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资讯 > 为什么说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才发现看了假西游?

为什么说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才发现看了假西游?

2020-08-27 22:40阅读(71)

为什么说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才发现看了假西游?:在下楚塞江郎,现在来尝试回答此问题:其实《西游记》的故事及文字,一直都在那里,从来都没有变化过,当然也

1

在下楚塞江郎,现在来尝试回答此问题:

其实《西游记》的故事及文字,一直都在那里,从来都没有变化过,当然也更无所谓的真假之分!纵然不同版本之间可能稍有差异,那也是极其有限的,且绝对影响不到根本,更扯不到所谓的真、假之分上去!

题主只所以会认为“看了这么多年西游记才发现看了假西游”,关键原因是在于看书的人随着年龄、阅历、学识、社会认知程度……等多方面的变化,而产生的对《西游记》一书的认识、看法方面的变化。记得有位哲人曾经这样总结、归纳过人的一生:少年时看山只是山;中年时看山不是山;老年时看山仍是山。话虽浅显明白,但其理却浩瀚深邃如海,无尽如穷。比如虽然“老年时看山仍是山”,却已绝对不是少年时眼中之山矣!一样“看山是山”,却绝对是两种迥然不同之心境,真欤,假欤?

读《西游记》,当然亦是如此,只所以现在“才发现看了假西游”,并不是书中的故事及文字有何差异,其关键在于你已经进入了“看山不是山”的年龄周期,所以看什么都会感觉迥异与少年时所见的!

就比如少年时读《西游记》,眼中的孙就是个目空一切、无视规则、敢于抗争、战无不胜的少年英雄,三教尊者、诸天神圣无一对手,就连被如天佛祖抓住压在五行山下的败迹,也有着明显的遭人暗算之嫌。在为猴哥大鸣不平的同时,更是对那帮子老奸巨猾、阴谋暗算的老东西们破口大骂,愤愤不已!

而今再读《西游记》,你眼中的初出世扰攘天地、祸乱天庭、破坏规矩太过,早晚得到惩罚、受些挫折当然是势在难免的,更是逼不可少的!眼中所见的,已不见其三教无敌的气势,而是西天路上历尽艰辛、渐守规矩、磨炼性情、斗妖除怪苦心修行的成功之路。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成佛,这是自然之律,也是天道至理!

相信再若干年后,你还会再次达到人生的返璞归真之境、洞悉世情之心,到那时你也一定会再次看到一部最为完整而真实的《西游记》!

(图片来源于网络,有侵则删)

2

最近正在看《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和《大唐西域记》,不知能不能回答好这个问题。

《大唐西域记》是奉唐太宗的旨意写的,由唐玄奘口述,辩机执笔。唐太宗要玄奘写这本书无疑是对西域各国的政治目的,比如玄奘出去时经过高昌国,等他快回来时,高昌已被唐灭亡。《大唐西域记》,主要记录玄奘去印度,沿途所经过的国家,在地理、宗教、风俗、及政治方面的内容,里面没有出现主角唐僧和其他人物,所以这本书属于地理历史方面的,这是唐僧真正走过的路线。

《西游记》的故事基本是虚构的,里面唐僧所经过的地名,都是幻化出来的,和玄奘传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的记录完全是不同,比如收服沙僧的那个八百里流沙河,实际上不是真正的河流,在唐朝这个地方叫“莫贺延碛”,又叫“流沙”、“沙河”,也叫“八百里瀚海”,大概是现在戈壁沙漠、罗布泊靠新疆这一带。《慈恩传》里写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所以沙僧象征这个沙漠,沙僧脖子上挂的骷髅实际上是唐僧在沙漠中行走,所看到的枯骨。大家可以看一下《慈恩传》里唐玄奘进入沙漠的那段描写:

自是法师孑然孤游沙漠,惟望骨聚、马粪等渐进,倾间忽见有军众数百队满沙碛间,皆裘褐驮马之像及旌旗稍纛之形,易貌移质,倏忽千变,遥瞻极著,渐近而微。法师初睹,谓为贼众,渐近见灭乃知妖怪。又闻空中声音“勿怖,勿怖,”由是稍安。

《慈恩传》描写唐僧过莫贺延碛困难惊险程度一点也不亚于《西游记》里过流沙河。《西游记》观音受如来所托到东土寻找取经人,变成浑身长疮的和尚,也是取材于唐僧过“莫贺延碛”的一段描写:唐僧在沙漠中行走,每当遇到恶鬼,千奇百怪,环绕前后,口念观音菩萨还不能驱散时,就念《般若心经》,所有的幻形就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般若心经》是玄奘在四川时,遇到一个病人,浑身长疮,又脏又臭,衣服破烂不堪,玄奘就把他带到寺庙,施舍给他衣服和食物,这个人为了感激玄奘,传授给他《心经》。

