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羽是刘备手下能力最强的武将,他的能力出众,英勇善战,而且熟读《左传》,足智多谋。当时,其他的国家评价说,“蜀小国,名将唯羽”。最难得的是,关羽对刘备忠心耿耿,在白马之战中,他斩颜良诛文丑,为的是报答曹操的恩义,好回归刘备。面对曹操的百般拉拢,他毫不动心,挂印封金后,千里走单骑,回到刘备的手下。

刘备对关羽也是信任有加。他对关羽恩同兄弟,在蜀汉阵营中,关羽的地位不可动摇,一直是武将之首。由于关羽文武全才,所以刘备一直把他当做独当一面的将领使用。而关羽也没有辜负刘备的信托,他独自依然镇守荆州,在北有曹操,东有孙权的情况下,守住了荆州。在当时,孙权对于镇守长江上游的关羽如同芒刺在背,生怕他兴兵东下,威胁自己,可也无可奈何。

但是,关羽也不是个完美的人。关羽有一个最大的毛病,那就是刚而自矜,史书上说,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关羽因为这个毛病,得罪了不少手下。他在荆州的时候,和同僚的关系都处得不好。当东吴偷袭荆州的时候,他的手下士仁和糜芳都是刘备的老部下,可是立刻都投降了东吴。

这使得关羽失去了后方的基地,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正是因为丢失了将士家眷的住所江陵,使得关羽将士离心,纷纷离散。最终,关羽势穷,被迫走保麦城,在突围入川的路途中被东吴擒杀。

正是士仁和糜芳投降,献出了军事重镇公安和江陵,才使得关羽落得如此下场。而这两个人平时就不受关羽看重,并且因为工作失误被关羽斥责,说要回师后对他们治罪。所以在东吴偷袭的时候,两人干脆投降了东吴。而剩下的人也对关羽怀有或多或少的不满,因此也随着投靠了东吴。

就如同孟达所说,荆州官吏失节投靠东吴,百无一还。当刘备攻打荆州的时候,还想自己对荆州人士不薄,会有人来投靠他。刘备专门停留军队,可是最后只有一个装死逃回的廖化,再也没有他人。这时,关羽日常的所作所为的恶果,暴露无遗。

因此,在《三国演义》中专门有一段描写,是说关羽在接待前来封赏他的费诗时,大发雷霆的情节。在当时,刘备进位汉中王,封赏手下群臣。他在封武将的时候,封关羽、马超、张飞、黄忠、赵云为五虎上将,专门封关羽为五虎上将之首,派费诗前往向关羽宣诏。

可是,关羽听说五虎上将中有黄忠,就十分的不高兴。他说,张飞是我的兄弟,马超是世代名家,赵云早早就跟随我的兄长,也跟我兄弟一般,可是黄忠是何等人,凭什么和我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因此关羽拒不接受刘备的封赏。后来,在费诗的婉言相劝下,关羽才接了将印。

我们看罗贯中的这一段描写,可以感受到关羽的傲气。他一直自重身份,对五虎上将中的黄忠感到不满。因为黄忠加入刘备阵营时间短,在入川后虽然屡立战功,可是,关羽依然认为从他的身份、资历、能力和功劳上都不能和自己相提并论。在他的眼里,黄忠就是个老兵,怎么能够成为五虎上将之一呢?

这样的解释,在《三国演义》中勉强可以解释的通,但是,总让我们感觉有点突兀。因为,我们知道关羽的毛病是“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黄忠出身行伍,在长沙一战中,关羽和黄忠交手三天,对黄忠的武艺、品行都有所了解,有英雄相惜之感。关羽傲士大夫,他的目标应该是马超,而不应该是黄忠。马超由于有诸葛亮的劝解告一段落,而关羽对黄忠的气愤可谓没有原由。在书中,我们只有以关羽的自傲作为解释了。

这个情节,并不是罗贯中随意编写的。在历史上,也确有其事。如果我们在历史中看这件事,就会明白关羽为什么不接受封赏,对黄忠不满了。这是因为,五虎上将只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称谓,而在现实中,并没有五虎上将,有的是四位重号将军和一位杂号将军。这两种将军的地位待遇可谓天壤之隔。

