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让我们试着了解下韦俊降清扑朔迷离的前因,我们或许就能了解曾国藩不杀并利用韦俊给太平天国致命一击的后果了。

让清军印象深刻的后起之秀

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一早就参加了太平天国。不过,在1851-1853年太平天国的转战中,韦俊并没有担任军事指挥。

直到太平天国西征,韦俊才开始以职同丞相的国宗之职,开始了领军作战。

可是,初领军的韦俊就表现出了强悍的军事才能。他在黄州击败清军,迫使湖广总督黄文容自杀;三克汉阳,两战武昌,战功卓著。尤其是在三克武昌,石达开由湖北回攻江西后,韦俊独当一面地在武昌作战。面对罗泽南、胡林翼、李续宾的围攻,他独守武昌18个月之久,并击毙了湘军早期台柱级人物罗泽南。

湘军创始人之一的罗泽南,就死于韦俊之手。

在当时清军的情报整理中,清军把韦俊视为西征军中第四号危险人物,仅次于石达开、胡以晃、罗大纲,高于燕王秦日纲,也高于林启荣、曾天养等宿将。

言拒湘军招降,却险遭问罪

在韦俊坚守武昌期间,发生了“天京事变”。

湘军历来重视对对方失意人物的招降。石达开、李秀成等人,都收到过过湘军的offer。

此时,韦家不但处于政治上失势阶段,更可怕的是,由于韦昌辉在事变中杀人实在太多(东王府、翼王府都是被该仁兄血洗的),许多战友都对韦俊这个“北孽”心存芥蒂。

因此,胡林翼射书进武昌和汉阳,招降韦俊。

但是,韦俊都坚决拒绝了招降。清军形容他“死心坚守”、“顽固不降”。

可是,由于武昌外援断绝,补给困难,韦俊被迫放弃武昌。尽管如此,韦俊退出武昌时,依然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能,面对敌人水陆封锁,妥当撤退,保全主力。

可是,洪秀全却要治韦俊丢失武昌之罪,幸亏李秀成周旋,才免去治罪。

小鬼当道,湘军大挫

即使今天的历史书,也普遍认为韦俊撤离武昌与天京事变后韦俊的“投降主义”有关。可是,我认为并非如此,湘军水师控制江面,武昌确实外援断绝了,即使在天京事变前,石达开等人都无法解困,何况天京事变后,确实武昌补给非常困难了。

在韦俊撤离武昌后,依然坚决转战江西等地。在整个1857年的江西战场上,韦俊和坚守九江的林启容,算是表现最好的太平军将领了。

1858年,是太平天国小鬼当家的一年,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等人强势崛起,给湘军很大的打击,尤其是三河镇一战,重挫湘军,使得曾国藩一时难以组织起新的攻势。



三河镇,湘军受到重创,太平军有复苏迹象。

1858年9月,太平天国重新恢复了五军主将制,韦俊被任命为右军主将,与李秀成、陈玉成、李侍贤并列,俱受中军主将蒙得恩节制。

小鬼当道的太平天国,欣欣然有复苏之象。

洪秀全的“上帝之手”导致风云突变

每当太平天国有好迹象时,洪天王就要使出“上帝之手”了。

湘军想挖人,洪秀全也想挖人。湘军想挖太平军,洪秀全想挖跟随石达开出走的部队。

洪秀全为了拉拢杨辅清,居然开出了“中军主将”的offer!中军主将!以前杨秀清的位置!以前蒙得恩虽然无才,但好歹是天王近臣,大家可以在他主持下商量着来!现在,刚从石达开那边回来,威望还未树立的杨辅清,一下子成了李秀成、陈玉成、韦俊们的上司!

洪秀全和许多糟糕领导一样,总能在关键时刻有神来之笔,把自己的队伍越搞越不团结。


这一招可谓对太平天国的“一箭双雕”,此后,石达开失去了在福建、浙江转战的援助,决意入川,彻底远离太平天国的主战场;对太平军来说,则推倒了一个由韦俊降清开始的,一连串多米诺骨牌。

和州火拼,走投无路

杨辅清和韦俊,天京事变两位主角的弟弟。对于灭门之恨,杨辅清可不是石达开,说原谅就原谅。两军驻地“恰好”相邻,互相攻杀起来。

韦俊无奈,毕竟,是他哥杀了人家哥(虽不是亲哥)全家,惹不起躲得起,准备移防,去找李秀成去。

韦俊最后的无奈降清,可以看做是杨韦事变的续集。


可是,却遭到了老战友、原下属陈玉成的阻拦。两军在和州打了起来。

此时的韦俊,真是走投无路了。显然,他在太平军中是混不下去了;归隐山林?开什么玩笑,不管是被太平军还是清军逮着,都是一死。走投无路之下,韦俊只得联系湘军水师杨载福,准备投降。

池州讨韦,湘军安心

可是,杨载福也好,曾国藩、胡林翼也好,都将信将疑。韦俊说要取芜湖作为见面礼,要与湘军配合。湘军只是答应出水师配合,呵呵,要是上当了,调头走人,不至于损失太大。

可是,韦俊的手下,就不愿意投降了,黄文金等人立刻配合杨辅清,开始“池州讨韦”,反攻韦俊。

韦俊不愿降,又能怎么办呢?

