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泉州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一,发展却差厦门那么多?

为什么泉州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一,发展却差厦门那么多?

2020-08-29 17:33阅读(512)

为什么泉州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一,发展却差厦门那么多?:泉州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一,发展却比不上厦门,我想这也不是绝对,如果单从经济总量来看的话,泉州是比

1

泉州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一,发展却比不上厦门,我想这也不是绝对,如果单从经济总量来看的话,泉州是比厦门要强的。但是从整体平均的发展水平来看,泉州确实落后于厦门。个人看法应该是有以下两点原因:

一是地理环境限制。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厦门整体面积远远小于泉州,厦门也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大,最初只有厦门岛那么一点面积,后来才慢慢扩大到如今的样子,而这些很多并入厦门的地方之前都属于泉州漳州等。厦门面积比较小,而且地势比较平坦,除了岛外部分地区外,山地丘陵比较少,你在岛内可以明显感觉到厦门岛的土地还是比较低平的,所以进行各种建设就比较方便。而泉州除了泉州平原外,多山地和丘陵,尤其是在永春德化安溪等地区,全部是高山地貌,在这样的地方没法大规模集片进行城市化建设或者工业化建设,到这些地方可以明显的看到很多建筑都是集中在河谷的一小块平地上面,而且交通在山上绕,很不方便。不像在平地可以随便建,成本又低。

二是地区发展不平衡。虽然厦门也存在岛内和岛外的发展差距问题,但是由于岛内发展已经趋近于饱和,所以厦门最近几年的发展重心都转移到岛外,如集美杏林湾地区,海沧的马銮湾片区,翔安新城的建设,厦门也在加紧岛外城市化建设,逐步缩小岛内外的发展差距。因此整体来看,厦门的平均发展水平是在不断上升的。泉州的这种地区差异就显得特别突出。一个是受到地域环境的影响,北部山区不太方便大规模建设发展,东南沿海属于平原地带,可以进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这就导致泉州地区的发展不平衡进一步拉大,所以可以看到,泉州比较发达的几个县市都集中在沿海平原地带,比如晋江,石狮,惠安,南安等,这些百强县的经济撑起了泉州经济的大半天下,而西北部山区如德化,永春、安溪等就发展相对滞后,从而出现泉州经济GDP全省第一,但是整体感觉平均发展水平并不高。

三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政策层面。厦门是经济特区,每年可以得到国家大量的优惠政策支持,同时也会得到福建省的各种特殊照顾。这样就有利于很多外贸企业的发展,泉州很多名牌企业都把总部搬到了厦门的观音山片区,这对泉州经济的抽血效应是比较明显的。而且厦门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持续了30几年,可以说已经比较完善,各种交通,医疗体系等相对完善,可以这么说,厦门是趁着改革东风实现经济腾飞,反观泉州就没有这么幸运,发展全靠泉州人民敢打敢拼,所以这也是泉州遍地都是民营企业家的原因。而且城市之间的发展也有马太效应,那就是好的会越来越好,不好的连自己本来拥有的都会被抢走,泉州名牌企业把总部搬到厦门就是很好的例证。

2

因为政策的恩泽,厦门经济特区,吸血泉州。如果把泉州定义为经济特区的话,厦门至今还是小渔村而已。中央有人不想看到泉州好,把晋江,石狮分出去成立县级市,由泉州代管,起初的目的想把晋江,石狮分给厦门的。后来省里的不干了,给厦门,税不缴纳给福建省的。

3

厦门留不住人才的,平均工资四千多,市区房价六七万,房租贵,物价高,人才外流严重,泉州因为晋江石狮南安税收不交给泉州,自然税收少,不像厦门一套房子几百万卖了能有一百多万的税收,一个楼盘上千套,N个楼盘下来,一年卖地赚几百亿,厦门岛内道路狭窄,堵的能让你怀疑人生,厦门那成片的上世纪农村危房跟城市高楼比起来没有搭调感,前面是高楼大厦,后面是成片的农村棚户自建危房,是拆不起吗?一平方是不是要赔几万块钱?厦门拆迁爆发户素质差,好像高人一等一样,经常把会塞吗?(可以吗的意思)挂嘴边,厦门城市发展已经到瓶颈,地方太小发展受限,而且三四千多亿的经济总量靠的是房地产业,金融业,旅游业的泡沫经济,不像泉州靠的是实体民营企业为主

2017年,厦门特区经济总量三四千亿,经济增速排名福建9市中倒数第2,完全就是一个靠政策扶持几十年的县城罢了,只有房地产业,面子工程拿的出手

4

泉州概述:

是福建省确定做大做强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泉州是全国18个改革开放典型地区之一,是“中国制造2025”首个地方试点,至2015年8月,全市有中国驰名商标142件,占全省总数三分之一,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被誉为“品牌之都”;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137.74亿元,连续17年居福建省首位。

厦门概述:

1980年10月7日,邓小平批复设立经济特区,厦门经济、民生不断上升。新世纪以来,厦门先后获批开发开放类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即“新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厦门已成为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

对比从概述中可以看,虽然泉州也有很强的优势但是多数是泉州本土自己争取发展而来,而厦门从一开始被政策导向定位特区以来就一更高的层级开始建市的旅程。这样就引出下面的问题了

城市化进程:

早先泉州,厦门的经济并没有明显的优劣势,反正那时候大家都吃不饱,只有漳州丰富的农业水果,所以可以确定民三角几乎是同一时间起步。

我们都知道城市化进程一般要经历制造业的崛起,原始资本的积累,开始金融和贸易转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去工业化,第三产业开始全面发展

泉州因为自身很大程度的努力,泉州人骨子里很有拼搏精神,并且因为穷则思变,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纳程度很高,在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制造业全面发展。同一时间的厦门呢?

