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读《三国演义》,吕布、关羽、张飞、赵云等一众将领的高超武艺常让我们心驰神往、称羡不已。但同时,我们又会感到疑惑,他们的一身武艺是从哪里来的?特别是像关羽、张飞等人,出身平民,何来一身武艺,而且还是天下无敌的呢?
(关帝爷)
让我们先看看三国里的将领主要由些什么人组成的。三国时的将领,大致上可分为三类:一是出身名门、家世显赫的,如吕布、马超、孙策、张郃、夏候兄弟等。二是出身行伍草莽的,如典韦、许诸、甘宁等。三是出身平民巷闾中的,最典型的就是关羽、张飞。出身名门、家世显赫者如吕布、马超、孙策,自小弄刀舞枪练就一身武艺,这没什么奇怪的;出身行伍草莽者,如典韦、许诸、甘宁等,日日江湖上行走、天天刀口上舔血,有几招杀人秘技,也是正常;问题是像关羽、张飞等人,出身平凡本是一介平民,一个是小贩一个是小地主老财,怎么突然就变成了万人敌,拥有了一身好武艺厉害得不得了呢,他们的一身武艺是从哪里来的?
个人认为主要是从三方面得来的。最重要的一点是训练得来的,可能有人对这一点会有不同的意见,短时间能练出来吗?答案是肯定的,让我们先看看他们练的武艺是一种什么样的武艺,他们练的武艺与我们今天理解的那种花里花哨的武术表演是不一样的,他们练武的目的只是为了杀人,不可能有什么騰挪跳跃的花哨动作的。
所以,他们练的武艺就是实用至上、简单至上,其实就是两个动作,刺与劈!冷兵器时代,二将对垒,两马相交,就两个动作,要么是剌,要么是劈。这是一种杀人技,越简单越快速越实用越好,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看看过去的例子就知道了。
(日本剑道)
稍远一点的例子,我们可以看看明朝时为恶一时的倭寇。这些倭寇的武艺就是简单实用的典型,一把长刀,看准时机,向前一个冲剌或者凌空跃起一个下劈,就可将对手杀死。我们现在去日本看的劍道表演就是这样,就俩动作,一剌或一劈,完事!然而却是威力非凡,效果惊人,倭寇在明朝沿海地区横行时,区区几十人就敢与明军数百人甚至数千人对垒,还常常把明官兵杀得七零八落。
近一点的例子看抗战时期,日军的拼刺刀术也是如此,其实也是两个动作,一个左右格挡一个前刺,但就是这么简单的动作,一个小鬼子面对三两个中国士兵居然也不落下风。要知道,倭寇的刀术可是从我们唐朝那里学来的,可见,长长一千多年时间,这种刀术都没什么大变化,就是为了一个目的,简单、快速地杀死对方!特别是马背上的格斗术,常要一手控制狂奔的战马,一手持武器对付冲来的敌人,根本不可能有什么其他多余动作的。
今天,在欧洲一些国家还保存有一种古代的马上格斗术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就是两个重装甲骑兵,隔着一道蓠笆,腋下紧挟一支长矛,对冲而来,两马相交,双方互用长矛猛刺对方,就是硬对硬的对碰,任何躲闪都不要,这就是古人实战中最常见的情形。所以,要练好阵上杀敌的本事,关羽和张飞能成为万人敌,其实也不难,只要练好一刺一劈这两个动作,练得精熟就行了,最简单的往往也是最好的!不需要什么三十六路勾魂枪、七十二路泼风刀这么复杂的,区别只是用枪者善刺,用刀者重劈而已。
其次,读三国的正史《三国志》,就会发现其实《三国志》对一军之将的个人武艺如何,描述并不多。毕竟,将领们的主要职责是领兵打仗,不是逞一已之勇,争狠斗强的。但是,《三国志》对武将的武艺记载虽然简单却也有描述的,其中说得最多的就是骑射。骑射,可以说是古代战将必备的技艺。
《三国志》里对吕布就称“布便弓马,膂力过人,号为飞将”,江东名将太史慈则“猿臂善射,弦不虚发”。特别是射箭,是冷兵器时代的一种远距离击杀敌人的高级技艺,古人大多时候都以善射来判定一名武将的武艺高低的。射箭易学难精,会射不难,能射中就不易,百发百种则更难。但吕布辕门射戟、太史慈门楼射敌将手腕都是天下皆惊的。所以,冷兵器时代,只要你勤练骑射,就能成为一名武艺高强之人的。
第三,要成为万人敌,还要有一副异于常人的体格,我们可以看到这些武将们无一不是体格雄壮力大异常者。吕布辕门射戟,一手抓起袁术大将纪灵,如提小孩一样;关羽轮起八十斤重的青龙偃月刀,就像玩玩具般;张飞就更不得了,大喝一声都能把人吓死的,这个肺活量就可顶十个常人了。曹操手下两名最能打的大将典韦、许诸,《三国志》对他们的描述也是"腰大十围""形貌魁梧"。
(看看这样的身材对比,曾志伟就算学了葵花宝典,恐怕也打不过姚明吧?)
古人常说关羽身长九尺,腰圆膀阔,虽然汉代的九尺没有现代那么长,但经过换算,汉代九尺也超两米,关羽在任何朝代,也算是巨人了。《三国志》里说张飞“飞雄壮威猛,亚于关羽,魏谋臣程昱等咸称羽、飞万人之敌也”,以张飞之雄壮,但还是稍逊于关羽,就可见关羽的身材高大力大无穷了。绝对的力量决定着绝对的优势,在冷兵器时代,力量无疑是对抗中最强的武器。所以,关羽、张飞能有敌万人的武艺,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