韦俊无奈,只得直接投降(投奔)湘军。

安庆之战,给老东家的致命一击

安庆之战对太平天国的影响就不必多说了,直接把太平天国由复苏之势达成了将亡之势。

枞阳,是安庆外围的屏障,自然也是必争之地。熟悉地形的韦俊引导清军挖开枞阳附近的堤坝,引水入后湖,使得清军得意充分发挥水师优势,水陆并进,拿下枞阳。

随后,陈玉成从桐城南下来解围,十几万大军在桂车河与李续宜激战,眼看就要取胜,韦俊又引兵直攻练潭,切断了太平军的粮道。陈玉成直接解安庆之围的计划失败!

可以说,没有韦俊,湘军打安庆恐怕要困难得多!

更阴差阳错的是,陈玉成几乎是间接死在了韦俊手上!

陈玉成死去,太平天国江山去了一半。

韦俊投降后的第一功,就是击败捻军苗沛霖,逼迫苗投降。而陈玉成最后,就是被苗出卖而被俘!

现在,我们就很清晰不杀韦俊的原因了:

1、湘军一直想通过招降太平军高级将领来瓦解太平军。与崛起时已经接近收尾阶段的淮军不同,湘军长期遭受着强盛时期太平军的压力,因此,一直在尝试招降太平军高级将领来瓦解太平军。而韦俊,是第一位投降的高级将领,湘军自然要把这个招牌立起来!

果然,不久,“池州讨韦”的急先锋古隆贤就献城投降!

2、韦俊不错的军事能力:在湘军招降的军事将领中,韦俊、程学启等人在后来都有非常大的贡献,作战比老湘军还卖力。

3、雪中送炭:时机很重要!当时,湘军尚在恢复元气中,而太平军则攻略江浙气势正盛,此时,韦俊这种级别将领的投降,可谓雪中送炭。

4、韦俊了解太平军内情:过去,湘军对于太平军的了解主要来自间谍的情报搜集和作战的实际体会。但此时太平军更新了一批新的将领,他们风格与过去石达开、韦昌辉时代自然有不同,韦俊作为太平军高级将领,对太平军的战法,太平天国的形势,甚至长期协同作战的盟友捻军的情况都一清二楚。得到韦俊之后,攻安庆也好,剿苗沛霖也好,均事半功倍!

5、没有复叛之忧。与石达开、李秀成等在太平军中具有较高威望的人不同,此时的韦俊,在太平军中已经身败名裂,他不可能再复叛,只能死心塌地地跟着湘军走到底!

在我看来,韦俊的投降是无奈的,清军不杀降是明智的,唯一可悲的是洪秀全。

在天京事变后,太平天国形势复苏,靠的是李秀成、陈玉成、韦俊等人的团结作战,无论是三河镇、浦口、江北江南大营作战,各军都积极配合,团结一致。

可是,韦俊事件后,太平军却纷纷如军阀一般各自为战。连湘军都感觉奇怪,在李秀成被俘后,他们曾问李秀成:安庆之战时,你们那么多部队,怎么就只有杨辅清去救呢?

正因为最高领导的想当然,处事不公,才使得最后的太平军,不想叛的叛了,该救的不救,各自经营着自己的事情,一盘散沙!

最佳贡献者
2

韦俊是太平天国后护又副军师北王韦昌辉的亲弟弟,韦昌辉不仅在太平天国诸王中地位居第四(如果从定都天京算起则仅次于东王杨秀清居第二),而且其所居金田村是太平天国起兵后第一个大本营,他的家不仅是金田起义指挥部所在地,屋后的鹅塘边还是打造兵器的地方,建国后的田野调查在鹅塘里找到很多铁渣和瓷碗,可以想见当年规模。韦昌辉举家参加太平天国,起兵之初一度被清方认为是“长毛贼首”,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中地位、作用十分重要。韦氏涌现出许多出名战将,1856年天京事变前仅在战场上战死者就有多人。

