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删繁就简,不谈发掘的过程,我只谈一谈打开地宫大门的技术性问题。

地宫的引导部分叫“隧道券”。隧道券的的石壁,便是地宫大门的外部。这是一座起券的门洞,全部用平整的石条构成。券门门楼的檐瓦、脊兽、椽头全部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券门下是用大青石雕成的须弥座,上面极其细腻地雕刻着俯仰莲花的纹饰,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和神秘色彩。整个券门除拥有东方建筑的造型艺术之外,还融进了古希腊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神韵,显得古朴典雅、华丽秀美、秘不可测。券门之下,就是两扇辉煌威武的石门。

下图1957年发掘时的地宫大门

当时的发掘人员试图在石门四周找到像“指路石”一样的密码,但苦苦寻找之后,什么线索也没有。早在地宫未打开前,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北京西郊、东郊发掘过几座明清时代贵族墓。当时有些墓道的石门,是采用石球滚动的方法将门顶住的。即先在石门内侧做成一个斜坡石面,门槛处凿出沟槽,槽的顶部放好石球,用敞开的门挡住。入葬完毕,人走出门外,两门逐渐关闭,石球便沿着地面斜坡滚动,直到石门完全关闭,石球在两门交合处的一个更深的石槽内停住,门也就被堵死了。

石球顶门为打开定陵地下玄宫之门提供了启示。从门缝看去,石门之后可能是用一根石条顶住的。石球虽不同于石条,原理应是大同小异:在两扇门关闭时,将石条倚于门后槽内;人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慢慢倾斜;待石门完全关闭,石条也随之滑向两扇门的中央,于是石门得以完全顶死。这个设想极有可能,而且也必须如此,才能顶住石门。

原理已经弄清,就要设法挪开石条,开启大门。工作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终于从有关明末崇祯帝入葬的记载中,找到了大门洞开的“钥匙”。

当时的史料记载:工匠用了四个昼夜,挖开了田贵妃墓,见到了地宫大门。用拐钉钥匙将石门打开后,把田贵妃棺移于石床之右,周皇后棺安放石床之左,崇祯棺木放在正中。田贵妃死于无事之时,棺椁俱备,崇祯皇帝有棺无椁。于是工匠们把田贵妃之椁让给了崇祯。安葬完毕,关闭石门,填上了封土……

发掘人员从这段记载中得知当年工匠打开地宫之门,使用的是“拐钉钥匙”。要打开石门,必须先推开顶门石条,但又不能让它完全倾倒摔坏,这就必须使用一种特制的工具。“拐钉”,顾名思义,一定是个带弯的东西。

工作组用小手指粗的钢筋,把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型,像一个缺了半边的无底勺子。将“拐钉钥匙”长柄的半个“口”字型钢筋竖起来,慢慢插进门缝。待接触到石条上部后,又将“口”字横过来套住石条的脖颈,“钥匙”渐渐向内用力,石条随着一点点移动起来。直到石条完全直立,停止用力。一人手攥“钥匙”,其余人分为两组,列队两扇石门前,齐喊一声“开!”,大家一起用力,石门轰然而开。

最佳贡献者
2

明十三陵之定陵,乃是大明王朝第十三位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

定陵的挖掘,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重大悲剧,很多珍贵文物由于当年的科学技术不够造成巨大损失,从此规定不会再主动帝王级别的陵墓,只进行抢救性的挖掘。

其实一开始想要挖开的并不是定陵,而是明十三陵中的长陵,永乐皇帝朱棣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大的一座。但由于经验不足,长陵的进展并不顺利,因此打算找一个小点的陵墓进行试手,因此决定挖掘定陵。

在当时时任北京副市长吴晗和历史研究所所长郭沫若的带领下,于1956年5月,定陵试掘正式启动。考古队在定陵附近挖开第一道沟,刚挖1米多深,便发现了三块刻字的石条,上面写着“隧道门”三个字。

十几天后,考古人员在定陵城墙的下方,发现了一个券门,当时考古队判断这就是通向地宫的隧道。

但是此时考古队进展缓慢,并没有什么新发现,直到9月,才有新的转机。

在一次意外的挖掘发现了一块带有刻字的小石碑,在这块石碑上刻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这块小石碑明确的指定了“金刚墙”的位置,而“金刚墙”就是地宫的墓墙,也就是说现在已经确定了地宫的具体位置。