因为厦门作为金融服务中心和贸易中心定位,很大程度上跳过了资本积累的过程,国家级别的输血,让厦门很快在基建和第三产业上凌驾在泉州之上,在历史时控中同样的轨迹一个在发展第二产业,一个已经开始第三产业,简直是开挂式的成长。同时厦门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两岸贸易中心这样的定位很大程度绑架了泉州制造业和漳州农副产品及自然资源,因为在当时(乃至现在)大家都要依赖厦门港口进出口货物(泉州至今没有成规模的大型港口,漳州港也在近几年才艰难发展着)

泉州的鞋服外贸企业,都要跑厦门定集装箱货柜,这个已经是业内的规矩了。

城市阶级固化

人有阶级固化一说,其实城市也有,上文提到同时起步泉州第二产业发展快速,可是厦门已经在第三产业立足了脚跟,进出口贸易中的金融,国际保险担保等国际企业级服务均已经入驻厦门,泉州要想在获得相应的企业和政策就很难了。

这个时候我们会无奈的发现泉州企业均在厦门设立了总部等高级别的机构(观音山一带一堆泉州企业的大楼就证明了这点)在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泉州的制造业开始为厦门的第三产业服务了。

随着第三产业服务强势崛起,城市基建也就开始了国际化进程,这点去过泉州和厦门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

地理区位优势

其实如果说泉州平原少厦门平原多,厦门小容易建设等原因(推山填海,对于一个制造业如此强大的地方,并不是难事,更何况根本不用),我觉得不足以成立,从地形图上泉州也有不输于厦门的地理优势。

也有可以建设港口的海岸,甚至连机场也有。广贸的平原地区,加上优良的出海口,海岸线和港口,直面台湾海峡,在地理上并不差。

未来发展(浅见)

未来可以看的见的就是在一带一路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互联网,智能设备等)这点上其实在两个地区新三板上市的新兴企业中已经可以看到。

产业发展:厦门和泉州两个地区新三板上市的新兴企业中,厦门以互联网,金融,贸易企业居多,泉州在自动化设备企业,机械工程类企业居多。从中不难发现,泉州在今后也将不得不继续发力制造业(什么样的种子,就长出什么森林),反观厦门,地铁在建城市化进程在加深,二期软件园诞生出诸多明显互联网企业(多数企业是泉州的企业二代们创办)厦门将在未来继续领跑闽三角。

一带一路:当海丝政策全面实施后以泉州强大的制造业为基础,泉州将会吸引巨大体量的国内外资本的进入,可是首先要摆脱厦门的进出口制约,如果围头港、金井等地能有大型国际港口起来,当产品行销世界的的时候,大家就会发现闽三角的经济引擎在哪里。

5

将国家给厦门的政策给泉州看看,不敢说泉州是今日的深圳,最起码不会是厦门这个阿斗。泉州有多少企业总部搬到厦门,厦门还是不行,没有产业链,唯一的是房地产,害得漳州跟风,建议撤销厦门特区,改为泉州国家新区,你看看会发生什么变化!

6

泉州市GDP总量连续19年省内第一

发展好不好,先来看看2017年福建省GDP排名

2017年福建九市的GDP总量出炉,泉州市的GDP依然位居榜首,实现连续19年在福建省排行第一。泉州、福州2017年GDP终于超过7000亿元,而厦门以4351.18亿元排名第三。

不免有人疑问,泉州在GDP总量和同比增长上常年都比厦门高出许多,今年的GDP值甚至达到了1.73倍,为什么从知名度上泉州远远没有厦门闻名全国呢?


厦门比泉州“运气”好。

何来这一说?