在这其中韦俊地位突出,不仅血缘和韦昌辉最近,且带兵多(韦昌辉在一破江南大营前一直留在天京未出,手下只有约3000人的卫队,韦氏主力几乎都由韦俊统率在湖北境内)、战功卓著(两次攻破武汉三镇,杀死过清朝湖广总督吴文镕,让负责收复武昌的湘军大将罗泽南一筹莫展,呕血而死)、地位高(韦昌辉未死前他是国宗提督军务,从留下的文书可知地位与燕王秦日纲平行,高于其他国宗,同样保存至今的文书显示,同为国宗且都守过武昌的石凤魁,文书只能和冬官正丞相罗大纲平行,而丞相比燕王低两级),洪秀全虽在天京事变后杀死韦昌辉在京全家,但仍然保留了韦俊的职权,并在1858年重建五主将体系时,把韦俊封为右军主将、定天义。1858年时封爵未滥,义爵是太平天国最高爵位(仅有的三个王爵中石达开远征不回,安王洪仁发、福王洪仁达在朝臣压力下改封信天安,勇天福),而右军主将则是韦昌辉封王前的职位,这种煞费苦心的安排不仅表明洪秀全欣赏、重视韦俊的能力,而且也表明他为了拉拢韦俊,甚至可以做出某些对韦氏家族既往不咎的姿态。

而清朝方面也在总结经验教训。从扫北军全军覆没但“长毛老贼”投降者寥寥,和西征及天京周围战场招降纳叛收效甚微,太平军核心力量“固结不散”中,他们开始认识到,僧格林沁式一味斩尽杀绝的做法不利于瓦解这只号称百万之众的劲敌,因此不断尝试各种变通手段,如“刺字的不杀”(太平军为防止逃兵在人脸上刺“包打江山”、“太平天国”、“自愿投降”等字,以前被清军抓获或投降都杀掉,后来清军认识到只有屡屡逃跑的“长毛”才会被刺字,有刺字反倒证明倾向清朝,因此对刺字者一概不杀)、“有职衔者投降不杀”(以往有较高职衔的一概处死)等,而在湘军中,曾国藩在征得皇帝同意后,开始改变“凡广西人一概不免”的僵化政策,提出只要投降不论是哪里人都不杀。

扫北军主将定胡侯李开芳被俘后曾经指出,清军“凡广西人一概杀戮”,导致广西人宁死不投降,给清军造成极大麻烦,提出“广西人不一概杀戮”的意见;1864年天京城攻破后,被俘的忠王李秀成也在供词中建议曾国藩“不专杀广西人”,以免给善后造成更大的损失和代价,可见“专杀广西人”政策的顽固性、严重性,以及这一政策对瓦解太平军策略的妨碍。在这种情况下,头脑清醒的曾国藩不仅提出“不论是否广西人投降一概不杀”,而且煞费苦心地捧出韦俊这个典型——他韦十二不仅是广西人,还是“首逆韦昌辉之弟”,他投降都不杀,你们担心什么?

韦俊投降前处境窘迫:洪秀全为了把杨秀清的挂名弟弟、拥有十万人马的七国宗杨辅清从石达开处拉过来,封杨木天义兼中军主将(中军主将是杨秀清封王前官职,可见洪对杨辅清的套路和对韦俊一样),并将之安置在皖南宁国一带。杨和韦有血海深仇,地盘又毗邻,不断寻仇,而原先与韦俊友善的陈玉成却离奇与之翻脸,封锁长江不让其北上避难(避开杨辅清,去和关系友好的李秀成做邻居),韦俊实际上已四面楚歌,进退维谷。在曾国藩等人看来,韦部还控制着皖南池州等多座重要据点,拥兵数万,如果趁机拉过来,就能切断太平天国最重要基地——安徽南北联系,进而孤立天京。如果动作稍慢,等洪秀全醒悟过来加以调整,就会贻误时机。

正因上述两个关键原因,曾国藩才会迫不及待地收降韦俊,并信守了“不杀”的承诺,但由于此时太平天国未到山穷水尽,韦俊又是反面典型韦昌辉的弟弟,因此“广西人投降也不杀”的“榜样效应”打了折扣,以至于到8年后的天京城破曾国藩还要借李秀成之口向皇帝汇报这个问题(在报告处死李秀成时称李秀成“不专杀广西人”的建议“颇有可采处”),而借收降韦俊打破太平天国皖江防御体系的企图,也因韦俊部将黄文金、刘官芳、古隆贤、赖文鸿的“反倒戈”和重夺池州,无法得到实现。尽管如此,降清后的韦俊还是在此后安庆之战中偷袭陈玉成重镇枞阳,为湘军围歼陈玉成集团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

不过曾国藩对韦俊的“宽大”也不过到此为止,他虽然屡屡立功但职位始终无法升迁,最终在枞阳之役后不久被暗示“主动”退休,退休时年不满40,官职只是个游击,而当初追随他一起投降的散卒都已有人升到记名总兵了。按照李秀成的说法,韦俊得到的宽大,无非是“回家之乐”——他恐怕都不知道韦俊连“回家之乐”也因为广西乡亲不谅解只实现了一半,他和侄子韦以成两支韦姓,最终只能在离乡万里的安徽芜湖乡下安家落户。

