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渤海国是我国东北部的少数民族政权,属于肃慎族系下粟末靺鞨一支,地跨我国东北朝鲜半岛以及俄罗斯一带。至于它的地位,笔者倒是有一点自己的心得看法。中国和周边政权的关系,一直是学术界和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一个政权到底是中国内部的地方政权,还是和向中国臣服的属国友邦?这直接关系到两者的关系和地位。笔者认为判断的标准很简单,就只要看中国正统王朝有没有册封它的首领具体的地方官职,就可以判断。如果中国的册封仅仅是“....王”,“.....单于”,“.....可汗”。那么,两者在外事活动当中就是宗主国和臣服属国之间的关系。如“亲魏倭王”,“汉倭奴国王”都是如此。但如果中原政权册封该政权首领为“......郡王”,“.....公(郡公)”,“......(大)都督”,“......刺史”,“.....节度使”,“.....(大)将军”。那么,这个国家就是中国内部的地方政权,是中国的一部分。

比如高句丽:

413年,晋安帝册封高句丽长寿王为乐浪郡公,高句丽王; 

492年,北魏孝文帝册封文咨王为使持节都督辽海诸军事、征东将军、领护东夷中朗将、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518年,北魏孝明帝册封安藏王为安东将军、领护东夷校尉、辽东郡开国公、高句丽王;

526年,梁武帝令安藏王之子安原王延袭其父爵,为宁东将军高丽王

由上可知,王、可汗、单于是代表礼节性的尊称,或者说是在外事工作当中的身份属性,表尊卑的作用。而地方官与将军则对与中央政府负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政府表示服从。所以,渤海,高句丽,扶余都是中国的一部分。

对于渤海而言,公元689年,他们的首领大祚荣在该地建立政权初期称作“震国”,公元713年接受唐玄宗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的职位正式成为大唐领导下的一级郡国,不仅是唐朝的地方官,从礼节上讲还是唐朝的郡王。如果他到唐朝,接待他的将是宗正寺而不是负责外事工作的鸿胪寺。

到了渤海文王大钦茂在位时期,渤海国力达到鼎盛,并且没有卷入到安史之乱当中,唐代宗继位后升格渤海为国,但是仍然有忽汗州都督衔,还是中国的一部分。

?





最佳贡献者
2

渤海国(698年—926年)是东亚古代历史上的一个以靺鞨族为主体的政权,其范围相当于今中国东北地区、朝鲜半岛东北及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698年,粟末靺鞨首领大祚荣在东牟山(今吉林敦化西南城子山山城,又说在今吉林延吉东南城子山山城或和龙西古城),称“震国王”,建立政权。

705年,唐中宗复位,派侍御史张行岌招抚大祚荣。大祚荣接受招抚,向唐朝称臣,并遣次子大门艺随张行岌入侍,留为宿卫。

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并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为号。

762年,唐朝诏令将渤海升格为国。此外还有“靺鞨国”、“渤海靺鞨”、“高丽国”等别称。

渤海都城初驻旧国(即东牟山一带),742年迁至中京显德府(今吉林和龙),755年迁至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785年再迁东京龙原府(今吉林珲春),794年复迁上京龙泉府。

渤海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居民由靺鞨人、高句丽人等民族构成

渤海按唐制建立政治、经济制度,全盛时辖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响,享有“海东盛国”的美誉,与唐朝保持着宗藩关系,与南面的新罗国一样是唐朝的属国

3

如果要问你中国海岸线最长的省是哪个?你会想想广东?福建?如果我放上一个清代地图,你就会发现东北的吉林省海岸线竟然长到爆炸,吉林省本名叫做吉林乌拉,也就是满语“沿江”的意思。你可知道这里就是曾经的渤海国?



这一地区本来处于塞北滨海区,是黑龙江流域的下游,拥有松花江、牡丹江、乌苏里江等支流,河网纵横、森林茂密,一直都是古民族靺鞨的聚集地,这不予北草原适合放羊,也不比中原温暖适合耕种,冰天雪地只能业余养几只小猪,没事捕捕鱼,打几只傻狍子,是一种典型的渔猎民族,然而一切事情在这一刻发生了转机。


1400多年前的隋朝的时候,世界进入了巨大的暖期,就连东北都开始越发的水草丰美。吉林一带的古民族扶余建立的农耕国家高句丽是越发不可一世,甚至成为了隋朝灭亡的巨大导火索。



