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秧变法十几年,奖励军工和耕战。费井田反梵风,宜扬法家威名传。
法家名著《商君书》,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商鞅及其后来者的汇编。这部书可以说基本上包罗了法家的治国理政思想。至于它对当时以及后来朝代的作用,可以说有正能量,也有负能量:
一、正能量:它主张人心是恶的,是靠不住的。所以,儒家所提倡的礼仪仁义,根本就是舍本逐末,于社会毫无益处。而只有制度和法律最可靠,法律面前贵族和平民一律平等,一视同仁。这种思想虽然对儒家的批评太过极端,但它把制度和法治视为根本,却是可以惊为天人。因为你要知道在二千多年前,却拥有现代政治的理念,为它怎么点赞都不为过。
二、负能量。法家虽然提倡法治面前一律平等,但它却把君主剔除在外。这就危害极大。君在法上,那说明法家提倡的法治是君主的法治,是为了维护君主的统治。它就比儒家的以礼治国还不如,法成了君主手中的刀,想杀谁杀谁。而且为了君王的统治,法家还提出了臭名昭著的“愚民五术”:疲民、贫民、弱民、一民、辱民。这就丧尽天良了!
所以,商君书虽有闪光的地方,但个人认为,他的恶远超它的善。
真巧,我最近正在在读《商君书》。
这本书一个字儿形容:黑!俩字儿形容:真黑!仨字儿形容:太黑了!四个字儿形容:丧尽天良!五个字儿结论:真特喵的黑!
《商君书》共二十六篇,其中有些已经散佚了。它不一定是商鞅所做作,但可以确定是法家思想的精髓。
易中天先生认为“法家”正确的叫法应该是“权家”;主张用强权政治来治理国家的学派,说的十分在理。
《商君书》“驭民五术”:
壹民:不可使民众有独立的精神和思想,让他们以国君的思想为思想,以君主的意志为意志。除了君主的政令以外,只能把心情放在为君主种地和为君主打仗上。
弱民:《商君书》认为国君的首要任务就是弱化民众的权益。从制度上入手,以严苛的法律剥夺民众民众的各项权益。所谓“商君之法:步过六尺者,有罚;弃灰于道者,有刑”。即使是很小的过错,也要用重刑来处理。让民众在惊惧之中成为待宰羔羊,不得不一面害怕法律一边还要依靠国君。
疲民:不要让民众有空闲的时间,用劳役和兵役让他们疲于奔命不得安闲。只要一直让他们劳碌不止,他们就没有时间思考,没有时间思考就只会盲从,盲从成为主流,就有利于君主的政令推广。
贫民:从政策上掠夺民众的财富,让他们保持贫穷,使民众只能为基本的生活开销疲于奔命。这样就能限制他们的时间,狭隘他们的视野,让他们不得不依靠国君,信任国君。
辱民:任用奸人为官,责辱民众,让他们父子不合,兄弟相争,成为一群“斗志满满”的散沙。一盘散沙就无法团结起来对抗国君,斗志满满国君让他们上战场的时候就悍不惧死。
读《商君书》,深秋夜寒依旧能让你看出来一身冷汗!太缺德!太阴毒!太无耻!
“尚奸”
《商君书》认为治理国家一定要用“奸人”,因为奸诈小人会跟民众互相争斗。他们会用苛刻的手段对付百姓,而百姓也会对他们深痛恶绝。然而这样一来,国君就不用担心下属的官员势力太大,又可以在必要的时候除掉“奸人”来博取百姓的拥戴。
“耕战”
《商君书》认为老百姓不能有太多知识和技能,最好限制他们的活动范围。让他们一生只会两件事:为国君种地和为国君打仗,除这两者之外再不要让他们获取更多视野。这根本就是不把老百姓当人看,而且当做国君的“牲口”来养!
看完《商君书》,你会觉得《厚黑学》简直就是“小儿科”!论无耻下流,丧尽天良《商君书》绝对是中国第一!《罗织经》都比它温和!
