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究,历史上,我国一直都是科技成果源远强于科学成果。在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同期的大清朝,300多年的历史中,没有出现过与西方科学家相媲美的科学家,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我国长期以来的科举制度使得重文轻理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人用人制度,但是科举考试只考写文章,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类似于策论文,里面并不会涉及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知识。
图释:元朝科学家、天文学家郭守敬
我国历史上虽然也有唐朝的僧一行、北宋的沈括、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徐光启、宋应星等大科学家,但是这些人都是要么家里有钱,要么需要自己先通过八股取士,获得物资基础,才能自习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知识。
二、清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深入人心
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盛于唐宋,发展到清朝,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这种封建时期的人才选拔形式已经深入人心,加上儒家思想的影响,读书人都认为学习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是唯一的正途,其他的都是歪门左道。
三、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我国缺少系统的科学理论,尤其是数学理论的缺乏
在生产实践中,必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单纯依靠四书五经无法解决生产中问题,聪明的先人通过实践也会总结出一些规律,最终在科技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如四大发明,天文上的“十九年七闰”的原则、二十四节气、浑天仪、授时历等等。
图释:笛卡尔,西殴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数学方面我们比较精确的测量了圆周率,比西方更早的提出了勾股定理,但是缺乏论证的过程、没有寻找背后的逻辑体系。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如果数学上没有体系,在其它方面就难有更大的成就。
四、与外界世界缺乏交流
如果以美洲大陆发现、文艺复兴等作为欧洲进入近代社会的标志,我国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进入近代社会,欧洲进入近代社会比我国至少早了300多年,他们的在文化上的交流比我国更频繁,会将科学成果进行发表,因此在17世纪欧洲出现了科学成果井喷的现象。
图释:侯德榜,我国著名化学专家
我国在进入近代社会后,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如侯德榜、李四光等人。
综上,不是我国缺少大科学家的种子,而是清朝时期缺少这种土壤,社会制度上的制约是根本。
所以,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根本上也是社会制度的竞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