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朱元璋为何会心软放过徐达的后人?

朱元璋为何会心软放过徐达的后人?

2020-08-29 05:01阅读(61)

朱元璋为何会心软放过徐达的后人?:众所周知,朱元璋本为布衣,在40岁称帝,登基以后,都这样传,朱元璋几乎杀尽了大明的开国功臣,唯独徐达的子孙。仔细看看,

1

众所周知,朱元璋本为布衣,在40岁称帝,登基以后,都这样传,朱元璋几乎杀尽了大明的开国功臣,唯独徐达的子孙。

仔细看看,

徐达(蒸鹅之说经不起推敲)

常遇春

李文忠(病死迁怒医生,封建时代很正常,不能说明被杀)。

刘伯温(哪有慢性毒药使人吃后,跋涉数千里回家,病痛半年而死,刘基是自然死亡)

沐英

邓愈

汤和

其实,跟随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大多是正常死亡,而朱元璋杀的都是那些贪官污吏,膨胀之人。

在《明史 徐达传》中有“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 ”也就是说,在协助朱元璋打天下的兄弟中,只有徐达的子孙承袭魏国公和定国公。其他的功臣,大抵都是被朱元璋杀的杀了、贬的贬了。其后人,当然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因此,有人说,朱明王朝恩泽徐达子孙,盖因徐达之忠也。

其实,明朝第一代开国武将与朱皇帝的感情还是不错的。而徐达本身根朱皇帝是同村的。也就是说,没有显赫的背景,无需防备。对于徐达而言,对朱元璋也是知根知底,要叛乱也不需要建国之后。再简单一点,徐达不是当皇帝的料,这一点朱皇帝是知道的,所以徐达以及其子孙安全很多。

徐达和朱元璋都是濠州的,徐达本人宽厚善良,精通兵法,屡战屡胜,是明朝开国的大功臣。而且徐达为人低调、谦逊,不居功自傲,忠心侍主。

朱元璋对徐达也很信任,两个人关系不错,

朱元璋曾评价徐达:“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然而,徐达依然是莫名地去世了。明史记载相当简单:“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民间有朱元璋赐徐达烧鹅的说法。这一点,似可信,但无依据。

  徐达背生毒苍是事实,朱元璋赐死之意,却是后人想像的。徐达英年早逝,后人当然是要浮想联翩的。以朱元璋的无赖为人,这是不奇怪的。徐达去世,朱元璋甚为悲痛,明史说:“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以徐达之功,大明王朝当然要厚待徐达之后的。徐达共有四子三女,四子即辉祖、添福、膺绪、增寿。其女也分别嫁朱家人,或成皇后,或成王妃。他的长女甚至成了明成祖朱棣的皇后。但是,他的两位封侯晋公之子,却根本没有好下场。这两个人,均圈入建文初年的 “靖难之乱 ”。一个因忠诚而被囚致死,一个则因亲情而被杀。

最后徐达的大儿子徐辉祖,承袭魏国公;小儿子徐增寿官至左都督,也卷入 “靖难之乱 ”,两个人因此死亡,他的次子徐添福也早早夭折。仅有三子徐膺绪曾授尚宝司卿、中军都督佥事、世袭指挥使等职,得以善终。

2

不邀自来:


我们现代人对于明朝的了解,是基于清朝修史后的《明史》,清满人,作为外来侵略者而言,他们不同于元朝忽必烈的统治。元朝蒙古皇族的统治是通过绝对的力量上来统治,对于文化方面没有压制性的修改,这也导致了以侵略者身份建立的大元王朝只经历了数十载。


清朝不一样,或许有了元朝的前车之鉴,作为侵略者的他们,是先从文化入手,大肆修改史书,对于清有一丝不好的历史,都抹掉,把明朝的皇帝都刻画成昏君,从此来奴化神州大地的百姓。来树立“正确”的政治意识。

正文:


朱元璋出身贫农家庭,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1344年,入皇觉寺为僧据说法号如净。 25岁(1352年)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政权。先后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其他起义军,统一南方,后北伐灭元,建立大一统的皇朝,国号“大明”。在位期间,下令农民归耕,奖励垦荒;大兴移民屯田和军屯;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下令解放奴婢;减免赋税。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清查户口等等。经过洪武时期的努力,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了,史称“洪武之治”。同时立《大明律》,用严刑峻法管理百姓与官僚,禁止百姓自由迁徙,严厉打击官吏的贪污腐败,设立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清洗权贵势力及他认为对他的朝廷有威胁的人、并废中书省,由皇帝直领各部,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驾崩后传位于嫡长孙朱允炆为明惠宗。

