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依旧守得住?: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此战从一场小小的战斗演变成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我方阵地山头被削低两米,高地的土石被炸松1—2米,成了一片焦土,随手抓一把沙土,就有一半是铁屑、弹壳。
在这次惊天动地的大血战中,在只能够放两个连的高地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先后投入了两个精锐野战军的9个团,另加2000新兵,11个炮兵营,一个火箭炮营,共4万三千多人,共打炮弹45万发。(赫尔辛基军事学院披露的资料,下同)。
联合国军方面投入步兵10个团零二个营,空降兵一个团,另有一个编练师,四个新兵联队,共6万2千人,消耗炮弹190万发,航弹五千枚。许多中国人不是被打死的,是被炮弹震死的。
整个战役中国军队死亡人数是7100人,伤残8500人;联合国军死亡11300人,伤13600人。伤亡比为1:1.6。
在一块长仅2700米,宽1000米的狭小地域内,双方10万余人拼命厮杀,43天时间里共有4万零600名士兵倒在这2.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说:“这是朝鲜战场的凡尔登”;林彪元帅说:“上甘岭是肉磨子!”而这次战役的策动者范佛里特后来公开承认:这次作战是“战争最血腥的和时间拖得最长的一次战役,使联合国军蒙受到重大的损失”。
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中将,时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被认为是山地战专家,而且就像是专为战争而生的军人,极富军事才干,是典型的唯火力制胜论者,极力主张以猛烈火力消灭敌方有生力量,减少己方的损失,在他的这种指导思想影响下,1951年8月夏季攻势中,对983高地的攻击时,九天中仅消耗的炮弹就高达36万发,平均每门炮每天350发,也就使得以后如此高的弹药消耗量被称为“范佛里特弹药量”。但在对7731高地和851高地的进攻中,损失惨重而毫无收获,使这两个高地被形象地称为“血岭”和“伤心岭”。
那么,在范佛里特弹药量的狂轰滥炸下,上甘岭为何守得住并最终取得了胜利?
首先,要归功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部队发扬了高度的团结战斗精神,表现了一往无前、英勇顽强与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战后据一生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的指挥此战的15军军长秦基伟说:“上甘岭战役是我一生中最残酷的战役”。
在战斗中,涌现了有以身体堵塞敌人机枪眼,为冲击部队打开道路的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双腿被打断仍坚持指挥战斗,在最后一口气时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滚向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一级英雄排长孙占元;有新战士胡修道,在全班战友伤亡的情况下,一人坚持阵地战斗,英勇机智地击退敌军40余次冲锋,毙伤敌人280余名,守住了阵地,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有战斗中身受重伤,在生命的最后一息,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保证了指挥联络畅通,立特等功、获二级战斗英雄称号的通信英雄牛保才。除了他们还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
在四十三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这种视死如归的壮烈与坚持坑道十四昼夜的顽强,使得上甘岭精神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也激发许多艺术家以上甘岭为素材,创造出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如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等等。
其次,大量的炮兵参战,炮火准确猛烈,以及大量方便快捷的投掷弹药,为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起到了重要保障作用。
在作战中,炮兵的作用进一步得到提高,虽然志愿军发射的炮弹数量只相当于美韩军的21%,火炮的口径也多不及,但通过灵活的机动和集中使用,已经能够与敌炮兵进行大规模的炮战。具体应用上,反击中,在步兵攻击前实施炮火准备,一般可摧毁敌工事70%以上;防御中,以集中火力拦截敌冲击队形或阻止其在占领表面阵地后扩张战果。据估计,美韩军在战役中的伤亡有70%是被志愿军炮火杀伤的。
战后据参与此战的美国陆军二等兵麦·卡拉汉回忆,当他所属的美军某整编连在飞机,坦克和大炮的掩护支援下终于拿下这个久攻不克的山头,令他大吃一惊的是,整个阵地上只留下三十多具尸体和一名手无寸铁的中国士兵!这个中国士兵看上去年龄很小,像个还未发育成熟的少年,他背靠在一截没有了树枝的树干上,满脸满身都是泥土;他浑身发抖,好像己身负重伤,两眼充满了仇恨与恐惧……那个中国士兵嘴里还不停地“叽里咕噜”吼着什么,似乎是被俘虏前绝望的纳喊……可是美国兵谁也听不懂,因为美国连队里没有也不可能配中文翻译。
“他背着台步话机!”只听到有人惊恐的喊道。
这声提醒似乎叫美国人意识到了什么……可是为时已晚,无数发炮弹密集的像暴雨冰雹一样倾泻而降,100多个美国官兵被炸的身首异处,那个中国士兵也给炸飞了……
“惨烈啊,惨烈!我为了去救护战友,当场被炮火炸晕......苏醒后随手抓了把土,里面竟有二三十块弹片,那个中国士兵所倚靠的那截一米来长的树干上,有无数个弹片和弹头!麦·卡拉汉提起往事仍不免心有余悸,“整个阵地上仅剩下三名幸存者:一个双腿被炸断,右臂被炸残;另一个被炸的双目失明,双耳炸聋:而我-----左腿膝盖以下全没........”
