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说古代,其实任何时代都是一样的,你以为当下的大佬豪富,也跟你一样?就好比当年的阿Q老想着吴妈,难道赵四太爷也想吴妈不成?
男女这件事,其实从人类部族时代就是如此,一个部族中,打猎能获得最多猎物的男人,自然就能获得多个女人的青睐。如果按照母系氏族的伦理,一个部族中地位最高的女人,她就能获得最多最好的挑选权,即:她把好的男人都品尝一遍,而后才轮到其他女人——而所谓一夫一妻制,当然随后这个部族就发现,这样并不好——这里不好的意思并不在于什么道德,而在于结果:如果地位最高的女人获得所有的优质男人,那么她所生育的后代,就无法寻找一个非兄弟关系的优质男人。而另一边,独占优质资源,也会引发地位最高者与其他成员的矛盾。
所以,慢慢地便出现了所谓一夫一妻制,即每个女人,不论地位强弱,都能分配到一个男人。再往后,更允许某种程度上的自由选择——然所谓的自由选择,其实也是拥有分配地位的女人挑水果一般地挑男人。
而反过来,当男人处于支配地位之际,同样逻辑依旧存在。能力最强、地位最高,拥有的土地和金钱最多者,自然能获得更多女性的青睐。而贫寒到连自己都养不活的男人,明显是无人问津——那种漂亮女生爱贫寒男孩的神话,其实最早就是穷文人的一种奇葩幻想,就好似蒲松龄笔下的那些狐仙一般,几乎喜欢的都是穷文人。
当然,在女孩子年轻幼稚到相信文人的年代,她们确实会有喜欢穷文人的可能。同样,在高呼工农之上的年代,他们也确实有拒绝高富帅非要选择一个穷小子的可能,而这种可能,其实就建立在一种人为的强势宣传之上。
如果抛弃文人的虚构和人为的强势宣传,女生,自然会选择有能力给她更好生活的男人——而这,也就意味着一夫多妻制和事实上的多夫无妻,几乎是难以避免的,其实也是一种自然常态——要知道大自然的狼群中,也不是所有的公狼都能获得母狼的青睐。
《礼记》有云,周之天子,有后一、夫人三、嫔九、世妇二十七、御妻八十一。诸侯、大夫、士庶,除了正妻之外,也都有妾。实际上这些都是虚套,从商周到民国,一个男人,要娶几个妻子,几乎不存在任何限制,没钱没房子没土地,那你肯定就是无妻。而有钱有房有地,若是再有官位有势力,那几乎就是你要娶几个,就是几个。只不过,为了防止将来争夺财产的内乱,你必须指定一个女人为你的正妻,也只有她所生的儿子,才有机会继承你的家业。而正妻之外的女子,不管名义上叫啥,实际上都是妾,她和她所生的儿子,便基本上和你的资产无缘。
当然,由此便会产生许多故事——这千百年来几乎所有的情节,其实都是打这里来的。三国演义,其实讲的就是汉朝皇帝没选好合格正妻,以至于引发一系列骚乱的故事。水浒,则是讲宋江有妾却无妻,导致祸事不断的故事。红楼梦就更不用说了,就连西游记,其实也是讲四个男人,因为找不到老婆,而不惜行千万里,去印度寻求安慰。
行文至此,你也该懂了,不要问别人可以娶几个,而要问自己挣几个钱,而后再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