太祖的生活俭朴、工作勤奋,在南京的皇宫内,没有设立“御花园”,只有“御菜园”,其中种满蔬菜,使得皇宫自给自足。


朱元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清贫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国力得以迅速康复,官员贪污率极低,百姓安居乐业。


历史误区:清修《明史》里面记载朱元璋滥杀功臣,实际上朱元璋时期功臣被杀率低于30%


1、谋士:刘基、朱升、李善长、胡惟庸、王广洋、宋濂、方孝孺等;



2、武将:徐达、常遇春、汤和、邓愈、李文忠、沐英、胡大海、傅友德、朱文正、冯胜、耿君用、耿炳文、郭兴、郭英、周德兴等。


徐达:毒疮吃蒸鹅死,无稽之谈。恐怕那个鹅是用三氧化二砷蒸的吧?


胡惟庸当丞相时,想结交徐达,徐达不予理睬,胡惟庸便贿赂徐达的看门人福寿,让他对徐达图谋不轨,福寿揭发了他,徐达也不予追究,只是时时向朱元璋进言说胡惟庸不能胜任丞相之职。后来胡惟庸果然被处死,朱元璋为此更加重视徐达。洪武十七年(1384年),太阴侵犯上将,朱元璋心中憎恶。徐达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好一点时,朱元璋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他的亲笔信前往慰问,不久应召返回京师。次年二月,徐达病逝。朱元璋为此停止临朝听政,发丧时悲恸不已。追封徐达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其子孙三世都为王爵。赐葬锺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徐达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都位列第一。徐达应该算是朱元璋那么多功臣里面,最得朱元璋信任之人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朱元璋评价徐达


常遇春:战死

汤和:善终


邓愈:跟随徐达远征甘肃,击败北元,招降乌斯藏诸部。洪武十年,病逝于寿春,追封为宁河王,谥武顺。


李文忠:洪武十七年,李文忠病逝,追封岐阳王,谥“武靖”。享年45岁


沐英:云南平定后,沐英留滇镇守,大兴屯田,劝课农桑。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在云南逝世。享年47岁


傅德友:蓝玉案牵连,枉死。。。


胡大海:至元二十二年(1362年)二月七日,部将蒋英邀请胡大海前往八咏楼,视察士卒演习,大海不疑有他,欣然前往,未上马时,有苗将钟矮子跪于马前称“蒋英欲杀我!”胡大海未及回答,即被蒋英以铁锤打死,次子胡关住同时被杀,耿再成亦死。朱元璋取杭州之后,杀死蒋英,血祭胡大海,并作文以祭,特赠光禄大夫,追封越国公,谥武庄。


朱文正:江西之平,朱文正居功多。朱元璋还京后,大大地赏赐常遇春、廖永忠及诸将士金帛。朱文正有功,却未封赏,发怒,遂失常度,任部将掠夺其下妻女。按察使李饮冰上奏朱文正骄侈觖望,朱元璋遣使责骂。朱文正惧怕,李饮冰又上奏朱文正有异心;被免官软禁于桐城,没多久去世。作死;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将时年八岁朱文正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就藩桂林;是唯一非朱元璋儿子的明朝藩王。由此可见,朱元璋并非忘恩负义之辈


冯胜:冯胜平时在打谷场的地底下埋了许多个大腹小口的瓦瓮。“蓝玉案”发生一年余以后,其亲戚向朱元璋控告冯胜私埋兵器。此后,朱元璋召冯胜饮酒,说:“我不管这件事。”冯胜返回后自杀身亡。其义女、女儿冯秀梅、冯文敏同时被害[来源请求]。成化十一年祥符新昌坊建有“冯胜祠”。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追封他为宁陵王,谥“武壮”枉死


耿君用:濠州(安徽凤阳)人,与朱元璋同乡。后随朱元璋渡江,任管军总管,至正十六年(1356年)七月在救援宜兴时,与张士诚交锋,士诚弃镇江,移兵潜袭宜兴,君用不及防备,城陷力战而死。余众由其子耿炳文继续领导。


