还,非众所测。”的话,耐人回味。而在抵达北京时,有大臣劝诫:“人心汹汹,不可掉以轻心。”宣宗自信回答:“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况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对于自己的掌控之力,流露出极度的信心,如果不是早有安排,那又是什么呢?

特别说明:猜测三的这个论断,都是后人推测,没有实据,哗众而已,录于此,以兼明,不代表同意此观点。

以上,就是仁宗突然驾崩的三个猜测,至于几种看法孰是孰非,谁真谁假,现在没有确凿的证据,本人倾向第一种。大家看看就好,不必推论于电视剧,而先入为主。谢谢!

2

明仁宗朱高炽,明成祖朱棣的嫡长子, 生于洪武十一年,于洪武二十八年被祖父明太祖朱元璋册封为燕王世子,永乐二年被父亲明成祖正式册立为皇太子。在皇太子之位苦熬了二十年之后,终于于永乐二十二年八月熬死了父亲明成祖,荣登九五。但是,仅仅九个月之后,洪熙元年五月,明仁宗便去世了,年仅四十七岁。明仁宗究竟是怎么死的,史籍记载很少,明朝公开的官方史料只记录了明仁宗从患病到病重、死亡的过程,并没有交代明确死因,这就让明仁宗的死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于是,各种猜测出现了。有说明仁宗是“马上风”,死于纵欲过度的;有说明仁宗是被胞弟朱高煦派人暗杀的;更有甚者说明仁宗是被儿子明宣宗朱瞻基派人暗杀的;最离奇的居然还有说明仁宗是被雷劈死的!总之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被雷劈死之说太过无稽!的确有被雷劈死之人,但是从古至今被雷劈死的名人有几个?被雷劈死的皇帝又有几个?这种概率简直比小概率事件还要低!几乎不可能发生。那么,暗杀说呢?这个乍一看可能性似乎还挺大的,但仔细琢磨琢磨,根本站不住脚。



自古以来,政治暗杀都是有诉求的。简单说就是,杀了被暗杀者之后,买凶者或者执行者是会有下一步政治行动的。那么,我们来看看朱高炽和明宣宗在明仁宗去世后的表现。明仁宗去世后,朱高煦并没有身在北京,而是在他的封地乐安。而且,得到消息的朱高煦首先做的是派人在途中截杀从南京返回北京奔丧的明宣宗。因为事起仓促,朱高煦居然没有截到明宣宗!这就足以说明问题了。如果是朱高煦谋杀了明仁宗,那么他必然是事先经过周密策划的,让明宣宗漏网这样的低级错误居然会发生,似乎太不可思议了。更何况,如果朱高煦想弑兄篡位,自己提前进入北京、制造“兄终弟及”的既成事实难道不比单纯派人半路截杀明宣宗要更加稳妥?可是,朱高煦并没有。那只能说明,朱高煦是在明仁宗去世后才得到消息的,只因为山东比江苏更靠近北京,他才有机会在半路截杀明宣宗。可惜,事起仓促、准备不充分,居然让明宣宗漏网了,这样是不是更加合理一些呢?



至于明宣宗,他就更加不可能派人暗杀明仁宗了。首先,明宣宗彼时三十岁还不到,而且他根本不可能知道自己后来只活了三十八岁。更何况,彼时明宣宗已经是皇太子了,名分早定,加之明仁宗身体并不好,他是很有期待的,并不需要急于抢班夺权。其次,明成祖迁都北京之后的一段时期内,明朝的皇帝和皇太子实际上是分居北京和南京的。如果明宣宗弑父篡位,他不太可能一直待在南京,直到明仁宗去世后才前往北京奔丧。且不说其他问题,光就他那位比自己离北京更近的叔叔朱高煦就是个大障碍!要想抢班夺权,就只能先朱高煦下手,即便明宣宗不在北京,起码也得在现在的河北境内等着,这样才能比朱高煦更快,不是吗?可是,并没有!否则也就没有后来朱高煦派人截杀明宣宗的事情了。由此可见,暗杀说也站不住脚!



