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次,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运动,给当时乃至后世都造成了深刻的影响。不过,与中国历史上的大多农民起义一样,天平天国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
在太平天国的核心领导层中,我们可能比较熟悉的有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等,但对于罗大纲这个名字,很多人并不熟悉,甚至其名气还远不如后期的陈玉成、李秀成等人。不过,若论战功和战略眼光,他可是一位不亚于杨秀清、石达开等人的。
在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罗大纲为太平天国提出了一个大的战略方针:“欲图北,必先定河南;大驾驻河南,军乃渡河”;“否则,先定南九省,无内顾忧,然后三路出师,一出湘楚,一出汉中,疾趋咸阳,以徐、扬(徐州、扬州)席卷山左(山东),再出山右(山西),会猎燕都”。 除此二策外,罗大纲还提出,既建都南京,务必多造战船,精练水师,战舰建成之前,应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抢占长江水上优势。
只可惜,罗大纲提出的这些战略都未能被洪秀全和杨秀清所采纳。于是有人就要问了,若是洪、杨二人采纳了罗大纲的策略,是否有机会统一全国?
个人答案,不能!
首先来说,罗大纲的策略的确是上上之策,如果被采纳,林凤祥和李开芳所带领的北伐军或许不会因孤军深入而失败。但是,这并不足以完全彻底打败清王朝,将其赶出关外,进而一统天下。
要分析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分析太平天国为什么会失败?
原因一:领导阶层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最大的两个领导,一个洪秀全,一个杨秀清,他们在干什么?两人在攀比谁更奢侈,谁的排场更大!根本就没有统一全国的野心!
洪秀全本身是一个落第秀才,他最初反清的原因并不是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而是对社会的一种报复心里。
他创办拜上帝教的原因,在我看来,并不是因为他有多么崇拜耶稣,而是由于他屡试不第,对科考孔教的一种憎恶心里。
明清时代的文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唯一的方式就是通过科考,改变命运,也是他们的梦想。洪秀全自身水平不够,无法通过科举考试改变自己,但却通过太平天国运动达到了同样的目的。当他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之后,什么统一天下,什么驱除鞑虏,统统都抛诸脑后了,享受才是他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
而另一位大人物杨秀清,也是出身贫苦,不过杨秀清是一个真正有本事的人,无论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是一把好手。但是,定都南京之后,杨秀清的脑海中也只剩下一个念头,那就是当一把手!因此,他的日常生活也过得极其奢靡,同时,他还动不动就来个天父下凡,给洪秀全下命令。
最高层是这样的两个领导,即便军队打下了北京城,又能坚持多久?
原因二: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
毛主席在1926年谈到洪秀全时,曾说,“洪秀全起兵时,反对孔教,提倡天主教,这是不迎合中国人的心理;曾国藩即利用这种手段,扑灭了他。洪秀全的手段错了。”
刚说道,洪秀全因为屡试不第,因此对孔教那是深恶痛绝!因此,在天平天国统治的范围内,凡是孔庙都砸了,凡是儒家经典全部都列为禁书!这样一来,就大大地伤害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在那个年代,明事理,有文化的人,几乎都是孔教子弟,洪秀全的这一行为,直接将这些文化人给推向了对立面,又如何能够最终统一天下?
在电视剧《天平天国》里面有这样一个桥段,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曾想要投靠太平天国,但与石达开等高层聊完天,回去之后马上就投身到了反对太平天国的阵营之中。虽然不知是否属实,但至少可以说明,当时读书人对于太平天国的态度究竟如何!
原因三:两权对立,领导多头
1964年,毛主席曾说,“历史上领导多头总是要失败的。太平天国的时候,洪秀全回了一趟广西,杨秀清说他回到天国了。洪秀全回来时,将领们都是拥护杨秀清的。其实那时杨秀清更年轻有为些,洪秀全应该服从杨秀清的领导。但洪秀全是创教者,是领袖。两权对立,所以失败了。”
太平天国起家,靠的是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这其实非常符合农民起义的特征,无论刘邦还是朱元璋,都曾靠着宗教神话的方式,为自己造势。
但问题在于,太平天国过分的依靠这种宗教色彩了,没有及时地抛弃宗教,回归正常的政治制度。导致了定都南京之后,杨秀清可以任意的利用天父下凡来命令洪秀全。
权力之争,从来都没有好下场,杨秀清与洪秀全的争权,最终演变成为了著名的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被杀,石达开出走,太平天国实力大减。
了解了太平天国失败的真实原因就能知道,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战略方针,只要不解决以上几个问题,太平天国的失败都是必然的,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就能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