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沙沙小观园,我来试试答。

宋朝自从陈桥兵变,赵匡胤称帝后建国后,为避免出现唐朝后期宦官专权或藩镇割据现象,一开始就采用了重文抑武的方针,加强中央统一集权管理。宋太祖曾要求永远不得对文化人有迫害杀头事,那文人的社会地位当然提升了。

有句至今流传的俗语,“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说的就是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理学兴起,言论相对自由,无论是大雅之堂的文化,还是民间文化都有生存空间。陆游、苏东坡、司马光等大文人可有传世作品,但民间宋江、杨家将的传说故事也深得人心,又不被禁止。

宋朝经济上的发展也对宋朝文化有重大促进作用,造纸、印刷业的发展,文化之人当然如鱼得水。农业、宋瓷、航海等更是为宋朝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宋朝科技影响在某些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沈括的《梦溪笔谈》,成为集文化与科技都有巨大参考阅读价值的作品。而火药、活字印刷、造纸三大科技发明,更见宋朝科技的发展水平。中国四大发明,宋朝可占三个,说来都让诗文之人赞不绝口。

想一想,唐朝多少诗文大家混的不好,特别是中、后期有的文人得心惊胆战的活着,如刘禹锡、李商隐等。宋朝后的元朝、明朝,更不用说文字狱经常有的清朝,文人活的真不容易,许多不仅仅是不得志、不敢言心声,经常要被羞辱迫害,甚至杀头的。

正所谓说文人喜欢活在宋朝,那是宋朝时代适应文人生存,而适应文人生存的朝代,文人们可尽兴展示才华,苏东坡、辛弃疾等可见豪迈,李清照、柳永可见凄美,欧阳修可见散文之美,陆游更见大量诗篇。



最佳贡献者
2

是的。中国诗词的发展最高峰就是在宋朝。

中国的唐诗宋词在唐宋期间繁荣昌盛,宋朝尤其盛行填词。比较著名的词人有柳永、李清照、欧阳修、苏轼等。试想当时文人雅聚,吟诗唱和该是一种怎样的欢乐场面。换作是你,你会不喜欢宋朝吗?

宋朝还是科技最为发达的时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有三种是在宋朝发明。如此文艺繁荣科技发达的时代,当然文人会比较喜欢。

与之相反的是,宋朝的政治此时已发展到强弩之末。两宋交替时期,金兵南下,南宋暂时偏安一隅。国家不幸诗家幸,正是国家遭受欺凌,才产生了一大批爱国主意词人,借此抒发个人的爱国情怀,如李清照、辛弃疾等。抛开国家政治因素,宋朝真的是孕育文人的土壤。

3

谁说的才重要[玫瑰]

4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且喜无拘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须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朱敦儒的一首《西江月》,写出了多少读书求仕者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然而,我们眼里对未来的这份希望,于宋人士大夫而言,却是每日生活里的“家常便饭”!

不错,身为宋时的一介文人,这些日常生活的惬意的确跟宋朝文化发展臻至史上新高,文化产业空前繁荣有一定关系。更重要的,文人生在宋朝,社会地位远高于此前其它朝代,他们的个人社会价值也得以最大限度发挥,个人的精神追求也得到足够的尊重和最高程度的实现——可以这样说,作为一个有事业志向、有个人精神追求的文人来说,生活在宋朝真的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首先,宋代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为文人取仕、职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广阔的上升空间。

  • 1、宋朝为什么会崇文抑武

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登基前的身份为后周“殿前都点检”。这个武将官职统管所有殿前侍卫(即殿前军,负责保护国君安全。有能力晋升到这个职位,每个人都是身怀绝技、武艺高强的佼佼者。)是朝廷军队中的特级将领,拥有至高无上的军权。然而最终,正是这个皇帝最倚重的、朝政大权在握无人能撼动的“超级武将”在“陈桥兵变”中黄袍加身成为了推翻旧王朝、开辟新时代的大宋朝皇帝。