因此考古队迅速的开挖第三条探沟,在1957年的5月,金刚墙出现在大家的面前。

在金刚墙上,有一个神秘的梯形开口。它就是万历皇帝入葬时的入口,此入口并没有被浇筑,因此很快就被拆开。

此时,定陵地宫的大门,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打开这座定陵地宫的大门,就利用了自制的“拐钉钥匙”,其原理就如下图所示。


就这样,定陵,被打开了。

据说,当时墓口开的一刹那,金碧辉煌惊为天人,不过短短二十分钟,大量陪葬品被氧化,大量文物出土被迅速风华毁坏。由于墓室中长期处于一个稳定的环境,他的劣变速度十分缓慢,但是一旦脱离这次环境,水分,氧气,二氧化碳等都会加速文物的劣变,有的甚至一接触空气就化成灰了。

(由于科学技术不过关,龙袍被迅速氧化)

如果说定陵的发掘是因为无知,那定陵被糟蹋成这样以后,郭XX竟然还想上书挖掘长陵等其余帝王陵。而得知发掘的恶果之后,周总理下达批示,从此以后所有的帝王陵墓全部禁止主动发掘,除非是抢救性质的。

(人满为患的定陵地宫,除了石头,都是仿制品。)

欢迎关注,祝你幸福。

以上。

3

今天说的定陵,是大明朝的第13个皇帝万历皇帝朱翊钧的陵墓,没错,朱翊钧就是那个不上朝的皇帝,竟然在后宫神龙见尾不见首的统治了这个王朝48年之久。定陵的打开是一个极其偶然的事儿,因为在开始最想打开的是明十三陵中最大最宏伟的朱棣的长陵,当年有郭沫若,吴晗领头开始挖掘,结果由于没任何经验,鼓捣了很久在长陵也没有找到头绪,后来这才把目光转移到了定陵,他们想先从一个比长陵小一点的陵墓练手,搞清楚明帝陵的规制,从而给发掘长陵指明方向。下面咱们讲讲定陵地宫的那些事,为了能给大家讲明白这事儿,老猪接着发扬实地探访的精神,驱车来到了这里。外面建筑物暂且不表,咱今后会有详细的游记章节,今天咱主要贴合主题,说说神秘的地宫大门到底是怎么被发现的。

为了找到地宫的入口,可是费了大劲,明陵的入口不像清陵简单,(因为清陵的地宫入口都设计在明楼正下方,琉璃影壁位置处)明陵地宫的入口则没有规律可言,找到入口成为极为关键的一步,而就是这一步,足足让考古队在定陵发掘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他们在定陵明楼旁边挖了三条探沟,每条探沟足有二十多米深,一百多米长,就这样也没能顺利的找到他们梦寐以求的金刚墙,说来也巧了,正当人们打算放弃的时候,他们无意往一个不起眼的地方发掘做最后努力的时候,奇迹出现了,竟然在地下探沟的不起眼的小角落,发现了最终找到地宫大门的刻有一行字指路石,这个指路石老猪拍了下来,就是下图,上面文字为“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我滴个乖乖,当发现这个宝贝的时候,考古队激动之情的溢于言表,嘴里嘟囔着真真是老天爷的指示,于是顺着这个小石碑上面的指示,按照明代的尺寸(以0.32米折合明尺一尺)折合成现在的度量衡,算出指路石到金刚墙为49.5米,又算出金刚墙到宝顶黄土面高为12米。于是大家兴奋的按图索骥开挖下去,结果一座他们梦寐以求的金刚墙出现在了他们眼前,便是下图照片。地宫的大门就在这金刚墙的背后,打开金刚墙一座明陵的秘密马上就会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由于金刚墙没有被浇筑,很容易就被拆开了,拆开后一座汉白玉的地宫大门出现在人们面前,如何打开这个大门,最后在一些资料中终于找到了破解密码见下图。

在这个拐钉钥匙缓缓开启下,这座封存了几百年的定陵地宫,缓缓向众人打开了。更具体的地宫照片,可以关注老猪,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会详细的讲述和发布老猪实拍的定陵地宫内部的那些事儿。