直到唐朝的时候,朝鲜半岛南部的土著韩人国家新罗合作击灭掉了扶人的高句丽后,靺鞨人看中了权力中空的东北,它们中间最为开化的粟末靺鞨崛起,以牡丹江、松花江流域为核心,沿海建立了巨大的汉化国家渤海国,核心设置于上京龙泉府,就在如今的牡丹江市附近。名义上附属唐朝,但实际上却是和唐朝一起抵御辽河地区游牧民族契丹的盟友,没想到后来这契丹还是熬死了大唐。


随着契丹一代雄主耶律阿保机建立起了大辽国,他们把渤海国当成了一个新手大礼包给吞掉,而他们称呼渤海靺鞨人的词汇,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女真。



契丹人把渤海国的女真人称为熟女真,把没有被渤海国统治的还在森林里渔猎的女真人称为生女真,就这样大量的渤海女真人逃亡各地,而这个时候朝鲜半岛的韩人竟然冒充高句丽建立了高丽国,于是很大一部分渤海人就逃到了隔壁的高丽国。就这样这个神秘的渤海国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4

渤海國一個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的政權,其疆域相當於今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一部分。粟末靺鞨在靺鞨诸部的最南,是满族的先祖。

公元696年,在武周統治下的營州發生了大規模武裝起義,殺死了營州都督趙文翽,佔領營州。起因是东北诸部族發生灾荒時,營州都府不救濟體恤,不管当地部族,激起了各部族的强烈反抗。營州事件使唐朝大為震驚,武則天立即採取軟硬兼施兩手進行應對,但沒有奏效。

義軍粟末靺鞨部首领乞乞仲象的兒子大祚榮精於用兵,率军在天門嶺一戰中打敗唐軍。大祚荣率领起义军继续东进,最终到达了太白山(即长白山)一带定居下来。

公元698年,大祚榮“恃荒遠,乃建國,自號震國王”,在東牟山(敦化市西南城山子山城)“築城以居之”。這就是渤海國初期的都城,史稱“舊國”。舊國是渤海國初期的統治中心。並以尊稱“da(古通古斯語,即酋長)”,自創其姓大氏,自稱“震國王”(一作振),是為渤海開國之始。

大祚榮建國初期與突厥結盟,與新羅交好,在強權林立的四鄰之間斡旋,故在數年之間,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東北地區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705年,唐中宗復位,派侍御史張行岌招撫大祚榮。大祚榮接受招撫,向唐朝稱臣。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並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為號。

渤海國地域遼闊,山盤水繞,沃野起伏,資源豐富,加之政治穩定,積極向中原學習,經濟快速發展,呈現繁榮景象。

渤海的先民早在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穀物種植。渤海建國後,十分重視農業,設立專管農業的大農寺,派人員去長安學習唐朝的先進生產科技和生產方式。渤海五千裏遼闊的平原沃野被廣泛開墾,農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鐵器在渤海國的農業生產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尤其是鐵鏵的出現,渤海的農業由“偶耕”(兩人並肩耕作)進入到犁耕階段,用牛或馬等大牲畜拉著犁鏵耕作。

並且,渤海國長期接受唐朝册封,與唐保持“車書本一家”的關係,並積極向唐朝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等全面發展,史稱“海東盛國”。

762年,唐朝詔令將渤海升格為國。渤海立國按唐制建立政治、經濟制度,全盛時轄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居民以靺鞨人、高句麗等多民族組成,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響,享有“海東盛國”的美譽。

926年,渤海國為契丹國所滅,契丹以其地為東丹國。渤海國歷時229年,傳15王。渤海雖文化發達,但傳世文獻堙沒殆盡,所依託的原始資料僅有當時唐朝和日本的相關記載及後世考古發掘,故有關渤海國的許多問題難以解决,尤其是其歷史地位和歸屬問題一直是中國、朝鮮、韓國等國家之間的一個爭議焦點。

5

渤海国(698年—926年),位于朝鲜半岛北部及现时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旧日沿海州旧地。由古代民族粟末靺鞨的酋长大祚荣所建立,初名“震国”,因接受唐朝授官并被册封为“渤海郡王”而改号“渤海国”其民族主体为高句丽遗民的粟末靺鞨族人和高句丽族人,但也有部分黑水靺鞨的部族。

统治地区在盛时包括吉林省大部,辽宁和黑龙江省部分地区,俄罗斯沿海州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

