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人,骨子里面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这种人从不相信命运、出生、眼里只有人定胜天。《雍正王朝》中的八阿哥就是这类人,认定皇位就孜孜不倦为之拼搏,甚至不惜一切手段。
在清朝的宫廷,可以母凭子贵,如胤禛的皇额娘乌雅氏,凭借儿子的实力,自己也水涨船高;也可以子凭母贵,如十阿哥的母亲是康熙比较宠爱、身份比较高贵的宜妃,十阿哥的待遇,地位也受到相应的“关照”。历史上,八阿哥的母亲品级不高,很晚才被康熙封为妃子,所以八阿哥的出生已经输在了起跑线。没有雨伞的孩子跑得更快,一无所有才能养成坚强不屈的性格,出生相对卑微的胤禩只有通过后天的努力才能出人头地。
《雍正王朝》一开场就已经拉开了夺嫡之争的序幕,胤禩处处给太子挖抗,掏空心思给胤禛制造麻烦。黄河发大水,胤禩主管户部,按道理他责无旁贷,应该主动请缨。然而胤禩金蝉脱壳,刷锅给了胤禛。胤禩这么做,也有他的道理。当时太子是胤礽,负责监国,未来的江山继承人。胤禩做得好,将来也会是胤礽的;做得不好,也给胤礽留下一个窟窿,自己看笑话。后面的“追缴户部欠款”、“刑部冤案”、“举荐新太子”、“举荐大将军王”、“传位波折”等事件,胤禩都会跳出来折腾。他绞尽脑汁地活动,只为黄袍加身。
胤禩的母亲虽然没有给他带来资源,父亲却给了他成为帝王的希望。胤禩是皇子,身上流淌着康熙的血统,按照中国古代父死子继的传统,他天生就有成为皇帝的可能性。皇位只有一个,候选人却不少,而且各个都非等闲之辈。想脱颖而出得到老爷子的赏识,就必须为自己争取,争斗的手法、策略、方式、分寸不同而已。
康熙对胤禩的加封与信任,让他产生错觉,在处理“刑部冤案”的过程中,胤禩为了扳倒太子,使用不正当的方式。他私下审问,诱骗肖国兴供出太子。然后连夜上报康熙,暂时被康熙所赏识,封其为廉郡王。在热河行宫,康熙又命胤禩负责设宴接待蒙古王公大臣(往年都是太子负责此事)。受到康熙如此之多的关爱,胤禩心里 难免会想入非非,觉得离皇位越来越近了。后来,图里堔对康熙的一次工作汇报,让“其心可诛”的胤禩马前失足。
胤禩是八爷的党魁,身边一帮小弟和同僚都捧着他、推着他朝向那个位置走。胤禩为了把自己包装成“贤王”,到处结交大臣,礼贤下士,形成一张庞大的关系网,所有人都唯胤禩马首是瞻。胤禩这些党羽为的是什么?无非就是图个名和利。只有将胤禩推上皇位,这些人才能飞黄腾达。树欲静而风不止,即使胤禩停下了,这些等着鸡犬升天的人可不会停。夺嫡之争也是一场赌博,官员选择了胤禩,就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作为皇子,胤禩还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有情怀的人。当大清的江山面对外敌入侵,他能暂时搁置与雍正的矛盾,为平定西北做出不少正面工作。当外患平息,他与雍正的立场又发生变化。胤禩是既得利益者的代言人,是守旧派;雍正是要除旧布新的改革派。胤禩只有推翻雍正,自己主政,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一个有理想的胤禩,是可以不顾一切的为之奋斗的,不管前面多么困难,只要有一线希望,都会奋不顾身。
起点低没有难到胤禩,也不是他失败的原因,胤禩的终点是其自己的选择。皇位就如同一碗“迷魂汤”,一旦迷上了,就会难以自拔。
原创:陈秋媚,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