4

定陵是明朝万历皇帝和他2个皇后的陵墓,定陵发掘工作从1956年开始,历时3年,并且成立了发掘委员会,考古队先在定陵进行了细致的勘察和试挖,在定陵宝城外东南面墙上脱落了几块砖,并且露出了一点券洞,于是就顺着开挖,一路上发现了路标的字迹,比如隧道门、左右道、宝城中、小石碑,一路到了金刚墙,拆了金刚墙就是地宫了。

定陵地宫第一道石门。

金刚墙是一块块往下拆的,然后工人攀着绳索,打着汽灯下去的,走到尽头就看到了汉白玉做成的地宫大门,晶莹夺目,门上刻了纵横九排门钉,还雕刻着兽首衔环,显得格外庄严美丽,两扇大门数千斤重,从门缝里看到大门还被大石条顶住,所以从石门外永远推不开。

图为地宫中殿宝座。

但是顶住地宫石门的大石条在地面是有凹进入的石槽的,而顶门的石条在石门未关闭时是立在石槽内,而关门时石条会倾斜顶住石门,所以当时考古队从门缝里用铁丝把石条套住,用薄板推动石条,使石条立起来,然后考古队一齐把地宫石门慢慢推开,整个过程操作不到5分钟,带着嗡嗡沉重响声石门被轻轻推开了。

图为地宫后殿。

地宫是由前、中、后、左、右五座宫殿联结而成的,没有任何梁柱也是用巨大的石条起券,每座殿也是由石门隔开,考古队用同样的方法打开,且左、右殿石门略小一些,打开更容易,最后是后殿,一进入后殿便看到了三个朱漆棺材,放在迎面棺椁上,正中央是万历皇帝朱翊钧,左面是孝端王后、右面是孝靖王后,另外提一句,孝靖因宫女出生过得很悲惨,封号是儿子朱常洛当了皇帝后才加封的,入定陵是她的孙子朱由校迁入的。

5

定陵是明朝皇帝万历的陵墓,万历墓的挖掘是考古史上最大的一次悲剧,万历皇帝真的是一个大悲剧,因为郭沫若等一众考古学家一开始想挖开的并不是万历之墓,郭沫若等人的目标是武则天的乾陵,以及朱棣和秦始皇的陵墓,但是这些陵墓事关重大,墓主人都是历史中非常出名的大人物,没有经验贸然挖开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决定先挖定陵练手。

在郭沫若的带领之下,1956年定陵挖掘项目正式启动,一开始先找地宫,他们雇佣了大量的工人开始在陵园里面挖沟,挖了三条深沟,有趣的是,挖了整整一年他们都没有找到地宫大门,直到有一天他们在其中一条沟里发现一个石头,上面指明了金刚墙的位置,他们立马顺着位置开始挖下去,果然找到了金刚墙。

有趣的是他们在打开金刚墙门的时候,大家都很犹豫,因为怕里面的暗器,当时还是抓阄决定谁去打开金刚墙,一个叫王启发的考古工作者被选中,后来据他回忆,自己被选中后的那个夜晚都没有睡好,在开门当天,这个王启发还专门在门前杀了两个公鸡。然后便开始爬上高点,开始往外一块一块的撬砖。当他撬出第一块砖的时候,里面出来了一股臭味,王启发迅速爬了下来。

实际上这个并不是毒气,而是地宫百年来积攒的腐臭之味,接下来就是将专一块一块的抽出来一直到可以容纳一个人可以进去,等放完里面的腐烂之气后,考古队员们开始进入,在里面没多久就见到了地宫的大门,至于地宫大门,他的开启办法还是工作人员从史料中学习的。

史料记载万历的地宫门钥匙得用一种拐钉钥匙打开,考古人员就自己跟着描述仿造了一个,这个仿造品非常幸运的打开了地宫门,万历墓至此重见天日,当然上述这些描写不够详细,只是大致而已。总的来说,万历墓打开的过程还是很顺利的,只是结果却不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6

定陵地宫是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墓,是我国著名的地下建筑之一,是明十三陵之一。

朱翊钧在位期间,明朝经济处于当时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国库充裕,因此定陵地宫修建耗费了6年,花费了白银800w两。

定陵地宫的发掘可谓是困难重重。1956年我国文化界和考古界制定了一份《关于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在报告得到批准后,定陵开始挖掘。

