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胃病在上海去世,享年55岁。鲁迅去世后,被葬于上海的万国公墓,葬礼当天,有五千多人自发来到现场吊唁,数万人在长街上为先生送行。
鲁迅一生有两任妻子,其中原配是明媒正娶的朱安,第二任妻子是鲁迅曾经的学生许广平。鲁迅去世前,朱安和鲁母就一直生活在北平,生活费大都由鲁迅自上海邮寄过来。当年鲁迅10月19日去世,22日出殡,他母亲和朱安都未能赶来上海,成为遗憾。
鲁迅去世后,他的作品版权在法律上全归妻子朱安所有,朱安因不识字,且从内心尊敬鲁迅,于是将版权委托给许广平处理,许广平负责按时给她和鲁母寄一些生活费。
鲁迅去世后的第二年,抗战全面爆发,北平、上海相继沦陷,通讯中断,朱安和鲁母自此再没有收到过上海的来信,只能依靠周作人的周济为生。1943年,鲁母去世后,朱安念在鲁迅与弟弟周作人不和,从此不再接受周作人的供养,生活顿时陷入困境,每日只能以稀饭、腌菜度日。
这样的生活坚持到了1944年,朱安实在没钱吃饭了,无奈之下只好打算将鲁迅留在北平的藏书出售,结果刚放出消息,远在上海的许广平就登报表示反对:“按鲁迅先生终身从事文化事业,死后举国哀悼,故其一切遗物,应由我全体家属妥为保存,以备国人纪念……如鲁迅先生在平家属确有私擅出售遗产事实,广平等决不承认。”
之后,许广平派鲁迅的学生唐弢和刘哲民赶赴北平,劝阻朱安,他们在西三条的鲁迅故居里,对朱安说:“先生的遗物属于整个民族,你应该妥善保存,而不是卖掉。”朱安此时已过了一年多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身体瘦到吓人,她激动地喊道:“你们总说这是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可我也是鲁迅遗物,谁来保存保存我呀?”
朱安虽然心中有气,不过还是打消了卖掉藏书的计划。抗战胜利后,长期忍饥挨饿的朱安已经百病缠身,最终于1947年6月去世,去世前她对前来看望的人说希望自己能够葬在大先生(鲁迅)墓旁。但最终她还是被许广平葬在了西直门外保福寺处的鲁母墓旁,没有墓碑。
许广平在鲁迅去世后,一直带着孩子周海婴生活在上海,解放后来到北京工作和生活,1968年去世,去世前许广平遗嘱不保留骨灰,所以许广平是没有墓地的,最终归于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