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皇帝,清朝唯一一位无限接近于昏君的无能帝王,被后世评价为“无胆识、无远略、无才能、无作为”的“四无”皇帝。咸丰皇帝在位期间,“外强要盟,内孽竞作,奄忽一纪,遂无一日之安”,可他在短暂的发愤图强、重整朝纲以后便迅速沦落到“置国计民生、家国安危于不顾,方寄情声色以自娱”的荒唐地步。
在诸多野史笔记的记载中,咸丰皇帝都是一副“中心忧焦,颇怀信陵君醇酒妇人意,常居园内,命宫监四出觅汉女充下陈”的昏君形象,甚至连官方正史也认为咸丰皇帝在位期间的疏忽和荒唐,“足以灭亡一个国家”。
面对如此君主,后宫妃嫔自然要“装扮秀美,以狐媚惑主”才能争得咸丰皇帝恩宠;再努力为咸丰皇帝生育皇嗣,才是稳固自己后宫地位的不二法则。可在咸丰皇帝的后宫中,却有一个特例分明引人注目,她不以美色诱惑,不以生育夺宠,甚至还曾对咸丰皇帝有过两次言辞激烈、不留情面的“训诫”。尽管如此,她却依然能保持10荣宠不衰,并稳居后宫之主长达30年之久。
她就是咸丰皇帝的中宫皇后——孝贞显皇后,晚清时期赫赫有名的慈安太后。
慈安太后的辉煌过往
咸丰二年,经“八旗选秀”入宫的钮祜禄氏,因“容貌超凡、气质颇佳”而被咸丰皇帝封为“贞嫔”;入宫仅六个月以后,钮祜禄氏便问鼎中宫之位,成为清朝历史上晋封速度最快的皇后。
咸丰皇帝临终,将“御赏”印章交付慈安太后,并给其留有“如叶赫那拉氏恃子为帝,骄纵不法,卿即可按祖宗家法治之”的遗诏。也就是说,咸丰皇帝将身后朝局的安稳重任全部交到了慈安太后的手中。此时的慈安太后不但后宫之主的位置安稳,而且还能对“赞襄政务大臣”、慈禧太后绝对制约,乃系当之无愧的晚清最高统治者。由此,足见咸丰皇帝对慈安太后的信任程度。
“辛酉政变”发生后,慈安太后虽然“益倦怠,不多闻外事,且辄静摄不出”,军国大事均掌握于慈禧太后一人之手;但实际上,遇军国大计,慈禧太后还必须“禀于东宫而后行”。日常相处中,慈禧太后更是“慑于嫡庶之分,亦恂恂不敢失礼”于慈安太后。
自咸丰二年被册封为后,直到光绪七年崩逝于钟粹宫,慈安太后稳居后宫长达30年,而且“优于德,而大诛赏大举措,实主之”,实操晚清军政大权,权势凌驾于慈禧太后之上。而这一切,得益于她位居中宫的特殊地位,更得益于她德高望重,超凡人品。一句话,她的超然地位来源于她对祖制规矩、国法家规的严格尊崇,来源于一个“理”字。
慈安太后对咸丰皇帝的两次“训诫”,便足以说明她的形象和品德。
对咸丰皇帝的两次“训诫”
《清稗类钞·宫闱类》有载,时值外患不断、太平军又起,身为一国之君的咸丰皇帝内心煎熬又无力回天,便生出了“醇酒妇人以自戕”的荒唐念头,开始厌闻朝政,寄情于酒,不时召御妃子。连续数日宿醉以后,作为中宫负有“规劝君王”重任的钮祜禄氏便选择了一个咸丰皇帝下朝能够看见的地方重责后宫侍寝妃嫔。
咸丰皇帝退朝后,闻听后宫责罚事宜,慌忙赶来,钮祜禄氏便整襟跪拜,责己谏言:“奴德不逮,不能督率群妃,恐外臣有议奴者,故召此妃戒斥之,无使奴受恶名也。”如此明显的讽刺之言,咸丰皇帝再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也能心中有数,但钮祜禄氏的“训诫”之言又无从辩驳,而且这是中宫之责,且对君主有益,咸丰皇帝也只能苦笑“悔过”:“是朕贪杯,怎能怪皇后无德,从今以后,朕少饮酒是了。”
经过慈安太后的“训诫”,咸丰皇帝“寄情于酒”的情况虽然有所改善,但其沉迷后宫、荒废朝政的表现依然在继续。时值慈禧太后正得咸丰皇帝恩宠,并一度达到了“文宗宿孝钦所,数日不视朝”的疯狂地步。甚至对于“内监之承伺者,届时于寝门外诵祖训,帝必披衣起而跪听,出朝乃止”的大清祖制,咸丰皇帝也置若罔闻。
有鉴于此,慈安太后决定再次“训诫”咸丰皇帝。《清稗类钞》记载了慈安太后的具体做法:
孝贞谂其故,乃顶祖训至宫,正跪,命人请皇帝起,听训。文宗亟止之,曰:“予即听朝,勿诵训。”
经过上次的教训,慈安太后明白,这次虽然将咸丰皇帝“赶”着上了朝,但要想彻底杜绝咸丰皇帝对后宫妃嫔的痴迷,还必须进一步巩固“训诫”成果。于是,慈安太后便召来“媚惑君上”的慈禧,“历数其过,将杖辱之”。如果不是咸丰皇帝及时赶到,以一句“请皇后免责,渠已有娠矣”救下了慈禧,恐怕也就没有同治皇帝了。
可就算免除了对慈禧的责罚,慈安太后依然跪倒在地,哭泣劝谏:
吾之杖伊,遵祖制也。受杖堕娠,失祖训矣。皇上春秋虽盛,储宫未备,吾安可守一训,而失列祖列宗万世之遗意哉!
慈安太后的“左右为难”,让咸丰皇帝大为感叹,也对自己有违祖制家法、荒废朝政的荒唐表现颇感愧疚。自此以后,咸丰皇帝沉迷女色的毛病虽然没有改善,但其再也没有过荒废朝政的表现。
正如《清宫遗闻》对慈安太后的评价,“东宫偶行一事,天下莫不额手称颂”,她对后宫妃嫔的有效管理,对咸丰皇帝的理性规劝,身上具备的“中宫之德”才是其深得咸丰皇帝敬重的根本原因所在。咸丰皇帝驾崩后,原本就位居中宫、地位尊崇的慈安太后,又能“优于德”,诸类事宜“以理服人”,自然也能让慈禧太后乃至前朝势力叹服。
参考文献:《清实录·文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一·后妃》、《清稗类钞》、《清宫遗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