那么,“马上风”说呢?这个还真有可能。据史籍记载,明仁宗是个将近三百斤的大胖子,走路都要人扶,这样的体型,到了四十多岁本就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期,妥妥的“三高人群”!作为皇帝,而且是勤政的皇帝,明仁宗的工作压力肯定也小不了。这样的身体状况、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在加上床上的那点儿小爱好,兴奋过度、突发“马上风”死在女人肚皮上,不是没有可能。



但是,个人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但并不一定就是明仁宗的死因。个人更倾向于明仁宗是死于遗传性疾病,至于是什么病,几百年过去了, 我们已经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那就是明仁宗之后的明朝皇帝,除了明世宗朱厚熜、明神宗朱翊钧,没有一个活过四十岁的!有人说,那是因为明朝皇帝普遍纵欲,而且喜欢服食春药、丹药所致。但是,明朝那么多没有实权的小宗藩王们整日里就是滚床单、生娃,服食春药、丹药的也不在少数,为什么没有如此大规模英年早逝呢?而且,明朝的皇帝并没有被权臣、逆臣弑杀的,都是正常死亡。那么,只能有一种解释,他们患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否则,如此大规模地早逝根本无法用医学常识来解释。因此,个人认为,明成祖或者仁孝皇后徐氏很可能存在隐匿的遗传性疾病,虽然在他们自己身上没有表现出来(事实上,仁孝皇后徐氏也不长寿,只活了四十五岁,很可能病根在她一方),但是他们的后代就遭殃了!明仁宗活了四十七岁、明宣宗活了三十八岁、明英宗活了三十七岁、明代宗活了二十九岁、明宪宗活了四十岁、明孝宗活了三十五岁、明武宗活了三十岁……没有一个活过四十岁的!即便是明世宗和明神宗,也没能活过六十岁。要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可活了七十多岁呢!



因此,个人认为,明仁宗最大的可能性还是死于家族遗传性疾病。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测,并没有证据可以证实。总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或许明仁宗只是死于急性发作的心脑血管疾病,也不是没有可能。又或许他就是正常死亡,毕竟在那个年代,四十七岁也算不得太短命了。

3

历史上所有的皇帝突然死亡,都会给后人留下百般的猜想,明仁宗朱高炽突然驾崩,同样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

朱高炽能继朱棣位,当上皇帝还是很不容易,当世子的时候每天担惊受怕,老子朱棣在前面冲锋陷阵,靖难夺位,朱高炽在后方镇守北平;好不容易朱棣靖难成功,登基称帝,朱高炽在太子位置上有如履薄冰,时不时的要受到兄弟朱高煦的排挤和打击,甚至一度让朱棣想要废太子而立朱高煦。

朱高炽实在不像天子,但却有一颗皇帝的心。

朱高炽形象与天子形象出入太大,体型肥胖,腿又是瘸的(明朝有两个瘸子皇帝,另外一个是万历),走路都很困难,这样的形象当天子,实在是有点有辱皇帝威严。

朱高炽与朱高煦的太子之争,虽然最终是朱高炽胜出,但在朱棣的心里,可能更愿意让朱高煦继位,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朱高炽与朱棣相差太大,人与群分,即使父子也是如此,朱棣更喜欢性格脾气都像他的次子朱高煦,能文能武,还长得帅。

朱高炽却有着比朱棣、朱高煦缺乏的本质——仁义务实,这也是他死后的能上“仁”这个谥号的重要原因。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了,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朱高炽登基继位,此时他已经47岁了,算是老成皇帝,不过,他也只活了47岁,洪熙元年他就死了,在位只有九个月时间。

不要以为朱高炽只当了九个月时间,就没有多少建树,说实话,他的这九个月比得上明朝大部分皇帝的十几年二十年,他对明朝中兴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只说一点,他能够在他爹朱棣死后尸体都没有凉的情况下,大赦靖难时期建文帝朝的前朝官员和被杀、被关的前朝所谓“奸党”,这就相当的不容易,更是体现了朱高炽具有比一般皇帝更自信和包容,这个举措可以说从根源上杜绝了建文帝一朝臣子的复辟,绝对比朱棣的要杀要关要流放更高明。

明仁宗朱高炽在皇帝位上采取与朱元璋、朱棣更稳健的国家政策,宽松政策,与民生息,废除冗余官僚,建立内阁制度,这些措施都为后来的宣宗登基中兴大明起了很大的作用。

说了这么多关于朱高炽当皇帝的优点,是人都有缺陷,皇帝也不例外,朱高炽的缺陷还是很严重,这就关乎到了他是怎么死的。

前面说了,朱高炽身体情况不佳,在当世子期间就病怏怏的,从史料资料关于他的身体状况来分析,他应该是得了糖尿病和高血压,在当时那个医疗情况下,这样的病症相当的麻烦,算是绝症。