耿秉文:朱元璋死了他都没死,这个不多说了。


郭兴:洪武三年,担任秦王武傅,兼陕西行都督府佥事。后封功,因为郭兴不守纪律,只封巩昌侯。次年进攻四川,攻下汉州、成都。后跟从徐达镇守北平,并同陈德在答剌海口大败元军。后在临清练兵,十七年去世,年五十四。赠陕国公,谥宣武;病逝


郭英:因郭宁妃是他的同胞妹妹,因而备受朱元璋恩宠。靖难之役时,跟随朝廷大军征讨燕王朱棣无功。永乐元年(1403年)逝世,追赠营国公,谥威襄。善终


周德兴:洪武十六年,周德兴之子周骥伙同右军都督王诚之子王庸等入宫为非。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周骥被揭发同宫女乱搞关系,以“帷德不修”罪名,父子连坐诛死,命收其公田。子不教父之过,该死


由上面可以知道,跟随朱元璋打仗的15名有显赫战功的将军,就2名是因为,“蓝玉案”枉死的

文臣:


刘基:洪武三年(1370年),明太祖授刘基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大封功臣,又授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封诚意伯,食禄二百四十石。第二年,赐刘基还归家乡。洪武八年(1375年:刘伯温64岁),刘基不良于行,但仍和京官参加元旦的早朝,随后在奉天殿做了一首《乙卯岁早朝》,这虽属于歌功颁德的应酬文字,但诗中仍可以看见刘基的心情。


后世传:朱元璋派胡惟庸毒害刘基。。。我真的觉得是一派胡言


如果是因为医不好,就是医生的谋害病人,我觉得现在很多医生都该死了


朱升:

洪武二年(1369年),七十一岁的朱升以年迈和“祭扫祖茔”为由告老还乡,辞官隐居。朱元璋感念他的功绩,意欲重封,但朱升执意退隐。朱升退隐时并未回老家休宁,也没有去原隐居地安徽歙县石门,而是携带着夫人涉江沂淮地方,抵东海转至西溪胥宇,并在南龙港建了房屋。

洪武三年(1370年)病逝,葬于今天的盐城西区北龙港镇南龙港东首文曲沟北


72岁,善终


李善长:胡惟庸案发生,受牵连而处死者甚多,但李善长仍然如故。此时御史中丞空缺,李善长暂时管理御史台事务,多次向朱元璋提出建议。洪武十八年(1385年),有人告发李存义父子实为胡惟庸的党羽,朱元璋下诏免死,将他们安置在崇明,但李善长没有表示感谢,朱元璋因而怀恨在心。


李善长算是最枉的一个功臣,奈何忠义两难存


胡惟庸:害人精,真的该死


王广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十二月,因刘基为胡惟庸毒死一案遭中丞涂节上奏,朱元璋问及此事,广洋回说不知。朱元璋大怒,斥责广洋朋党欺君,将广洋贬谪海南。当船行到太平时,朱元璋追究其在江西包庇朱文正,在中书省又不揭发杨宪阴谋等罪过,下诏赐毒而死。不算冤死



宋濂: 洪武十四年(1381年)五月二十日因病逝于夔州(今重庆奉节),年七十二。临终正坐敛手而逝,时有夔州的官员都前来赠赙哭祭。知事叶以从将宋濂葬于莲花山下。蜀王朱椿仰慕宋濂,又将宋濂转葬华阳城东。

一说宋濂于洪武四年因献诗“自古戒禽荒”一语激怒朱元璋,导致此祸。


枉死。


统计了一下,23名朱元璋年代比较重要的功臣,实际上因为牵连枉死的,也就4人


我不知道后世史书为何刻画朱元璋为一个卑鄙小人。


为君者一生清廉,百姓安居乐业,国泰民安。缺被后世人刻画成一个残暴弑杀功臣的昏君、、、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因为徐达自己的都是寿终正寝的,更别说他的后人。