因为作战区域狭小,美韩军又多采取集团冲锋,攻击队形密集,攻防转换节奏快,在志愿军所装备的武器中,马克辛重机枪火力虽猛,但枪体笨重,结构复杂,又需要加水冷却,使用极不方便;捷克轻机枪射击精度高,但卡壳率较高,需要不断抹油维护保养,也不适应激烈的战斗;苏式轻机枪火力猛,但射击时弹匣转动声响大,夜战中容易暴露目标;苏式五零冲锋枪枪体轻便,射击速度快,但弹匣容量小,转眼之间子弹就消耗完了。相比较之下,投掷弹药深受欢迎,特别是加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更为战士所青睐。很多战斗几乎都是靠手榴弹和手雷取胜的。四十五师在23天的战斗中,就消耗10.65万颗手榴弹,4.6万颗手雷和1500余根爆破筒,这还不包括搜集敌方遗弃的手榴弹、手雷。
第三,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解决了在敌极其猛烈的火力之下减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的难题,有效地削弱了敌在技术装备上的优势。
大规模构筑坑道工事并依托坑道作战是志愿军将士的伟大发明、伟大创举。据统计,至朝鲜停战,志愿军构筑的大小坑道总长1250多公里,挖堑壕和交通壕6250公里,比中国的万里长城还要长,共开挖土石方6000万立方米,如以一立方米排列,能绕地球一周半,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参战部队依托坑道作战,顶住了狂轰烂炸和连续进攻,令敌人不能越雷池一步,并大量的杀伤敌人。美国新闻界在专题评论中说:“这次战役实际上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537.7高地北山)和爸爸山(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即便在失去表面阵地的情况下,守备部队仍能以退守坑道来配合二线部队实施反击,抗击并粉碎敌之进攻,证明了坑道在以劣势装备进行坚守防御中的优越性。
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在给美国总统的报告中沮丧地写到:我们现在“用这种方法20年也打不到鸭绿江”。曾经自吹打败天下无敌手的美军不得不承认中国军队是世界上的“头等陆军”。
美国军事史专家沃尔特·G·赫姆斯在《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一书中认为:“无论是从空中或地面上的火力都不足以将躲藏在挖得很好的战壕里的敌人消灭。”“这场有限战争的优势是在防守一方。”
第四,上甘岭战役的胜利,还仰仗于后勤保障有力
上甘岭战役,阵地上进行激烈、反复的厮杀,志愿军后勤战线也进行着殊死的战斗。后方时刻关注着艰苦卓绝的坑道部队,因为谁都明白,只有坑道部队的坚持,才能消耗敌人,才能赢得准备反击所需要的宝贵时间。因此,十五军后勤部门不惜一切代价,组织机关和部队靠“匍匐运输”、“接力运输”等方式,将3万发迫击炮弹和大量食品、物资送入坑道。虽然从后方到前沿坑道只有几百米上千米,但这几百米上千米的距离确是险情密布的死亡地带,中间有敌人的几层炮火拦阻线和步兵火力控制网,越是靠近坑道,遭敌杀伤越大。有时送一袋萝卜或一桶水,往往有许多同志献出生命。为了鼓舞士气,军首长甚至提出“谁能送进坑道一个苹果,就给谁立二等功!”这是上甘岭战役坚持坑道战的立功标准。
整个上甘岭战役运输人员伤亡达1700余人,占我军整个伤亡人数的14%。上甘岭战役越打越大,其他战线上就相对安静下来,整个朝鲜都在看着上甘岭打。志司后勤司令员洪学智同志亲自抓上甘岭的后勤保障,二分部全力以赴,使我十五军“兵马壮、粮弹足”,战役过程中的粮弹供应,满足了战斗所需要的大量消耗。运输部队在敌人凶猛火力下昼夜不停地前运弹药、后转伤员,是战役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五、在上甘岭战役中,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给了参战将士巨大的支援和鼓舞