自动工以来,考古队耗费了一年多的时间,挖了三条巨大的探沟才找到了定陵地宫。但是考古队仍然没有找到定陵的入口,就在此时一个不经意中的挖掘发现了一块刻字的小石碑,这块石碑上写着

“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

由此找到了指路石。

考古队通过指路石继续向前挖掘,确定了“金刚墙”的位置。考古队在金刚墙的顶部发现了一些活砖,将砖拔出来以后洞内的浓雾溢出,夹杂着腐烂潮湿的味道。因为外面设有暗箭,因此考古队员也很害怕内部会有机关。所以在拆围墙时也十分的小心,所幸无人受伤。

定陵地宫的入口就这样呈现在考古队的面前。地宫大门是由两大整块的汉白玉做成的,三百多年来依然洁白如雪。每扇大门上还雕刻着81枚门钉,门面上镶有口衔圆环的兽头,显得格外的威武庄严。

然而这两扇大门怎么也无法推开,在翻阅了资料和参考了其他皇陵的挖掘之后,考古队员们认为这两扇门后面应该是由一块石条挡住。考古队猜测其原理应该是在这两扇门关闭的时候,将石条依靠在石门上,随着大门的关闭石条也随之滑落。

考古队利用了自制的“拐钉钥匙”,将其插入门缝里,慢慢向里推进,将石条一点点的移动使其直立。这才打开了地宫的大门。地宫一共有七道石门,就这样利用“拐钉钥匙”考古队打开了关闭了几百年的地宫大门。队员们带着防毒面具,拿着手电筒穿过墓道,进入了地宫前殿,但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发现。直到搜遍了前殿和东西殿之后,终于发现了后殿。

后殿之中摆放了三具棺椁,分别是万历皇帝、孝端显皇后、孝靖太后的棺椁。但由于当时的技术落后,而且没有对文物的保护意识,这些棺椁基本都是直接打开,有价值的文物也是被随意存放。这导致了这些珍贵文物氧化严重,甚至碎成了渣,再无重见天日的机会。

定陵地宫之后,国家也意识到了文物保护的重要性,也不再轻易挖掘帝陵了。

7

谢邀!

定陵地宫是怎么打开的?这问题我“就事论事”回答如下:

定陵是万历朱翊钧皇帝的陵墓,里面还葬有孝端、孝靖两位皇后。建于1584~1590年,共修建六年,共耗白银800万两,距今正好428年。

朱翊钧是个奇葩的皇帝,他在位48年,励精图治,生活节俭,留下了万历中兴之美誉,后期连续20几年不上朝,荒于政事,朝政国政几乎处于停摆状态。1620年56岁的万历皇帝驾崩,庙号神宗,葬于明十三陵定陵。

1958年对明定陵挖掘时,首先发现了地宫外部的一块“小石碑”,上书:“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在这块小石碑的指引下,找到了地宫大门,地宫大门,由两扇重约四吨的,高3.3米、宽约1.7米,用汉白玉雕凿而成,做工精致,工整合理。

可是地宫大门是紧闭着的,其反面用反锁法扣住,要进入地宫,必须打开这两扇大门,怎么打开,是炸开吗?脑残的提问,这是十分宝贵的文物,怎么可能用炸药来炸它!

首先要弄清石门是如何反锁的,反锁的结构是什么样的?根据以往挖掘帝后、妃陵的经验,一些帝后坟墓的大门,是用圆球滚动法,将大石门栓死的。在门的里侧挖方形槽,并置一斜坡引槽,关石门时,石球跟着门的底沿,在斜斜的引槽中慢慢地滾入方形槽内,于是门的底沿被石球挡住,锁的死死的,再也打不开了。

而定陵地宫也采用了同一原理,可是它设计的更科学,更难以破解,它是在石门关闭时,用立着的一块条石板,条石板的底部置入方槽中,早在雕凿石门的里平面的中部时,雕凿凸出了一台阶,此台阶与地面方槽呈斜45度左右,促使小石板斜立顶住大门。见图:

弄清了结构,做一个拐头“钥匙”问题全部解决,拐匙示意图:

开启定陵的地宫大门,先用小小的钢筋做成一个拐弯钥匙,用它在门缝中伸进门后方,将顶门的条石扣住,往后推直,门就被打开了。

当时出土的大量珍贵的丝绸织品、玉器、金器等文物,因保护的技术问题,被空气氧化了,变成了不可修复的废物,损失巨大,文革中又把万历帝后的尸骨一把火烧了,损失惨重,因此国家发出了对帝陵必须实行有效保护,从此后不准挖掘帝陵,此政策五十年不变,一百年不变!

