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陈来回答:
明朝灭亡原因复杂多面,明末的农民起义是导致明朝灭亡的直接原因;小冰河期导致的频繁自然灾害是间接的原因;由以上二者而导致的,自上而下的人心崩解是导致明亡的重要原因;
正是以上三大主因,导致了明末政府财政危机逐渐严重.正德以后,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明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减少.与此同时,封建王朝支费却与日俱增,此消彼长之下,明朝焉能不完?
再加上崇祯皇帝不恰当的做事方式,行事风格,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今天,老陈仅从崇祯皇帝的形式风格上给大家讲讲明朝灭亡的一些片段。
一、抑郁的崇祯皇帝
“孝纯刘太后,庄烈帝(崇祯)生母也,初入宫为淑女,万历三十八年十二月生庄烈皇帝。已,失光宗意,被遣,薨”
崇祯帝的抑郁人格正是来源于他不幸的童年。皇宫历来都是母以子贵,但是崇祯帝的生母反而是因为有了自己的儿子而遭遇到了他父亲(光宗朱常洛)的冷落。作为一个女人,她的感受是极度的失望,虽然对幼小的崇祯帝达不到厌恶的程度,但是她已明显感到这是一种束缚,是她自由自在生活的一种羁绊,时而会将崇祯帝冷落。
而他的父亲朱常洛因不得他的祖父朱翊钧(明神宗万历皇帝)的喜爱,生性懦弱,在崇祯帝的生母失去后才感到后悔。
“光宗中悔,恐神宗知之,戒掖庭勿言,葬于西山。”
崇祯的母亲都不被想起,他怎么能被父亲特别重视,待父亲探望他简直是一种奢侈。
崇祯帝的抑郁人格还部分地遗传了父亲的基因,他的父亲朱常洛并不受神宗万历皇帝的喜爱,在十三岁才出阁讲学,二十岁才被封为太子,举行大婚(明朝太子一般正式结婚为16岁).
根据精神分析的研究证明,一个孩子无论对父亲采取多么厌恶的态度,父亲的气质和行为模式都会在他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甚至可以这么说,父亲的一切会成为孩子天性的一部分。自然,朱常洛的某些抑郁气质遗传给了幼小的崇祯帝,致使他成为一个典型的抑郁人格者的代表。
二、崇祯帝抑郁人格的表现
“然在位十七年,不迩声音,忧勤惕励,殚心治理。”
崇祯帝一方面想使大明王朝重新兴盛,通过超负荷的工作来完成他的目标,补偿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连一天享乐的时间都没有,实属少见。
抑郁人格者“对爱情、性欲、荣誉、友谊、地位及财产永远不会感到满足”,因为是皇帝,前五项崇祯帝都无法取得任何突破,崇祯帝唯独对财产的重视非同一般,当李自成率农民军攻破京城,打开皇帝的私人金库,居然有几千万两。即使崇祯有了这么多钱,他仍然感到不满足,不舍得拿出一分钱解救前线危机。
“三年秋八月癸亥,杀袁崇焕。”
袁崇焕曾向崇祯帝保证五年平掉辽东之事,在此期间,他还因减少军费开支得到过崇祯帝的嘉奖,但时间一到,崇祯帝便直接向袁崇焕下手。
崇祯帝的内心并不信任任何人,他的内心真正崇尚的是一种“孤独”的情感,因此,他不会为袁崇焕着想军事前线的艰难,也不会看他这几年经营辽东的些许成果,便直接将袁崇焕处以极刑。不但不为臣子着想,也不为亲人着想。当北京城被攻陷的时候,崇祯直奔寿宁官,用宝剑直接砍向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并不认为他们是无辜的孩子。
抑郁人格情感根源是无价值感和在招人喜爱方面的无能。
崇祯帝在位十七年,更换了将近五十个首辅大臣。首辅在明末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宰相的位置,平均一年三个首辅,这是多么可怕的一个数字。当崇祯在北京景山自尽的时候说:
“朕迩德藐功,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而无面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
崇祯帝因为在招人喜爱方面的无能,才导致十七年更换了五十位首辅大臣,觉得没有任何一位可以信任的大臣,才会说出君非亡国之君,臣是亡国之臣的感慨。
三、崇祯帝抑郁人格对明朝亡国的影响
崇祯帝的抑郁人格影响了明王朝的命运。
首先,崇祯帝在任用军事指挥将领时,开始时往往表现得极其信任,优待有加,但到后来又翻脸不认人。如袁崇焕、杨嗣昌、洪承畴等人。
这导致前线战略大方针极度不稳定,时常变化,将士们无所适从。崇祯帝由于抑郁人格,对任何人都表示出极度的不信任。他即使明白“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和“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但他的内心还是难以做到绝对的信任,这一切都源于他内心深处的自卑之情,和崇尚“孤独”,所以他屡犯兵家大忌,经常更换前线总指挥官,使得明朝战略方针极为不稳定,军心涣散,兵无合力,军队的战斗力未战先衰,屡战屡败,为大明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种子。
其次,崇祯帝的抑郁人格表现为对财产的极度不满足,致死不肯拿出自己的私人财产,而是通过加派“饷银”的赋税方式来解决财政危机问题。饷银的加派由万历四十六年的200多万两增至1029.9万两,增幅达五倍之多。这在历代财政上是极其罕见的,导致生活必需品物价飞涨,广大农民及一部分中小地主成为了最明显的受害者。
大部分农民逃离土地,成为流民或参加农民起义军,致使乡村“黄埃赤地,乡乡几无人烟”。财政危机不仅没有得到解决,反而加剧。中小地主不满情绪日益增高,导致了严重的阶级对立,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
再次,崇祯帝的抑郁人格致使他信任宦官,导致君臣离心。崇祯登基不久,就迅速铲除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但是崇祯的多猜忌,容易感情用事,很难完全信任大臣,将宦官重新启用。多位大臣劝谏,崇祯却回答:
“苟群臣殚心为国,朕何事乎内臣。”
加如张彝宪、高起潜等宦官均担任军事要职,但是宦官多不懂军事,并克扣军饷,冒领军功,致使军队怨声载道。宦官任军事要职不但没有起到积极作用,反而成为了大明王朝灭亡的催化剂。
最后,崇祯帝的抑郁人格导致其对文官的极度不信任,十七年更换了五十个首辅大臣,客观上削弱了文官集团的力量,也削弱了自身的统治基础。
因为明朝自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内阁开始逐渐形成,到了明中期,开始代行丞相职责。即使正德皇帝生性好玩,嘉靖皇帝爱好炼丹,万历皇帝数十年不理朝政,天启皇帝做自己喜爱的木匠工艺,大明帝国仍然可以正常运转。然而,崇祯帝的不信任,导致十七年更换五十个首辅,文官系统缺乏稳定,并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削弱了统治力量,从而加速了大明王朝的灭亡。
结语:
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兢兢业业,却成为历史上的亡国之君。崇祯早期形成的抑郁人格导致了不恰当的做事方式,行事风格,最终加速了明朝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