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谢邀请。

历史上,三国时代的确是真实存在的,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

这一段时间被称为三国时期,是因为当时天下由“魏、蜀(汉)、吴”三个势力所建立。

三国时期开始的时间当今学者各有不同见解,一般分成狭义及广义。

狭义是220年曹丕逼东汉汉献帝禅让,建国曹魏,是东汉灭亡开始。

广义一般认为由184年东汉黄巾之乱开始。因为这源自汉灵帝为解决黄巾之乱而成立州牧制度,该制度导致地方割据,天下分裂。



三国兴亡

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都洛阳,建元黄初。并于263年出兵灭汉,两年后,即265年,司马炎以接受禅让为名,代魏为晋。历五帝,共四十六年。

221年,刘备称帝于成都,国号汉,建元章武。世称蜀,又称蜀汉。263年,魏灭蜀之战开始,年冬灭汉。历二帝,共四十三年。

229年,孙权称帝,迁都建业,改元黄龙。建立吴国,亦称孙吴。280年,西晋攻下建业,孙皓降,吴亡。历四帝,共五十二年。

“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

265年,魏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历史记载

我们如今对三国时期的了解,大多来自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明代罗贯中以三国历史为蓝本,编撰的历史小说。内中人物,故事,情节虽大多为虚构,但历史发展主线却是真实的。

由于《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是提倡正统思想与地位的合法性的时代。作者罗贯中也深受这一思想影响,在写作过程中,以蜀国为汉代正统。

在作者和历朝统治者眼里,刘备、诸葛亮所领导的“蜀汉政权”是皇权正统,代表东汉政权的延续。因此,《三国演义》的故事有着强烈的“尊刘贬曹”倾向。



而另一本常被看作是三国正史的,是晋代陈寿所作《三国志》。后经裴松之注引,确实颇有参考价值。

但陈寿是晋臣,晋是承魏而有的天下。所以,《三国志》亦受到当时的政治影响,尊曹魏为正统在《魏书》中为曹操写了本纪,而《蜀书》和《吴书》则只有传,没有纪。为刘备作《先主传》,为孙权作《吴主传》。

陈寿虽然名义上尊魏为正统,实际上却是以魏、蜀、吴三国各自成书,如实地记录了三国鼎立的局势,表明了它们各自为政,互不统属,地位是相同的。

后又经裴松之为其作注,广采博引,故将《三国志》与《三国志注》综合来看,已基本可以完整的还原三国时期的史实轶事。而相关的传说与神话内容补充则可以通过《三国演义》来丰富细节。



三方割据

黄巾起义被镇压后,东汉王朝的大权先后董卓,李傕、郭汜等乱党控制。而地方州郡长官在反董卓战争及后来的相互攻伐中逐渐壮大实力,形成了多个地方军阀割据,纷争不断。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多方征讨,占据了北方中原大部分州郡。赤壁之战后,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在立国后有87郡及十二州。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共据有32郡及三州。

蜀汉的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但其变动较大。荆州被东吴夺取后,刘备出兵与吴军相持于夷陵,猇亭一战,被吴将陆逊击败,致使蜀汉实力大损,成为三国中最弱小的一国。后诸葛亮又向南平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后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

而三方割据的形势对人口和经济发展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自黄巾之乱后,各地连年发生天灾饥荒。且其后的三国时期战争频繁,以致大量人口流离失所,经济衰退,大量农地荒废,人口数量骤减。而三国鼎立局势渐渐形成后,百姓还常常因统治者或战争而被迫迁移。



结语

因此,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的确存在。虽然说乱世出英雄,动荡的三国时期也确实涌现了无数英雄豪杰。但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三国的战乱纷争带来的经济上和发展上的衰退也是难以弥补的。即使魏蜀吴三国纷纷在其统治境内推行屯田、兴修水利、招徕流民等措施以恢复社会经济,但其恢复的人口数量却都不足东汉人口巅峰数值的一半。故三国时期是群雄并起的时期,亦是战火纷飞,“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的动荡时期。

最佳贡献者
2

当然存在,可以查看《三国志》一书。

3

三国时代”的确是真正存在的,这段时期通常指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这一段时期的历史。

三国是怎样形成的?