8

定陵是明朝十三陵之一,位于北京市大峪山东麓,长陵西南方。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朱翊钧(即万历皇帝)和其两位皇后孝端、孝靖皇后的合葬陵墓。

(现今万历皇帝 定陵)

明朝万历皇帝在位长达十八年之久,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其陵墓在其生前就开始修建,即从公元1584年开始动工一直到1590年才结束,前后耗时六年才完成,共花费800多万两白银。这对明朝末年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定陵地宫占地面积为18.2万平方米。定陵的主要构成包括地上的隆恩门、隆恩殿、宝城、明楼以及封土层下的地宫,其主体建筑都座落在一条自南向北的中轴线上。

(定陵地宫内部结构图)

无论对于哪一座皇陵来说,地宫都是所有工程的重中之重,定陵也不例外。定陵地宫深约27米,由前、后、中、左、右5个内殿组成,面积约为1195平方米。其中后殿是地宫内最大的一个殿,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殿。殿内棺床正中央放置有万历皇帝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棺椁。

对于明朝十三陵的发掘最早开始于1955年以后。最早提出这一计划的是时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国著名历史学家兼明史专家吴晗。但定陵并不是最初制定的发掘目标而是他旁边的——长陵。在报请国务院并经周恩来总理批示后决定开始发掘。

1955年初,在吴晗的主持下成立了由6位发起人组成了“长陵发掘委员会”。之后便开始了对长陵的勘探,结果出人意料,在经历了几个月对长陵的勘探之后毫无关于地宫入口的线索。于是勘探小组便扩大了对其它帝陵的勘测,无意间,定陵进入了勘察组的视线。

一天勘察小组组长赵其昌在定陵宝城墙边休息时,无意间发现在距离地面有3米高的城墙上方有几块砖塌陷下来,露出一个直径达半米的洞,这令在场的其他队员都喜出望外,最后找来了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长夏鼐,夏鼐亲临现场指导,最后夏所长根据自己多年来的经验确定这就是定陵的地宫入口,这样以来挖掘长陵的计划就变成了挖掘定陵。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许就是天意。

定陵的发掘自1956年5月开始动工,到1958年7月清理工作基本结束。

据赵其昌后来回忆到初入地宫时,为防止有暗器或其它对人造成伤害的东西出现。在金刚墙被打开以后,有人提议先放条狗进去试探地宫内的情况,结果这条狗死活不入。后来干脆用绳子将一只公鸡拴住放进去,结果没想到这只公鸡放进去几天之后还能打鸣。这时工作组才让队长赵其昌拴了一根粗绳,第一个进入了地宫。

(定陵地宫内部)

进入地宫门口,映入眼帘的是巨大的石门。根据已往的考古经验,其石门后面为防止外人进入内殿通常都有“自来石”封门。面对这眼前又出现的难题,考古人员最初无计可施,最终从一本皇宫秘籍中找到灵感,找到了开启自来石的方法。那就是制造个「拐钉钥匙」的工具,将这种钥匙慢慢插入门缝中,套住自来石,慢慢用力推动,自来石竟然也由最初倾斜于石门之上而慢慢站立起来,最终自来石直接与地面呈垂直状态。众人又合力推开石门,重达几十吨的大门最后终于被推开。

(打开自来石原理图)

地宫内殿大门打开之后,工作人员便马上进入内殿查看。最终在地宫的后殿部分发现了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刚打开棺椁始,考古人员惊奇的发现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除尸体因为年代久远已经腐烂外,其尸骨依然保存完好,头发还发软有光。而围绕尸骨周围则摆满了无数金银玉器及其他的陪葬品,特别是成百匹的罗纱织锦。

9

发掘一年的时间竟然还没有找到地宫的大门,考古队员都泄气了,就在此时刘精义按照自己梦中的场景找到了一处不起眼的地方,很快就挖到了一个小石碑,上面竟然写着“此石至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也就是“指路石”。



(定陵博物馆)

当天晚上,白万玉老人在分析了地宫的情况以及可能发生的状况,这些民工一个个忐忑不安,白万玉为了缓解气氛,拿了老白干跟他们一起喝,王启发坐不住了。 问道:“这个地宫怎么个打法?”

