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雍正王朝》里,决定京城大局的有两支军队力量,这是四爷雍正皇位能否坐稳的关键!


一是负责京城防务的步军统领衙门,守卫北京皇城九门。这支力量的军事长官叫九门提督,品级虽不高,但却是关键性的实权人物,掌握着北京城的兵权。

二是京城近郊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负责在北京外围拱卫京畿。这支军事力量,以备调动,而随时驰援京城。若率兵勤王,可以压倒九门提督掌管的北京兵力。

康熙帝驾崩了!四阿哥胤禛受命继位,八爷党岂会甘心?最后关键时刻,狗急了也会跳墙,兄弟已争红了眼,一着不慎,便会酿成血染宫门,控制不住局面就是一场腥风血雨.....



康熙帝撒手人寰,各方鬼怪浮出水面,朝局风云变幻。老爷子这一死,没人镇得住皇子们了,暗潮纷纷涌到了明面上。


在康熙帝驾崩的那个惊风密雨的夜晚,所有人的神经都是紧绷的,心都提到嗓子眼,激烈的皇位争斗达到了白热化。


一夜之隔,命运就是天壤之别。决定谁是天子,谁是阶下囚,就在今夜。


当时争夺皇位的两派:一派是“八爷党”,首领是八阿哥胤禩,拥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以及朝臣支持,八爷党在朝内朝外党羽遍布,盘根错节、势力庞大。八爷党先支持八阿哥未果,后集体转而支持十四阿哥胤禵。

另一派则是冷面王爷四阿哥胤禛,他这方有十三阿哥胤祥、隆科多、年羹尧的支持,可惜十三阿哥被康熙帝一直囚禁在宗人府,手握重兵的年羹尧远在西北,可谓势单力薄,处境凶险莫测!把希望全压在九门提督隆科多身上?万一隆科多倒戈,如何是好?

就像邬思道所言,如果没有军事力量支撑,就算皇上(康熙帝)将大位传给四爷,四爷恐怕也坐不住啊!


康熙帝驾崩咽气那一刻,康熙帝明明说的是传位于四阿哥胤禛,可为什么九阿哥十阿哥非要故意狡辩说康熙帝说的是十四阿哥?一旁的八阿哥,见势也在推波助澜,试图混淆视听,搅乱局势。总之,就是不承认四阿哥是继承人。


康熙帝尸骨未寒,一个个皇子在老爹床前,剑拔弩张,步步紧逼。说白了,八爷党就是要耍赖耍横了!什么传位不传位?老子可以不认?都这个时候了,就要看谁的拳头大了!


此时,四爷雍正帝皇位不稳,他的几个兄弟也都不服,蠢蠢欲动。


从当时形势看,八爷党的十四阿哥在西北手握几十万大军,在外握有兵权,在内还有八阿哥的势力,且京郊外的丰台大营主帅也是八爷党的心腹,京郊两营兵力不在四爷控制之内。

雍正帝在京的胜算筹码,只有一个九门提督隆科多,而且在当时谁也不敢打包票说隆科多毫无二心,毕竟在巨大诱惑面前,人往往最是人心难测。


一旦京郊丰台大营进京助八爷党夺位,怎么办?一旦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提兵夺位,怎么办?一旦八爷党内外呼应,来个鼓动朝臣势力,怎么办?


怎们办?这一点四爷和邬思道早就想到了,也是整个计划最关键的一部分。

此时的四爷雍正帝,必须要找一个帮手,而且是必须完全靠得住的,因为四爷不能冒险,这样才能打破自己孤立无援的境地。


而十三爷胤祥,正好是带过多年兵的阿哥,在军中素有威望,戍卫京城的丰台大营又多是十三爷的旧部,让十三阿哥胤祥出来,可以顺利接管丰台大营。

再加上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步军统领衙门力量,四爷雍正帝就掌握了内外兵权,稳操胜券。一旦发生冲突和叛乱,手中兵权就能迅速控制住乱局。



按照四爷和邬思道商议的运筹谋划,有这么十分关键的几步:

1、放虎出笼,十三夺帅。四爷获得传位消息后,立即速命人手执金牌令箭,放出被圈禁的十三阿哥,并由十三阿哥这只“卧虎”亲往丰台大营夺取兵权,随后率兵进驻京师勤王,以保证四爷顺利登基。

2、密令心腹,制衡十四。四爷提前密令在西北的心腹大将、手握重兵的年羹尧,密切监视也在西北的大将军王十四阿哥兵力动向,制衡十四阿哥,以防其率兵夺位。

3、封锁京城,困死八爷。九门提督隆科多,封锁京城九门,任何不得出入,全城戒严,进入一级戒备状态,防止八爷党和城外势力内外勾结,保证大清帝国最高权力平安顺利交接。


在内大臣张廷玉命令下,九门提督隆科多顺利取来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遗旨,当众宣读:


“皇四子胤禛,人品贵重,深肖朕躬,着传位于四阿哥胤禛,钦此!”

八爷党个个被困皇城,连城门都出不去,搬不来救兵,也串联不了朝臣,寄予厚望的救兵丰台大营又被十三爷夺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四爷坐上九五大位!