战斗紧张时,祖国慰问团来到我军,带来了祖国人民的关怀。物资力量是可贵的,精神力量更可贵,它时时在鼓励并警示我们前方的同志,身后就是祖国,背后就是亲人,为了祖国的安宁,亲人的幸福,就是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要忍受,再大的牺牲,我们也绝不能后退。
朝鲜人民踊跃支前,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在支前的队伍里,大部分是老人和妇女,其中有一个21岁的姑娘叫石吉荣,是朝鲜民主青年同盟盟员。在支前中,她的左腿被美军飞机炸断了,康复出院后不能运送弹药伤员,便在转运伤员的路边设了一个茶水站,自己拄着拐杖给伤员送水喂水,每天早晨顶着月亮开始,晚上顶着星星收工,一直干了四十多天。
还有一个叫李春实的姑娘,因为担架队只要男同志,她便同另外三个姑娘女扮男装,自己做了一副担架,到火线救护所抬伤员。在许许多多支前事迹中,最让人难忘的,还是朴在根老人。我们干部战士,都喊他阿爸基,他的确是一位很好的阿爸基。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带头参加了担架队,抢运伤员,像爱护自己的儿子一样精心护理我们的伤员。一次,担架队遇上敌人空袭,周围都是炸弹,躲避不及,朴在根毫不犹豫地扑在伤员身上。伤员保住了,朴在根老人却被弹片穿透背部,后因流血过多,抢救无效,光荣牺牲。
上甘岭,从此成为了中国人民团结战斗,牺牲奉献,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精神图腾。
精神必不可少,另外工事,坑道与阵地的条件使坚守成为可能。几个阵地正面都不大,几乎无法展开连级作战单位。坑道有效抑制了炮火的作用。加上我军顽强的作战精神和灵活的战术,以及后方不计成本的各种支援。美帝虽然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太平洋对付日军工事的作战经验,最终没能取得预期战果。老爹有幸是坑道里的一位排长,身上五处伤,四位战友活着下来。故事一辈子都没讲完。胶着拉锯战是坚守最实效的战术,缺粮没水少弹药就是靠拉锯挺过来的。惨烈程度无以言表。
这就是“反斜面坑道口”在防御作战中的厉害之处,其实在上甘岭战役打响的第一天,我军驻防的两个山头:537.7和597.9高地,表面阵地即告全部失守,因为美军的炮火和空中打击实在强度太高,两座山头都被削去了一米以上,在这种强度的火力覆盖之下,没有什么人能够在表面阵地上生存下来,战壕和散兵坑已然毫无用处。
先说一下“范佛里特弹药量”,其实提问是有暇疵的,这个名词生成于1951年5月的第五次战役期间,是指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佛里特在反击作战中,为了贯彻李奇微的火海战术,疯狂地动用各种火力,造成弹药消耗量超过美军规定限额的五倍以上,遂被记者们讥讽为“范佛里特弹药量”。而上甘岭战役发生在1952年的“边谈边打”期间,范佛里特已经升任联军司令,并不直接指挥作战了。
但是在此之前,作为战线对峙期的最主要手段,志愿军在两个山头都挖掘了坑道,并且主坑道口全部是开在山体反斜面的,也就是朝向我军后方的一侧,这一点非常重要。比如在537.7高地上就挖掘了三条大坑道和八条小坑道,最大的一条坑道呈“F”形,注意这两道横就是出口方向,它们全部面向上甘岭地区的主峰五圣山方向,而那里是我军的主阵地。
表面阵地失守后,幸存的指战员立即转入坑道,比如战斗骨干八连就撤进了“F”形坑道。而当美军兴高采烈地冲上山来时,却发现消灭坑道里的志愿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从坑道顶部实施攻击呢,上面的石灰岩层厚达35米,炮弹炸弹根本无用,只能采取挖掘竖井的办法进行爆破,而打通35米的岩层谈何容易?从主坑道口进攻呢,美军就完全暴露在我军后方炮群的火力覆盖之下。
