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后裔被人称为“黄金家族”,他们曾建立了幅员辽阔、影响深远的大蒙古帝国,即便是在蒙古帝国解体以及蒙元王朝灭亡后,“黄金家族”在漠南蒙古各部落中却也还有着极高的名望与殊荣,虽说是不能像从前一样行使着绝对的统治权和领导权,但依旧享有“共主”的声望与地位。
这其中,除了后金政权的两位大汗,即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对于漠南蒙古诸部的不断打压和极力拉拢外,林丹汗堪称“自毁长城”式的内政、宗教、军事以及外交策略,更是将其持续性的陷入被孤立的状态,以至于曾经显赫一时的蒙古帝国在他的手上走向了最终的覆亡之路,就连林丹汗本人也在不断地“西迁”中客死青海打草滩,而他也因为他的“志大才疏”,彻底沦为了历史的笑柄。
错误的宗教政策,让林丹汗陷入到了极大的被动之中。
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布延彻辰汗去世,年仅13岁的林丹汗以长孙身份继承汗位,成为蒙古帝国第35任大汗,然而,此时他能够统御的,也仅仅是漠南蒙古的察哈尔部而已。
当时的漠北喀尔喀蒙古诸部,完全不承认林丹汗的“蒙古大汗”身份,而漠西卫拉特蒙古诸部更是与林丹汗处于敌视状态,即便是名义上尊其为“共主”的漠南蒙古诸部,如科尔沁、喀喇沁、内喀尔喀五部等,由于长时间相对独立自主的发展也是处在各自为政的状态,所以林丹汗的处境可谓是相当的孤立。
可即便是如此,林丹汗依旧怀有着重现“大蒙古帝国”往日荣光的远大抱负,于是他借助明朝“万历三大征”后的恢复期,以及努尔哈赤尚未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的这段时间里,不断扩大其在漠南蒙古诸部的影响力,并且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其“共主”的地位得到了强化,对于其他部落的控制力也在不断加强。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林丹汗却犯下了一个致命的失误,那就是他改“黄”为“红”的宗教政策。
自俺答汗在蒙古部落中,推行“黄教”,也就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教义以来,“黄教”已经为蒙古各部落所接纳,兵器早已是深入人心。
后金天命二年(1617年),林丹汗不顾其他部落的反对,在西藏萨迦派僧侣沙尔呼图克图的劝说下,强行改信“黄教”为信仰“红教”,也就是藏传佛教萨迦派(实际上萨迦派应该是“花教”,“红教”是藏传佛教的宁玛派)。
林丹汗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他本人已经接受了“红教”教义,进而改信了“红教”;另一方面,则是他想要极力消除“黄教”在蒙古诸部的政治影响力,从而进一步提升其本人的声望与地位。
可殊不知,这样擅自改换宗教信仰的行为,却招致了依旧信奉“黄教”教义的其他漠南蒙古诸部首领及其部众的强烈反对,尤其是在此之前,林丹汗还曾大肆推行和发展“黄教”,这样的做法着实让人难以接受。
于是乎,林丹汗因为其错误的宗教政策,不仅将自己陷入到了极为不利的舆论境地,同时更是让漠南蒙古的其他部落对他是极度的不满,林丹汗的影响力以及对于其他部落的控制力开始减弱,以至于漠南蒙古诸部之间重新回到了貌合神离,一盘散沙的局面。
面对后金的蚕食,林丹汗更是昏招频现。
努尔哈赤统领了建州女真部落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并且正式建立了后金政权,随即开始对林丹汗控制的漠南蒙古诸部实施分化瓦解策略。