在内外皆失利的情况下,八爷党基本上输掉了一切,雍正的兄弟们纵有万般不服,也不得不一个个跪下参拜新皇帝!

【原创:峰子哥;点关注更多趣事历史!】

最佳贡献者
2

康熙帝驾崩了!《雍正王朝》中的畅春园紧锣密鼓,大变就在眼前,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九门提督隆科多及众位皇阿哥齐聚在畅春园。

张廷玉作为上书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太子太保在按照康熙帝生前的安排镇定自若的布置着:

这是一场极具恐怖惊险的夜晚,大变就在眼前,即使是张廷玉这样的老臣也不免有些手忙脚乱,只听张廷玉喊到,隆科多;带几个人去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后面取先帝爷的遗诏,隆科多应声而去。
这时候八阿哥胤禩看势头不对,对张廷玉哄了起来,你想谋反吗?九阿哥胤塘也在推波助澜!
此刻,稍有不慎即有灰飞烟灭的可能,四阿哥胤禛镇定自若,叫到:张五哥,,,

你知道皇上的金牌令箭在哪里?这时候的四阿哥胤禛已经知道皇阿玛把皇位传给了自己,是否能坐的住就看这千钧一发的金牌令箭了!

这才是问的大事,四阿哥胤禛要干嘛?他要让张五哥去自己的雍亲王府找邬思道,按照预先设计的方案到宗人府放了十三阿哥胤祥。
邬思道长出了一口气,他不愧为高手,马上做出了决定!

如此这般安排一番,张五哥一听是去释放十三阿哥胤祥,不禁动容。
只要十三阿哥胤祥出来,朝局就稳定了一半,因为他是一位带兵的阿哥,丰台大营的军官有大部分是十三阿哥调教出来的,听招呼。

张五哥很顺利的放出来了十三阿哥胤祥,胤祥快马加鞭的赶到了丰台大营,报名:我是皇十三子胤祥!
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是八阿哥胤禩的人,想挡横。成文运不禁问道;十三爷不是在宗人府吗?十三阿哥胤祥回答,爷爷我是在宗人府,可是皇帝把我放出来了,并且让我接管丰台大营!
《雍正王朝》的剧情是这样说的;这丰台大营是朝廷交给我带的兵马,岂能凭十三爷你的一句话就办了?这小子在孤注一掷。
看看;成文运就是这么硬挺

十三阿哥胤祥不紧不慢的拿出来四阿哥胤禛让张五哥送来的金牌令箭对成文运说:这是什么,你看清楚了!成文运傻眼了!

众将士见了皇帝的金牌令箭如同见了皇帝一样,齐刷刷的跪倒并愿意听命于十三阿哥

十三阿哥胤祥点着三个将军的名字:毕力塔、张雨、殷富贵你们三个怎么还是一个付将,跟我十三爷不会吃亏的!

这位十三阿哥胤祥是真有一套,开始封官许愿了!

直接把那几位升为副将,干大事不拘小节,这可是紧急关头不能马虎,生死攸关。

要去畅春园保驾去,四阿哥胤禛已经听宣,是隆科多宣布的遗诏,“皇四阿哥胤禛,人品贵重,着继位于大统”。这就是四阿哥胤禛拿着金牌令箭放了十三阿哥胤祥的真正原因。不知您看了是怎么想的?
(以上图片来自影视资料)

请关注《邸晓居MBA侃历史》欢迎网友们一起互动、评论、批评、评论必回复!@圭海四记 @石头有话说 @史论纵横 @炒米视角 @论史 @车逻辑的逻辑 @历史茶坊 @剧作家会文 @颍州小史官 @杨角风发作 @看历史说古今

3

针对这个问题,咱就不用电视剧的情节去解释了,咱换一个角度,从雍正帝胤禛在畅春园康熙驾崩后成功登基坐稳后对十三爷允祥的所作所为说起吧,那晚宣读继位诏书后的胤禛赶忙释放了软禁在宗人府的允祥,自小这位十三弟与四哥的感情极深,在九龙夺嫡的时候,老十三也是坚定的站在了胤禛的一边,从未有过动摇,但是他俩的感情基础确是在幼时打下的,据记载,老十三和他的四哥相差了八岁,他四哥当年还负责过老十三的数学课,自小就给允祥的聪明劲儿点赞,而且老十三不但讨四哥的喜爱,就连其皇父康熙也非常得意他,每次出行打猎,南巡都把他带在身边,而且四哥还负责照顾指导他的武术练习,人在儿时的单纯的感情,是最容易记在心里刻在脑海的,正如允祥死后,雍正帝在亲笔给他写的祭文中如是说:“忆昔幼龄,趋侍庭闱,晨夕聚处。比长,遵奉皇考之命,授弟算学,日事讨论。每岁塞外扈从,形影相依。贤弟克尽恭兄之道,朕兄深笃友弟之情。天伦至乐,宛如昨日事也。”