重号将军分别为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杂号将军为翊军将军赵云。陈寿虽然把他们五人立在一个传中,可是,在现实中他们的待遇是不同的。在封赏的时候,诸葛亮就提醒刘备,说我们都知道黄忠的功劳,可是关羽远在荆州,你封黄忠为后将军,关羽肯定不会满意。刘备说,这个事情我来调解。

诸葛亮说这个话,其实是委婉的表达自己对黄忠担任重号将军的反对意见。不过,诸葛亮怕自己的分量不够,专门拉上了关羽。结果,果然在向关羽封赏的时候,关羽十分生气。他的话也是如此,说自己不与黄忠同伍。

至此,我们就能够明白关羽在历史上拒绝封赏的真实原因了。关羽不是对黄忠不满,而是在为赵云打抱不平。在关羽的心目中,担任重号将军的应该是赵云才对。诸葛亮的意见和关羽也是相同的。

在刘备的部下中,诸葛亮和赵云的关系是最好的。他们两人一直在刘备的左右,交往很深。在刘备夺取荆州江南的四郡后,诸葛亮和赵云分别掌管四郡,为刘备实力的壮大立下了功劳。从这方面看,赵云也是刘备阵营中不可多得的文武双全的将领。在刘备去世后,赵云和诸葛亮配合,支撑起蜀汉的江山。

而关羽和赵云也有着共同战斗的友谊。在刘备最艰难的时刻,赵云不离不弃,追随刘备。在长坂坡,多亏赵云的奋战,才救出了后主刘禅,保住了刘备的子嗣。赵云和关羽都是忠义之人,当然意气相投。和黄忠这半路加入的人相比,关羽当然希望赵云能够担任重号将军。并且,在大家的心目中,赵云的战功和黄忠不相上下。在《三国志》中对黄忠和赵云的评价,说“黄忠、赵云强挚壮猛,并作爪牙,其灌、滕之徒欤?”

因此,在封赏的时候,这全在刘备的一念之间。刘备经过全面的考量,为了激励后加入的将士,封了黄忠为后将军。对于诸葛亮和关羽的反对意见,刘备也予以了调解。费诗对关羽所说的一番话,也是刘备让说给关羽听的。所以,关羽听了以后,才接受了封赏。

因此,关羽拒不接受封赏,并不只是对黄忠不满。他实际上是为赵云打抱不平,想让赵云代替黄忠的职位。后在费诗的解劝下,才平息了怒气。这也和赵云的态度有关,正是赵云高风亮节,顾全大局,才使得结局皆大欢喜。所以,陈寿在写《三国志》的时候,专门为五人立合传,承认赵云的功绩和品行,还他一个公道。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最佳贡献者
2

刘备进位汉中王后,大封群臣,论功行赏,其中关羽受封为前将军,位于五虎上将之首。而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四人也跻身于五虎上将之列。

当时关羽还在荆州坐镇,刘备派前部司马费诗为使者,赍捧诰命到荆州来宣布任命。关羽听了,很不高兴,说出这么一句话来:“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矛头直指黄忠。说黄忠是“老卒”,身份低微,不配与自己同列。

这就奇怪了,按照关羽的性格和处世的作风,他不应该是这样的人啊。大家都知道,关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他对底层士兵非常关心,反而与士大夫出身的同僚们关系处得不好,况且,关羽以前还当过被朝廷通缉的逃犯呢,他有什么资格在黄忠这里找优越感?

其实,关羽并不是对黄忠个人有什么意见,以前两人之间也从来没有产生过龌龊和争执。关羽他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处境很不满意,借机向大哥发发牢骚。

为什么关羽会很不满意呢?大家注意这样一个事实:在刘备集团入西川、平刘璋、收汉中的各次战役中,关羽因独镇荆州而寸功未立。

张松献图,刘璋请援,刘备借机率兵进入蜀,开启了收取西川的壮举,他先是以庞统为军师,魏延、黄忠为大将,关平、刘封随行,取涪水,攻雒城。但落凤坡一战,庞统身死,刘备前进的步伐遭到扼制,无奈让关平携书至荆州调集主力部队支援。诸葛亮带着张飞、赵云等一干精兵悍将入川,留下关羽、关平父子镇守荆州。