首先,厦门享受国家经济特区优惠政策。

这是泉州和厦门发展速度上的直接原因。厦门因为国家优惠政策,每年都会享受到各种国家福利待遇。从1984年邓小平视察厦门,国务院逐步在厦门设立海沧、杏林、集美半岛等外资投资区,厦门经济特区的范围也逐步扩大,基础建设的完善程度与福建省其他城市拉开差距,当年名不见经传的港口小渔村,到如今海峡西岸的美丽又重要的城市,倘若没有国家政策的春风,依然是一片无人问津的荒地。相比之下,泉州便因为政策问题失去了很多发展外贸企业的机会,借着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很多泉州的知名品牌都搬到了厦门,丧失了很多优质资源。

其次,厦门地势平坦更适于城市化建设。

这是泉州和厦门发展速度上的根本原因。厦门的面积原本是远远小于泉州的,有了国家优惠政策后泉州和福州的部分地区划到了厦门,但这还不是影响两个城市发展速度的主要原因,厦门相比泉州地势更为平坦,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理环境优越,公路建设,港口建设,水路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第三产业的建设完善对于地形的考虑都影响了两个城市的发展,地形因素使得厦门赢在了起跑线上。

7

泉州经济总量排名全省第一,可以泉州管辖之下惠安,安溪,晋江,石狮(托管)安海,发展不均衡。再说泉州地区文明素质差,开摩托车,小车横冲直撞,满口脏话,花天酒地,特别是环境卫生很差。厦门是个海上花园,国际性港口,航空港,集装箱和国际油轮母港,旅游圣地,教育,人文宜居文明城市。


8

厦门搞总部经济,挖了一堆泉州的优质企业把总部迁移过来,然后把这些公司的gdp算在厦门头上,但其实这些公司的主体还在泉州,这也导致厦门的人均gdp虚高,岛外招工一般写着2500-3500,岛内一般3500-4500,这些年一直没变!此外,厦门的税收全省最重,房价全省最高,看起来风光,其实全靠纵容金融地产投机~~

9

经济总量不等于发展水平

泉州确实是福建省第一大经济体城市,但是发展水平和厦门差距确实很大。

原因

.泉州是典型的强县弱市型地级市,周边的晋江、南安、惠安都是经济强市,在发展过程中市下辖区会受到限制。其次泉州是一个典型的民营企业城市,民富比较高但是城市发展确实一般,2019年泉州市完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在400多亿元,而厦门同年收入在700多亿元,虽然泉州GDP比厦门高3000多亿元,但是在财政实力是泉州是远远弱于厦门的,这也归功于厦门的发展模式加上经济特区和副省级城市加持,厦门在影响力和政策上要远远高于泉州。

泉州的一些城建或者是基础设施和厦门相比确实也是差了一截,所以说经济总量不能等于城市发展水平。就像江苏的南京和苏州,虽然苏州经济总量确实很高,但是南京的城市综合实力肯定会优于苏州的。

10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主轴:泉州虽然经济总量全省第一,但地广人多,区域发展不平衡,人均GDP不如厦门;反观厦门,泉州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是厦门土地面积(1699平方公里)的6倍多,常住人口泉州(850万)比厦门(385万)多2倍多,经济总量泉州(6646.63亿)是厦门(3784.25亿)的接近2倍,但人均GDP泉州还是不及厦门。厦门虽然经济总量是泉州的一半左右,但基础设施投入建设的面积还不到泉州的1/6,而且厦门从一开始就被政策导向定位为特区,建设就以更高的层级来开始建设建市了(泉州现在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文明建设、服务业等等都不及厦门)。

城市化进程一般要经历制造业的崛起,原始资本的积累,开始金融和贸易转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去工业化,第三产业开始全面发展

泉州因为历史悠久和自身很大程度的努力,泉州人骨子里很有拼搏精神,并且因为穷则思变,他们对于新事物的接纳程度很高,在利用改革开放的契机制造业全面发展,民营企业发达迅速。

同一时间的厦门呢?在历史时控中同样的轨迹一个在发展第二产业(泉州),一个已经开始第三产业(厦门),简直是开挂式的成长。同时厦门作为国际航运中心,两岸贸易中心,作为区域内的国际定位标准,很大程度绑架了泉州制造业和漳州农副产品及自然资源,因为在当时(乃至现在)大家都要依赖厦门港口进出口货物(泉州至今没有成规模的大型港口,漳州港也在近几年才艰难发展着)

泉州第二产业发展快速,可是厦门已经在第三产业立足了脚跟,进出口贸易中的金融,国际保险担保等国际企业级服务均已经入驻厦门,泉州要想在获得相应的企业和政策就很难了。这个时候我们会无奈的发现泉州企业均在厦门设立了总部等高级别的机构(观音山扎堆泉州企业的大楼就证明了这点)在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泉州的制造业开始为厦门的第三产业服务了。随着第三产业服务强势崛起,城市基建也就开始了国际化进程,这点去过泉州和厦门的人都能明显感觉到(泉州基础设施、教育医疗资源、文明建设、服务业等等都不及厦门)。

厦门以第三产业的高科技(含互联网),金融,信托,旅游,商业,服务业等企业居多,泉州在传统产业(鞋帽、五金、砖石等),自动化设备企业,机械工程类等企业居多。从中不难发现,泉州在今后也将不得不继续发力制造业(什么样的种子,就长出什么森林),反观厦门,地铁在建,城市化进程在加深,二期软件园诞生出诸多明星互联网企业(多数企业是泉州的企业二代们创办),厦门国际化都市将不断深入细化,也将在未来继续领跑闽三角。

两个城市分工不同,也就不存在可比性,都需努力争取实现现代化,圆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