3

根据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中韦俊后来是被杀掉的,太平天国平定后,曾国藩为了避免清政府的猜疑,便主动自剪羽翼裁撤湘军,实际上战乱过后清政府也没有财力养着那么多军队。

但曾国藩的很多部下不愿离开部队,因此裁军行动拖拉很久没有起色,无奈之下,曾国藩只能借大将的人头威逼裁军行动进展下去,但绝大部分湘军高级将领都是很早就跟随曾氏的门生故旧,有患难与共的过往,因此作为外来人的韦俊就很不幸的被借了人头成为牺牲品。这是小说家之言,殊未可信。

实际上正史上记载韦俊活到1884年,比他以前在太平天国里的绝大部分同袍多活了近二十年。

韦俊作为太平天国的高级将领,早期的五大王之一北王韦昌辉的堂弟,在韦昌辉死后投降清朝对太平天国的打击很大,尤其投降后和清军联手在安庆捅了陈玉成背后一刀,使得此后陈玉成无法经营安徽,太平天国由此走向衰落,不能不说韦俊从中起到重要作用。

韦俊的投降对清朝而言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得到韦俊可以更好的了解对手,而且通过韦俊可以拉拢更多的太平天国将领投降。所以清政府为了给降将树一个表率,在韦俊的价值没有彻底利用完之前,不但不能杀韦俊,反而要千方百计的保护他。

据说韦俊晚年准备回乡养老,多为乡人所不耻,被指责为“反骨仔韦十二”,道德上的负罪感使得韦俊不能叶落归根,终老于安徽宣城。

4

在唐浩明的小说《曾国藩》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天京之变后,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俊投降清朝,成为曾国藩手下的一员战将。谁知,太平天国覆灭后,韦俊没有了利用价值,便被曾国藩砍下脑袋。

然而,这个桥段不过是小说家为了追求情节的跌宕曲折虚构的,在真正的历史上,曾国藩并没有杀韦俊。1980年夏,《太平天国韦昌辉家简谱》和《韦志俊墓碑》在安徽宣城被发现。据记载,韦俊活到了57岁,他晚年隐居芜湖,属于自然死亡。

下面,小编便讲一讲清朝为何不杀韦俊。

作为太平天国一方的战将,并不是想投降就投降的,你得有足够的,值得清廷利用的价值。一般来说,手下的部队越多,价值就越大。因为你投降不是一个人投降,而是带资进组。与之相对的,被俘的将领就没有这种价值了,只有砍下脑袋告诫世人不敢造反的价值。

韦俊投降之时,他的属地是安徽省池州。当时,韦俊与清军谈判的条件是带领手下几万人投降,池州献出,并为清军攻打芜湖、太平关、建德等地来献。

池州美景



这种条件,自然令清方心动。

韦俊启动投降程序后,手下有几万人马,裁撤老弱之后,尚有万余人。这对清朝来说,是带来了一笔巨大的财富,而对太平天国来说,则是损失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不过,韦俊的投降之路并不顺利,首先,他手下的四员大将,赖文鸿、刘官芳、古隆贤、黄文金并不认同主帅的所作所为。他们拉走不少人马,并与杨辅清兄弟联手夺回了池州。说好的池州成为泡影,更别说芜湖、太平关、建德这些画饼了。

对此,曾国藩化身恶婆婆,嫌弃韦俊嫁妆不够。不过,曾国藩毕竟是中国人,没有象印度婆婆一样,把新娘韦俊给点了。曾国藩的不满仅限于书面吐槽,比如暗搓搓韦俊是老鼠屎。

曾国藩像



然而,跟着韦俊投降的一万多人也是财富啊,你不要,他们就投靠太平天国去了。清廷算得清这笔账。不过,清廷最大的问题和小编买不起别墅一样,没钱。因为无法提供一万韦军的粮饷,还是有很多人陆陆续续又回到了太平天国。折腾到咸丰九年岁末,韦俊手中就只有四千人马了。

尽管此时的韦俊困窘非常,曾国藩也看不上他,但在在很多人眼中,韦俊依旧是个香饽饽。有两位清朝官员主动递出橄榄枝,希望韦俊投入自己的怀抱中。

为什么呢?