在西川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各位猛将各领兵马,纵马奔腾,尽情施展各自的军事才华,都为刘备收取西川立下了汗马功劳。而关羽因坐镇荆州,无法参与到这场壮丽的征程中去,眼见着好消息一个接一个,都与他无关,关羽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所以这段时间,关羽的情绪很不稳定,总是没事找碴。

马超归附刘备之后,率部直趋成都城下,以赫赫军威逼迫刘璋出降,不战而取,立下了灭国之功,使刘备得以“自领益州牧”。消息传到关羽耳中,他坐不住了,马超这么大功劳,让关羽很不自在,于是他派遣关平到成都来见刘备,说是听闻“马超武艺过人,要入川来与之比试高低”

关羽他真是想与马超来较量一过武艺吗?肯定不是,他这就是故意找碴。马超收取成都,在众将中功劳最大,关羽这是含酸找事。就算他到成都来,以他逐渐衰褪的武力值和垂老的赤兔马,还真不一定是马超的对手。

诸葛亮对关羽心里这点小九九还是很清楚的,他处理得很好,即然关羽虚荣心强,诸葛亮就给他个面子,回书说:马超虽然“雄烈过人”,但他终究是匹夫之勇,“亦乃黥布、彭越之徒耳”。诸葛亮把马超和张飞并列,“当与翼德并驱争先”,还顺便把关羽抬高一个档次,“犹未及美髯公之绝伦超群也”。然后指出了关羽镇守荆州极其重要,功劳更大,责任更重。

关羽览信,虚荣心得到很大满足,摸着五绺长髯开怀欣然,“孔明知我心也!”,他还“将书遍示宾客”,展示出来让大家都看看:还是我最牛嘛!“遂无入川之意”

到了汉中之战,关羽又坐不住了。在这场决定蜀汉前途的大决战中,刘备军中诸将各展雄才,皆有战功:张飞在巴郡、宕渠、瓦口关三战张郃,打开通往汉中的门户,为刘备集团吹响进军的号角;赵云汉水拒敌破徐晃,又巧设空营计,被称为“子龙一身都是胆”;马超率兵在阳平关袭取曹军侧后,使曹军左右不能相顾;魏延配合张飞击破张郃,又在褒斜道上截断曹军粮道,得汉中后被刘备任命为汉中太守,一跃升至独镇一方的重将;就连毛头小子刘封,也“所在战克”,与孟达取房陵,收上庸,起到联结荆川两地的重要作用。

而老将黄忠更是了不得,兵援葭萌关,大破张郃,进军天荡山又斩杀夏侯德,再接再厉,定军山一战,阵斩曹军猛将夏侯渊,一举扭转整个汉中之战的局面,使刘备集团打破僵持之势,转守为攻。可以说,黄忠为蜀汉的三分定鼎之势立下了不世之功。

“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而关羽呢?在这一系列的战斗中,他只是充当了一个看客。寸功未立而受赏最高,以关羽骄矜自负,极度虚荣的性格,他实在是拉不下这个脸来。他坐卧不安,甚至有些疑神疑鬼。他怀疑蜀汉的文臣武将们已经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并悄悄向他瞥来质疑的目光,质疑他功不配赏,甚至开始怀疑他的能力。

这肯定不能忍。所以关羽得知“五虎上将”的名单后,再也无法遏制自己的不满,当众发了牢骚。目标对准谁呢?不能对准张飞,张飞是三弟,人家功劳是实打实的;也不能对准马超,上次已经找过人家一次麻烦了,再纠缠不休,显得没器量;也不能针对赵云,人家赵云忠厚,还个爵位都没混上;还不能针对魏延,魏延当汉中太守是刘备定的,不能打大哥的脸;更不能针对刘封,人家是大哥的干儿子。

关羽想来想去,就把进攻目标对准了黄忠:黄忠的背景最浅,资历也最低,入群的时间最短。

这么多年兄弟,刘备对关羽这个心态还是很了解的,他早就有了对策:“兄弟之义,视同一体。将军即汉中王,汉中王即将军也!”咱们是兄弟,是大老板和二老板,其他那些人都是打工仔,不必计较。更重要的一点,“假节钺”:你关羽不是想立功吗?我给你征伐之权,能调动所属战区内的所有部队,去干吧!