而朱高炽还有另外一个爱好——好色。其实,这不算缺陷,是个男人都好那一口儿,更何况朱高炽这样的世子、太子和皇帝。

他登基后,天下就他说了算,政策算是放开了,他就可劲的造,对女色的需求越来越高,男人好色不是个事儿,关键是朱高炽这哥们儿要有本钱来消费啊。

他的身体情况绝对不允许他那么毫无节制的满足自己(全天下所有男人)的爱好,有时候,有权力有地位有金钱能够消费自己的爱好,但是你要有命消受啊。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因为男人这点事儿,还受到当朝大臣的劝谏,朱高炽还非常生气,差点把他给他杀了,这些都记载于官方史料里。从侧面看得出来,朱高炽实在是贪那一杯儿。

至于很多阴谋论,说的是太子朱瞻基有意谋杀其父朱高炽,这就是民间传闻了,当时的朱瞻基还在南京监国,他没有任何机会,更何况此时的朱高煦还虎视眈眈的盯着呢,朱高炽死后,朱瞻基能够顺利接班,运气不错,居然错过了朱高煦派出来对他埋伏截杀的人。

总体说来,明仁宗朱高炽的死其实是个自然的死亡,只是死得太突然,纠其原因,还是在于身体才差,而对自己的爱好又毫无节制。

4

在古代,皇帝是一个非正常死亡率很高的职业。正因为身份的特殊性,许多皇帝的死亡,都会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比如明仁宗朱高炽。

朱高炽四十六岁接替朱棣,成了明朝历史上第四位皇帝。他在位期间推行仁政,休养生息,为“仁宣之治”打下基础。然而,这位仁君在位仅仅九个月,便莫名其妙地去世了,享年四十七。

关于朱高炽的死因,一直都是未解之谜,明朝官方历史以及清朝修的《明史》全部只字未提,这就给了后人很大的想象空间。

太子谋害说

皇帝与太子的关系,往往十分微妙,名义上是父子,实际上也是君臣。而且这可不是一般的君臣,太子是储君,如果迫不及待了,就会取而代之;皇帝是君,发现太子有不好的苗头,可以更换太子。所以,两人既有竞争关系,还要相互提防。

朱高炽在做太子的时候,每天都提心吊胆,朱棣好几次都想改立朱高煦。最后,在文臣的力保下,朱高炽才有惊无险地转正。朱高炽性情比较温和,还能安分守己,他的儿子朱瞻基就不一样了。

朱瞻基出生就自带英气,深受朱棣赏识,还被立为皇太孙。与朱高炽温厚的个性相反,朱瞻基喜欢阴谋诡计,很早就已经不安分了。

当了太子的朱瞻基,离皇位仅一步,他有无数理由说服自己不顾亲情,也有无数方法送朱高炽见先帝。

朱高炽去世前后,朱瞻基的行为都很反常。先与朱高炽身边的宦官密谋过;然后本该去凤阳,结果直奔南京,而且在南京就预料到朱高炽去世;回京奔丧,很快就表现出一切尽在掌握之中的自信;朱高炽的葬礼,极为简略。

朱瞻基的动机与反常行为,让他成为朱高炽去世的最大获益人和嫌疑人。

身体问题说

朱高炽当太子时过于谨慎,对自己各方面也很苛刻,当了皇帝后,没有约束,身体上也要解放自我。

有一次,一位大臣上书朱高炽,劝他在“夫妻之事”上要节制一下,切断与朱棣妃子的不正当关系。朱高炽看完奏折后怒不可遏,差点要了这位大臣的命,即使在生命垂危的时候,还不忘诅咒这位大臣。

有理由相信,朱高炽当皇帝后确实有纵欲的习惯,甚至与朱棣的妃子真有“那点事”,大臣的劝勉戳中了他心里的痛,否则他也不会如此介怀。

当时的朱高炽47岁,体型偏胖,体质偏弱,如果再加上纵欲,身体就会吃不消,不排除他是明朝的“汉成帝”。

《病逸漫记》记载,朱高炽因纵欲过度而患上“阴症”。“阴症”是一种很怪的病,无药可治,朱高炽病急烂投医,服食“金石之方”中毒而亡。

关于朱棣去世的种种猜测,还有“雷劈说”“心脏病发说”。

综上:虽然历史没有明确记载朱高炽的死因,但我觉得“太子谋害”的可能性最大。很明显,朱高炽的死因记录被刻意删除了。谁有能力删除?继任者朱瞻基。只有当事件与之相关,并让其心虚,他才会删除相关的历史记录,只是这样反而显得自己欲盖弥彰。

5

《大明风华》虽然已经落下了帷幕,“大明热”却经久不衰。特别是由梁冠华老师饰演的朱高炽,胖胖的样子,很惹人喜欢。

不过,朱高炽登基后10个月就突然去世,死因一直有很多人在讨论,究竟哪个有道理呢?

