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宅基地,其是国家为保障具有本村户口农民的居住问题,而提供的具有“福利”性质的集体建设用地。盖在宅基地上面的建筑主要是农民的住宅,当然也包括一部分的附属建筑,比如猪牛圈等。
2020年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老百姓的生活。昨天看到一则新闻,百步亭小区因当地实施为期三天的摸底排查而暂时不准居民进出,该小区里一位80岁独居老人因家里燃气灶电池没电而饿了一天,幸好社区民警得知后送去电池,不然都不知道还会饿多久。
总的来说,面对灾难动乱时,城市居民生活受到的影响,要比农村要严重一些;农村应对这些问题时,至少可以在吃饭方面自给自足较长时间。
那么,保留农村住宅,用来作为战争、灾难和动乱时的避难处,又有多大意义呢?
为应对一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遇的灾难,就将自己已经不住的房屋当作避难处准备。这期间的投入人力物力是巨大的,一方面房屋需要不定期修缮;另一方面还要定期更换过期的储备物资。
另外,还会受到现行政策的限制,农村住宅虽然是农民的私有财产,但住宅下面的宅基地却是集体所有。
如果仅是把不住的住宅当作紧急是避难处,长期闲置住宅自然会影响房屋的质量。若是再长年失修,房屋就容易破损甚至坍塌。
存在质量问题的房屋,又怎么能作为避难处呢?
因此,总的来说,没有比较为了“未雨绸缪”而保留房屋,特别是不再居住的农村住宅,或者仅为该目的而新建房屋。
农村住宅的意义,是用来保障日常居住的,而不是当作特殊时期的避难处,毕竟战争、灾难、动乱等情况在我国发生的概率非常低,这几乎与未雨绸缪没关联。
当然了,如果你家缠万贯,有足够的能力这样做,保留老家不住的房屋那也未尝不可的,既可以给自己留个念想,或者某一天还真的能派上用场。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有不妥之处望指正。
关注乡鉴,更多精彩等您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