野史说,徐达是得了背疽,吃了朱元璋御赐的烧鹅,这次毒发毙命。

当时说得背疽的人,不能吃烧鹅,不然就会发病。

所以,朱元璋是故意害死徐达。

然而,稍微有智商的人都知道,这是无稽之谈。

首先,我们要明白背疽是什么病。


背疽主要是两种疾病,一种是背部急性化脓性蜂窝织炎,这是 一种细菌感染形成的化脓性炎症。

然而这种疾病本身是不致命的,放在今天最多也就是切开引流及每日换药,最多吃几片抗生素。

而这种疾病,基本是老年人免疫力降低的一种表现。

古代没有抗生素,有了细菌感染主要靠自愈。年轻人免疫力强,很容易自愈。但像徐达这样50多岁老年人(当年就是老年人了),免疫力差,就不容易迅速自愈。

所以这个背疽,徐达得了大半年始终没有好。

但背疽本身肯定不致命,不会是,但却能说明徐达的身体已经很弱了,活不了多久。


另一种,则是一些严重慢性疾病的表现。

常见的是严重的糖尿病,肿瘤之内,出现浓重只是一种表象,其实病情已经很严重。



大家注意,徐达并不是得了背疽立即就死的,而是持续了差不多1年。

这恰恰说明,背疽并不是什么急症。

而如果朱元璋真的有意干掉徐达,为什么还要等这么久才下手?


而且,送一只烧鹅有什么用?甚至吃鹅肉反而会增强徐达体质,说不定把病治好了。



另外,在所有官方的历史中,包括满清黑明朝的历史中,都没有这种介绍。不但《明实录》里没有朱元璋送鹅的记载,连《明史》里也没有。

基本可以肯定,这是无稽之谈。



况且,徐达是个聪明人,早在1381年就已经借口有病而隐退,没有丝毫权力。

而徐达是1385年去世,之后退隐了长达4年之久。

既然徐达已经放弃权力在家养病,身体很不好,那还有什么威胁?朱元璋为什么要杀他?

4

暂且不回答这个问题,徐达本人的死也是一个谜一般的存在,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一种说是朱元璋赐烧鹅毒死的,一种说是自然死亡的。不管那种说法都从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于徐达处理是很谨慎的。徐达情商很高,不像蓝玉等人,再者徐达跟朱元璋共事的时间长知道对朱元璋看的比较透彻。所以他尽量不去触碰朱元璋的底线,自己不拉帮结派,也不贪污腐化,自己在府里闭门谢客。

徐达一生战功卓著,在军队的影响甚大,朱元璋想动徐达家族牵扯太大,所以朱元璋不会动徐达家族。第二个原因就是徐达通过联姻把自己家族与朱元璋家族绑到了一起,一损具损,一荣俱荣。如果贸然处置徐达后人会牵扯到太子和燕王。不仅仅是朱元璋就算是朱棣也没有处理徐达家族,徐达家族不是那么好处理的,他和朱元璋家族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一个局面了。

不是说朱元璋心软放过了徐达家族,只能说徐达不但是军事天才,政治上也很厉害,情商很高。其他人文臣武将之间相互联姻,徐达比较聪明跟朱元璋联姻可以保护自己的家族。

5

朱元璋诛杀的人有几个特点,其一,骄兵悍将,凭借打天下的功劳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其二,贪官污吏,对贪官实行削骨剥皮,严刑俊法!其三,威胁继承人的皇权,功高盖主之辈!徐达,汤和,刘伯温在三点中不占据任何一点,因此徐达烧鹅之死,刘伯温被朱元璋下毒之死皆不可信,这只是那腐败分子痛恨朱元璋的一种宣传罢了,徐达后人更无关皇权利益,因此朱元璋无需杀他!

6

徐达是洪武开国六公爵之一,出将入相位极人臣,死后封王配享太庙列功臣第一,子孙托其功高官后禄享尽荣华富贵。徐达是开国第一名将,在文武功臣榜上仅次于第一功臣李善长,李被谋反罪株灭三族除名,故徐老二变徐老大,建国后军权掌在李文忠手里,徐实际无权仅有第一名将的虚名,徐既忠贞于朱又不贪念权柄,对朱无威胁故朱无杀徐之心力,相反善待优厚其后代,传说朱杀徐是子虚乌有的瞎编乱造。

7

这个问题很奇怪,朱元璋为什么要除掉徐达的后人?