尽管美军第7师的炮火很猛(300门大口径火炮),志愿军第15军集中的炮兵也是不弱,上甘岭战役10月14日打响,到10月19日秦军长就调来了44门重炮和一个“喀秋莎”火箭炮团,所以美军每次试图从反斜面进攻或者破坏坑道口,必遭五圣山方向我炮群的猛烈杀伤,再加上坑道里面的指战员死守坑道口,所以美军攻击多次也不能得手。于是形成了美军占领山头、我军据守下面坑道的奇特战场格局。
于是挨炸的可就是美国兵了,而志愿军也不可能让敌人舒舒服服呆在上面,每隔两到三天肯定在晚上冲出坑道进行反击,再把美国人赶下山去。尔后到了白天,美军再调兵反扑,于是志愿军再撤回坑道,如此往复,双方的战斗伤亡一步步激增,这两个高地就成为了“绞肉机”。当然美军深知,若想彻底控制这两个高地,就必须把脚下的志愿军从坑道里逐出去,如果逐不出去,那就企图把战士们困死、饿死或者渴死。
所以美军的炮兵和山头上的大批机枪,开始用密集的火力封锁五圣山主阵地到坑道口的补给线,试图彻底截断我坑道守军的粮食、弹药、饮水和援兵的进入通道。在美军变态级别的火力封锁下,各坑道口面前的区域都成为了“死亡地带”,比如第15军军部警卫连奉命增援坑道以坚持斗争,96名干部战士最终只有24人冲进了坑道,其它全部牺牲在火力封锁带上。
更严重的问题是坑道里缺粮断水,上甘岭战役前后打了40天,战士们携带的干粮早已经吃光,而坑道里又没有水源,所以战士们面临极大的生存挑战。第15军以及第44师的辎重兵和民工们,冒着密集的火力和巨大的牺牲支前,但仍然只有极少数人能够成功冲过火网进入坑道,可谓九死一生,所以才有了“送进一个苹果记一次二等功”的战场奇闻,这是由特殊的战争形式所决定的。
美国人一直不死心,采用在坑道上方挖井爆破、用巨石堵塞坑道口、飞机低飞扫射、甚至直接去坑道口安炸药的手段,必欲除之而后快。我44师为此特地将山炮前移,专打接近坑道口实施作业的美军,在内外的配合下,坑道里的我军终于坚持了下来,并且在后方支援下,通过不断的反突击和袭扰行动,大量杀伤美军,十天下来美第7师战斗兵员伤亡高达2000人,实在熬不住撤了下去,无耻地换上南韩第2师。
韩军的战法与美军没什么区别,期间炸塌了几段坑道,也用巨石堵住几个坑道口,但都被我军一一化解,及至志司调来的第12军部队增援到位后,联手第44师再次实施大规模反击,又把敌人赶下山去。然后韩军再反扑再被打退,整个上甘岭战役期间,表面阵地争夺和反复易手达到59次,而英勇的志愿军共打退了敌人大小冲锋900多次,美军发射炮弹190万发,我军是40余万发。
战至1952年11月24日下午,美韩军慑于巨大的伤亡,终于放弃了进攻,上甘岭战役以我军最后胜利而告终。
说实话,我真不清楚,因为上甘岭打的太艰苦,能守住也许只能用“中国军队”来解释了。
我想,如果换成其他国家的军队,真的就已经打败了。
前期谁也没想到上甘岭会是主攻方向,甚至在上甘岭战役打响的前期还在认为美军是佯攻。战役前几天上甘岭获得的火炮支援可以说是忽略不计的。守卫上甘岭的部队甚至连我们自己的指战员也认为不是主力师。
可以说美军前期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甚至为了打下上甘岭,整出了一个范佛里特弹药量。
这是美国打上甘岭的留下的弹壳,这还不包括美国飞机扔下的航空炸弹,要知道上甘岭其实就是山头啊,结果愣是被美军削掉了两米高。
这是矿坑中的我志愿军战士,我想大家从小都看过一个苹果的故事,为了送上补给,简直是拿人命再填。
有人说上甘岭能守住,坑道功不可没,的确,假如没有坑道,我想肯定守不住,但这不是主要因素。因为日军守硫磺岛和冲绳岛的时候也大量使用了坑道,照样被美军以火力优势打败,而上甘岭却守住了。
有人说因为苏联的大规模支援,但我依然认为不对,因为前线的火力差距太大,当时落在上甘岭的炮弹每秒就有6发,而我们火力最强大的时候也只是每秒1发。
有人说因为士气高昂,但我想当年的日本在武士道的影响下士气也不低,不照样失败?