此为十三爷允祥的画像,真别说,这眉宇间确实透着一股子机灵劲儿。


故而于情于理,雍正对允祥的情感都是情真意切,不是政治伙伴那般脆弱的关系,而在允祥被放出后的所作所为的历史记载,也足以证实了这段情感的瓷实,故而放允祥才是成全了胤禛的另一半,雍正元年,允祥就全心的投入到了振兴雍正王朝的事业之中,他在户部勤奋理事不稍懈怠,把康熙末年的弊端都加以解决并且实行了改革,许多国之命脉的部门如税收,盐业,水利全都开始大有建树,在官场政治上配合四哥雍正的方针整治腐败,肃清官场,老十三用尽全力的竭力而为的态度,使四哥对他更加敬重和重用兵部武选司,军需房,管领汉侍卫,督领圆明园八旗守卫禁兵,养心殿监理制造等等全部都赋予他全权,以至于连后来的身后事-选陵址也让允祥帮忙,如今的清西陵这块风水宝地就是允祥给雍正选的。但天不假年,雍正八年,胤禛真倚重的老十三便因病去世了,雍正这个从不休息的工作强人用辍朝三日来悼之,并且亲自在河北涞水为允祥修建了豪华的王爷墓,其规制在大清一朝无出右者,并且亲手把对老十三的评价《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刻在了允祥墓的神道碑之上。。。

下面是我实拍的十三爷允祥墓的照片,各位上眼。

4

因为胤祥能控制兵权,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放他出来接管兵权,皇位就算合法的传给四阿哥胤祯,他也坐不住。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解析:

(1)雍正为什么要放出十三阿哥,或者说老十三对雍正来说,有什么作用?

(2)雍正为什么不提前放出老十三?非得等到继位当天才释放?

逐条分析,先说第一条。

雍正为什么要释放老十三

按照电视剧的说法,拱卫京城的兵马分为三支部队,分别是:丰台大营、西山健锐营、步军统领衙门。

其中,西山健锐营和丰台大营很多军官都是老十三的旧部。只要放出老十三,他就可以接管这两支部队。(原著中不是西山健锐营,而是西山绿营,接管西山绿营的是十七阿哥,不是老十三。)

但是,现在丰台大营的主官成文运是八阿哥的死党。如果让他继续统管丰台大营,就等于把丰台大营的兵权也交给了八阿哥,那么老八就有造反的实力了。



更为要命的是,九门提督隆科多的政治立场不明确,谁都不知道他想支持谁。这样一来,局面对雍正就非常不利了。三支部队,两支都掌控在老八手里,还有一支不表态。就算康熙想传位给雍正,老四手里没兵权,一样会被老八给捅下来。

所以,十三阿哥的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只要他能出狱,就能保证兵权。哪怕皇位不是传给雍正,而是传给别的阿哥了,也没有关系。雍正可以学老八那样,先发制人出其不意,用武力翻转局面。



并且老十三多次替雍正挡枪。太子第一次被废时,本来太子找的是老四,结果老十三侠肝义胆,为了不让老四深陷泥潭,自己替老四背了大锅,圈禁一年。

第二次太子被废时,明明是老四授意年羹尧出兵剿灭江夏镇,结果却因为刑部的抓捕手谕是以老十三的名义下发的,老十三又替雍正背了锅,这次更惨,圈禁十年。



老十三两次主动背锅,让雍正欠了他很大的人情。雍正也希望能在第一时间放老十三出来。

雍正为什么没有提前释放老十三

既然十三阿哥如此重要,雍正也急切需要老十三能出来帮他。为什么他却没有立即释放老十三呢?而是要等到最危急的时刻,才匆匆忙忙的释放?

因为,八爷党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如果现在就把老十三放出来,动静太大了,老八一伙人党羽遍地,立刻就会知道。鉴于老十三在军界的地位,老八有可能狗急跳墙,提前发动军事政变。那样的话,就对雍正很不利了。

提前释放老十三,就会把局面搅乱。而乱对老八有利,稳对雍正有利。

雍正在内务府经营多年,放老十三出来只要一句话就可以了,甚至都不需要向康熙请求下旨释放。雍正只需要安安稳稳的熬到康熙驾崩的那一天,再暗地里的把老十三放出来,大事可定了。


说到这里,有必要提到一个原著中非常有意思的细节。

原著小说中,康熙宣雍正去畅春园时,雍正本打算叫上十七阿哥也一起去。此时邬思道哈哈一笑,说四爷你一个人去就可以了。叫上十七爷,是打算被人家一锅烩了吗?

邬思道的这个想法是很对的,因为只要十三阿哥或者十七阿哥有一个人在外面,起码就能保证雍正的人身自由不受限制。


反观八爷党,就没有邬思道这种谋士替他们想到这一层。康熙让他们都去听宣,结果老八老九老十还真的都去了,一点心机都没有。导致全部被扣在畅春园内,被雍正一锅烩了,毫无还手能力。

如果让老九或者老十,其中任何一个人留在丰台大营坐镇,老十三都不可能那么顺利的夺得兵权。毕竟老十三敢杀成文运,他未必敢杀老九或者老十。所有的阿哥都被堵在了畅春园里面,只有老十三一个人阴差阳错的没有去畅春园,留在了外边。