(徐达)

关于朱元璋的第一武将徐达死亡原因的问题,历史上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传说。说是朱元璋准备杀功臣,造了一座庆功楼,把功臣请到庆功楼上赴宴,准备一把火烧掉。这事被徐达预先知道了,当朱元璋中途离开庆功楼的时候,徐达也紧紧跟随。朱元璋让徐达回去,徐达留着泪说:“真的一个都不留吗?”朱元璋发现徐达察觉了,没让徐达返回去。但是,徐达从此担惊受怕,后来就生了背疽。(古代很多大人物,只要惊恐,都会生背疽,不知道怎么回事)。朱元璋知道后,送了一盘蒸鹅肉给他吃。鹅肉性热,生疮之人尤其不能吃。徐达知道朱元璋起了杀心,更加惊恐,于是吃了鹅肉,背疽崩裂,毒发身亡。

这件事在正史上没有记载,野史中则记载了不少。明朝徐祯卿所著的笔记小说《翦胜野闻》、清朝赵翼的历史杂记《廿二史札记》、以及著名的民间评书《大明英烈传》都有记载。

因为有这些记载,因此才有上面这个问题。就是觉得,徐达是给朱元璋害死的,按照朱元璋斩草除根的德性,自然也不会放过徐达的后人。

但是很明显,这是一种对朱元璋所谓“杀功臣”的夸大和误解。

(朱元璋)

众所周知,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确实采取过许多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利用“洪武四大案”处理了许多开国功臣。不过朱元璋之所以要处理这些功臣,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他觉得这些功臣的一些言行,影响了整个大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及正向发展;二是他觉得这些功臣的言行,对皇权构成了威胁。

那么,徐达有没有言行对国家的稳定和皇权的巩固构成了威胁的呢?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看,朱元璋是怎么评价徐达的。朱元璋的原话是这样的:“将军谋勇绝伦,故能遏乱略,削群雄。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这段话中,有两个词非常重要:一是“不矜不伐”,二是“中正无疵”。

“不矜不伐”就是不居功自傲,不自以为了不起。为什么大臣应该不居功自傲呢?因为所有的功勋都是皇帝赏赐的,是皇帝给予的。如果皇帝不给,那你其实什么都没有。总之一句话,你得记住皇帝的好。

“中正无疵”就是中直纯正。也就是心地纯正,不搞歪门邪道。什么是歪门邪道?就是欲望太大。对于一个功臣来说,最大的欲望,莫过于夺权当皇帝。朱元璋这么说,就是表扬徐达恪守臣子的本分。

朱元璋说得没错,徐达从投奔朱元璋那天起,就一直恪守臣子的本分。

1355年2月,徐达跟随朱元璋攻取和州时,敌军抓走了朱元璋,徐达便提出,用自己的性命来换朱元璋。那时候,朱元璋还没有什么地位,徐达就已经对他如此忠诚。

明史还记载,有一次徐达和朱元璋饮酒,徐达大醉,醒来才发现自己盖着朱元璋的被子,“惊趋下阶,俯伏呼死罪。”由此可见,他是非常安分守己的。

(朱元璋、徐达下棋)

野史中又有一条记载,说徐达棋艺比朱元璋高,但每次和朱元璋下棋,都恰到好处地输给朱元璋。后来朱元璋发觉后,不准他输,他自然就赢了。不过,他把赢的棋摆成了一个“万岁”的图案,取悦朱元璋。

以上这些记载,不管是正史还是野史,都说明徐达是忠心不二的。既然是这样一个人,朱元璋为何还要杀他?就算“冷酷无情”,难道不需要将军吗?

《明史·徐达传》上说:“洪武诸功臣,惟达子孙有二公,分居两京。”由此可见,朱元璋不但对徐达很好,死后追封他为中山王,而且还让他的子孙承袭爵位,作为旌表。

8

对于明朝的很多历史或传闻,都是清朝入关后写编写或编戏剧化的,不都可信。明朝是汉人最后统治的一个封建王朝,经济社会相对已经比较发达了,汉人后来不喜杀戮和战争,也是明朝的功劳和过失,不喜杀戮和战争是社会发展的标志,但也是汉人后来经常受外族统治和侵略的原因。

9

扯一点远的,明朝之后清朝统治华夏大地,而清朝非常盛行“文字狱”,汉族文人,稍有不慎,今天吟诗作画,明日就人头落地,而且“文字狱”还是后人公认的明君康熙,雍正,乾隆时期最烈。

作为统治阶级,为了消除汉人的反抗情绪,满清统治者存在抹黑朱元璋的嫌疑,所以,后来流行的蒸鹅害死徐达,毒死刘基的说法,真的值得商榷。

朱元璋诛杀功臣的事情看来是无法洗清了,看一看他杀的人,胡惟庸意图谋反,死,蓝玉被告谋反,死。李善长,受到胡惟庸诛连,死。宋濂,受诛连,流放途中死。冯胜,遭猜忌,死。叶升,受诛连,死。傅友德,没什么罪,死。