赵匡胤成功登基后,他当然不希望武将夺位的事情在自己身上重演。然而帝位未稳,就有两个节度使起兵叛乱,最终他花费大力气才平定叛乱。自己的“非正常”登基、节度使叛乱,两件事情已让他心有余悸,再加上中唐以后藩镇割据、地方势力拥兵自固闹分裂的教训,更促使他设计导演了一出“杯酒释兵权”的好戏,解除了对他有威胁的武将的兵权,厚财高禄地给予颐养,钝化其斗志与锐气,以根除武将拥兵自重、割据叛乱的可能性,而从此改为重用文臣。

  • 2、“崇文抑武”的国策令宋朝文人的个人发展拥有无限广阔的上升空间

此后,赵匡胤便采用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这项国策也被宋朝其他皇帝一直沿用。就此宋朝的国家管理皆以文臣为主,不仅宰相须用文人,并且像主兵枢密使等官职也多由文人担当。文人们由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后,成为了宋朝官僚阶层的主要构成部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政热情空前高涨,他们自豪地以国家栋梁自居,踌躇满志地积极抒发政见。欧阳修《镇阳读书》中形容的“开口揽时事,议论争煌煌”便真实呈现了宋朝士大夫们特有的精神风貌。

再则,宋朝文人能真正实现职业规划与个人志趣相融合的理想人生模式

有人说,对职业人而言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个人爱好与所从事职业方向的高度切合。对于宋代文人来说,他们是有条件真正实现这一理想化的愿望的。因为宋朝文人们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与内心追求的个性自由,不再如前代一样是相互排斥的两极。

宋朝,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潮使文人的文化性格迥异于前代文人。相比唐人的张扬奔放、激情万丈,宋人的人生态度更趋向于平和冷静、稳健务实。他们把自我人格的修养与完善看作人生的最高目标。他们在积极参政尽职的同时,仍能保持比较淡定平宁的心态,即使功业彪炳者也不例外。因为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他们热情地忠于职守;道家任自然和佛家自我解脱的思想又使他们超然对待荣辱得失,不入“纵欲”与“禁欲”之极端。他们自如游走在情与理之间,保持着相对健全协调的人格。

对内,他们尽可能追求内心生活意义的最高体现;对外,他们也有很强烈的忧患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他们能很好地处理“居庙堂时恪尽职守”与“休业时安闲享受”的关系。比如身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在政治生活中刚劲正值、见义勇为。在文化修养上“蓄道德而能文章”的人格风范也令人钦敬。但同时他也时时流露出性情中多姿多彩的一面。他自称“曾是洛阳花下客”,为此还写有多首妩媚绮艳的词作来反映男欢女爱、歌舞宴乐的生活。但那些词作却绝非俗恶之词,他抒发的是一种“幽微”之情,是一种情趣雅致的富贵闲愁。相比较现代人工作中的高压力、生活上的快节奏所致的潦草浮躁的生活,宋时的文人们是不是幸福多了呢?然而更幸福的事情还在后头!

宋时,无论在朝中还是在民间,全民敬重文人的表现已蔚然成风

首先,士大夫在朝中的地位可谓令人称羡:朝廷统治者给予了他们最高礼遇的优待。只要是忠于职守,皇上对他们必定是俸厚赏丰,这就能保证他们有足够的财力支撑使自己过上十分优渥的物质生活。并且这种用物质享受笼络官员的做法在整个宋朝始终保持不变。

另外无论是朝廷中央,还是地方政府机关,因公之需会大量招募文官,文官待遇又如此丰厚,这就决定了民间适龄的男子大多会走向科举取士的道路,以此类推尊师重学的社会风气在民间必定常态化、普及化,文人在整个社会上的地位便远远高过了此前任何一个朝代,而得到了全社会的尊崇与认可。

北宋百余年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保证了生产力的持续发展,近而带来了城市经济的繁荣。繁华的都市生活又必然会滋生各类以娱乐为目的的文艺形式。这便大大地丰富了士大夫们的业余生活。