事实上“法家”这个学派并不是很多人想的那样,因为“法”字当头就想当然的以为他们是一群研究“法律”的。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误解!
法家是谋士学派,他们首讲“贵君”,提倡君主集权,研究的是“刑名之学”;说白了就是怎么整人,怎么驭使民众的学问。是主张“太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国君的儿子不听国君的也要收拾的极端极权思想,所有的一切都是为君主的利益而设计。为了君主的利益,儿子该杀也得杀的毒辣思想,是“人治”的极端信徒,跟“法治”可以说是背道而驰。
不过“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商君书》这样的愚弄民众的“文化糟粕”,在当今民智正开社会里,应该让更多人知道,以避免重走老路,让当代的百姓“吃二茬亏,上二茬当”!
另:我的微头条最近正在节选翻译《商君书》,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原文,探讨探讨。
这是一本厚黑书,也是封建社会的第一禁书,民间百姓甚至是官员,都没有资格学习。
这是一本太子的教材,教人如何当皇帝,当了皇帝后又该做什么。
这是一本能把治国阐述得头头是道,即便你只听了一遍,当了皇帝就可以治国的奇书。
这么神奇的一本书,《商君书》究竟写了什么,今天金兔带大伙一探究竟!
《商君书》祸害最深也是君主最喜欢的,莫过于治国之术,而在这本书中,治国有两个核心,一是毁商,二是弱民。
在《商君书·弱民》中,第一段就是石破天惊的八个字:“民弱国强,国强民弱。”
在商鞅看来,如果想要国强,就必须使得百姓贫弱,因为百姓富了,会放纵,而这是积弱的根源,只有百姓贫弱,才会变得更具有侵略性,即所谓“民贫则力富”。
因为只有穷,人们才会在意赏罚,如果有钱,就会惜命,不会为国家效劳,即所谓“富则轻赏”。
接着在后面,又有这么一句:“政作民之所恶,民弱;政作民之所乐,民强。”结合“民弱国强,国强民弱”八字,商鞅在书中想表达什么不言而喻。
《商君书》现有26篇,因第16篇存目无文,第21篇有录无文,实存24篇。
除了弱民篇的内容,其它几篇也有一些影响深远的,比如主张重罚少赏,重本抑末(本,即农业;末,即商业和手工业)等。
纵观整本书,主要是专制驭民政策,其中又以“有道之君,务在弱民”为核心。
虽然西汉儒家慢慢占据正统,似乎法家从此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可《商君书》中的驭民政策,特别是其中的阴、损,更是一直被帝王所沿用。
《商君书》从诞生以来就一直被当时的统治者封禁起来,却并不是所有人都不能读,而是只有历代的帝王才有资格阅读。
商鞅在当时推行变法,十几年间就让秦朝从一个边陲地区变成了横扫六国的大国。他在当时掌握了那个时代的大数据,清楚的了解国家有多少的土地,有多少战斗力,以秦朝的实力能参与怎样规模的战争。他将这些清楚的放在了秦朝的高层面前,也是因此秦国才终于有了去争夺天下的动力。长平之战的胜利让秦国一鼓作气,就像叫醒了一条沉睡的巨龙。
商君变法取得了成就,可是也触动了很多人的利益,他惨遭车裂,但是尽管如此,秦惠文王却还是认可他的变法的,关于《商君书》有很多的说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是商鞅的治国思想的汇编,里面包括了战法、垦令、弱民、赏刑之术,三万字就已经涉及到了统治一个国家的各个方面。然而因为残酷的统治,秦朝最后还是灭亡了。
之后的各个朝代,虽然说是推行儒家的,但是其实每一个都是用了法家的方法。于是就推行了“外儒内法”的方法。也就是说用儒家思想来稳定民心,但是统治者用的却还是商鞅留下的法家思想。在封建统治的运作中,《商君书》被当成了储君和君王的教科书,是必读的科目。所以《商君书》也就成为了民间的禁书,即使在文化盛行的年代,在民间也见不到这本书。
