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常在一些古装剧中看到太监读圣旨时都会念“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朝代的圣旨都是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来开头。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位称为“皇帝”的人,对于皇帝的命令也称为“制,诏,诰”那么对于皇帝颁布的诏书大部分为“皇帝诏”开头。到了汉代也延续了秦朝制度,这个制度也一直到唐朝才有所改变,开头为“门下”比如《肃宗命皇太子监国制》的开头就是“门下,天下之本……”
那么为什么到了明朝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开头呢?
这要从朱元璋说起,大家都知道朱元璋出身贫寒,他认为他能建立明朝一切都是天意,在1368年建立了一所“奉天殿”。后来朱棣迁都北京,将“奉天殿”按照原样搬往了京城。对于此事清朝大学士“余樾”在《茶香宝续钞》中记载“奉天承运是论奉天殿名而及之。”
所以明朝在颁布诏书时也就有了“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一说,其实当时的圣旨开头并不是向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样断句,而是“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那么这里的“奉天承运皇帝”指的就是朱元璋。那么“诏曰”就是皇帝所颁布的诏书了。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其主要意思就是,皇帝按照上天的指示来下达命令。这个制度也就一直延续了下来,一直到1912年,当时的宣统皇帝用“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颁布了退位诏书,直到这个时候可以说有关皇帝颁布诏书的制度也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