而面对后金政权的不断蚕食,林丹汗却是在内政、军事、外交上“昏招”频现,不仅其自身的势力范围不断被打压,其曾经统领的部众更是纷纷选择离开,最终导致了林丹汗众叛亲离的境地。
首先,林丹汗对于明朝采取了贪得无厌、反复无常的态度,结果最后落得个两败俱伤的结局。
其实当时漠南蒙古、后金政权以及大明王朝之间的关系,像极了南宋末年宋、蒙、金之间的关系,只不过这一次处在尴尬位置的是林丹汗的漠南蒙古,而占据优势地位的,却是后金政权,这无异于是历史的一种反转,而更为巧合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林丹汗也走了当年那个被他的先人的灭掉的、由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的覆亡“老路”。
“萨尔浒之战”后,明朝在辽东的军事实力受到极大打击,并且就此失去了战场上的主动权,转为战略守势。同时,明朝还制定了“以西虏制东夷”的策略,就是积极拉拢林丹汗,共同抵抗努尔哈赤,为此明朝不仅赏钱赏粮食,还承认了林丹汗对于广宁等地的占领。
当然,起初的林丹汗还是能够坚守与明朝的约定,出兵配合对付努尔哈赤,但是经历了几次挫败后,便放弃了主动出击,准备“两不相帮,坐等渔利”。然而,即便是如此,林丹汗依旧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狮子大开口”,不断地进行勒索,据统计,整个天启年间,明朝对于林丹汗的赏赐达到了百万两白银之巨。
最终,等到天启皇帝去世,崇祯皇帝登基后,对“拿钱不干活”的林丹汗是“尽革其赏”。于是,林丹汗马上对明朝翻脸,随即进攻明朝的大同等地,迫使崇祯不得不重新恢复对他的赏赐。
当年的金国面对蒙古的进攻,选择了向南面的南宋进攻,以“弥补”自己在北方的损失,结果最终得罪了南宋,进而被蒙宋联军在“蔡州之战”中打到灭国。如今的林丹汗,在打不过后金政权的情况下,转而向明朝发难,最终的结果是不仅让自己将要面对更多的敌人,更是对明朝这面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军事力量的损失,可谓是“损人不利己”,直接导致了林丹汗自己和明朝的两败俱伤。
其次,林丹汗可以说是由于自己一再的“愚蠢”举动,亲手将漠南蒙古诸部推向了后金一方。
努尔哈赤进攻铁岭的时候,林丹汗曾派内喀尔喀五部联军支援明朝,结果被打得全军覆没,首领宰赛还被俘虏。随后,林丹汗以“四十万蒙古国之主巴图鲁成吉思汗”自居,蔑称努尔哈赤为“水滨三万女真之主”,并且声称要踏平女真各部。只不过林丹汗只是动动“嘴炮”,并没有付诸任何行动,反而是努尔哈赤逼迫内喀尔喀五部与其结盟,并以宰赛为人质勒索了一万头牲畜,使得林丹汗在内喀尔喀五部面前是威信全无。
之后,在后金天命八年(1623年),努尔哈赤在对内喀尔喀五部实施打击的时候,林丹汗竟断然拒绝了内喀尔喀五部盟主卓里克图的求援,选择按兵不动、坐视不理,从而就此失去了内喀尔喀五部的支持。不仅如此,就在第二年,也就是天命九年(1624年),林丹汗还主动向科尔沁部发动进攻,彻底将科尔沁部推向了努尔哈赤的阵营之中。
可实际上,林丹汗的“昏招”还远不止此。
天命十一年(1626年),努尔哈赤在“宁远之战”后,率部亲征内喀尔喀五部,卓里克图所部再度被击溃,狼狈逃窜时遇到了林丹汗的军队。然而林丹汗此行并不是要支援,相反,他此次前来就是要“趁火打劫”,于是他果断处死了卓里克图,并吞并其部众。
紧跟着,林丹汗又在当年皇太极出兵内喀尔喀五部的时候,再一次选择了“趁火打劫”。不同于皇太极的“招抚优先”的政策,林丹汗出兵的目的就是为了杀死首领、合并部落,于是内喀尔喀五部中的大部选择归顺了皇太极,也有一部分被林丹汗吸收,而内喀尔喀五部也就此土崩瓦解。
如果说努尔哈赤是在对林丹汗在漠南蒙古的同盟进行分化瓦解的话,那么其继任者皇太极则是目标对准了林丹汗统领的察哈尔部内部。