宋朝文官大多都是具备高文化修养的士大夫,他们中的很多人简直就是十足的艺术家,不仅擅长诗词歌赋,还精通音乐、书法、绘画等艺术,且成就斐然。他们的日常生活可谓极尽风雅。轻歌曼舞、浅吟低唱或辅于其它娱乐形式成了他们业余生活的主旋律。而这种对奢华享乐生活的追求在宋朝公共舆论中,不仅不以为耻,反而相当普及成了士大夫们诗意生活的一种象征。像寇准、晏殊、欧阳修、苏轼等士大夫代表人物甚至都有自己家养的私人艺伎班专供他们宴宾待客或自娱自乐。兴之所至他们还会亲自填词作曲供歌姬们献唱。如此说来宋词这种文学样式在宋朝得以空前繁盛,成为与唐诗比肩的古代文学典范,恰恰说明了歌舞升平的享乐生活在宋朝文人士大夫间的广泛流传。

关于宋时文人们工作之余惬意享受生活的名人逸事也并不鲜见。在此摘录一件借以佐证:有一年寒冬,姜夔到范成大家去做客。届时,范家庭院梅花盛开,幽幽暗香萦于鼻息、沁人心脾,姜夔即兴填了两首咏梅词,范成大立即赞不绝口,索性又让姜夔谱上曲子,令自家最擅长唱词的歌女兼侍妾小红演唱。小红婉转的歌声与姜夔悠扬的箫声互为成就、相得益彰,令范成大听得如痴如醉、容颜大悦。大方的范成大为成人之美而忍痛割爱,当即把歌女小红送给了姜夔。兴奋不已的姜夔再次灵感大发赋诗一首——

自作新词韵最娇,

小红低唱我吹箫。

曲终过尽松陵路,

回首烟波十四桥

——《过垂虹》

这足以说明他们所代表的文人士大夫阶层,安闲享乐、随心而欲的业余生活由此可见一斑。

结笔

不可比拟的崇高社会地位,盛况空前的文化繁荣大环境,工作时尽忠竭智谋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娱乐时尽管歌舞诗酒尽享美好年华……看来文人喜欢活在宋朝真的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以我们今天为政清廉、节俭持家的标准来看,有些方面的确太过于奢华腐化,但对于宋时文人来说却是理当拥有的正常生活。

#我是风西夜昨,一个力求务实的纯文学爱好者,喜爱阅读喜爱写作,所发作品皆为自主原创,愿与头条同好共结笔友!#

5

很高兴回答这个题目,我认为确实是这样,宋朝的文化非常繁荣,文人相对其它朝代更喜欢活在宋朝,理由如下:

1、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是武将出身,而且是由下属将领“黄袍加身”登上皇位,深知高级将领的篡夺之祸,因此制定崇文抑武的政策

2、宋太祖曾留下不得杀文人士官的祖训,后世帝王也都很好的遵循,客观上形成了开明开放的朝廷风气,使得文人积极参政

3、宋朝科举考试的内容由唐朝的以诗赋取人转变为经义、诗赋、策论并重,使读书人主动寻求拓宽知识面,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科考中胜出,转而推动了文化学术的发展

4、科举出生的人升迁也更快,整个宋朝宰相有133名,其中科举出身的占123名,科举出身的人员形成了新的统治阶级基础,这些对读书人吸引力肯定更大

5、录取人数相对于前朝来说大大增加,唐代进士及第的名额一榜是30名,宋朝一榜有4、500名,促进了社会上文化的迅速普及

6、宋朝文官俸禄优厚,生活无后顾之忧,使封建文人精神文化需求扩大,促成了社会琴棋书画各种文化的繁荣,宋画、宋诗、宋词都达到了封建社会文化的高峰,小说、戏曲文化也蓬勃发展。

6

我是白龙赤子,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宋朝,一个让人亦赞亦叹的时代。有专家指出:“华夏文化,造极于赵宋之世。”这种评价是很正确的。首先,在宋代,出现了与唐诗、元曲和明清小说相提并论的宋词。其次,宋代史学的繁荣达到了极致,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史家和史书,有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郑樵的《通志》和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等等。再次,宋代的思想也达到了一个高峰,思想家辈出,有朱熹、邵雍和张载等等。最后,宋代是我国考古学的发端时期,难怪《中国科学技术史》的作者李约瑟想回到中国宋代。