我是三少,我们一起来讨论。

朱高炽是被儿子朱瞻基篡位谋杀的吗?

朱高炽之死,有人认为是儿子朱瞻基干的。这个观点,很有些站不住脚。

第1:朱瞻基的太子位一直很稳!

朱瞻基作为太子,几乎没有什么危险因素。从朱棣的培养开始,朝中的大臣,对于朱瞻基个人都是很拥护的。

第2:朱瞻基是位明君!

站在后人的角度来看朱瞻基,他是继朱元璋和朱棣之后的,鲜有有作为的皇帝,也是一位仁君。他的这种仁,是骨子里所俱有的,无须装腔作势。这样的人,不会手刃自己的亲生父亲!

第3:朱瞻基没有必要杀父亲

我们都知道,朱高炽从小就身体不好,到了后来,走路都需要人搀扶。朱高炽登基的时候已经46岁了,这种年纪对于朱高炽来说,已经算是高寿了。

面对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的父亲,做儿子的何须背上杀父的千古罪名呢!

所以,朱瞻基不会杀自己的父亲!

朱高炽是心脑血管发作而猝死的吗?

朱高炽是个大胖子,走路都走不动。从这一点来看,朱高炽恐怕四高都占全了。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史书上说,朱高炽特别爱吃,也特别能吃。

那么,这么胖的身体,又能吃,又无法锻炼,冠心病肯定是有的。

如果说,朱高炽是心脑血管病引发的心梗而猝死,那在猝死前心脏非常难受,表现如:心绞痛,难受等等。

而据史书记载:朱高炽识星象,一夜忽见有星像改变,连忙召集蹇义、杨士奇等人来说:\"天命尽矣。\"

又叹息说道:

\"我建国二十年,被谗言邪恶所扰,心之忧危,我们三人相同。依赖皇父仁明得蒙保全。我去世后,谁还能知我三人之心呢?\"

这段临别的话,发自肺腑,在场的人都哭了。

心梗的时候,疼痛难忍,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观看天象。

如果是脑卒中的话,更不可能。因为如果是脑卒中引发的猝死,在临死前早就不醒人事了。

所以,因为疾病引发的猝死,也好像战不住脚。

朱高炽是被被人投毒而死的吗?

有人说,朱高炽是中毒而猝死的,投毒人是恭肃贵妃郭氏,武定候郭英的孙女。

话说,郭贵妃嫉妒朱高炽的妻子张皇后,她也生了3个儿子。如果张皇后死了,朱高炽有可能立郭贵妃为皇后。因为郭贵妃长得貌美如花,很受朱高炽的宠爱。

再往深处说,如果郭贵妃真的当了皇后,那么她的儿子是不是也可能当太子呢?

所以,张皇后生日的时候,郭贵妃就献了一杯毒酒给张皇后。结果这杯酒张皇后并没有喝,而是由坐在身边的丈夫朱高炽一饮而尽,替代喝下了肚,接着就一命呜呼了!

郭贵妃后来愧疚自杀,最后给仁宗皇帝殉葬了。

好像,还说得过去哈!

仔细看看,如果郭贵妃真想杀死张皇后,为什么要选择在大厅广众之下送毒酒呢?

假设皇帝没有代张皇后喝毒酒,而是张皇后自己喝了,当场毒发身亡,郭贵妃作为献酒的人,嫌疑最大,她还有命活吗?

再说了,投毒,就悄悄地投不可以吗?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呢?

喝毒酒的人,轻则头昏眼花,肠胃难受,心里不舒服,重则七窍流血,朱高炽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观看天象了。

所以,朱高炽误喝毒酒身亡的可能性,也不大。

朱高炽是纵欲而死的吗?

孔子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的生命,不离两件大事:饮食、男女。

朱高炽是男人,对于女人肯定是非常喜欢的,他也有资格喜欢,因为他是皇帝,他的后宫美女如云。尤其是之前他监国20年,太子之位摇摇晃晃,自己的两个兄弟又不时的惹事生非,他的内心和身体都在煎熬。

等老爹朱棣驾崩后,朱高炽总算是轻松了些。所以,对女人也更加放纵。

有史记载大臣李时勉曾经上奏明仁宗,劝他谨嗜欲等等。朱高炽看了奏折以后,非常生气,差点要了李时勉的命。

皇帝为什么会这么生气呢?这说明李时勉的话触到了他的痛处!哪里痛呢?朱高炽的心里痛哦!

他倒是想放纵自己,但是,无奈他放纵也困难!因为他长期的药罐子,身体又胖,整个的身体已经是微微颤颤,对女人有心没有多少力呀!