如果非要说为什么能守住,一线战士的忘我牺牲,后方战士的舍命送补给,再加上这是中国军队吧。
如果是同等条件,换成其他国家任何一支军队,恐怕上甘岭战役早就在美军的胜利结束了。
上甘岭战役是整个朝鲜战争中最具有绝定性意义一次战役,经过此役之后,中国政府彻底将美国政府逼迫到了谈判桌前。上甘岭是中国军队胜利的象征,是美国军队的“伤心岭”。至今上甘岭战役的模型依旧矗立在美国西点军校的教研室里,随时告诫着美国军队曾经失败的地方,而对于中国军队而言,正如彭德怀元帅所言“朝鲜战争的胜利预示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因此,我们怎样高度评价上甘岭战役都不为过。
上甘岭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到11月25日结束,历时43天。志愿军前线最高指挥官是
秦基伟,崔建功,李德生。美国方面是詹姆斯,史密斯,丁一权。双方交战兵力大约10万人。志愿军4.3万,美国军队6.3万,战役以志愿军伤亡志愿军伤亡1.15万人,美韩联军伤亡1.5万的代价,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胜利而彻底结束。
时年38岁秦基伟是十五军军长,是驻守上甘岭的主力部队。奉命攻击上甘岭是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是詹姆斯·奥尔沃德·范佛里特陆军中将,范佛里特时年60岁。与秦基伟几乎是两个时代的人。他在战役后不到一年就以陆军上将的身份退役。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朝鲜战争中牺牲。我们先把上甘岭战役的作战背景介绍一下,上甘岭战役是范弗里特主动挑起的,是为了扭转局势“我们必须首先采取进攻行动,使敌人陷于被动的防守地位,便于在谈判桌上取得主动”。“联合国”军司令克拉克同意了以代号为“摊牌行动“军事计划。
在地理上甘岭主峰597.9高地。由东北和西北两条山梁组成,好象英文字母V,又像是个三角形,所以被美军形象地称之为三角形山,共分为十二个阵地。志愿军每个阵地大约有两个连驻守。而提及范弗里特,就一定知道“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一名词印象深刻。一组广为传播的数据是,在43天的上甘岭战役期间,范弗里特使用了空前猛烈的炮兵火力,向志愿军两个高地倾泻了190万发炮弹,使得“2个高地海拔被削低3米”。但也必须指出的是,志愿军炮兵也不逊于美军。在整个战役期间,同样也发射了破纪录的40万发炮弹,而两个高地的面积,总共才3.7平方公里。其残酷足以载入史册。
由于作战区域狭小,美军单纯只靠狂轰滥炸,火炮攻击,这样是没法完全杀伤掉我军的,在当时无论中美两国最后还得步兵冲山,美军步兵冲山的时候,志愿军就守。一个阵地多次反复易守,美军进攻时候。美国炮火总不能往自己人头上扔炮弹。近身战,刺刀见红成为双方常态,我军还就不怕这个。阵地反复易手多次,白天丢了,晚上夺回来,第二天再丢,晚上再夺,可以说打的十分惨烈、最后以至于的白刃战,我军战士用手榴弹和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
上甘岭战场非常狭窄,只能展开2个营的宽度,双方都无法大规模行动。敌我双方只能打添油战术。志愿军45师打的连一个完整建制的营都没有了,后勤,文书。机关人员、也拿起武器走向战场。45师师长崔建功下了死命令,除非45师死光了,阵地绝不能从45师失去。美国炮火虽然猛烈,但志愿军火力根本不逊于美军,我军一天打出了3万多手榴弹,260根爆破筒,30多万发子弹,2.1万发炮弹、这一成绩足以震慑美军。