自然是因为韦俊曾经是太平天国神话级别的将领。

清朝的武昌



在太平天国史上,有个脍炙人口的俗语,叫做“韦国宗三打武昌”。韦国宗,就是韦俊。民国时期,太平天国史专家简又文来到湖北,依旧在民间听到过这句话。

武昌,曾经是太清双方争夺白热化的一座城市。死在武昌的清廷高官在太平天国战史上可以说是最多的。而太平军三次攻克武昌,韦俊都在军中,成就了一段佳话。

韦俊不但因攻城名声显赫,守城也颇有成就。号称湘军之父的罗泽南便死在韦俊守武昌期间。

罗泽南


话说,关于罗泽南攻打武昌还有个小段子:罗泽南攻打武昌时,有个长毛小兵从武昌投降,临走时偷走了韦俊的马,献给了清军。罗泽南本来骑着一匹叫做小龙驹的矮马,看到韦俊的战马后,立马拿过来天天骑,还给新马起了个外号“国宗”。

小编想说:罗老先生你都快50了,还是理学大儒,至于精神胜利法做到这个份儿上吗?

由此可见,韦俊令罗泽南多么头疼。

罗泽南死后,李续宾继续攻打武昌,却很久没有攻不下来。有一次,李续宾令人在武昌城下埋了很多火药地雷,点燃捻线,果然把城墙炸了个口子。于是,他高兴的大呼小叫,准备带人往里面冲,突然发现,眼前居然还有一面墙。

李续宾



既然韦俊如此厉害,天京之变爆发后,湖北巡抚胡林翼便趁机招降。

话说,胡林翼很看不起胜保,原因之一就是胜保喜欢招降。然而,胡林翼也不是没有干过招降之事,还被人家狠狠拒绝了。

后来,武昌日益难守,韦俊主动撤离。湘军喜从天降,白捡了个湖北省会,如中彩票2个亿。胡林翼在奏折中自然大吹李续宾的无敌神勇,但事实上,当时湘军的第一名将李续宾,实在欠韦俊一次胜利。

胡林翼


所以说,既然韦俊曾经这么倾国倾城,有两位求婚者也就不奇怪了。

咸丰十年新春佳节之际,韦俊和四千人马在香口横船渡奄奄一息。原来,他被四位手下联合杨家兄弟打了稀烂,只能蛰伏于此,苟延残喘。

正在这时,有人拿着米饭、水饺、棉被,敲锣打鼓给他送温暖来了。

这个带着爱心来看望韦俊的家伙叫做张芾。张芾是陕西神童,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21岁就中了进士,之后更是一路高升,不到四十岁就荣任封疆大吏。太平天国之战初期,张芾是江西巡抚。1853年西征军攻打南昌,他就在城中,与江忠源一起主持军政。不久,张芾因为在奏报中怼了咸丰,皇帝大怒,撸了他的巡抚。于是,张芾之后一直在皖南帮办军务,与担任两江总督前的曾国藩一样,颇有些不尴不尬。

无事献殷勤,非奸即盗。张芾送给韦俊那么多好东西,目的只有一个,想收留韦俊作他的手下。


张芾的书法


不过,韦俊可没有感激涕零地从了张芾。尽管困窘,他还是有选择余地的。因为,另外一名求婚者条件的比张芾更好,那就是湘军的水师大将杨载福。

在曾国藩看来,杨载福你就老老实实管你的水军得了。

杨载福:凭什么?

杨载福可不愿意把自己的地位仅局限在一个水师统帅上,他还想如虎添翼,再建立一支配合的陆军。于是,他一眼就看中了韦俊。

韦俊比较了两位求婚者,然后选择了杨载福。这个决定的罪了张芾,此后,他提到韦俊,嘴巴就不干不净,甚至到了用“老鼠屎”形容韦俊的曾国藩都感觉过分的程度。

咸丰皇帝



那么,在韦俊投降的前后,北京方面的态度如何呢?

咸丰先是下旨,叮嘱招降要小心,之后,他听闻韦俊投降后的困苦,专门命有关部门做好安抚工作,并要求抚恤因投降死去的降兵降将。

其实,清朝是个抽象的词汇,所谓清朝,也是由无数人组成的。他们与韦家只有国仇,并无家恨。谁也没有把谁家的孩子丢到井里去,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对韦俊赶尽杀绝。

投降清军后,韦俊与之前判若两人,再也没有当年的神勇。当年,韦氏全家加入太平天国,出钱出力,多少人为了这个政权牺牲,却在一夜之间兄弟相残。想来,他回忆前尘,也会心灰意冷吧?