我们再看看史书的记载:朱高炽死后,葬礼极其简单!

为什么皇帝死了,葬礼极其简单呢?如果是正常的猝死,也没必要极其简单呀!我们姑且想得深奥一点,可能皇帝的死不太正常,死像也不怎么好看。

作为一个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皇帝,想放纵自己,怎么办呢?

服用丹药!

唐宣宗李忱的死,可以对朱高炽死有启发。《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五》记载:

“上饵医官李玄伯、道士虞紫芝、山人王乐药,疽发于背。”

根据其病征,有人说其背上生了恶疮,应该是壮阳药补过了头。李忱死时已经50岁,这个年龄好像只有服食壮阳药,才能享受得了后宫的如云美女。

所以,朱高炽很有可能服用了壮阳药。这些壮阳药除了有春药的作用外,还可以大补。有的壮阳药还含有重金属,有毒。

雍正皇帝之死,也有说是长期服用道士所炼的丹药而死,死时 “七孔流血”。

那么,仁宗皇帝如果也服用丹药的话,身体在大补之下会更加虚。身体在虚的时候,他的头脑是清醒的,所以可以识别天象天象。

吃多了壮阳药而暴毙,历史上的皇帝有好几个,最后的样子都不好看。汉成帝刘骜、南朝齐明帝萧鸾、唐高宗李治等等

不仅样子不好看,名声也不好吧。

所以,快速安葬明仁宗,又给他几个妃子陪葬,让他在极乐世界里,一直有美女陪着不是很好吗?

三少说:

真实的历史是什么样,只有岁月知道!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6

你好,我是渊源历史小课堂,很高兴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朱高炽从小身体比较肥胖,导致身体较弱,他继位皇位一年不到就去世,应该是自身身体不好,生病去世。同时我要纠正一点,以朱高炽的身体状况,他死的时候是47岁,用正值壮年来形容有点不合时宜。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但朱棣不太喜欢这个长子,因为他和老爹朱棣太不像了,朱高炽体型肥胖,腿又是瘸的,怎么看都不像亲生的(哈哈,开玩笑的)。朱棣比较喜欢二儿子朱高煦,无论是脾气性格还是长相,一看就知道是父子,而且朱高煦遗传朱棣打仗的天赋,在靖难之役中立下过汗马功劳。立太子的时候,朱棣确实考虑过朱高煦,但碍于立长立嫡的原则,最后还是立大儿子为太子。

也许有人会说,朱高炽是不是被他二弟朱高煦害死的,毕竟朱高煦是有动机,而且他还处处和太子过不去。朱棣在世的时候,朱高煦就很不服气这个太子大哥,总是想方设法要取而代之,而且还付之行动过,只不过失败了,这次会不会卷土重来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朱高煦明显准备不足,当他知道哥哥死了之后,带着兵队准备除掉太子之时。太子早就已经防备好了,而且还很快找到了应对措施,顺利的登基了。这样一看,朱高煦的嫌疑其实已经解除了,他若真的想要造反,不可能知道哥哥消息之后,表现得这么意外。

还有一种说法是太子朱瞻基下的毒手,这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朱瞻基又不傻,就凭朱高炽的身体情况,想长寿根本不可能。再说了他已经是太子了,皇位迟早是他的,没有必要冒风险去害他的父皇。明代翰林编修陆釴在《病逸漫记》中记载,他问过一位宫中的太监,太监说皇帝死于“阴症”(中医上说的气血湿热之类的疾病)。综上所述:朱高炽应该是正常的自然生病死亡,只是因为他是皇帝,而且在位时间太短,所以才会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7

明仁宗这一任确如你问题所述,从继位到死满打满算在位时间也不到10个月,明仁宗虽然在位时间短,但他在明朝众多皇帝中属于干得好的那一类。明仁宗接的朱棣的班,是朱棣的嫡长子,一生跟着朱棣篡自家江山平自家乱,朱棣死后接班时还有自己兄弟抢位子,所以明仁宗当皇帝前也没少费心。

正史上对明仁宗的死因没有专题说明,咱们能看到书本上的记载,就是前一天明仁宗还在日理万机的干工作,第二天就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驾鹤西游了。明仁宗其本人平时也没有疾病史,昨天还健健康康活蹦乱跳的,隔天突然就死了,历史上只是非常模糊的简单交待了下他死因猝死,所以后世人对这个治世明君的死颇感好奇。明仁宗当皇帝后活的时间是不长,但他却干了不少正经事,让当时的社会环境有了积极明显的转变,甚至敏感的朱允炆那些旧事都在他手里消化了,由此可见明仁宗的处事水平。