提及上甘岭战役还有一点就是坑道作战,在坑道内的志愿军挖出的土石方足以绕地球赤道一圈,在阵地之上,白天是美军的,晚上是志愿军的。但坑道作战也不是万能的,美军采取了多种方式破坏坑道,断水断粮,不少志愿军战士都是渴晕了,秦基伟下令,谁能给坑道里送进一筐苹果计二等功一次,但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直到结束,没有人领到这个二等功,仅仅送进去一个苹果。一个苹果一个连没有一个人吃的事情是真实的,美军甚至使用毒气。什么的都用上了,很多人在坑道里被活埋。但志愿军依旧牢牢地像钉子一样定在上甘岭阵地。
在如此残酷的重炮反复轰击之下,双方步兵伤亡之大整场战争几乎无出其右。一个又一个步兵连被投入并迅速消逝这片土地上。在上甘岭战役中有以身体堵塞敌人机枪眼特级英雄黄继光,有双腿被打断,拉响最后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特等功臣孙占元。用自己的身体连接被打断的线路,保证了指挥联络畅通,立特等功通信英雄牛保才。他们是大英雄,正式这一个个英雄的中华男儿打出了中国人们的志气。
我们的勇敢印证了美军的渺小,有4个美军士兵抬着伤员正走着,有一发炮弹在距离他们很远的地方炸了,他们竟然吓得扔下病员担架就没命地跑了。美军连长坎特雷尔在掩体外把吃完的铁皮罐头盒随手一抛,只听当啷一声响,精神高度紧张美军以后志愿军夜袭,顿时枪声大作,把自己家的连长打成了筛子。
11月25日,历时43天的上甘岭战役以志愿军的胜利而结束。有五千余名志愿军烈士永远倒下在这两个阵地上,他们让全世界认识了中国军队的强大,伟大的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感谢邀请 ,我们一起来探讨上甘岭为什么在范弗里特弹药量狂轰乱炸下依旧守得住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上甘岭战役的概况。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著名的战役。
此战役,美军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调动“联合国军”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进行攻击。往这块弹丸之地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其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志愿军阵地山头被削两米,坑道被打短六米。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此役我志愿军以伤亡1.1万余人的代价,最终守住了阵地,歼敌2.5万人,击落击伤敌机270架,击毁击伤大口径火炮61门,坦克14辆。我志愿军15军以及后来参战的12军一战成名,战后若干年15军被改编成空降军,至今保留番号 ,成为唯一的军级建制的空降部队。
在范弗里特指挥下 ,“联合国军”使用火海战术,发明了“范弗里特弹药量”这个不计弹药消耗的打法,对上甘岭实施狂轰乱炸,把树木和野草打光,把岩石打成粉末 ,把海拔打低两米。人们不禁惊叹,不禁思考,我志愿军战士为什么能经得住“范弗里特弹药量”的狂轰乱炸守住阵地呢?我认为有以下几点:
1、世界独一无二的战斗精神。
入朝参战,志愿军部队始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爱国主义成为志愿军战士英勇作战,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巨大精神动力。十五军在战役中涌现出以特等英雄黄继光为代表的三等功以上各级战斗英雄共12347人,占该军总人数的27.5%,以四十五师一三四团八连为代表的英雄集体200余个。在四十三天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留下姓名的就有三十八位之多!在中国,上甘岭成为五六十年代英勇顽强的代名词,上甘岭精神成为一代人学习的榜样。