于是,就有了关羽北征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但也就有了后来的失荆州,走麦城,“父子归神”。

所以说,兄弟归兄弟,感情归感情,关羽的败亡一方面在于他骄狂的性格,另一方面也与刘备过分的纵容和野心有很大关系。正如徐晃所言:“此国家事也,不能因私废公”。

3

清山雅舍,畅谈历史。

前言

当我们从历史的高空俯瞰关羽的一生时,我们会发现关二爷的一生不但体现了一个“义”字,还体现了一个“傲”字。如此独特的性格,使得关二爷在三国历史上成为一个耀眼夺目的将星。他在听说黄忠也同为五虎将时所表达的不满,就是一次很典型的表现。

△关羽网络形象

关羽不满黄忠为五虎将,关键在哪里?

那么,同为五虎将关羽不满黄忠与其并列的关键在哪里呢?我们不妨来看看当时关羽说的话。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三国志·费诗传》

关羽认为黄忠就是一个老兵,与他一起列于同等地位,是让他很没面子的事。

这件事诸葛亮的话可以印证。

是岁,先主为汉中王,欲用忠为后将军,诸葛亮说先主曰:“忠之名望,素非关、马之伦也,而今便令同列。马、张在近,亲见其功,尚可喻指;关遥闻之,恐必不悦,得无不可乎!”——《三国志·黄忠传》

我们看到诸葛亮很有先见之明,在刘备封将之初就向刘备提出了这种担忧。他认为黄忠的名望比起关羽和马超差得太远。如果要让他们同列的话,那么马超和张飞都是可以说得通的。但是黄忠的话,关羽一定会很不满的。

△关羽网络形象

那么通过对正史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关羽对于黄忠与他同列,不满的地方就在于名望和地位上。

从名望上来看关羽、马超、张飞等人都是在东汉末期一点一点打出来的名声,而黄忠在被刘备发掘之前,只是刘表麾下的一个裨将而已,并没有什么战绩和声望。

而从地位上来看,关羽当时已经是汉寿亭侯,荡寇将军,襄阳太守,乃是封疆大吏。马超也曾是西凉军的一任首领,是主公级别降下来的人物。而黄忠在蜀军中,顶多算是刘备手下的一个先锋将军。突然把黄忠提拔到和自己同样的位置,关羽自然会极为不爽。

△黄忠网络形象

结语

搞明白了关羽为什么会不服黄忠同列五虎将之位。我们不妨再关注一下关羽的傲气究竟从何而来,自然有一部分是性格方面的原因,但是@清山雅舍 认为关羽的“傲”有一部分是来源于他的“武”和“义”。

“武”就是指他过人的武艺,有底气叫板天下英豪:而“义”是指他读春秋所领悟的“忠义”之道。他的一生都秉持着“忠义”之道,而这也是他所引以为傲的东西之一。

正是这样一个武艺过人、秉持忠义却性格傲慢的关羽,方会对名声不显的黄忠与其同列而感到极不服气。

4

关羽不服黄忠封五虎将的说法出自演义小说,正史所无,同为杜撰的还有战长沙一事,以前读到这一节时,总感觉有点偏离,在战长沙时,关黄二人互相敬重,惺惺相惜,怎么到了五虎时就积不相能了呢?转变有点大。


关羽不爽黄忠这个老兵的小说桥段,可能出自《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一段,攻下汉中后,曹操大军撤回长安,刘备集团论功行赏,以黄忠有取益州刘璋大功,在汉中会战中力斩夏侯渊,为刘备的进攻取得先机和优势,功劳极大,在封赏时,打算把他与前将军关羽,左将军马超,右将军张飞并列,封为后将军,孔明就以关羽远在荆州,没有亲眼见到黄忠立下的战功,可能不服劝说不要这么做。刘备回说,我自会说服他。就这样,黄忠当了后将军。而又有马超初降,关羽欲到益州与他比武,被诸葛亮劝止一事相映照,推断出关羽不爽黄忠与他并列,也算有迹可循。