明仁宗突然死亡的原因,根据其在世时的一些细节等记载,主要推断有三种可能。一是明仁宗好女人,可话说回来,古代帝王有几个不是后宫佳丽三千。所以猜测明仁宗贪恋女色不知节制而搞坏了身体,其实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因为古代帝王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后宫管理制度,礼制上的束缚对皇帝要求相当严格,所以就算明仁宗想扎女人堆里不出来也不行。加之明仁宗是个德行和操守都还过的去的人,自我素质和修养不见得那么不堪,这点自制力应该还是有的。

二是说明仁宗因为肥胖过度暗藏隐疾,史料上确实记载明仁宗比较胖,可能帝王们奢华的生活让他们活动量很少,一切都有身边的下人来伺候,这样明仁宗体重大也就不足为怪了。咱们都知道肥胖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的发生几率,这些在古代落后等医疗条件下是无法提前预知的,所以明仁宗突发心脏病而死就能说的过去了。

三是说明仁宗的大儿子朱瞻基等不及了,确实古代好多帝王因为长寿,其等着接盘的储君都被熬死了。但明仁宗在位时间才仅仅几个月,朱瞻基就等不了?就算朱瞻基和明仁宗二人再不对眼,也不至于这么着急杀父篡位吧!明仁宗是个性格宽厚的人,平时眼里肯定能容的下他这大儿子,朱瞻基应该不会这么着急狠心杀父。最后我个人比较倾向于第二种可能,那就是肥胖增加了明仁宗猝死的几率,明仁宗的短命间接告诉我们日常生活自律很重要,比如饮食和色欲自律都一样,哪怕有再大的能力,没健康的身体没命去完成一切都白搭。

8

皇帝突然死亡,总让人产生有内幕的联想,明仁宗朱高炽就是这样的皇帝,他一共做了九个月皇帝,为政仁慈、宽厚,并且树立了勤政爱民的形象;尤其是在他严苛的老爸尺骨末寒时,他敢为人选,大赦靖难时期建文朝的旧臣,体现了自己的自信和宽容;在政治上采取了比朱元璋、朱棣更稳健的宽松政策,如与民生息,建立内阁制度等等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正值壮年,就突然驾崩了;这样,他的死留给人们遐想的空间太大了。

朱高炽能继承朱棣从侄儿手中抢来的江山实属不易,他当燕王朱棣的世子的时候每天就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他野心勃勃的老爸朱棣和能征惯战的二弟朱高煦在前方冲锋陷阵,出生入死进行靖难夺位,在战斗上建立了深厚的父子情谊;而朱高炽在后方镇守北平,主要做后勤保障方面的工作 ,与老爸见面机会少,这期间他与老爸谈不上建立父子情谊,而朱棣与弟弟朱高煦的关系却情好日密起来。此时,就为他后来当太子潜伏了危机。

靖难成功后,老爸登基称帝,他好不容易从燕王世子晋升为皇太子,在太子位置上也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动辄就受到战功赫赫的弟弟朱高煦的嘲讽、排挤和打击,曾经朱棣一度想废黜其太子职位而立朱高煦为太子。

朱高炽心宽体胖,其容貌与文韬武略的天子形象有出入,尤其是他还是个为瘸子,平时走路都很困难,朝堂之上处理公务更不方便,有辱个人威严就不说了,主要 是有损国家形象;不过,就是这样的一位残疾人能坐北朝南,而且死后有很好的口碑,可见,他是有两把刷子的。

朱高煦的性格很像朱棣,这是朱棣喜欢朱高煦的原因之一,长子朱高炽与英勇善战的朱棣在性格方面相差太大了;物以类聚人与群分,随着朱高煦在战场上多次力挽狂澜,朱棣准备把脾气像他的次子朱高煦立为太子,曾经在战场上,朱棣对朱高煦就有过暗示,说了“世子有疾”的话,这叫给个眼神,自己体会;而朱高煦能文能武,长得高大帅气,关键是,他还在战场上还多次救过朱棣的命。

但朱高炽却有着朱高煦缺乏的内涵与精神————仁义而务实,他与朝廷各位大臣的关系也非常好;他留守北平期间,曾经以区区两万之众,挡住了南京李景隆方面的五十万大军的攻击,也体现了自己的军事指挥能力;而且,他 思维敏捷,很会办事,还是在靖难之役的时候,建文帝朱允炆曾经派使者拿 着自己写的、许以高官厚禄的劝降信面见朱高炽,鼓动他背叛老爸,精明细腻的朱高炽不为所动,他及时派人把并没有拆封的信件与南方使者一并送到前线朱棣的手中,打消了老爸的顾虑,让老爸感受到了自己的忠诚, 而他自己,继续为前线运送粮草,这让朱棣感觉到了世子的能力与份量。