2、坚强的坑道防御战。
当战斗激烈,我军处于不利态势时,我军主动放弃表面阵地争夺 ,进入坑道作战, 使敌人航空兵、炮兵以及坦克的火力优势失去作用,减少了伤亡。当敌人疲惫时,我军再发动反击,最后取得战役胜利。以坑道为骨干的防御体系,解决了在敌极其猛烈的火力之下减少伤亡,保存有生力量的难题,有效地削弱了敌在技术装备上的优势。即便在失去表面阵地的情况下,守备部队仍能以退守坑道来配合二线部队实施反击,抗击并粉碎敌之进攻,证明了坑道在以劣势装备进行坚守防御中的优越性。
3、五圣山的地理优势。
上甘岭是五圣山的门户,五圣山是全局战线的咽喉。五圣山海拔比上甘岭高一千多米,从山上可以观察到整个上甘岭战场 ,敌人的一举一动都一览无遗。因此我志愿军在五圣山顶设置了多个炮兵观察哨,指挥炮兵对敌人进行轰击。而“联合国军”根本不知道五圣山与上甘岭我军部署情况,盲目地狂轰乱炸,白白浪费弹药。而我军却做到了精确打击,提高了作战效率。
4、炮兵的正确使用。
此役,虽然志愿军发射的炮弹数量只相当于“联合国军”的百分之二十,火炮的口径也多不及,但通过灵活的机动和集中使用,已经能够与敌炮兵进行大规模的炮战。反击作战中,在步兵攻击前实施炮火准备,一般可摧毁敌工事百分之七十以上;防御作战中,以集中火力拦截敌冲击队形或阻止其在占领表面阵地后扩张战果。据战后估计,“联合国军”在战役中的伤亡有70%是被志愿军炮火杀伤的。
有了以上四点因素,我英雄的志愿军部队以“气多钢少”打败了“联合国军”的“钢多气少”,终结了“联合国军”所有针对中朝军队的大规模进攻计划 ,达到了“以战止战”的效果,把敌人逼到了谈判桌前。当时美国新闻界评论说:“这次战役实际变成了朝鲜战争中的凡尔登,即使使用原子弹也不能把狙击兵岭(上甘岭)和爸爸山(五圣山)上的共军部队全部消灭”。
。。。因为当美军开始炮击的时候,我们早就通过坑道转移到山脊背后了!当美军开始炮火延伸的时候,我们才反回战斗位置!
上甘岭的阵地让美军的火力无限削弱了,直接挖通了山体,除非用大口径火炮直射才能摧毁志愿军阵地,另外,志愿军已经完成了苏式装备的整编,虽然在技术装备和火力仍然比不上美军,但是武器已经没有代差了,可以说,除了现在,也就那个时候我们跟美军的武器没有任何代差。43天的战役,美军应该是打了12天,7师31团伤亡率很高,直接就打不下去了,跑了,剩下的时间是南棒在打,美军提供火力支援,我看有人把血岭和伤心岭按上甘岭上,这个真不是,血岭和伤心岭我没记错的话是51年啥战役来着,忘了,是北棒打的时候下图是美军在上甘岭战役期间的伤亡。是真是假,不予置评。
双方全是死命令必须坚守!必须攻占!死人不可避免?使用的弹药量对双方而言都是惊人量。
志愿军阵地设计很巧妙。坑道口在反斜面,美军炮火攻击时部队都躲在低下坑道里,美军冲锋时才出来。白天表面守不住了人都撤到坑道里,晚上再出来反击,美军不习惯夜战守不住。美军想夺坑道,但正面坑道口太小攻不进,进攻反斜面坑道口时,志愿军后方炮火一下就把进攻部队打掉,而美军炮火打不到反斜面洞口,封锁不了志愿军夜间反击。
太平洋战争美军进攻日军坑道是把外面都占了,日军出不来,也没有后方炮火支援,美军就从容用火焰喷射器一个个烧开坑道。但在上甘岭美军一直没有占这种主动权。
精神也很重要,精神带来的不只是不怕死往前冲,还带来士气和必胜信念下的智慧,不断的去寻找解决办法的勇气和坚持。正是这种精神使志愿军一次次的改进战术,包括上甘岭在敌火力优势下的坑道战术,反斜面战术,夜间反击战术等。如果没有精神,大家就会认为肯定守不住,别说进攻战术,大家都在想的是怎么保留实力,怎么逃出去吧。
最后是装备改善,主要是炮兵力量的改善,上甘岭美军主要没辙的始终解决不了坑道问题,而解决不了的主要制约就是拿志愿军炮兵没办法。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