别的阿哥都不在,老十三的地位最高……



后来老九开窍了,打算闯出去搬救兵,岂料整个畅春园都是雍正的心腹。刚走到门口就被雍正下令,让侍卫把他给挡回去了。最后老十三兵马赶到,雍正成功继位。

总结:从这一整段情节中可以总结出三点。

其一、雍正一定要释放老十三,否则就算皇位传给他,也坐不住。

其二、雍正不能提前释放老十三,因为提前释放,会促使八阿哥提前兵变。

其三、康熙神助攻,将除了被圈禁的大阿哥、太子、老十三之外的所有阿哥都叫到了畅春园监视。雍正释放老十三,天时地利人和都占了,只是时间闪上比较仓促而已。

5

俗话说的好,“枪杆子里出政权”。无论在什么时候,谁能掌握住军队,谁就能真正的掌握住政权。这个真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就像邬先生说得那样,“如果十三爷不出来,就算康熙把大位传给胤禛,胤禛也坐不住。但是倘若十三爷一旦出了牢狱,就算皇帝把大位传给其他阿哥,只要胤禛出其不意,先发制人,那么局面反转也未可知。”

为什么十三爷能有那么大的能量?其实邬先生在侧面就已经描绘出了十三爷早年的生活轨迹,那就是“十三爷多年带兵,现在的丰台大营、西山锐键营、步军衙门统领有一半是十三爷使出来的”。但是常年带兵也不能保证军队一直忠心耿耿,毕竟等闲变却故人心。

然而十三爷为人豪迈,忠肝义胆,一副热心肠,从不干仗势欺人的事。这些属下那个不对十三爷敬爱有加,这才是为什么尽管十三爷有相当长的时间不带兵也可以将这些军官管的服服帖帖的真正原因。就像大阿哥也是带兵的阿哥,但他一离开军队就对军队没有了半点影响力。在夺嫡中也没有得到军队方面的半点帮助,而依附他的军官也多半是些酒囊饭袋。

就像赵匡胤可以“陈桥兵变,黄袍加身”,靠的是什么?就是因为赵匡胤是殿前都点检,掌握着帝国最强大的一支军队。所以他可以兵不血刃就拿下都城,并成功建立新的朝代,天下即传檄而定。

这也是为何在当今世界中,一些国家总是三天两头的发生军事政变的原因。只要他们政府推行的政策妨碍了军方的利益,那么军方就会发动一场代价极低的政变,去换一个亲近军队的政府。

而在康熙去世以后,尽管每个人都听清了皇帝是把皇位传给了四阿哥,但是八爷党仍然说皇帝把皇位传给了十四阿哥。八爷党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底气,那就是因为在京城周边,丰台大营是他们的人(成文运)在主事。要知道丰台大营是驻扎在北京城外丰台地区的精锐八旗军队,地位就相当于今天的万岁军,是卫戍京城最重要的部队。

而隆科多所在的佟氏家族又一向与八爷交好,所以八爷判断隆科多处在观望状态,谁占上风则他就将倒向谁。八爷党此时已经觉得自己的赢面很大,所以八爷党敢于为此一搏。但是最大的变数却是康熙皇帝身边的亲兵侍卫(张五哥、图里琛等人),八爷没想到他们竟听从胤禛的号令将所有阿哥看管起来了。

这才是八阿哥算错的地方,八爷党的人出不去畅春园,那么号令也就传不到丰台大营。这就为十三阿哥端掉丰台大营留下了充足的时间。“金牌令箭,如朕亲临”,十三阿哥靠着自己在军中的威信和“金牌令箭”,成功拿下了丰台大营。

然后十三阿哥就带着丰台大营的兵马赶到了畅春园护驾,此时的八爷党才真正的软了,因为刀子(军队)握在别人的手中。倘若十三爷晚到一步,而是由成文运带着丰台大营前去护驾的话,那么隆科多亦势必倒戈。到那个时候,留给四阿哥和十三阿哥的也就只有一条死路了。

以上。

如果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关注本头条号,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您的支持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6

雍正帝能顺利的即位,离不开老十三胤祥的大力协助,可是很多人也有疑问,老十三胤祥已经被圈禁了整整十年之久,外面的世界已经变化了,为什么老四胤禛一即位就马上放出了老十三胤祥,他真的相信已经被关了十年之久的老十三还能接管军队?

一、

老十三胤祥在雍正王朝这部剧中,简直是BUG的存在,而这个BUG主要体现在对军队的控制力上。其实在众皇子里面,能控制军队的主要有这么几个皇子:

一个是老大胤禔,他曾经随康熙帝远征葛尔丹,战功显赫。

一个是老十三胤祥,在剧中他同样也是跟随康熙帝远征葛尔丹!其实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这么回事,康熙帝最后一次征葛尔丹是康熙三十六年,而那时的老十三胤祥只有十二岁,是不可能带兵杀敌的,所以老十三胤祥对军队的控制力并不够强,但是剧中做了适当更改,老十三胤祥也是跟随康熙帝远征葛尔丹的皇子之一。

再有就是老十四胤禵了,这个剧中有详细的体现,也是正儿八经的大将军王!

当然还有一个太子胤礽,不过他的军队影响力不够大,主要是靠着储君的身份控制军队。

在康熙帝驾崩之时,此时的老大胤禔早已经被永久圈禁了,所以,即使他对军队仍有控制力,但是已经被限制了自由;太子胤礽一样的道理,此时仍然处于监禁之中,而且曾经的军队部下也早被挫骨扬灰了;老十四胤禵此时远在大西北,况且被年羹尧牢牢的控制住了粮草,鞭长莫及;老十三胤祥被刚刚即位的雍正帝放出,跑到丰台大营,并牢牢的控制住了丰台大营!