经过朱元璋的一番操作和,大明朝的开过武将能臣,十去七八。就按照史书说的,他是为了给仁厚的朱允文清除障碍,免得以后把控不住这些功高盖主的名臣猛将,那么,当这些人都不在了时,威胁已除,他们的后人,翻不了多大的浪花了。单说徐达,朱元璋把它称作第一名将,两人是老乡,知根知底,徐达不一定是他害死,所以,老朋友的子孙,当然会善待了。

10

朱元璋不是什么心慈手软的慈善家,但也绝非滥杀无辜的魔头

徐达之死,历来就没有统一的说法,以烧鹅上路最为知名,但真实性有待考证

但是,善待徐达的后人,却是毋庸置疑的。这是老朱对于忠臣、功臣的肯定以及部分的“歉疚”。一如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不仅厚待还得到建文帝的重用,只不过不中用而已

至于徐达,到底老朱有没有下毒手,这是一个问题


火烧庆功楼的传说,真实度一般,却表明了一定问题

老朱是有意屠杀功臣的,否则火烧庆功楼一说不会广泛出现在野史之中,要知道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老朱不是对功臣们大肆屠戮,也不会有这样惊为天人的操作(要杀就杀,还非得给人搞成叫花鸡)

火烧庆功楼的经过比较简单,一向抠门的老朱搞了一次五星级宴会,并邀请功臣们前来参加,有吃有喝有娱乐,自然吸引了大批“无知”官员,随后老朱借故离席,而徐达则一步不离的跟着老朱走

因为,他知道老朱要干什么,据说是刘基告诉徐达,老朱准备来一场大型烧烤,而材料就是这些功臣。貌似喝醉的老朱示意徐达回去,自己只是上个厕所而已,马上回来

徐达流泪,默默的说出一句话“皇上,真的一个都不留吗?”随后老朱久久不语,并未让徐达再回到宴会,在他们离开庆功楼之后,大火便吞噬了在场所有人

如此看来,徐达是捡来了一条命。但宿命的安排,还有一只鹅在等着他

其实这只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来送鹅的人

如果火烧庆功楼成立,那徐达算是逃过一劫。实际上火烧庆功楼的真实性的确不高,是清朝统治者为了妖魔化朱元璋而刻意去诽谤的结果,当然老朱也是有问题的

关于徐达病死的记载,有这样一段史料不得不让人怀疑徐达的死可能没这么简单

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

这段记载,其实有些奇怪的,徐达患病,而且比较致命,但竟然有些好转。随后老朱派徐达的儿子徐辉祖回来探望并带来了老朱的亲笔书信,随后徐辉祖还没来得及好好照顾老爹,就被召回了南京。过了不久徐达病重并死去

徐辉祖带来了怎样一封书信?为何徐达身体稍微好转就派他儿子回来,而且很快又召回了京城?

按理说,如果皇帝真的体恤大臣,此时不应该让儿子在身边尽孝吗?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封书信和立刻召回的长子,间接要了徐达的命

如果功臣是非杀不可,那么后人应该好好安顿

老朱不是什么变态杀人狂,虽然他曾以各种理由杀掉了不少功臣,如廖永忠、付友德等一批名将均死于“冤案”或者说根本不值一提的事情,也有诸如朱亮祖这样横行乡里、品行不端的功臣,但实际上这些人都罪不至死

只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啊!

而徐达,无论是吃鹅而死,或是患病而死,至少正史之中他是病死的。一如其他名将的后人,徐达后人也得到了该得到的“补偿”

当然也有下场比较惨的,比如朱元璋的亲家兼同乡李善长同志,被夷三族

但凡是老实巴交如徐达、汤和、李文忠等人,后人都混的不算差

凡事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朱元璋,倒也不是绝情之人,当然前提是分人

真正的布衣皇帝朱元璋,曾经的全职是贫农,兼职是和尚、要饭的

却凭借着自己的天赋和能力打下整个江山,堪称是屌丝逆袭的典范

很多人都知道朱元璋曾经的丰功伟绩,却忘记了

在他还是个亲兵的时候,百夫长汤和毕恭毕敬的跟在他的身后

他的同乡李善长、侄子朱文正、外甥李文忠、老实人徐达,义无反顾的跟着他闯荡

每当想起这曾经激情燃烧的岁月,老朱会不会默默的说一句:“老铁,对不住了!”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