然而,韦俊也不是没有爆发过小宇宙。

安庆保卫战中,面对仇人陈玉成,韦俊恢复神勇,夺取了安庆最关键的枞阳要地。陈玉成率军攻打,韦俊在枞阳街头筑立一卡,力扼要冲,陈玉成最终铩羽枞阳。

5

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著名的将领,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件事儿就是半路叛逃了原有的组织,投靠清朝廷,太平天国韦俊是广西桂林人,和洪秀全是老乡,他也是韦昌辉的弟弟,曾经参加过金田起义,太平天国韦俊是太平天国战斗历史上第一个投降的中高级将领,他的投降给太平天国运动带来很大的打击。太平天国韦俊从1852到1853年参与了攻克武汉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他和哥哥韦昌辉相互配合,立下了赫赫战功,所以洪秀全前期对于韦俊非常赏识,不过1855年之后太平军兵分三路相继进入湖北地带,这时候太平天国韦俊就开始有了反叛的意向。

1856年3月的时候清政府李鸿章对于武昌实施久困之策,这时候在武昌城内的主要守城将领就是韦俊,曾国藩采取了闭门不出的战略,命令手下不得骚扰生事,但是切断了进入湖北的粮道,使得武昌城内的守军没有粮食也没有物资装备。后来北王韦昌辉在天京被诛杀,太平天国内讧彻底爆发。太平天国韦俊接到消息后非常愤怒,他因为亲哥哥被杀死,而武昌城内又弹尽粮绝,所以公元1856年的12月大开城门率部出走,1858年通过李鸿章的介绍投降清军,被清政府封为参将,驻守安徽池州,成为了太平天国的罪人,也成为了清政府一员大将,晚年时候韦俊又隐居于安徽芜湖。

韦俊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第一个投靠清政府的高级将领,他投靠清政府这个举动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韦俊遭到了批评,后来的历史学家也认为,其实韦俊投靠清政府,有多方面的理由,不过很显然韦俊投靠清政府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好处和利益,所以韦俊投靠清是好事吗这个问题也成为后代人关注的话题。对于韦俊投靠清是好事吗这个问题,还应该综合多方面因素来回答,第一韦俊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主动投降的,因为韦俊投降的时候,他的哥哥韦昌辉已经在太平天国内讧中身亡了,韦俊为了自己的安全,也为了哥哥报仇,所以迫不得已投降了清政府,投降之后的韦俊并没有受到太平天国军队的诛杀,他的身家安全得到了保证,从这一点上来说韦俊投靠清政府是一件好事。

其实从他的权力来说,韦俊投靠清政府也是一件好事,因为韦俊投靠清政府之后清政府格外优待他,不仅给他赏赐了很多金银珠宝和美女,并且还任命他为参将,驻守安徽芜湖地区,韦俊在清政府的地位可谓是很崇高的,所以韦俊投靠清政府之后获得了荣华富贵,从个人方面来讲也是一件好事。不过同时也有历史学家认为,韦俊虽然得到了一时的荣华富贵,他的性命也暂时得以保全,但是韦俊投降之后后代历史学家对他的评价普遍不高,所以从长远角度来看,韦俊投靠清政府并不一定是一件好事,因为对他的身后名声造成了很大影响。

韦俊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代表将领,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投降清朝庭的第一人,韦俊曾经率领部队跟朝廷作对,也曾经数次大败清朝廷的官方部队,所以后来韦俊投降之后,清朝为啥不杀韦俊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其实对于清朝为啥不杀韦俊这个问题,后来的历史学家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其中最令人相信的一个答案就是为清政府为了招揽人心,因为韦俊是在公元1858年投降清军的,他当时驻守武昌城,可惜武昌城内弹尽粮绝,又加上韦俊的哥哥在太平天国内讧中被杀身亡,所以便投降了清政府,清政府为了吸引其他更多的人前来投降,也为了显示自己宽广博大的胸怀,所以不得不暂时忍让韦俊。后代有历史学家证实说,韦俊是老死的,他在投降了清政府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待遇,也陆续开始有高级将领秘密跟朝廷接触,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清朝为啥不杀韦俊这个问题也有了明确的解释,那就是清政府想拿韦俊当做例子,让其他更多的太平间天国将领放下屠刀。

韦俊的投降给太平天国带来很大的打击,而且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也为了让韦俊给其他人做一个表率,他们只能对韦俊很好,不能杀他,从而吸引更多的太平天国将领不和清政府作对,也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清政府最后没有对韦俊下杀手。

6

韦俊是太平天国内部北王韦昌辉的弟弟,也是最早参加起义的重要将领。

真实的韦俊长什么样?

在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张照片。

这张照片由西方人Beato Felice所拍,时间是1860年。根据考证,这个人就是投降后的韦俊。这张照片也是迄今为止,最具备清晰度的,唯一一张太平天国人物的真实照片。(真心不如演员好看)

之前曾有人认为这个是太平天国投降将领程学启,不过程学启投降时间是1861年,那个时候,显然没有投降。因此,应该是韦俊。

韦俊曾亲手除掉曾国藩的爱将

韦俊,又叫韦志俊,1854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之后,被封为国宗。因为有哥哥韦昌辉的庇护,且又能征善战,所以一直奉命在外与清军作战,把很多战略要地都交给韦俊把守。