最后,在群臣的劝谏下,朱棣还是让朱高炽成为了储君。永乐二十二年,朱棣驾崩了,当了二十多年太子的朱高炽终于登基为帝,这时,他已经47岁了,有老到的政治经验,有脚踏实地的作风,有励精图治的干劲,所以尽管他在登基还不到一年就驾崩了,他仍然取得了不俗的政绩,他利用九个月时间,开启了“仁宣之治”的模式,受到了后人的尊重与怀念。

明仁宗朱高炽之死,做了九个月皇帝,正值壮年为何突然驾崩?

1.朱高炽有痼疾,在当世子期间就是药罐子,以他行动不便和肥胖的体形来分析,病怏怏的他可能患有糖尿病,在当时的那个医疗水平非常低的情况下,这样的病症相当于不治之症。

2.朱高炽也有寡人之疾,他非常好色,他当皇帝期间,帝国出现了政通人和的新气象,于是,他就开始毫无节制的满足自己色欲,考虑他的身体状况,当朝大臣有过劝谏,朱高炽不仅听不进去,还差点把这位建议他节欲的臣子给杀了。

3.再加上他自己勤于政务,消耗了体力!

终于拖垮了身体,导致了自已最终的猝然离世!

民间有朱瞻基谋杀其父朱高炽的传闻,但这是违背事实的,因为当时朱瞻基还在南京,他没有任何机会对父亲下手,更何况此时的朱瞻基的二叔朱高煦还虎视眈眈地盯着皇位呢?朱高炽死后,朱高煦曾经派人对朱瞻基设伏,准备暗杀他,自己取而代之当皇帝;也就是说,这个时候朱高炽与朱瞻基有共同的政敌,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情势是不容朱瞻基节外生枝的!

所以,明仁宗朱高炽的驾崩,实属于因病而自然死亡,没有什么阴谋因素的作用!

9

朱高炽,历史上评价挺高的,说他励精图治,改革弊政,开创了仁宣之治良好局面。

然而可惜的是,朱高炽仅仅当了九个月皇帝,宝座都没捂热,就突然驾崩了,时年四十七岁。


朱高炽死的非常突然,死的毫无预兆。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七日,朱高炽处理了两项政务,第二天就病倒了,他预感死期将至,立即派太监紧急招太子回来。

五月二十九日晚上,朱高炽病逝于钦安殿宫中,从发病到死亡,仅仅两天时间不到。

朱高炽怎么死的呢?后人有几种说法:

一是被太子害死。

太子就是朱瞻基。之所以有人怀疑太子弑父,是因朱高炽临死前几日,派太子到凤阳祭祖,然而朱瞻基出发之后,没有前往凤阳,而是一直呆在南京。

后来,南京有传言“仁宗上宾”,“上宾”指的是皇帝驾崩。当时,通讯十分落后,没有电话,没有微信,北京那边还没发丧,南京这边是怎么知道的呢?


随即第二天,朱瞻基就火速北上,在半途等待奉召前来的太监海涛,后又一起北上,回到了北京。有人怀疑,太监海涛与朱瞻基是一伙的,是海涛害死了朱高炽。

当然,这都是传言,并无确凿证据。

二是服丹药而死。

朱高炽是个大胖子,非常之胖,体重达三百多斤,而且他腿部残疾,有路一瘸一拐地,有时候需要别人搀扶。

朱高炽虽然肥胖,但性欲旺盛,经常纵欲过度,当时翰林侍读李时勉上了道奏折,给皇帝提了几条“中肯”的建议,让他“谨嗜欲”,意思是不要“纵欲过度”,身体为上。

可是,朱高炽好色名声在外,人尽皆知。当朱高炽看了奏折之后,勃然大怒,好小子,居然讥讽我,我雨露均沾碍你啥事了。

朱高炽下令侍卫用金瓜击打李时勉,打的他断了几根肋骨,差一点被打死。可见,李时勉确实戳了他的痛处,揭了他的伤疤。


后来,有大臣罗汝敬认为:

先皇帝嗣统未及期月,奄弃群臣。揆厥所由,皆憸壬小夫,献金石之方以致疾也。

纵欲过度,加上乱服丹药,遂中毒而死,这种说法应该比较可信的。

10

朱高炽是历史上获得好评较多的皇帝。根据《明史》记载,朱高炽不仅停止兵戈,大力发展生产,而且还从善如流,勤于政事。最终,他为后来的“仁宣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可惜的是,朱高炽在位的时间实在太短。从1424年9月即位,到1425年5月去世,前后还不到一年。

《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等官方史书,对于朱高炽死亡的记载,都是“无疾骤崩”。没有疾病怎么会死呢?这一点,让后世猜测不已。

(朱高炽像)

那么,朱高炽究竟是怎么死的?今天我们来一起探究一下。

一、朱高煦谋杀说。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自小性格沉稳,这与他父亲的行事风格截然不同。也许是从小喜静厌动的关系,朱高炽开始了“横向发展”。有记载说,朱高炽的体重足足超过了300斤,甚至需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够行动。

对于一生推崇武力,并且长相俊朗的朱棣来说,这样一个行动不便的胖儿子,显然并没有遗传他的良好基因。朱棣不喜欢他,喜欢无论外貌还是性格都更像自己的二儿子朱高煦。

不过,由于深得朱元璋的喜爱,朱高炽在很小的时候,便被钦定为世子。这让朱高煦颇有不服。为了证明自己才是更好的那个,朱高煦在后来的靖难战争中,奋勇杀敌,还多次营救朱棣,这也增加了他即位的希望。

朱棣称帝后,朱高煦正式加入了皇位的竞争中。在朱高炽已经被定为太子的情况下,朱高煦曾多次进谗,诬告太子失德。在后来朱高炽监国期间,朱高煦又诽谤他未能完成皇命。

可以说,朱高煦是世界上最希望朱高炽死的人了。

不过,如果从后来发生的事情来看,却又证明了朱高煦并没有谋杀朱高炽。在朱高炽死后,朱高煦曾专门派人半路截杀从南京赶往北京奔丧的朱高炽儿子朱瞻基。而且最关键的是,由于准备仓促,朱高煦的截杀计划还失败了。

假如朱高煦谋害了朱高炽,决心要抢皇位。那么他从山东赶往北京,肯定要比朱瞻基近得多。最起码,他不会由于准备仓促而导致截杀失败,也不会在后来搞得自己那么狼狈。因此朱高煦谋杀一说,并不成立。

(朱瞻基像)

二、朱瞻基谋杀说。

史书中对于朱高炽的死因只字不提,这就让继任的皇帝朱瞻基,有了“篡改史书”的嫌疑。

不过,朱瞻基谋杀亲爹的可能性显然不大。朱瞻基本来就是皇太子,这个江山迟早都是他的。在朱高炽即位还不到一年的情况下,朱瞻基没有理由急不可耐地谋杀自己亲爹。

此外,在朱高煦虎视眈眈的情况下,朱瞻基也没有理由谋杀朱高炽。因为那样一来,朱高煦很有可能比他先赶到京城,朱瞻基不可能把自己置于被动之中。

三、遗传病说。

自朱棣以后的明朝皇帝,很少有能活过40岁的。哪怕是活得较长的明神宗,也没能活到60。但奇怪的是,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却都活过了60岁。这就意味着,很有可能从朱高炽开始,便代代患上了遗传病。

从徐达暴病而亡,再到他的女儿,也就是朱高炽的母亲徐皇后只活了40多岁来看。遗传病有可能是来自于徐氏家族。不过这也仅仅是一种推测,如今已经无从考究。

(朱棣像)

四、纵欲过度而死说。

朱高炽在位时,大臣李时勉曾专门上谏,规劝他不要沉浸于女色。而朱高炽看了奏折后相当生气,当即命令对李时勉处以大刑。而在《明史·罗汝敬传》中,又记载了朱高炽曾因纵欲过度,患上了一些生理疾病。为此,朱高炽服用了一些金石丹药来治病。有可能,他纵欲加吃药,产生猝死。

五、心脑血管疾病猝死说。

早在靖难战争中,朱棣为了鼓励朱高煦卖力杀敌,就曾专门对他说:“勉之,世子多疾。”从这个可以看出来,朱高炽的身体确实是比较虚弱的。

事实上,朱高炽体型过于肥胖,用现在的话说,他属于典型的“三高”人群。这样的人,得心脑血管疾病猝死的可能性非常大。同时,他又监国多年,劳心劳力。他即位后,发布了多项政策,可以说是为国家的发展操碎了心。

本来身体就不好,再加上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劳累,所以,猝死的可能性肯定非常高。

(参考资料:《明仁宗实录》《明史·仁宗纪》《明史·罗汝敬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