在演义小说中,总把关羽塑造成一个目空一切,傲气十足的人物,并附会出大意失荆州等事。其实是误解了,就算在历史上与当时人们心目中,关羽确实够份量,他以偏师之力远离集团中心,力抗曹操孙权二大集团,并取得不俗的战绩,本身就已难能可贵。赤壁之战后周瑜取南郡,关羽绝北道援应,到孙刘分割荆州,直到主动出击进攻曹方荆州,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这些作为为他后来封神创造条件,一个对敌人傲对盟友也傲的武将是难以取得这样的成绩的。但演义小说还是继续把关羽打造成能力大傲气也大,大到不顾大局的人物,关羽黄忠一事就是这一主旨的反映。

如果从人心和权术来说,演义这样描写关羽,也能自圆其说,也能解释与黄忠为什么前者相惜,后来相斥。刘关张桃园三结义,携手打天下,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不分彼此。一路走来,到取荆州时进入转折期,战长沙的时候,刘备集团实力不够,关羽为大事着想,不与其他武将闹僵,才对黄忠有好脸色。到了刘备入荆取益,又拿下汉中,眼看大业有望。在这时,共同创业的兄弟,摆出一个脸色,故意借老兵发挥,以示存在,也在向刘备集团及其身边新进重臣表示:我关羽才是扶助大哥打天下不可少的人物,你们别太蹭鼻子上脸了。也符合人性人心。

5

对于这个问题,三国演义有过精彩的诠释。云长怒曰:“翼德吾弟也;孟起世代名家;子龙久随吾兄,即吾弟也,位与吾相并,可也。黄忠何等人,敢与吾同列?大丈夫终不与老卒为伍!”

关羽后世被誉为武圣,性情是十分骄傲。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威镇华夏,又被汉朝封为寿亭侯,无论从名望还是爵位都是黄忠所不能比拟的。

黄忠是荆州刘表的麾下中朗将,曾经随同刘表侄儿刘磐镇守攸县,后来才以代理禆将军的身份,协助长沙太守韩玄镇守长沙。

关羽进攻长沙时,不过带了五百校刀手,从开始就比较轻视黄忠。黄忠第一次出战,马失前蹄,关羽让他回去,说吾不杀老幼。第二次,关羽被黄忠的百步穿杨的箭法震慑。

直至黄忠归顺刘备,关羽从心里从来没有折服过黄忠的武艺,而射箭的本领,战场上一般的看法,属于暗算。这对于以武艺著称的关羽,自然无法忍受与之同列,况且黄忠的年龄还很大了。

再说了,除了马超,五虎上将中的张飞、赵云可以说是从龙之臣,不知立下多少汗马功劳。而黄忠归顺以来,仅以定军山一战,就位列五虎上将,关羽自然不服。

而马超呢,为什么位列五虎上将,关羽欣然从之。

马超是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父亲马腾是卫尉,属于九卿之一。马超本人也是都亭候,独自领军镇守西凉,乃是一方诸侯。位列五虎上将,尚属屈尊,关羽自然无话可说。

马超与曹操争斗多年,打得曹操割须弃袍。与许褚、张飞等猛将战斗,武艺旗鼓相当。无论是声望,还是武艺,和关羽相比,丝毫不落下风。因此,关羽才说孟起世代名家。

6

因为黄忠对蜀国的功绩不是很大,再加年老,被封为五虎上将跟关羽齐名,关羽当然就不服了。

7

看谁都是匹夫,

8

大家好,我是九井塘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三国时期,刘备在成都进位汉中王的时候对文武百官都一一加官进爵,而其中马超、关羽、赵云、张飞和黄忠被册封为五虎上将。然而关羽听到这个消息后大怒:“大丈夫绝不和老兵卒同列为伍!”

那是为何关羽对其他五虎将没有异议,唯独对黄忠的册封不满呢?