比如,太平天国攻下武昌之后,命令韦俊防守。后来,又命韦俊守九江当时,曾国藩手下重要的将领罗泽南奉命进攻武昌,韦俊见敌人气势汹汹,不断冒进,就命人出城请求援军。

后来,援军驰援,估计罗泽南认为,围困了很多天的城内士兵不敢轻举妄动,就命军队直接去截击援军。罗泽南没有想到,此时韦俊突然率兵杀出,杀得清军大败,罗泽南也身负重伤,最后死在营中。

对于曾国藩来说,丧失罗泽南,那简直是如丧臂膀。后来有民谣说,“破了锣,倒了塔,杀了马,飞了凤,徒留一个人也没用”,这里面的“锣”就是罗泽南,可见,曾国藩对于韦俊应该是很愤恨的。

迫不得已的投降:天京内讧哥哥被杀害

后来,因为天京城内高层内讧,韦昌辉先是屠杀了杨秀全及其家人仆从,为了抢夺权力又屠杀了石达开家人,最终叫板洪秀全。于是,洪秀全不得不利用机会除掉了韦昌辉。

韦昌辉一死,虽然没有剥夺韦俊的带兵权,但是却开始处处地方韦俊。韦俊内心深受创收,再加上清军不断派人劝降,最终在安徽池州叛变,投靠了曾国藩。

按理说,曾国藩对于杀掉自己心爱大将的韦俊,应该向处理之前太平天国战败将领那样,杀掉才对。为什么没有杀他,还给他高官厚禄呢?

曾国藩不杀韦俊的原因:让他作为旗帜劝降其它将领

曾国藩主要有几个考虑:

一个是曾国藩认为韦俊比较重要。韦俊是韦昌辉的弟弟,也是此时太平天国投降最高的将领。此时太平天国首都互相残杀,逐渐丧失人心。就连“皇亲国戚”都“弃暗投明”并得到高官厚禄,那些不敢投降的人自然就会主动投降。

第二,韦俊比较清楚太平天国的作战方式。韦俊投降之后,曾国藩将其部队改名为“正字营”。当时,寿州练总苗沛霖与在籍办团之员外郎孙家泰构仇,围攻寿州城,他便把正字营调到寿州征讨苗沛霖。

韦俊太了解苗沛霖的作战方式,所以轻松消灭了他。太平天国失败之后,韦俊又奉命剿杀捻军。

后来,韦俊得以善终。

不过,在罗尔纲的《太平天国史》里面却记载了这样的一个故事,话说在太平天国起义失败之后,韦俊为了弥补内心的愧疚,曾经到太平天国的发祥地也是自己的家乡金田,打算出钱修缮蚂蝗桥,蔡江义渡。

但是,当地老百姓恨他叛变,就坚决不让他修。1914年,金田乡在修蚂蝗石桥时,特意立了一个碑,上面写道:“金田韦某降清归里,颇以金钱施舟梁悦人,购运径尺余柳杉,将易梁,里人拒弗受”。

可见,人们对他的愤恨程度,也让韦俊留下骂名。

7

为什么要杀呢?

对于收容叛徒,尤其足够高级别的叛徒,一可以打击敌人士气,二可以树立标杆,吸引敌人跟随背叛。比如张国焘。

8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震撼人心且规模很大的反清运动。

太平天国与清军分庭抗礼数年之久,是清政府恨得牙痒痒的敌人。

然而后来太平天国的韦俊降清后,清政府没有因为他是太平天国成员的关系而杀他,这是为什么呢?有书君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韦俊并非太平天国的重要成员,杀之无用。

韦俊在太平天国中担任右军主将一职,比起哥哥韦昌辉北王的二把手地位,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不过在1856年的天京事变中,韦昌辉因叛乱 被太平天国首脑洪秀全处死,结束了辉煌的一生,从此,本来就并非身居要职的韦俊在太平天国的处境更加如履薄冰。

此时的他对于太平天国来说已经是无关痛痒的一个人,所以即使他离开也不会掀起太大波澜,无奈之下,韦俊选择投降清朝。

韦俊既然投降清军,就等同于与清军站在同一战线,所以清军不会杀他,因为杀一个无关痛痒的人并无益处,相反会被诟病处死一个投降的人。

而且韦俊是因为在太平天国再无容身之地才投降清军的,所以清军也不担心韦俊是假装叛变为天平天国收集情报的卧底。如此也不会对他动刀了。

二、清朝需要通过韦俊来打败太平天国,因此不杀他。

尽管韦俊在太平天国地位平平,但是身经百战的他对于太平天国的各路英雄的作战方式了如指掌。而清军在与太平天国两军对垒数年之久,都没有拿下这块难啃的骨头,简直是奇耻大辱。要知道,太平天国不过是一群没有经历正规作战训练的草台班子而已。如今韦俊的投降无异于雪中送炭。

在与太平天国的抗战中,韦俊不仅能够针对对方作战首领的作风做出相应的计划谋略,从而达到克敌制胜的效果,将太平天国一锅端,还能为清军解决一个世纪难题。

寿州练总苗沛霖就是在与韦俊对战时,被韦俊就地正法的,原因就是因为韦俊对于苗沛霖这位昔日战友的作战方式司空见惯,从而轻轻松松将他拿下了,为清政府立下一件大功。

对于韦俊这样一位为他们解决大麻烦,百益而无一害的有功之臣,清军又怎么会杀他呢?