说起宋词,大家都不陌生。我顿时会想起苏轼的“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和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还有李清照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读到这些词,我们仿佛回到了宋朝,在奋斗、在征战、在感伤……

史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孔子编《春秋》,“乱臣贼子惧”,司马迁的《史记》更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后又有《汉书》、《三国志》、《魏书》、“唐八史”和“两唐书”等等。宋代,出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通鉴纪事本末》、《新唐书》、《新五代史》和《通志》等书,一个朝代出了这么多优秀的史书,可见文化的繁荣。

宋代也是我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高峰。出现了“宋学”鼻祖邵雍,“宋初三先生”孙复、石介和胡瑷。也有程朱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和程颐、程颢兄弟,现在武夷山景区能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就是朱熹的功劳。宋代还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张载等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随便放到任何一个时代,都算得上是那个时代的弄潮儿,他们竟然都生活在宋代!

最后,宋代也是我国考古学发端的时期,出现了一大批这方面的人才,他们分别是吕大临、赵明诚和欧阳修,分别是《考古图》、《集古录》和《金石录》的作者。虽然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还没有考古学这样的说法,但他们的理论应用于我国近现代以来考古学的进步当中。

结语

宋代文化的成就归根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因为有专家指出,宋代就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另外,他的成就还和其宽松的政治氛围有很大关系,宋代文人的地位一直很高,在士大夫和皇帝一起治理国的过程中,士大夫享有很高的特权,还能与皇帝争辩,这在其他朝代是不多见的

7

宋朝的文化非常繁荣、发达,据说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顶峰。至于,有人说文人喜欢活在宋朝,依我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予以参考。

一、宋太祖开国时,提出“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口号。后来确实践行了这句口号,一直延续到宋亡,算是兑现了承诺,也算变相的提高了文人的地位。

二、宋朝社会环境宽松,文人不以言获罪。被流放的欧阳修、苏轼,在贬期间写了不少议论朝政、抨击时事的作品,也是没有任何事,依旧当个官,鞠躬尽瘁的为国家做着事。

三、宋朝文化事业发达,名人众多。诞生了许多流传千古的作品,如宋词等,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在宋朝,三苏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欧阳修、“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柳三变、“马作的卢飞快”的辛弃疾,更有“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等等。有太多太多的名人,各自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烨烨生辉。

四、完善的科举取士。为读书人打通了一条上升的渠道,能够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宋朝有名的宰相,基本上都是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的,如韩琦、范仲淹、王安石,等等。

综上,因为宋朝有太多吸引文人的地方,所以才有文人喜欢活在宋朝的说法。

8

丫丫解答???

因为从政治上宋朝重文轻武,科举制扩大范围,平民阶层很多能谋得官职,文化上 一些高雅文化也从宫内流向民间,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经济上 商品经济长足发展,经济重心南移趋势完成。宋朝很喜欢知识分子,还有就是宋朝是中国最繁荣发达的时期

举个例子:宋代萧楚才在任江苏溧阳县令时写到两句诗是:“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现代汉语的意思是:只是不满天下太平一点事情都没有,在江南可把我这个老尚书闲坏了!

自问从古至今,谁不希望活在太平盛世?文人更是如此!

【宋代文化很繁荣吗?】

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建立在唐朝的市坊制基础上,打破了市坊的界限,出现了夜市,草食,商业更加便利宽泛。而且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的出现也可以反映出来宋代商业的繁荣程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朝代。宋代以前的商业活动主要集中在物质生活领域,到了宋代,商业活动已经由物质生活领域扩展到了精神生活领域。

农业方面,太湖流域产量高,为重要粮仓!等等……宋朝是中国最繁荣的发达时期!

以上是个人见解??





9

与其说文人喜欢生活在宋朝,不如说,宋朝是一个文人朝代,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主张“文人治国”,反而武官在宋朝不能有太高的重视,所以有学者说,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所谓“贫”“弱”都是在说宋代对将士的培养并不重视,才导致宋朝一旦与西辽打仗,都会用钱来解决问题,而非武力。为什么会造成这种现状?