那么老十三胤祥已经被圈禁了十年时间,为什么一出来就可以控制丰台大营呢?

二、

在老十三胤祥出来之前,老四胤禛曾经见过他一面:

当时的老四胤禛已经被康熙帝免职,心中没底的他抱着一坛子酒来到了宗人府。

这里大家要学习一下老四胤禛运用的炉火纯青的萝卜大棒手段:

大门口一个小太监看门,老四胤禛先拍了拍小太监,看到小太监对自己瞪眼,他心中就有点底了:

“你是新来的?”

小太监回答是啊,你想怎么着?

老四胤禛随手就是一个大嘴巴:

“四爷赏你一嘴巴,让你知道知道!”

这一巴掌就把小太监打蒙了,老四胤禛还不停,巴拉巴拉说了一大通,说他竟然敢挡爷的门?

其实小太监啥都没说,啥都没干,甚至都没有挡着他,无缘无故挨了一巴掌,外加一脚,蔫蔫的给开了门。老四胤禛进去后,随手丢下了五十两银票……

雍亲王不愧是雍亲王,趁乱摸鱼啊,先是判断小太监不认识自己,又知道他是新来的,不知道谁才有权限可以进去。更不知道老四胤禛已经被免职了,这才让老四胤禛顺利的混了进去。

三、

老十三胤祥已经被圈禁十年之久了,他怎么会知道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不能用?

其实老四胤禛已经知道老八胤禩他们在控制丰台大营和步兵统领衙门的人,也正是这句话刺激了老十三胤祥,他站起来说了一句话:

“只要我在外面,他们有多少兵马,他们也不敢作乱!”

从后面的真实情况来看,老十三胤祥并没有说谎,只要他出去了就能控制局面,可是他哪里来的自信呢?

就在于虽然老十三胤祥被圈禁,但是并没有断绝跟外面的联系,因为没等老四胤禛提出来,他就主动提供了狐朋狗党的名单。

那么我们可以判断,康熙帝虽然圈禁了他,可能并没有断绝他跟外面人员的书信来往,不然的话,他不可能仍可控制这么多旧部。

再有一个细节就是,康熙帝此时已经到了弥留之际,这个时间点上偏偏换了看守老十三胤祥的守卫,而且剧中也只有这么一个小太监守门,会不会是康熙帝刻意安排他俩相见呢?不得而知!

而且老四胤禛也说了,自己是硬闯进来的,按理说小太监应该马上汇报上级,除非他真的是新的不能再新了,而且还不把自己的脑袋当回事,除此之外,只能解释成,他的上级也默许老四胤禛的这种行为。

四、

老十三胤祥能顺利接管丰台大营的几个前提:

老十三胤祥要想顺利的接管丰台大营,需要几个条件的:

第一个条件,他不能在康熙帝驾崩之前去接管,也就是说老四胤禛不能提前释放老十三胤祥。因为时间点上如果提前,老八胤禩一伙必然会提前起事,或者说利用康熙帝还活着,联络老十四胤禵,让他进京勤王,趁乱夺取皇位。老十三一旦提前放出来,就等于给了老八胤禩一个清君侧的理由。

第二个条件,丰台大营不能有其他的阿哥存在,这个问题很重要,而老八胤禩两次起事都是因为疏忽了这一点而惨败。当老十三胤祥去接管丰台大营的时候,其余阿哥都在畅春园听宣,假如老九或老十在丰台大营,我想老十三胤祥能不能顺利拿下兵权还得打个问号!而邬思道也拦住了打算也去听宣的十七阿哥,担心被一锅烩。反观老八胤禩一伙,虽然后来的老九胤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可是被雍正帝拦住了,随后侍卫拦下了他。

第三个条件就是老四胤禛必须拿下皇位。假如老四胤禛没能拿下皇位,即使他放出了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也跑到了丰台大营,可是他怎么夺兵权?

真的靠自己这张脸吗?

当然不是,他之所以能拿下兵权,完全靠的是手中的金牌令箭,金牌令箭只有皇帝才能有,是可以调动天下兵马的,如果老四胤禛没有即位,邬思道是打算让老十三胤祥拿着老四胤禛的钦差关防去控制丰台大营的,但是成文运等人也不是傻子,届时谁被谁杀就真的不一定了。

等到老十三胤祥带着兵回来,雍正帝悬着的心也终于落地,一个踉跄差点跌倒,也说明了他心中对老十三胤祥能不能顺利接管兵权,还是存在疑问的。不仅雍正帝心里踏实了,连张廷玉也终于坐下来,同时进来的,还有一直静观其变的隆科多……

所以,老四胤禛马上放出老十三胤祥,一方面有自己的愧疚在里面,另一方面老十三胤祥是铁定支持自己的人,而且在军队中也有威信。更重要的是,放出老十三胤祥,其实是康熙帝的主意,目的,也是为了保障老四胤禛顺利继位,不然的话为什么张廷玉会支开其他人,给雍正帝安排的时间,隆科多又为何迟迟不宣布遗诏,偏偏等老十三胤祥到了才宣布,说不定就是执行康熙帝的旨意,拖住老八胤禩一伙,给老十三争取时间。

