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大清皇帝溥仪退位,根据《皇室优待条例》规定,暂时居住在紫禁城,稍后移居颐和园。可溥仪住在紫禁城一直没走,1924年,北京政变发生,冯玉祥领军占据北京,囚禁了贿选大总统曹锟,把溥仪驱逐出了紫禁城。冯玉祥驱逐溥仪在当时来说是历史的进步,现在来看也是对的。(冯玉祥像)
溥仪退位后的待遇和复辟。
我们先看一看辛亥革命爆发后,民国政府给溥仪皇室的优待条例的主要内容:
一,清帝辞位后尊号不变;二,每年由民国政府拨给银四百万两;三,暂居宫城日后移居颐和园,四,宫内的执事人员照常留用,以后不得再招阉人;五,原有之私产由民国政府特别保护。
溥仪的日子过得还是蛮滋润的,在紫禁城内弄了个小朝廷,也有自己的武装。
1917年,张勋复辟了12天,轰然倒台。1922年,溥仪大婚,北京的警察护卫为其护卫,俨然仍是皇帝,黎元洪、张作霖、吴佩孚等都赠送了厚礼,这在当时引起的轰动可是不小,满清遗风犹在。(溥仪像)
冯玉祥驱逐溥仪离开紫禁城。
1917年,打击张勋复辟时,冯玉祥是旅长,他当时就主张驱逐溥仪离开紫禁城,段祺瑞却不予批准,认为冯玉祥是胡闹。
1924年10月,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吴佩孚的部队和张作霖的部队在山海关大战,冯玉祥前往前线的途中回师北京,发动“北京政变”。包围总统府,并监禁了大总统曹锟,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解除吴佩孚的职务并且停战。(鹿钟麟像)
曹锟被监禁后,清朝皇室的遗老遗少以及保皇党四处造谣,宣扬溥仪即将复辟,搞得北京城人心惶惶,这促使冯玉祥下决心将溥仪驱逐出紫禁城。
1924年11月4日,冯玉祥召集北京卫戍部队司令鹿钟麟和北京警察总监张壁,指示他们和临时内阁商量,尽快制定新的皇室优待条例,将溥仪赶出紫禁城。
内阁总理黄郛紧急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重新审定了条例:
一、大清宣统皇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二、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五十万元,另拨两百万元设立北京贫民工厂,尽先收容旗籍贫民。三、清室即日移出宫禁,以后可自由选择住居。四、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妥为保护。五、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特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断绝溥仪等人复辟的后路。
1924年11月5日,李煜瀛(清朝大臣李鸿藻的儿子)陪同鹿钟麟(清朝大臣鹿传霖的儿子)来到紫禁城。为了更快的驱逐溥仪,鹿钟麟派部队缴械了原来驻扎在紫禁城和景山的1200人保护部队,把紫禁城的电线也切断了,把大炮架设在景山,瞄准紫禁城。
清室总管内务府大臣绍英和鹿钟麟交涉,鹿钟麟出示了新的国务院公文——新的清室优待条例,要求溥仪签字,并且限期3个小时搬出紫禁城。溥仪急了,连续开了两次御前会议,最后决定先将一切物品保管起来,溥仪必须在11月5日当天离开紫禁城。当时宫内有太监470人,宫女100多人,溥仪命人每个太监发银元10块,宫女每人8元的遣散费用。
溥仪决定暂时迁移到得胜桥的醇王府,由鹿钟麟、张壁、李煜瀛等护送到地点。下车后,
鹿钟麟问道:“溥先生,你今后是打算做皇帝,还是要当个平民?”溥仪答道:“我愿意从今天起就当个平民。”鹿笑着说:“好!那么我就保护你。”
溥仪出宫后的交接和各界反响。
一、紫禁城交接。根据新的优待条例,溥仪已经不是黄帝,传国玉玺是要上交的,鹿钟麟护送传国玉玺转交给国务院保管,并且组成了清室善后委员会,对紫禁城的历史文物进行清点造册,防止遗失和损毁。由鹿钟麟负责紫禁城的警卫工作,撤走后交由内务部负责。
1924年11月8日,冯玉祥以摄政内阁国务院的名义,通电全国说明驱逐溥仪离开紫禁城的理由。(孙中山照)
二、赞同的声音。溥仪离开紫禁城的第二日,北京城沿街挂满了民国的国旗,以表示庆祝。全国各界人士纷纷表示赞同,孙中山更是致电冯玉祥,大加赞扬冯玉祥的这一政治举动。(段祺瑞照片)
三、反对声音。清朝的遗老遗少纷纷反对,段祺瑞也致电冯玉祥,赞同北京政变的做法,唯独对驱逐溥仪离开紫禁城一事,表示欠妥。冯玉祥马上致电段祺瑞:
“此次班师回京,可说未办一事,只有驱逐溥仪,才真是对得住国家对得住人民,可告天下后世而无愧。”
后话。
1959年,溥仪被特赦回到北京,参加政治协商会议时遇到了鹿钟麟,并要求合影留念,他说还是做一个平民踏实。(鹿钟麟、溥仪、熊秉坤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