蒙古察哈尔部由浩齐特、奈曼、克什克腾、乌珠穆沁、苏尼特、敖汉、阿喇克卓特和主锡惕八个鄂托克构成。这其中的奈曼和敖汉是处于林丹汗和皇太极之间的夹缝地带,政治处境堪忧。于是,这两部的首领主动找到了皇太极,表明愿意充当后金与察哈尔蒙古之间的友好使者,促成双方的和平谈判。
皇太极表面上同意了两人的要求,但是背地里却派人在察哈尔各部落之间散播奈曼和敖汉两部已经投降后金的谣言。可林丹汗却在没有经过任何询问和调查的情况下,直接当众声称要将二人处死,并且更是直接率兵杀了过来。面对此情此景,奈曼和敖汉也只能顺势投奔了皇太极。
由此可见,与其说是这些蒙古部落自己投奔了后金政权,投降了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不如说是他们硬生生的被林丹汗给亲手“赶走”,或者是亲自送给后金的。
反观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归降而来的蒙古部落受到了极大的优待,尤其是部落首领的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同时为了表明结盟诚意,双方联姻不断,尤其是皇太极,在他后来改元称帝后所册封的地位最高的“五宫后妃”,皆出自蒙古部落,极大的巩固了满蒙之间的同盟关系,也使得后金以及后来的大清王朝得到了诸蒙古部落的广泛支持。
再次,就是林丹汗选择“西迁右翼”,算是自我放弃了其统治的中心地带。
林丹汗眼见自己不敌日益强大的后金政权,于是选择了向西迁移,去进一步吞并其他弱小的部落,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当时北方战场格局发生了彻底的转变。
一方面,林丹汗离开后,明朝京畿重地的北部防御顿时“门户洞开”,皇太极得以从此先后五次处破关南下,深入中原腹地进行劫掠,给大明王朝制造了巨大的灾难。
另一方面,林丹汗离开了其曾经的影响力中心地区,使得在这一地区的部众大量归顺了皇太极,与此同时,林丹汗在“西迁右翼”的过程中,对其他蒙古部落进行严酷的剥削与吞并,并且强行推行“红教”,使得他招致了极为强烈的抵制与反抗,再加上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皇太极的持续打击,林丹汗自身的势力不升反降,其统领的部众也纷纷离去。
最终,在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离开故土几千里之遥的林丹汗,因为天花死在了青海的打草滩。
之后林丹汗继承人额哲在其生母苏泰太后的带领下,归降了后金,还向皇太极献上了“传国玉玺”,额哲被册封为察哈尔亲王,同时迎娶了皇太极的第二女马喀塔公主,至此蒙古帝国正式宣告覆亡。而林丹汗曾经的部众,或是早已归降,或是在其“八大福晋”的带领下主动归降,纷纷被划入了后金政权的势力范围,并且成为了日后蒙古八旗重要组成。
可以说,林丹汗最终的败走与覆亡,除了其有着努尔哈赤与皇太极这两位强大的敌人与对手外,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他“自我作死”的结果。
宗教上,林丹汗一意孤行改“黄”为“红”,从而让自己与漠南蒙古诸部貌合神离、渐行渐远;内政上,林丹汗只懂得杀伐与吞并,不仅是作为盟友的漠南蒙古诸部,就是其统领的察哈尔蒙古内部,都对其充满了极大的敌意,纷纷选择背弃离去;外交上,林丹汗不能充分认清形势,更加不懂得谋略与策略,最终坑苦了能够给自己帮助的大明王朝,同时也让自己陷入了愈发不利的境地;而在军事上,林丹汗也是一败再败,只能选择“战略逃跑”的路线,最终在众叛亲离中客死青海。
可即便是如此,林丹汗还是自封了诸如“神中之神”、“上天之天”等诸多封号,并且还不断扬言要一统蒙古,再现成吉思汗与“黄金家族”的荣光,可最终林丹汗也只能因为他的志大才疏,沦为历史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