东汉末年的汉朝已经走到了毁灭的前夕,宦官乱政(十常侍)外戚专权(大将军何进)、农民起义(张角黄巾起义),但是在这么多危机面前,皇帝汉灵帝刘宏只知贪图享乐,终于在189年,刘宏驾崩了,汉朝也陷入持续的动荡之中。

汉灵帝驾崩后,大将军何进为了与十常侍争夺权利,于是密召西凉刺史董卓带兵入京,结果董卓还没赶来,何进就被十常侍袭杀,后来董卓来了,结果他比十常侍之流更为可恶,欺君擅权,玩弄宫廷,于是天下各州刺史、太守在袁绍的呼应下起兵讨董。

1、首先说说曹魏

曹操在平叛黄巾起义时立有战功,后来行刺董卓失败逃回老家,然后在老家陈留招兵买马,参加了讨董联盟。

吕布斩杀董卓后,曹操迎汉献帝会许昌,先后打败袁术、吕布、袁绍,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势力,奠定了曹魏政权的基础。

2、再说说东吴(江东)

东吴的地盘包含整个扬州(大致包括现在的浙江、江苏),创始者为孙坚,孙坚死后,其长子孙策继承了他的事业,后来孙策被袭击致死,又由其弟孙权继承了事业。孙权也是吴国的开国皇帝。

3、最后说说蜀汉

刘备在遇到诸葛亮之前一直都是屡战屡败,赤壁之战后,刘备取得荆州四郡才算有了立足之地,后来攻占益州,才算是在这乱世中有了安身之所。刘备也是蜀国的开国皇帝。

为何是三国,而不是四国、五国?

在讨董联盟崩溃后,天下大约有袁绍、曹操、马腾、刘璋、刘表、张鲁、孙权、刘备,共九股势力。其中袁绍实力最强,占据北方四州:冀州、并州、幽州、青州;曹操占据兖州;马腾占据凉州;刘璋占据益州;刘表占据荆州;张鲁占据汉中;孙权占据扬州;刘备依附刘表屯兵于荆州小沛

到了“官渡之战”前后,曹操打败袁术、吕布等割据势力,占领了雍州、司隶(司州)、徐州、豫州。然后曹操与袁绍交战,大败袁绍于官渡,然后曹操用了五年(203~208年)的时间来肃清袁氏在北方的势力,成功占领幽、冀、并、青四州,成为当时天下最强大的势力。

这个时候的刘备还很弱小,只能依附于刘表而存活在这乱世中。208年,曹操挥师南下,意欲讨伐荆州,当时的荆州之主刘表已经病故,其次子刘琮成为了荆州新主,而当他知道曹操大军来伐后,刘琮很没骨气的选择了投降,至此荆州落入曹操之手,刘备也又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曹操攻占荆州后,将下一步的战略目标放在了江东,所以孙权很慌,在强大的曹军面前,江东显得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于是他和同样仇恨曹操的刘备达成了同盟,组建了反曹联盟(孙刘联军),兵力共五万余人。之后双方大战于赤壁,曹军因不习水战,又中了周瑜的苦肉计,所以大败,曹军死伤大半,曹操携数十骑狼狈逃回许昌。

赤壁之战的惨败使曹操大伤元气,短时间内再无南伐的实力。

曹操离去的这段时间正好给刘备留出了充足的发展时间,赤壁之战后,刘备占领荆州四郡,之后又从孙权手中借来南郡,然后开始图谋益州。

那么在这段时间里,其它势力在干嘛?

凉州:衣带诏(国舅董承、刘备等人秘密反对曹操事件)事件爆发后为了向曹操示好,马腾携族人两百余人入住许昌,成为了曹操的笼中雀,而其子马超留守于西凉。凉州威胁着曹操,而曹操对凉州亦有更大的威胁。所以凉州无暇争夺天下。

益州:有句话叫做天下大乱蜀不乱,这已充分说明了益州的特质,因为被群山包裹,益州自古都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所以当地人都会说一句安逸,而益州之主刘璋素无大志,从未有心争夺天下。

综上所述,具备争夺天下实力的就只剩刘备与孙权了。

孙权家族在江东已经过了三代人,把江东经营的如铁桶一般,但是实力不如曹操;刘备在取得益州后,这才有了与群雄逐鹿天下的资本,但他的实力还是不如曹操。所以孙权与刘备组成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而曹操也奈何不了联手的二人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其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221年,刘备在得知曹丕称帝后,于成都称帝,仍使用“汉”为国号,史称蜀汉但直到刘备称帝后,三国仍不算真正的三国,公元229年,孙权于建邺称帝,建立吴国。三国时代到229年才算正式开始。

所以严格来讲,曹操与刘备都不算三国时期的人物,而三国时期也是真正存在的。

4

魏晋南北朝真的存在吗?

