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想象力非常丰富,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来试试解读一下。
步入正题以前先看下明代的几个特产,为什么讲这些呢?是因为历史进程通常都是由众多因素合力推动的,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可能会影响历史的方向。
明代特产:
1.太监。
太监是明朝特殊的存在,他们没有政治地位,但却是政治生态的最重要一环。它维持着皇权与文官集团的平衡,如果没有了太监的存在,内阁也就没有那么风光了,皇帝会收走内阁的不少权力分配给其他的权力制约机构,内阁制恐怕会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
2.海上力量。
明朝鼎盛时期拥有3800艘船,其中战船1350艘,总规模大致相当于10个西班牙无敌舰队。用数字来说话,其他的阐述都是无力的。不过明朝后期的海上力量弱化了很多,因素有很多:国库空虚、明朝外面最大的威胁是蒙古与女真的骑兵、文官集团的忽视(文官们大都倾向于防守而非进攻,海军的性价比很低)等等。
3.官僚体系。
明朝的皇帝拥有决断权,官僚拥有封驳权、执行权,太监拥有批红和票拟(审批权),这是一个很好、很稳固的三角关系,增加任何一方的一丝权力就会立即打破这个政治生态平衡,朝局会陷入混乱中。而官僚体系中独特的啄木鸟:言官,他们拥有监察权,品级虽小、但能量巨大,有时一个不属于任何派系的小言官就能掀起滔天巨浪。
4.赋税体系。
明朝的赋税账册分为黄册和鱼鳞册,黄册是记户口、鱼鳞册记田地,但户口与田地常常出现不相符的现象,到了后期更是混乱不堪,造成了地主的土地集中、小农户连零星田地都没有的地步。“一条鞭法”出台以后,对全国土地清丈居然多清出300多万顷的田地,可见当时鱼鳞册有多不靠谱,可惜的是张居正下台后,“一条鞭法”就名存实亡了。明朝后期主要的商税,来自中小商人,而大商巨贾们则通过与土豪的合股经营,取得了免税权,明朝的商户与农户一样,中小阶层被层层盘剥,而大地主、大商家却占尽便宜很少付出。
看过上面的论述后,我们就知道如果明朝不灭亡,这些特产还会继续强化,并且会深刻的影响明朝在近代与西方和日本的实力对比。
1.舆论战中先胜一局。
舆论战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近代想赢得战争除了军事实力以外,舆论造势非常必要,造的好战争还没打响就先赢了一半。明朝的对外宣传能力一定十分强大,因为文官最擅长的就是口水战,在皇帝与对骂之间他们的唾液腺已经练就的十分发达,那么对外的舆论宣传攻势一定占绝对优势。
2.建立海上霸权。
从朱元璋的潘阳湖大战到屯门、露梁海战,从郑和到郑成功,一系列的旷世巨作震撼海外,明朝的海军一直都是优越的存在,打得葡萄牙、西班牙、日本等所谓西方列强满地找牙。超前的船坞技术、率先使用的火器体系、科学的海战战术,哪一项不是碾压式的存在。
3.完善高效的行政体系。
内阁制是明朝自己进化而来的,在当时世界官僚体系中占据绝对领先地位。内阁制带出来的是皇权与宗法谁排位更靠前,嘉靖的大礼仪,万历的改立太子,似乎都彰显出了皇权弱于宗法,而所谓宗法在今天看来大有宪法的影子,如果明朝继续存在几百年,这种宗法强、皇权相对弱的趋势还会进一步强化,最终发展结果可能会是类似于君主立宪的形式,当然聪明的中国人能找到比君主立宪更好的一个政体形式,为明朝保驾护航。制度的优越性是最为根本的优越性,它会在漫长的几百年内形成巨大的综合优势把西方所谓的强国远远的甩在身后,至于日本,应该会亦步亦趋的跟随明朝充当小弟的。
4.较高的人均GDP。
这段有些演绎,大家尽量一看。《中国人口史》(赵文林、谢淑君著)认为明朝于1626年达到人口峰值,实际人口大约一亿人左右。明朝太监的权力无双,那么想进入太监体系的人员会大幅增加,而太监无法生育,所以明朝延续到现代,太监群体估计会很庞大,这群庞大的太监群体消费实欲强盛、收入也可以支撑起他们的开销,所以低人口出生率与高消费模式势必拉动明朝人均GDP快速增长。
5.垄断资本主义快速形成。
首先指出垄断会造成中小阶层被盘剥、社会不公现象大量出现、柔弱强势等等不利社会发展进步的不利因素,我也十分反对垄断现象,但是本段只探究明朝续存的理想状态,只涉及明朝对外实力,所以本段大家权且一看,错误之处定会修正。大地主、大商人会最终演变为金融寡头、大垄断阶层,类似于美国托拉斯、德国容克、日本财阀(会社)。这样资本高度集中又会导致对外的资本输出与侵略与殖民,那么没等日本动手,明朝或许已经再日本建立“明朝共荣圈”。
经过史料分析和演绎推理,最终结论是明朝能撑到近代,只要自己不作妖,西方列强和日本都是纸老虎,吹弹可破!
参考史料:1.《中国大历史》黄仁宇。2.《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3.《明通鉴》夏燮4.《明史研究备览》李小林、李晟文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