所以老十三胤祥真正能接下丰台大营的原因,并不完全是里面有自己的旧部下支持,更重要的是他手拿金牌令箭,代表的是皇上!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7

《雍正王朝》中,传位的那天夜里,康熙临终前当着众人的面宣布由四阿哥继位,胤禛却没有当场得到认可。三爷在观望,尚书房的大臣还没有表态,八爷甚至直接带头闹事,九爷、十爷跟着起哄。康熙尸骨未寒,阿哥之间争得死去活来。此时,张廷玉出来说话,先安排隆科多去取康熙遗诏,然后让张五哥扶胤禛去休息。

此时胤禛与八爷党之间水火难容又势均力敌,如果没有盟友的支持,局面会一直僵持。这个时候,双方就看谁能找到支持力量,胜利的天平就会倒向谁。胤禛首先想到的就是十三爷,只要十三爷走出宗人府就能一战定乾坤,所有的反对力量都屈服。

十三爷从小被培养方向就是军事人才,长大后追随康熙领兵打仗,军队里面许多人中层管理人员都是十三爷一手提拔的。十三爷又是雍正的铁杆盟友,两人从小就在一起,双方共同经历过无数跌宕起伏的人生。在雍正眼里,十三爷是最值得信任,也是最有力量的盟友。

在这传位的千钧一发之际,雍正太需要十三爷擎天保驾,否则别说皇位,连安全可能都得不到保障。所以,胤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张五哥拿着金牌令箭,放出十三爷。

十三爷不辱使命,出来后赶紧前往丰台大营,从陈文胜手中夺回军权,然后带兵包围畅春园。有十三爷的支持,雍正如虎添翼,在力量上迅速占了上风,说起话来底气十足(斥责九爷想去丰台调兵)。机会主义的隆科多见风使舵,带着康熙遗诏出现(按照常理,他应该比十三爷先出现,尚书房大臣立刻参拜,三阿哥望风而拜,八爷党眼看大局已定也纷纷下跪。

众多阿哥与大臣都心怀鬼胎,没有绝对的力量,再合法的遗诏也是一纸空文。在十三爷的帮助下,雍正才能顺利地登上皇位。

原创:陈秋媚,转载请注明出处!

8


在雍正王朝的世界里,决定京城大局的有两支军队,一是负责京城防务的步军统领衙门二是京城近郊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康熙帝驾崩四阿哥胤禛受命继位时,八爷党是不甘心的,所以九阿哥十阿哥非要狡辩说康熙帝说的是十四阿哥,八阿哥也在哪里推波助澜总之就是不承认四阿哥是继承人,这时候就要看谁的拳头大了,步军统领衙门首领是四阿哥派系的隆科多,而京城外的两营隐约控制于八爷党手中,不在四阿哥的控制之中,这时候军中素有威望的十三阿哥胤祥就是关键了,所以四阿哥第一件事就是急匆匆的放了十三阿哥出来帮助他。

康熙帝驾崩之际,朝廷局势风云变幻,当时分为两派,一派是冷面王爷四阿哥胤禛,他这方有着十三阿哥的支持,可惜十三阿哥还被囚禁宗人府,他是势单力薄。另一派八爷党拥有八阿哥、九阿哥、十阿哥、十四阿哥,起初八阿哥是有希望继承皇位的,但是康熙帝一废太子选择新太子之时,满朝文武基本上都选择支持八阿哥,威胁到康熙帝的地位加之八阿哥在处理事关太子废立一案中的欺上瞒下所以为康熙帝所厌恶,八爷党转而支持十四阿哥,在八爷党在支持下,十四阿哥出任大将军王,以天子亲征的规格出征西北,拥有兵权,可谓一时风头无两。


四阿哥当时拥有的优势也就是掌管步军统领衙门的九门提督隆科多是他派系之人,但是京城外的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建营并非在他的控制中虽然剧情中没有明确交代清楚,但是隐隐表现出这两营已经被八爷党所控制,所以康熙帝病重时,四阿哥就冒着巨大风险见了十三阿哥说了当时的局势,在雍正王朝的设定中十三阿哥早年统兵作战过,在军中素有威望,还有很多旧部,所以四阿哥才在当时的敏感时刻见了十三阿哥,十三阿哥也给了四阿哥一份名单,上面有可用之人。

四阿哥在康熙帝病重之时就已经开始未雨绸缪了,康熙帝临危将江山社稷托付于他时,他当时面对八爷党的不服,还有自身安全的考虑,当然第一时间放了十三阿哥来助他一臂之力,果然十三阿哥到了丰台大营后凭借着自己的威望还有旧部的帮助轻而易举的将提督拿下,这时候大局才算真正定了,不然八爷党控制下的两营如果真的进军北京,就算有步军统领衙门的支持,那也不好说,因为两营不论兵力还是战力上都占据优势,四阿哥的皇位也坐不稳啊。


十三阿哥的出局就搞定丰台大营使大局定鼎,之后又尽心尽力的帮助登基为帝的四阿哥胤禛,四阿哥继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放了十三阿哥绝对的不亏,是个明确选择。