主要年表

? 671年:唐、新罗战争开始。

? 697年:由于契丹反唐之乱,粟末靺鞨族东迁至高句丽故地并与其移民杂处。

? 698年:大祚荣建立震国。

? 713年:震国改名渤海(大祚荣接受唐朝的册封,获“渤海郡王”的封号,并领忽汗州都督)。

? 719年:大祚荣去世,大武艺即位,开始私下在渤海使用自己的年号。

? 726年:大武艺之弟大门艺流亡唐朝。

? 727年:派遣高仁义出使至日本(参见渤海遣日使)。

? 728年:日本向渤海遣使答谢(参见遣渤海使)。

? 732年:张文休率领水军攻占唐朝登州府(山东蓬莱),杀害刺史韦俊。右领军将军葛福顺奉唐玄宗圣旨率兵征讨。

? 733年:新罗奉唐之命而试攻击渤海,由于大雪没能成功。

? 738年:大武艺去世,大钦茂即位。

? 759年:日本联络渤海,准备合力征伐新罗(参见遣新罗使、遣渤海使)。

? 762年:大钦茂获得唐朝“渤海国王”的封号。

? 812年:新罗向渤海派遣使臣。

? 926年:被契丹人灭亡。

6

渤海國一個以粟末靺鞨族為主體的政權,其疆域相當於今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一部分。粟末靺鞨在靺鞨诸部的最南,是满族的先祖。

公元696年,在武周統治下的營州發生了大規模武裝起義,殺死了營州都督趙文翽,佔領營州。起因是东北诸部族發生灾荒時,營州都府不救濟體恤,不管当地部族,激起了各部族的强烈反抗。營州事件使唐朝大為震驚,武則天立即採取軟硬兼施兩手進行應對,但沒有奏效。

義軍粟末靺鞨部首领乞乞仲象的兒子大祚榮精於用兵,率军在天門嶺一戰中打敗唐軍。大祚荣率领起义军继续东进,最终到达了太白山(即长白山)一带定居下来。

公元698年,大祚榮“恃荒遠,乃建國,自號震國王”,在東牟山(敦化市西南城山子山城)“築城以居之”。這就是渤海國初期的都城,史稱“舊國”。舊國是渤海國初期的統治中心。並以尊稱“da(古通古斯語,即酋長)”,自創其姓大氏,自稱“震國王”(一作振),是為渤海開國之始。

大祚榮建國初期與突厥結盟,與新羅交好,在強權林立的四鄰之間斡旋,故在數年之間,勢力得到了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東北地區一支舉足輕重的政治力量。

705年,唐中宗復位,派侍御史張行岌招撫大祚榮。大祚榮接受招撫,向唐朝稱臣。713年,唐玄宗册封大祚榮為“渤海郡王”並加授忽汗州都督,始以“渤海”為號。

渤海國地域遼闊,山盤水繞,沃野起伏,資源豐富,加之政治穩定,積極向中原學習,經濟快速發展,呈現繁榮景象。

渤海的先民早在石器時代就開始了穀物種植。渤海建國後,十分重視農業,設立專管農業的大農寺,派人員去長安學習唐朝的先進生產科技和生產方式。渤海五千裏遼闊的平原沃野被廣泛開墾,農業得到前所未有的發展。

鐵器在渤海國的農業生產中得到了普遍應用,尤其是鐵鏵的出現,渤海的農業由“偶耕”(兩人並肩耕作)進入到犁耕階段,用牛或馬等大牲畜拉著犁鏵耕作。

並且,渤海國長期接受唐朝册封,與唐保持“車書本一家”的關係,並積極向唐朝學習,政治、經濟、文化等全面發展,史稱“海東盛國”。

762年,唐朝詔令將渤海升格為國。渤海立國按唐制建立政治、經濟制度,全盛時轄境有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其居民以靺鞨人、高句麗等多民族組成,其文化深受唐朝文化影響,享有“海東盛國”的美譽。

926年,渤海國為契丹國所滅,契丹以其地為東丹國。渤海國歷時229年,傳15王。渤海雖文化發達,但傳世文獻堙沒殆盡,所依託的原始資料僅有當時唐朝和日本的相關記載及後世考古發掘,故有關渤海國的許多問題難以解决,尤其是其歷史地位和歸屬問題一直是中國、朝鮮、韓國等國家之間的一個爭議焦點。

7

高句丽不属于大唐王朝领土,但却是大唐的属国。不过,老祖宗真应该收一下,棒子在哪可惜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