《西游记》唐僧是奉皇帝和观音的旨意前往印度的,而实际上唐僧是读遍了译作,各个流派观点相差很大,无法辨别真伪,所以唐玄奘决心前往印度,是自己私自偷偷跑出去的。唐玄奘去印度是出于对真理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才是应该传播后世的唐僧精神,一个学者真正应该拥有的精神。很遗憾广为传播的是《西游记》,而不是《慈恩传》。

我不否认《西游记》是一部优秀的玄幻小说,它所以比《慈恩传》和《西域记》,更广为传播,主要是它故事性强,更适合舞台表演和民间说书。《西游记》唐僧奉旨西行,然后在孙及天上各路神仙帮助下获得成功,更符合当时社会现实。也就是说个人从底层开始修行,要一路打败各路神仙派遣来阻挡你的各种妖怪,还有看各路神仙要不要出手帮助。所以《西游记》里唐僧最后成佛,发表就职演说,须得先说:“感谢观世音菩萨!感谢皇上!感谢我的徒弟们!感谢我的白马!感谢诸多帮助过我的菩萨、神仙······。”

话说回来,《西游记》既然是一部小说,就不必要追问它的西游是真是假。

3

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西游记》也是如此,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西游故事,没有真假,你看的只是其中的一面或者两面,它们或许是对立的观点,也或许是依据推测的,你信或者不信,它们都在那里。这也是《西游记》吸引各种解读的的魅力所在。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它的宏大故事丰富多面,在那样一个神仙异兽、妖魔鬼怪的奇幻世界里,一切都围绕着“唐僧师徒西天取经”展开,而其中蕴含的大大小小的故事都逃不出“人性、神性”的影子,正是因为众多学者和读者的大量解读,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借鉴,也使得西游故事变得更丰满和多元。

一、小时候看的是神话

作为80、90年代出生的朋友,一定对央视86版《西游记》不会陌生,这是我们学生时代暑假里必须反复追看的经典,小时候我们看到的是童心和神话,是猴哥敢于反抗一切的勇气,我们将自己代入那个冥顽未化的孙猴子,看到他智斗妖魔的神勇,我们为他喝彩,看到他被师傅冤枉,我们也会气得流泪。

而对于师徒西行之路,关注的也是一个个邪恶的妖魔鬼怪怎么被打败和收服,我们简单地将一切脸谱化,将西游记里神和妖魔归类为好人或者坏蛋,这些都是符合孩童天真的想象的。我们看到都是被改编被美化的西游记,电视剧也好、连环画也罢,我们看到的是简单的美和丑,善和恶,完全未知人性的复杂。

二、看到暗黑元素

不得不说,电视剧改编得非常成功,尤其是六小龄童版本为我们塑造了太多经典形象,但是等我们年龄稍长,看过原著之后,才发现西游记里暗藏着很多我们不知道的故事。伴随着儿童时期的很多疑问都慢慢找到答案。

比如:孙为什么大闹天宫时那么厉害,后来却打不过各种神仙坐骑呢?为什么唐僧动不动就被吓得腿软流泪呢?我们也发现,原来师父也有懦弱恐惧的一面,原来孙猪八戒他们也吃过人,原来取经大业也是佛派一手策划,旨为与道派争夺东土香火供奉的。还有红孩儿很有可能不是牛魔王的孩子等等,这些暗黑的推断彻底颠覆了我们小时候的认知。而《大话西游》《大圣归来》等各种西游大IP电影动画,给了我们更多的角度,去发现和思考西游的丰富内涵。

我们开始看真正的《西游记》原著,原来神仙和妖怪是互通有无的,在天上是星宿或者坐骑,下凡后就是黄袍怪和青牛精,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在天上是老君的童子,下凡后就变成妖怪。所谓的神性、佛性、魔性都只是所在位置决定的。

三、了解到人性和人生

等到我们看过很多种解读和西游解密之后,我们在各种神性与魔性中,慢慢发现人性,而西游故事渐渐变成我们自己的成长故事,从孩童的眼界慢慢成长为复杂的人。西游之行原来是猴子的成长史,从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叛逆猴子,慢慢才知道天外有天神外有神妖外有妖,从心猿未定到彻悟成佛,猴子被慢慢驯服,磨灭了个性,成长为斗战胜佛,有人说他的成长是悲剧,有的人却认为是这是人变成熟稳重的表现,是喜剧。你又会怎么看呢?

作为一个成长中的人,我们是否也曾有叛逆的时刻?经过岁月的磨练,生活的摧残,工作职场种种勾心斗角,才明白那些都是促使我们飞速成长的“妖魔鬼怪”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慢慢的,你成了一个复杂的人,明白了人性的弱点,开始知道,我们的人生又何尝不是一部西游之行呢?

我是绿林青年,专注原创内容创作,如果喜欢我的内容,欢迎关注点赞评论哦。谢谢!

4

为什么说看了这么多年的西游记,才发说是假西游,还要问,这本身就是虚构的话神!

5

不能说是假西游,毕竟影视剧的剧本按照原著改编的,如果按照原著拍,那就是纯粹的恐怖猎奇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