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9

这的确是一个非常精彩的问题。这个问题的背后,暗藏的是“九子夺嫡”最后一搏的残酷,惊险和胆识。

《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的上半部分的主题,是围绕着“九子夺嫡”的故事情节展开的。在“储君之位”争夺战这个舞台上,康熙的诸多皇子你来我往,相互算计,相互勾结,明争暗斗。

这个斗争的结果,导致了太子胤礽的两次被废,也使得大阿哥胤褆被终身圈禁,也使得十三阿哥胤祥两次被圈禁,三阿哥胤祉知难而退,八爷党屡受打击 ,十四阿哥胤禵脱离八爷党另起炉灶,成为最后一个崛起的夺嫡力量。

康熙目睹了十几年的储君之争,想必心里也是烦躁不已,并且最终也厌倦了调停和裁判。在康熙五十七年,宣布不再设立“太子之位”,改由自己亲自密立皇储,在自己死后按照传位密诏拥立新君。

这样一来,明面上的你争我抢,就变成了暗地里的较量。

这个时候,实际上是有三股力量在进行暗中的最后一搏的准备。

第一股力量就是以八阿哥胤禩为首的八爷党。

在太子两次被废的关键时刻,看似人多势众,朝野势力强大的八阿哥胤禩都未能占到先机,甚至在第一次太子被废,公开推举新太子的“选票为王”的大好形势下,八爷党极力维护的八阿哥胤禩都没能凭着“人多势众”而取得康熙的认可,反而让康熙极度讨厌这个“假仁假义,刁买人心,口惠实不至”的“八贤王”。

而在太子第二次被废的时候,康熙基本上已经把八爷党视为“对立势力”了,只不过康熙认为没有必要下死手来收拾八阿哥胤禛,但对八阿哥胤禩极其八爷党,康熙的警惕和防范是更厉害了。

直到自己快不行了,安排后事之时,重用隆科多的限制条件,就是严令隆科多不得与八阿哥和十四阿哥勾结。并给了张廷玉“一旦勾结,格杀勿论”的手谕。

康熙害怕的,是八阿哥在他死后“夺权”,因为他知道,他不会把大位交给老八胤禩,所以重点是防止他造反。给隆科多的两个手谕的意思很清楚:按我说的办,你就可以飞黄腾达,位极人臣,敢勾结老八那你就死无葬身之地。

因为康熙交给隆科多的,是京城防务的兵权,步军统领衙门都统,俗称“九门提督”。

八阿哥胤禩对自己的处境非常清楚,但是他对自己的势力和气场还有遍布朝野的党羽很有信心,在争取储君之位的争夺战当中,胤禩属于屡战屡败,但是屡败屡战的“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之人,这种执着,一直延续到雍正继位直到最终“逼宫”失败。

在如何登上皇帝宝座的问题上,其实在康熙宣布不再册立太子的时候,八阿哥胤禩就已经有了打算,那就是在康熙驾崩之时,对内用自己的支持者众多为条件,对外掌握京畿防务的兵权,待时机以武力夺取皇位。

这也是胤禩能够实现登基的唯一办法。

胤禩的这个打算本来应该还不错,按照他和他的四哥胤禛的力量对比来说的话,胤禩的胜算要很大。

但是,有一件事情却让老八的八爷党产生了分裂,就是原来和他是一伙,拥戴他的十四阿哥胤禵,因为“大将军王”的争夺而产生了裂隙,当十四阿哥胤禵当上了这个“大将军王”之后,有了明显的争储优势的他与八阿哥的八爷党就公开的破裂了,十四阿哥胤禵要单独争储而不愿意再追随他的八哥了。

十四阿哥胤禵自立门户,让八阿哥的力量一下子减弱了不少,同时他又增加了一个很有力的竞争者。

按照八爷党的核心人物九阿哥的话来讲“想不到相当皇上的居然是老十四”!八阿哥胤禩沮丧的说“我们看走眼了”。

至此,老十四的势力,包括他手里的十万军队,都指望不上了,胤禩必须给老十四胤禵制造麻烦,同时通过制造麻烦来搅乱朝廷政局。

老八他们出了一个险招:把老十四给康熙祝寿的寿礼——一块有寿字纹的陨石,掉包为一只死鹰,胤禩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在康熙的寿宴上用这只死鹰激怒康熙,造成大的混乱局面,他们八爷党准备趁乱“火中取栗”,这一招十分阴险,因为老八胤禩已经不惜拿康熙的健康和朝廷的安定来做筹码了。

除此之外,八阿哥胤禩私下安排他的心腹,丰台大营提督成文运随时准备听他的命令到京城“勤王护驾”,实际上就是已经安排好了政变。

对于京城内的防务,胤禩安排九阿哥胤禟私下找隆科多,试图拉拢隆科多支持老八胤禩。

但这个时候,隆科多的六叔,那个赋闲在家的佟国维这次算是看清楚了,他嘱咐隆科多:皇子找你,你不要得罪,等到皇上找你,你就把宝全部押上!因为只有皇上钦定的继承人才是最牢靠的!