白万玉:“你们几个人登梯子到金刚墙门的顶部,我叫动哪块砖,你们就动哪块砖,取下来按位置顺序编号。”

民工显然不乐意,白万玉看出了他们所想。

“你们是怕地宫后面有暗器吧?既然谁都不愿意做第一个拿砖块的,那就抓阄决定吧!”

白万玉写了很多纸条抓成一团放到桌子上,王启发看着白万义,他对自己笑了下目光转移到最前面的一个纸团,王启发迅速将那个纸团拿下,众人也都拿了纸团打开后发现什么都没写,只有王启发的纸团上写着“小心暗箭”四个大字。

白万玉走过去拍拍他的肩膀说了句“想想明天怎么破暗器吧!”自己回去休息了。

等到他们走到墙边,没想到此时的赵其昌已经在最上面的一个位置开始撬砖头了,王启发爬上去说我们一起来,赵其昌说道:“里面有机关,还是我来吧,我单身汉一个,你有妻儿老小要照顾,就在下面帮我接砖块吧!”


在围墙被拆开后,发掘的第一道探沟,往外是田野,往里便是明楼,因为砖缝没有石灰黏合,赵其昌轻而易举的就撬开了一角,他吧砖块往外抽,就在抽出的那一刻,夏鼐大喊一声:“当心毒气!” 刚说完就看见里面喷出黑色浓雾,大家捏着鼻子趴在地上,夏鼐说指:“这是地宫三百多年积聚的腐烂发霉物质的气体。” 等浓雾散去后,他们把砖块做好编号放好,里面黑漆漆一片,伸手不见五指,赵其昌说:“我先下去查勘下”。白万玉为了安全起见还是让他身上拴着绳子。

赵其昌下去后并未发现危险,于是打开手电筒直射上方,看到这里大家心里输了一口气,纷纷拴着绳子下去了,经过一番摸索,终于找到了地宫大门。

大门是用整块汉白玉做成的两扇石门,三百多年依然崭新如初,他们推了推没有丝毫反应,面对这巨大的石门,他们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怎么才能打开这道门?他们猜测难道是让宫女在里面用石条顶住的?显然不可能,因为史料记载这些人都是死后葬进去的。再或者是工匠关上门最后通过密道离开,这也不可能。

他们翻阅资料,认为在两扇门关闭时,将石条倚于门后槽内;人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慢慢倾斜;待石门完全关闭,石条也随之滑向两扇门的中央,于是石门得以完全顶死,这石条,就是所谓的“自来石。

最后通过他们自己制作的“拐钉”,他们把拐钉当作钥匙插进门缝,渐渐向里延伸,石条一点点移动起来,直到完全直立才停止用力,最后推开石门。就这样定陵地宫被打开了,但是因为当时的技术有限,很多文物并没有保存下来,但是这批领导人里,有的人好像挖墓成风,又想去挖长陵,被上面拒绝了。

赵其昌回忆说:“眼看着那些文物得不到保护,心里特别难受,要是推退后三十年再挖掘都要好很多。” 以上就是整个定陵地宫打开的全过程。

参考文献:【 明定陵万历皇帝地下玄宫打开过程实录】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10

使用的是“拐钉钥匙”。要打开石门,必须先推开顶门石条,但又不能让它完全倾倒摔坏,这就必须使用一种特制的工具。“拐钉”,顾名思义,一定是个带弯的东西。

工作组用小手指粗的钢筋,把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型,像一个缺了半边的无底勺子。将“拐钉钥匙”长柄的半个“口”字型钢筋竖起来,慢慢插进门缝。待接触到石条上部后,又将“口”字横过来套住石条的脖颈,“钥匙”渐渐向内用力,石条随着一点点移动起来。直到石条完全直立,停止用力。一人手攥“钥匙”,其余人分为两组,列队两扇石门前,齐喊一声“开!”,大家一起用力,石门轰然而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