这本书之所以在民间被禁,不仅是因为这里面暴露了君王的统治方法,还有一点就是因为这与他们主张的儒家思想是背道而驰的。《商君书》的核心内容是统一民众思想,削弱民众力量,这样的方式如果被百姓知道了想必会引起大乱的。所以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民间是绝对禁止出现这本书的。
《商君书》认为“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跟儒家的教义是严重不符的,从汉朝开始,除了其中的政治制度之外,其他的一些管理方法都被禁止了。一直到清朝灭亡之后,《商君书》才得以解禁,思想的解放让我们有了更多的自主思想,因此这本书也就成为了专家们研究古代思想的重要文献。
早年就看过了,年轻时,跟你们一样,愤世嫉俗,以为看透了世间的黑暗,以为商鞅是邪恶的,法家的书籍都是歪风邪气,才让封建社会如此黑暗。
年长了,回过头来,才知道当初读书读一半,就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了,其实啥都不懂(没错,我就是指桑骂槐),人也成熟了,看问题更包容了。
商鞅的书和其他法家书籍,底层人看,他是邪恶的、黑暗的,让人毛骨悚然,统治阶级看、管理者看,它就是圣经,是指路明灯,
你是底层人的时候,认为他黑暗,很好理解,但是,一旦身份转变了,你马上想法就不一样了。
举个例子,你是普通员工,领导管你,你肯定认为他不近人情、苛刻、玩手段,不喜欢领导,但是,一旦你做了领导,管理下面的人的时候,你也会变得不近人情、苛刻的。
如果你好说话,你是老好人,你是做不好管理的,下面混乱不堪、执行力差、生产产品不合格、事故多、时间久了,也就没人把你当领导了。
比如请假的问题,如果你管理一百人,有一个人感冒了找你请假,你毫不犹豫的批准了,你以为别人会感激你?错,他们会觉得你好说话,有事没事找你情况,其他人同样会有事没事找你请假。
比如执行力的问题,如做卫生,你好说话,卫生做的得过且过,方正你不管,但是,当你不好说话的时候呢?那执行力就强了,卫生跟舔过的一样干净。
苛刻的领导,执行力可能90%到100%的落实,而好说话的老好人型领导,执行力估计只有50%左右了。
这说起来,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吧?
但是,如果让我写书,你看到的时候,也会认为黑暗,为什么?这不就是商鞅的“以奸驭良”?用奸民管理良民?
问题是,老好人是不能做管理的,只能在底层被管理,
化为国家的管理来说,你看到农村很多村长都是流氓出身、或者号子里镀过金的,典型的奸民,但是,他们可以把农村治理得很好,如果老好人,或者老实人,可能管理得了农村?马老师都管理不了农村的。
法家思想的基础就是性恶论,这个绝对是真理,电视剧《天道》很多人看过,丁元英扶贫,从来都没有把那些农民当安善良民吧?从来都是把老百姓想得很恶吧?
人出生都是一群魔鬼,只是家庭、幼儿园教他们规矩、道德,教他们惩罚、敬畏之心,才把邪恶的一面压制住了。
做管理的人,最基本的想法就是,底层人没有一个安善良民,如果不压制他们,没人把我当回事的。
有了这个基础的想法,再看法家书籍,就会把他奉为圭臬,把他当圣经。
其实不仅我国如此,全世界主流国家都一样,西方也有马基雅维利的那本书吧?讲的同样的东西,还有很多人认为西方人性化管理,典型没看透。
德川家康有句经典名言,让老百姓半死不活,是政治的秘诀,是不是异曲同工?
书读多了,看问题就会豁然开朗,而不是只看到他的黑暗。
这本书只是把管理系统化了,理论化了,有没有结果都一样的,并不是因为这本书指导才这样做的
商鞅的《商君书》为统治者总结了驭民五术:
1. 愚民:统一思想。
2. 弱民:国强民弱,治国之道,务在弱民。
3. 疲民:为民寻事,疲于奔命,使民无瑕顾及他事。
4. 辱民: 一是无自尊自信;二是唆之相互检举揭发,终日生活于恐惧氛围中。
5. 贫民:除了生活必须,剥夺余银余财(即通货膨胀或狂印钞票);人穷志短。五者若不灵,杀之。
丧尽天良,遗毒至今,被历朝历代统治者奉为圭臬,祸国待考,殃民无数!这个王八蛋被车裂是罪有应得,凌迟都不过分!