其实在关羽的心里只有张飞和赵云是被他认同的,张飞自然不用说,作为关羽的义弟,而且有万人敌之勇。

而赵云虽然不是关羽的义弟,但是他在早年间便跟随刘备四处征战,立下过汗马功劳,而且对刘备忠心耿耿,更是七进七出曹营救出阿斗。

虽然马超关羽并没有被关羽完全认同,但由于其出身名门,家世显赫,而且在西凉的威名远扬,因此在关羽心中也勉强能达到合格。

在历史上张飞、赵云和马超等均没有正式交过手,只有黄忠与关羽真正在战场上决斗过,而且是各有胜负,正常来说,以黄忠的年纪仍能与关羽不相上下,关羽更应该对其尊敬有加。

当时在诸葛亮的建议下刘备准备攻下荆州南部四郡,赵云和张飞先后攻下一郡,而关羽不能容忍其他人的功劳比他大,连兄弟也不行,于是就请求出众长沙。

诸葛亮在关羽临行前告知关羽长沙太守韩玄虽然不足以为惧,但其手下有一员大将黄忠,虽然年事已高,但是仍然骁勇善战,需要多带兵马,但关羽听后不满地说出征长沙只需要五百兵士就足够了。虽然刘备想劝说,但又碍于关羽的面子,就自己带军镇守关羽后方。

在来到长沙后关羽与黄忠前后决斗了三场,第一次比试刀法,双方打平。第二场,两人大战数回合仍然不相上下,最后关羽假装不敌拖刀而走,黄忠看后想前去追击,但战马不幸失前蹄,掀翻在地。关羽也没有趁此斩杀黄忠,而是举刀大喝,让黄忠换马再战。第三场,出站后与关羽战至三十回合。这一次黄忠也学聪明了,诈败而逃,关羽见此立刻策马追赶,但黄忠反手就是一箭射在头盔之上,没有伤及关羽性命。

随后黄忠在刘备入益州的时候跟随出站,在前前后后多次战役中都立下头功,在后来被刘备与众将所称赞,而远在荆州的关羽并没有看到,以关羽的性格又如何会信服黄忠呢?

因此在夺取汉中时册封五虎将时,一向自命清高的关羽,根本不愿与其武艺不相伯仲的黄忠放在眼里,在虚荣心的作怪下更想在官职上压过黄忠,因此在听到五虎将的册封时才会有如此反应。




9

关羽是一个很傲且不易服人的武将,其和黄忠曾在长沙之战中有过三次交手。在长沙之战前,关羽听诸葛亮说黄忠虽然是六旬老将,却有万夫不挡之勇,并劝诫关羽要多带点兵马前去小心应对。

虽说诸葛亮是出于好心,但关羽从黄巾之乱斩黄巾贼程远志开始,就一路斩华雄,战吕布,败曹仁,过五关斩六将。可以说,关羽的威名是一路打过来的,而其自信心和自傲也是从战场上培养过来的。所以,诸葛亮的劝诫,对于关羽来说,倒不如是涨他人之气而灭自己之威。

因此,在领过去攻打长沙的军令后,关羽便率领本部的五百校刀手前去长沙了。但事实出人意料,六旬的黄忠在和四十几的关羽对打时,两人战了百来回合而不分胜负。到了第三次对战时,关羽不仅被黄忠的前两箭戏弄了,甚至在黄忠射出第三箭的时候,把自己的盔缨根给击穿了。

尽管长沙郡最后被刘备势力拿下了,但是这和关羽并无过多的关系。反而是因为刘备的大军前来,再加上太守韩玄以为黄忠投敌,迫不得已之下,魏延斩杀了韩玄,伙同黄忠一起投了刘备,这样才使得长沙郡尽归刘备。虽说这样的方式能够减少刘备势力的损耗,但对关羽而言,却无疑是在他脸上打了一巴掌。

毕竟,关羽在刘备和诸葛亮面前许下以五百校刀手拿下长沙郡的诺言没有实现,且在以往常以为傲的两人对战上也没有打赢黄忠。所以,这是关羽不服黄忠的重要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关羽对黄忠看不顺眼的或许就是黄忠的官职。尽管关羽对刘备平时的一些赏赐不甚看重,但是他对官职还是保持着一定的重视态度。在刘备晋位汉中王时,关羽的身上就已经有了汉寿亭侯的爵位。虽然这一爵位是曹操向汉献帝请求的,但是他却是汉献帝亲口封的,是属于正统的爵位。所以,关羽也就接受了汉寿亭侯。