姜还是老的辣。

自认为对可能发生的“宫廷政变”已经做好准备的八阿哥胤禩,似乎是胸有成竹的。

但是,康熙没有按照胤禩认为的套路出牌。

首先,面对死鹰,康熙没有发怒,也没有处理包括负责送寿礼进京的十四阿哥的部将鄂伦岱。胤禩指望朝局大乱,康熙大怒的局面并未出现。

第二,康熙罢免了包括雍亲王胤禛,廉亲王胤禩,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和马齐的官职 。先让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靠边凉快去了。

第三,康熙把隆科多和张廷玉招到一个秘密的所在,用两份诏书控制住了隆科多,保证了不久之后传位的顺利进行。

康熙能做的,也就这么多了。这些其实都是针对老八措施,因为老十四远在西北,就是想干点什么,也是鞭长莫及了——那就留给继位者处理吧!如果连这个问题都处理不好,那也就别当皇帝了……。

再看看四阿哥胤禛。康熙的一纸让他靠边站的诏书,和太子师傅王掞上折子保举他当太子被康熙罢黜被贬回老家,让胤禛的心里很是沮丧,对于康熙的这些举动,他的解读就是“皇阿玛这是铁了新要把大位传给十四弟了”!

还是他的这个师爷邬思道,的确是有“房杜之才”,不仅能谋而且善断。不多的几句话就让四阿哥胤禛茅塞顿开不仅感慨:胜读十年书啊!

邬思道的判断是:

第一,康熙老爷子开始准备后事了。

第二,康熙心里默认的接班人绝对不是老八或老十四,他认为,无论是内定老八还是内定老十四,“死鹰案”是必查的。他老人家不可能不把这个事情查清楚就把大位传给这两个人之一,因为这两个人其实就是“死鹰案”的嫌疑人。

第三,老八胤禩的目的是要“乱”,老十四的目的是等着京城两位皇兄“两虎相争”他来坐收渔利。

第四,现在就要赶紧制定应急预案,以防老八捣乱,更重要的是要准备好万一没有传位于胤禛的情况下如何翻盘。

邬思道和胤禛几乎同时想到了十三阿哥胤祥。可惜的是在军中有着很大的势力(按邬思道的信息,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以及步军统领衙门里的将领一半都是十三阿哥胤祥“使出来的”)的胤祥,此刻还在被圈禁。

他们决定采取两步走的策略,首先邬思道拿出了胤祥的“联络图”(这师爷还兼任情报工作),想办法让胤祥确认后迅速组成自己的“武备班底”,第二,到了关键时候想尽办法把十三阿哥胤祥放出来,让他用最快的速度控制丰台大营,让丰台大营成为自己的上位的“最中坚的力量”。

这个计划真的很管用,当然在这个计划实施的最初的安排当中,邬思道甚至要用胤禛的所谓“钦差大臣官防”的印信去把十三阿哥胤祥骗出来,说明夺嫡的各个方面都已经看清楚一件事,那就是“破釜沉舟”。

但接下来的事实是,胤禛已经被康熙确认为大位继承人。并在第一时间让张五哥拿着代表皇权的“金牌”去放出十三阿哥胤祥,这个时候,就是时间最重要。胤祥也非常清楚,金牌令箭的含义是什么,所以他会在最短的时间里,出现在丰台大营。

其实,胤祥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或者说在丰台大营他没有绝对的发号施令的权力,这个时候,十三阿哥的本事就充分的表现出来。

带兵的阿哥,又有金牌令箭,十三阿哥就杀了丰台大营的提督成文运,这个时候,丰台大营就已经是胤祥的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似乎是一个真理,但是当竞争的双方都知道什么叫“预”的时候,谁来“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10

其实十三爷的重要性,在康熙爷驾崩前的那一夜,四爷胤禛和邬先生的一番密谈中已经说的很明白了。

四爷这么多年了一直以孤臣的方式独立于朝堂,现在的关键时刻,手里一无人可用,二无兵可派,如果不想点措施,即使康熙爷把皇位给胤禛,胤禛也坐不成,而如果掌握了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及步军统领衙门,就是皇位不传于四爷,胤禛也能够把皇位夺过来。说白了,就是兵权在谁的手中,谁就有把握争到皇位。

而十三爷多年带兵,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和步军统领衙门里,有一半的兵是他带出来的。所以,要想在这次夺嫡战争中取得胜利,在没有隆科多的支持下,十三爷是重中之重。

其实不光是四爷和邬先生想到了这些,人家八爷胤禩也想到了,他把丰台大营安排给了自己的心腹成文运,并且又让老九,老十去笼络隆科多,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这两边都出了岔子。

于是四爷胤禛先急匆匆的拿着名单去见十三爷,让他指定那些人可用,那些人不可用。等事情安排妥当了,康熙也不行了。

事情果真都如邬先生所料,帝位传给了四爷,老八一群人也不安分了,狡辩说什么没听清楚。

幸好胤禛抢先了一步,让邬先生拿金批令箭释放了十三爷,十三爷闯到丰台大营没费什么力气就杀了成文运,牢牢地掌握了丰台大营。

而八爷一群人看到前有隆科多掌握着步军统领衙门,后来又有十三爷带着丰台大营的兵来给胤禛护驾,知道大势已去,只得乖乖的低头叩拜新君,四爷胤禛才成功登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