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明朝之前曾长期领先于世界,14~16世纪,西方通过文艺复兴打破“宗教神权”,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同时期的明朝经济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樊树志《晚明大变局》:在棉纺织业中心的松江及其周边区域,“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以织助耕”的商品化经营。原本作为家庭副业的手工业成为了主业,并出现了专业纺织户。
遗憾的是,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没有取得进一步发展,反而止步不前,逐渐被西方国家甩在身后,这是什么原因呢?
一、中国封建势力比西方更顽固,面对的阻力不可同日而语
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进入了封建社会,比欧洲早了九百多年,封建制度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中央高度集权”和“大一统”的基本特征,强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权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反观西方国家在欧洲面积狭小,又多是松散的联邦,历史上很少形成统一的大国。各个君主管理模式采取“层层分封制”,层层附庸的人身关系造成王权逐级衰减,对普通民众的人身控制远不如东方大国。因此,明朝和西方国家虽然都处于封建社会,但发展程度和管理模式却不同,就好比资本主义存在“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制度之分,对新兴生产关系造成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二、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不足以登上历史舞台
我国封建社会始终以小农经济为主,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经商不仅要被国家征收重税,而且社会低下,排在“士农工商”中的最后一位,他们的子嗣还不允许参加科举考试。此外,小农经济的家庭生产模式,强调男耕女织,日常所需物品均可以自给自足,对商品流动也造成了一定阻碍。
欧洲在文艺复兴前,已在全球开展“大航海”运动,哥伦布、麦哲伦等先后开辟了新航路,通过“地理大发现”完成了大量资本原始积累,使西方资本主义力量得到迅速提升,并逐渐谋求政治地位。
比较而言,明朝长期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严禁对外贸易,极大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力量非常弱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依然占有压倒性优势。
三、地理文化差异,造成的东西方民族性格不同
中国属于大陆性国家,向东是辽阔的大海,西面和北面是高原苦寒之地,南方又瘴气弥漫,不适宜人居住,中国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国人安分守己、小富即安的民族性格。加上明朝宋明理学的儒家文化大力宣传,“三纲五常”、“忠君爱国”等封建思想在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不具备开展思想解放浪潮的条件。
西方国家大多居于海岛或沿海,国人先天富有开拓冒险精神,著名的维京海盗更是他们精神图腾。中世纪的欧洲长期处于割据状态,天主教会控制下的宗教神权与资本主义自由思想矛盾进一步激化。新兴的资本主义趁机发动文艺复兴,大力提倡天赋人权,借助文化开展思想启蒙,沉重打击了教会的精神枷锁,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结语
西方国家和我国明朝几乎同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但两者最终却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这是由双方经济水平、地域文化、民族性格等多重因素造成的。到了清朝,入关统治中原的满族由于游牧民族的自闭、文化自卑,对资本主义萌芽进实施更严格打击,而封建专制却随着雍正时军机处的成立达到顶峰,中国也加速落后世界,最终被西方国家用船舰利炮敲开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