而当汉中王刘备的封赏由费诗带到荆州时,关羽的第一句话就是“汉中王封我何爵”。也就是说,关羽还是期盼刘备能够把他亭侯的爵位往上提一提的。但刘备可能觉得关羽身上的官职有点高了,以其刚汉中王的身份,怕以后难封,便只把关羽列入了五虎上将之中。

刘备的命令,关羽只能听,也得给面子,但是他对黄忠和他同伍还是不太能接受。因为在五个人当中,黄忠的年纪不仅大,而且官位有点低。这么一来,以关羽的自尊心而言,他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自己是五虎上将之首。所以,除了之前的武艺不服黄忠外,就是官位这一点,关羽也难与之同伍。

10


因为关羽看不起黄忠这个“老兵”,都说宋朝“重文轻武”,可实际上宋朝所轻视的“武人”,在汉唐也是被歧视的对象,关羽看不起黄忠就是东汉末年“轻武”的表现。

我们来看《三国志》原文是怎么说的:

先主为汉中王,遣诗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关羽称呼黄忠为“老兵”,用现代语言翻译一下“我一个绅士怎么能和当兵的排在一起?!”

在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这段时期,“老兵”并不是什么好话,本质上就是一种骂人的话,和近代的“丘八”、现代的“当兵的”一眼个,是带有贬义的词。

刘备占据益州后杀得唯一一名益州士大夫就是彭羕,刘备杀彭羕原因有很多,但是彭羕当着马超的面骂刘备是“老革”无疑是彭羕被杀重要导火索。

羕曰:“老革荒悖,可复道邪!”——《三国志·彭羕传》

为什么刘备会对一句“老革”这么生气呢?

裴松之注三国志里裴松之专门解释了这一点:

臣松之以为皮去毛曰革。古者以革为兵,故语称兵革,革犹兵也。羕骂备为老革,犹言老兵也。

由此可见,关羽脱口而出评价黄忠是“老兵”,这在当时对黄忠非常严重的侮辱和歧视了。

虽然陈寿评价关羽是“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但事实上关羽并不以武将自居,他一直是以士大夫自居的。




这从关羽手不释卷看《左传》就能看出一二:

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裴松之注《三国志》

为什么说这一点看得出关羽是以士大夫标准自居呢?原因也很简单,东汉末年士族子弟几乎人人都熟读《春秋》,或者这么说,熟读《春秋》不一定是士族,但是不读《春秋》肯定不是士族。

蜀汉的来敏,他是东汉司空来艳的儿子,史书对他的评价就是“熟读《春秋》”;曹魏著名的文学之臣王朗自己著《春秋》传;吴国张昭、诸葛瑾少好学,都学《春秋》。

另外,从关羽骂黄忠是老兵也能证明关羽从来是以士大夫自居的。

当然,当时社会普遍歧视行伍出身的武人,不仅黄忠被关羽骂,就是张飞还被刘备同宗刘巴嫌弃,张飞为了结交刘巴想尽办法,低三下四,结果刘巴面对张飞一言不发。




张飞面子上下不来,找诸葛亮说合,诸葛亮对刘巴表示,虽然张飞是武人,但是现在我们正是和曹操争天下的时候,文武人才都要重视,您还是不要那么孤傲吧。

结果刘巴对张飞的评价和关羽对黄忠的评价一模一样:

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关羽: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刘巴传》

这件事更妙的地方在于这件事情传到东吴,就连东吴著名的士人张昭听到后都觉得刘巴这么对待张飞有点过分,反而作为“老兵”之子的孙权认为刘巴这么“羞辱”张飞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权曰:“若令子初随世沈浮,容悦玄德,交非其人,何足称为高士乎?”——《三国志·刘巴传》

孙权这话严格来说真的挺忘本的,他似乎忘记了自己父亲孙坚当年被士人鄙视的往事,忘记自己其实是“无文德”,仅以“讨贼为功”的“老兵”孙坚之子了。

反而站在士人这边,认为刘巴作为高士,就不应该给武人好脸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