三、清朝想通过韦俊来笼络人心,不杀反奖。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时,清军面对内忧外患,已经疲于奔命,此时的清朝,如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清政府就是需要像韦俊这样识时务的俊杰来帮衬一把,从而扭转这种衰败的局面。

清政府需要通过韦俊来吸引更多有志之士来投靠清军,从而为清政府卖命,因此清政府给了韦俊非常优厚的待遇,赠予韦俊大量金银财宝,各色美女,让韦俊享尽荣华富贵。

名利双收的韦俊心满意足,自然更加为清政府卖命了,而这正中清政府的下怀。

韦俊做了清政府拢络人心的活招牌,如此有利用价值,清政府又怎么舍得杀他呢?

韦俊在太平天国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降清后为大清除掉了太平天国这颗眼中钉,肉中刺,从此飞黄腾达,半生享尽荣华富贵。

只是他这半生的荣华却是曾经一起出生入死的太平天国的兄弟的累累白骨换来的,不知他在九泉之下用何面目面对那些因他而死的兄弟!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9

韦俊是太平天国时期的代表将领,也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投降清朝庭的第一人,韦俊曾经率领部队跟朝廷作对,也曾经数次大败清朝廷的官方部队,所以后来韦俊投降之后,清朝为啥不杀韦俊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

其实对于清朝为啥不杀韦俊这个问题,后来的历史学家给出了很多不同的答案,其中最令人相信的一个答案就是为清政府为了招揽人心,因为韦俊是在公元1858年投降清军的,他当时驻守武昌城,可惜武昌城内弹尽粮绝,又加上韦俊的哥哥在太平天国内讧中被杀身亡,所以便投降了清政府,清政府为了吸引其他更多的人前来投降,也为了显示自己宽广博大的胸怀,所以不得不暂时忍让韦俊。

后代有历史学家证实说,韦俊是老死的,他在投降了清政府之后得到了很好的待遇,也陆续开始有高级将领秘密跟朝廷接触,所以从这一点来看,清朝为啥不杀韦俊这个问题也有了明确的解释,那就是清政府想拿韦俊当做例子,让其他更多的太平间天国将领放下屠刀。

韦俊的投降给太平天国带来很大的打击,而且政府也敏锐地意识到这一点,所以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也为了让韦俊给其他人做一个表率,他们只能对韦俊很好,不能杀他,从而吸引更多的太平天国将领不和清政府作对,也是为了巩固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所以清政府最后没有对韦俊下杀手。

  

10

这个问题确实有意思,按理说在“发匪”内部做到了韦俊这个位子上,是绝无可能有好下场的,清王朝等一切封建势力对于感反抗自己的人那是绝不会手软的,你看看李鸿章苏州杀降,那叫一个狠,还有石达开,林凤祥,李开芳这些人的下场,那可都是凌迟啊。所以说,既然韦俊能活着,而且有一个不错的下场(保住了性命,而且以军官的职位退休了,虽然退休是被迫的,而且有些投降的小卒子后来官比他还大,但毕竟韦俊是太平天国头目,能这样就不错了),虽然韦俊的广西老乡一直都没有原谅他,他被乡亲骂做“反骨韦十二”,以至于落叶都不能归根。

韦俊为什么能活,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清政府要招揽人心,要知道,韦俊这种高级将领,而且还是出身两广的“老兄弟”投降了,那会给太平军内部带来怎样的震慑!这种情况下,韦俊活着自然比死了更有价值(之前清朝专杀广西降兵的政策使得广西太平军拼死抵抗,造成了很大麻烦),而且韦俊不但要活着,还要让他活地好好的,加官进爵,赏赐财宝等等都是必须的(至少在战争时期还是必须的),果然,这之后陆续有天国高层开始和曾国藩接触。

第二,韦俊不是空手来的,韦俊的哥哥是韦昌辉,和杨辅清是势不两立,所以韦俊一旦投降之后是不太可能再会去的,而且当时韦俊虽然四面楚歌,但安徽南部很多据点还是韦俊控制的,这种情况下,自然是“和平解决问题”更好,古代很多将军被围困的时候,往往选择先和敌人血战一番再投降也是一样的道理,这表明了:咱还是有价值的,韦俊也一样。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