《商君书》是在商鞅死后汇编而成,是商鞅治国理政之集大成者。
后世认为《商君书》里最为震惊的观念如下:国家内部任何多余的人或事,其功能都变成自我放纵的寄生虫。认为农民有了余粮,就会考虑把寿命延长;商人有了“淫利”,就会追求美女或者观感上的满足;官员无事可做,将会产生个人野心或者追名逐利。这所有的一切都会变成对国家的一种威胁,而战争就成了一种维持国家平衡的一种方式,消耗了国内任何可能造成国家毁灭的能量。
书中反反复复提到这样的观点,国家必须通过进攻敌国的方式来消耗国内人民的力量,如果不这样丛,将会滋生人民的道德败坏和好逸恶劳。国家若想稳定,就必须弱民,将他们的财富消耗在战争之中。
这样的“疲民”的说法被后世广为批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商君书》也暗示了秦国的衰落。当秦帝国统一六国之后,没有了战争,却又必须创造“战争”,为了战争国家投入越来越多的资源,以至于根本没有经历保证国家的正常运转,迟早有一天国家将会无力承担,改朝换代也就成为必然。
先秦那些历史人物,都有一个感天动地的故事,让你读过之后不由得震撼自己的心灵,久久不能释怀!你都不能客观地听这些故事,激动的心情让你不能平静下来,心中不由得说出一句话,太他妈欺负人了!
伍子胥,本来过着波澜不惊的贵族生活。费无忌,名曰无忌,其实满脑子都是忌妒。无忌与子胥之父伍奢同事楚王太子,无忌为少傅,伍奢为太傅。无忌妒其位在己上,又欲上位,便进言楚王强纳太子之未婚妇。一个人通过这种方式来上位,实在是恶心之极,让人觉得牙碜!更可恶的还在后面,无忌又进谗伍奢与太子图谋不轨,楚王便把伍奢下狱,无忌又说,伍奢有二子,可令伍奢召之并斩。伍子胥的哥哥伍尚欲往,伍子胥劝哥哥说,我们去了白白送死,还不如留着性命将来报仇。可是哥哥还是去了!果不其然,父亲和哥哥都被杀了。伍子胥只身逃亡,带着满腔复仇的觉心!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后,内心充满了悲愤,对坏人咬牙切齿,恨之入骨,仿佛自己就是伍子胥。自己好好的一个家庭,就叫坏人不停地进谗言给害得家破人亡,自己流落天涯,其胸间的悲愤可想而知。这个故事里面有两个人最可恶,第一个就是费无忌,既无耻又阴狠,还有一个是楚平王,无耻又愚蠢。可惜伍子胥回来报仇的时候两个人都死了,只好把尸体挖出来鞭打,真他妈的不解恨!
商鞅也是先秦时期的一个传奇人物,作为卫国的公子王孙,来到魏国发展,投靠在丞相公叔痤门下,这老东西可真是挫得不行,临死才向魏王推荐自己,还说不用就把自个杀了!哎,看来你真是老糊涂了,商鞅压根没理这些事。后来秦孝公继位,雄心勃勃地招揽各国人才,商鞅瞅准机会,终于摊窝了!
接下来正应了王安石那首词,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兴王只在笑谈的,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那是相当地嚣张!商鞅作为秦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总揽全局,运筹帷幄,为秦国的改革富强呕心沥血,殚精竭虑,他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是为改革大计奉献的一生!当然啦,也不免做一点龌龊事。但让我们记住他老人家的丰功伟绩,就让他的错误默默地在我们心中警钟长鸣吧!
对于《商君书》,让我们尽情批判它的错误,永远高扬理性和仁义的旗帜吧!
已经被用到极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