5

谢谢邀请。

三国时代,

是的的确确,

真的存在于历史长河中的。

要证明历史上是不是曾经真有这么回事。

一般用几种方法来。

挖到古墓,比如碑,这是文物证明。

历史资料留存,这是文字证明。

书画玉金等艺术品,尤其书画。

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比如棉花种植就是南宋,葡萄是汉,诸如此类。

这些三国样样都有的,

所以是真存在。

另外一点,仅仅来自单方面的证据,

往往会受到质疑。

比如我国的夏朝,就是因为孤证不立。

一直不为世界史学界认可。

6

三国时代肯定是存在的,汉朝之后就是历史上称作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初中历史书有一章对其详细描述。

三国是英才辈出的时期,但也是一个“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的悲剧时期,所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多少英雄豪杰、贤士英才陨落时正当壮年。像孙坚、吕布、郭嘉、孙策、周瑜、典韦、关羽、张飞,多少超一流文臣武将尚且不能幸免,袁绍、公孙瓒、高顺、纪灵等更多二流、三流,乃至只露面一两次的,又何尝不是人才,更别说战乱中无数没留下姓名的了。像蔡邕、孔融、祢衡、竹林七贤等有学问有名望的人才被杀害,很大程度上破坏了文化的延续,培养人才的土壤不断被蚕食。战乱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才的断层、也造成了文明传承的断裂。英雄们璀璨辉煌的背后,是名将凋零、英才陨落,更是传承的断代。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史称曹魏,东汉时代正式结束,三国时代正式开始。次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邺,国号“吴”,史称东吴。

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懿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265年,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建国号为“晋”,史称西晋。三国时代正式结束,中国历史正式进入了晋朝时代。

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三国时期彻底结束。




7

三国时代的确是真是存在的,从历史年代来讲是从 公园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到公园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这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

东汉末年,宦官秉政,外戚专权。汉灵帝时期爆发黄巾起义,从此揭开了长达百年战乱时代的序幕。然而此时,虽然天子微弱,汉室名存实亡,但在名义上来讲还是大汉天下,天下公主还是大汉的天子。

先从董卓的西凉军控制洛阳,再到曹操将天子挟到了许都,汉室无不在别人的控制之下苟延残喘,完全没有制衡他人,掌控天下的能力,所以此时群雄并起。

曹操凭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经过多年的南征北战,先后消灭吕布、袁术等割据势力,降张绣、逐刘备,控制了兖州、豫州、徐州以及司州等地。随后刘备与孙权联手,获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后夺得荆州,成功逼降荆南四郡;而孙权部将周瑜也向荆州南郡发兵成功将西北一带收为领地211年,刘备率部进入益州,逐步占据了原来刘璋的地盘。219年,刘备从曹军手中夺得汉中,关羽也向曹军发起进攻,但是孙权遣吕蒙袭杀关羽,占领荆州大部。两家摩擦不多。但在刘备不久便驾崩于白帝城之后,在诸葛亮、孙权的努力下蜀汉、东吴恢复结盟关系,共抗曹魏,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

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行成,但在真正实力上确实曹魏一家独大,孙刘两家只能联合抗曹!但随着刘备,诸葛亮等蜀汉的一批中坚力量去世后,刘禅仅凭姜维还有有限的几明年轻将领始终不是魏国的对手,在邓艾等人的进攻下最终失败被魏国吞并。之后没有蜀国的联盟,吴国也没能抗住多久,在264年孙皓继位之后向曹魏投降。虽然后来吴国残余势力仍然抗争了一段时间,但也免不了被歼灭的结局,公园280年东吴灭亡,西晋统一天下,至此结束了三国时代。