我分析了两点原因:

宋太祖对唐朝衰败的启示

宋太祖赵匡胤是由于发动了“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唐朝的藩镇割据局面非常严重,每一块负责领地的地方将士官员都会有很大的领兵权力,所以唐朝的衰败,有一部分原因就是领兵权的分散。而宋朝建立之后,赵匡胤就赶紧剥夺了陪自己打江山的兄弟们的权力,封他们为节度使,手中没有兵权。

而且开始重用武官,而不是文官。

所以自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在宋朝发挥到了极致,很多文人只需要刻苦学习,就能考取功名,在朝为官,以至于很多人去考功名,而不是去打仗获得重用。

北宋年间,由范仲淹和韩琦重视的将军狄青,他是真正的一个勇猛的将士,后来在范仲淹的提拔下,让他读经书,这样就可以文武双全,得到朝廷重用,也算是给狄青指导了一条好路。

文化繁荣,对文人宽容度高

宋朝治国的重要方法就是“谏言”,而通过这种方式,很多文人必须得会写东西,写出来诗词歌赋,才算是得到皇帝的认可,这也算是“文以载道”强调通过文字,反映社会现实的道理了。

宋朝文化繁荣,对文人的容忍度很高。

比如宋仁宗时期,苏辙在考取功名时,写了一篇很不错的文章,可是文章中却在暗含说宋仁宗好色。文中称:

宫中贵妃已至千数,歌舞饮酒。欢乐失节。

在这一样一个“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朝代,宋仁宗看完会不会恼羞成怒呢?

宋仁宗阅卷后,生不生气不知道,但他不能将苏辙抓起来治罪,还得承认苏辙说得好,授予他官职。

所以说,与其说是文人喜欢生活在宋朝,不如说宋朝对社会的宽容程度,让文人喜欢宋朝。

作者:蔡小记

10

向往着一个地方,不是靠嘴说,得看身体的诚实度!就像有的人说祖国很好,但却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国外!这样的人说爱国你信吗?

我们翻一翻中国历史书册里面,有几多文人在颂赞宋朝的美好?现在我们唱歌都说《梦回大唐》,都说汉唐雄风!为什么不提宋朝?说这些话的人,不太可能都不是文人吧?

写诗作词可不能拍脑袋就能够出来,那是需要对生活有很深的领悟才行!我们先一起看一看宋朝的故事主干。

宋朝之盛

宋朝国祚三百余年,二度倾覆,皆缘外患,是唯独没有亡于内乱的王朝。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却是远超过盛唐。在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265.5亿美元 ,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450美元,超过当时西欧的400美元。陈寅恪言:"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

宋朝之痛

澶渊之盟,(1005年1月)与辽订立和约:辽宋约为兄弟之国,宋每年送给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宋辽以白沟河为边界。

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北宋的灭亡,深深刺痛汉人的内心,南宋大将岳飞在《满江红》中提到:"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宋朝对蒙古侵略最后一次有组织的抵抗,10万余人投海殉难,宁死不降。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

为什么有人会说文人喜欢活在宋朝

靖康之难二帝

那是因为宋朝是一个“崇文抑武”主张“文人治国”的朝代。前有五代十国的藩镇割据的混乱,五十几年的混乱让当时的人们深深体验的体验了一把分裂混乱之苦。这才有宋太祖完成统一大业后以杯酒释兵权,就是为了防止再出现唐末藩镇跋扈的局面。但这种策略,也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所以整个宋史老是被外贼骚扰,这就像你在一个地方生活,天天有贼惦记。你觉得开心吗?看一看宋词细细品味,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恨。体现出来一种无奈的意味!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最能体现当时的人们的感受,问他们喜欢,没有谁喜欢澶渊之盟、靖康之耻、沦陷于外族。

如果有谁再跟你说文人喜欢活在宋朝,先看看这个人是谁?再看看那个说的人的国籍!会说出文人喜欢宋朝,很大可能就是在侮辱中国的文人,说出这样的话很大可能是一个外国人!宋朝的优秀我们知道,宋朝的羸弱,我们也要看清。千万别再回到宋朝那种外贼惦记的年代。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也是一代人民的悲伤!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