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繁就简,不谈发掘的过程,我只谈一谈打开地宫大门的技术性问题。
地宫的引导部分叫“隧道券”。隧道券的的石壁,便是地宫大门的外部。这是一座起券的门洞,全部用平整的石条构成。券门门楼的檐瓦、脊兽、椽头全部用汉白玉雕刻而成。券门下是用大青石雕成的须弥座,上面极其细腻地雕刻着俯仰莲花的纹饰,具有浓厚的宗教意味和神秘色彩。整个券门除拥有东方建筑的造型艺术之外,还融进了古希腊建筑的艺术风格和神韵,显得古朴典雅、华丽秀美、秘不可测。券门之下,就是两扇辉煌威武的石门。
下图1957年发掘时的地宫大门
当时的发掘人员试图在石门四周找到像“指路石”一样的密码,但苦苦寻找之后,什么线索也没有。早在地宫未打开前,考古工作者曾经在北京西郊、东郊发掘过几座明清时代贵族墓。当时有些墓道的石门,是采用石球滚动的方法将门顶住的。即先在石门内侧做成一个斜坡石面,门槛处凿出沟槽,槽的顶部放好石球,用敞开的门挡住。入葬完毕,人走出门外,两门逐渐关闭,石球便沿着地面斜坡滚动,直到石门完全关闭,石球在两门交合处的一个更深的石槽内停住,门也就被堵死了。
石球顶门为打开定陵地下玄宫之门提供了启示。从门缝看去,石门之后可能是用一根石条顶住的。石球虽不同于石条,原理应是大同小异:在两扇门关闭时,将石条倚于门后槽内;人走出后,石条随着石门的关闭慢慢倾斜;待石门完全关闭,石条也随之滑向两扇门的中央,于是石门得以完全顶死。这个设想极有可能,而且也必须如此,才能顶住石门。
原理已经弄清,就要设法挪开石条,开启大门。工作队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终于从有关明末崇祯帝入葬的记载中,找到了大门洞开的“钥匙”。
当时的史料记载:工匠用了四个昼夜,挖开了田贵妃墓,见到了地宫大门。用拐钉钥匙将石门打开后,把田贵妃棺移于石床之右,周皇后棺安放石床之左,崇祯棺木放在正中。田贵妃死于无事之时,棺椁俱备,崇祯皇帝有棺无椁。于是工匠们把田贵妃之椁让给了崇祯。安葬完毕,关闭石门,填上了封土……
发掘人员从这段记载中得知当年工匠打开地宫之门,使用的是“拐钉钥匙”。要打开石门,必须先推开顶门石条,但又不能让它完全倾倒摔坏,这就必须使用一种特制的工具。“拐钉”,顾名思义,一定是个带弯的东西。
工作组用小手指粗的钢筋,把顶端弯成半个口字型,像一个缺了半边的无底勺子。将“拐钉钥匙”长柄的半个“口”字型钢筋竖起来,慢慢插进门缝。待接触到石条上部后,又将“口”字横过来套住石条的脖颈,“钥匙”渐渐向内用力,石条随着一点点移动起来。直到石条完全直立,停止用力。一人手攥“钥匙”,其余人分为两组,列队两扇石门前,齐喊一声“开!”,大家一起用力,石门轰然而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