8

三国时代,也就是说通俗的三分魏蜀吴,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真正的历史与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有很大的出入。

目前参考三国历史最具有权威价值的史书是《三国志》,而《三国演义》就是一部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加工的小说。

小说与史书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据记载,《三国演义》的创作基础就是以《三国志》为基础的。



要知道,小说作者罗贯中所处年代是明代,比我们不过早了几百年而已,比我们知道的基本上差不多,所以我们不能够以《三国演义》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

有这样一首历史朝代歌:

炎黄虞夏商,周到战国亡,秦朝并六国,赢政称始皇。
  楚汉鸿沟界,最後属刘邦,西汉孕新莽,东汉迁洛阳。
  末年黄巾出,三国各称王,西晋变东晋,迁都到建康,
  拓跋入中原,国分南北方,北朝十六国,南朝宋齐梁,
  南陈被隋灭,杨广输李唐,大唐曾改周,武後则天皇,
  残皇有五代,伶官舞後庄,华歆分十国,北宋火南唐,
  金国俘二帝,南宋到蘇杭,蒙主称大汗,最後被明亡,
  明到崇帧帝,大顺立闯王,金田太平国,时适清道光,
  九传至光绪,维新有康梁,换位至宣统,民国废末皇,
  五四风雨骤,建国存新纲,抗日反内战,五星红旗扬。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三国时代是真正的存在的,同宋元明清享有相同的地位。



那么三国时代究竟是怎样的呢?

这还要从东汉末年黄巾起义说起,但是真正的鼎立,并不是在这个时候,而是在后面。

三国(220年-280年)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赤壁之战时,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雏型。

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延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成立。






9

三国简介:

三国,220年至280年,是中国东汉与西晋之间的一段历史时期,主要有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

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形成三国鼎立的雏型。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次年刘备在成都接续汉朝,史称蜀汉。222年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孙权获得荆州大部。223年刘备去世,诸葛亮辅佐刘备之子刘禅与孙权重新联盟、恢复国内生产。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此后的数十年内,蜀汉诸葛亮、姜维多次率军北伐曹魏,但始终未能改变三足鼎立的格局。曹魏后期的实权渐渐被司马氏掌控。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两年后司马昭病死,其子司马炎废魏元帝自立,国号“晋”,史称西晋。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

以上历史资料显示是东汉时期政府的无能和腐败导致农民黄巾起义,曹操当有为父报仇的心态,成立了曹操集团,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生活艰辛使得青壮年走入兵营为各路将军合作。在那时三国历史开始了演绎:东汉西晋历史赤壁之战曹操失败,三国鼎立时曹操的代表曹魏;刘备离开曹操接汉朝;孙权的称号吴国,以致周瑜联合刘备孙权打败曹操的赤壁之战,让共曹操丢了面子,他们的三国打来打去的最后还是曹操的这边的司马炎统一了三国之后进入晋朝。(图片Cr浏览器)

司马炎统一了三国,进入晋朝(图片Cr浏览器)

10

三国时代,当然正的存在,虽然《三国演义》是小说,但这个小说,确实是根据正史改变的。《三国演义》是小说,但《三国志》显然不是。

第一,东汉末年,汉朝结束,魏蜀吴三国鼎立,这种形式,不管是极具史料价值的《三国志》,还是中国历朝历代的史书,都明确无误的记载了这三国鼎立近100年的历史。

第二,你随便翻一本字典,东汉结束后,肯定是三国时代,魏蜀吴分别列上信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也是历史朝代歌背诵的基本语句啊。

东汉末年,皇权衰弱,各地诸侯门阀成了气候,各自为政,汉朝天子形同虚设,最多的时候,达到几十股势力。

而此消彼长之下,曹操、孙权、刘备三股势力做大,尤其是曹操携天子以领诸侯,占据几乎整个北方地区,拥五分之三强的土地、人口;孙权次之,拥五分之一的土地和人口,占有长江以东六郡三州之地;刘备最少,拥五分之一弱的人口和土地,仅拥有川蜀地区(原来有荆州,后来被吴所夺了)。

这个态势也说明了,只要曹操的后人不犯错,统一三国,肯定是曹家。可惜的是,曹操的子孙,确实没犯错,但在内部被司马家最终夺了。对外没犯错,对内,犯错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