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看法是,梁武帝萧衍既痴迷佛教也贪恋皇位,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理想国。他最终的死亡原因不是饥饿,而是信仰的崩塌和理想的覆灭——这对于一个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的86岁老人来说是致命的。
梁武帝舍身佛寺的虔诚和执着,并没有达到将生死置之度外以及视皇权如粪土的超高境界——真到了就不赎身了。他只是试图让皇权与佛法完美融合,以实现治国的最终目的。他的努力和修行没有白费,尽管帝国后期出现了各种积弊,但他在位的48年仍然是南朝最平静、最安逸的时期。
然而让他不能接受的是,经营半个世纪的理想国最终毁于一旦,所有报应密集出现,生命的依存也让信仰变得软弱无力——比如建康长期被围,平时只吃蔬菜的他不得不试着吃些鸡蛋,后来被囚禁时因“口苦”而索要蜜糖。完成了从人到佛救赎的梁武帝被一下子打回原形,他不可能没有反思。
侯景之乱和梁武帝的绥靖有着直接关系——当然也不排除他有利用侯景的佛家所谓“不可说”的小心思。他过于相信神明的力量,他感化侯景的方式就是不断满足他的各种狼子野心的欲望,却最终引狼入室。而曾经叛逃北魏的侄子萧正德与侯景狼狈为奸也与他的过分宽容不无关系。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评论说,“谋小仁者,大仁之贼”。对恶人的纵容就是对众生的不负责,我佛慈悲所带来的生灵涂炭、血洗三吴的糟糕结果直击灵魂,让他精神趋于崩溃。
侯景围城时宣称解放家奴,建康城3天内逃出去近千人。而援军迟迟不到,到了又一盘散沙,这些残酷的现实无疑是对梁武帝长久以来以佛治国理念的全盘否定,是对他希望人们在佛法弘扬中实现自我约束的理想化情怀的当头一棒。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他“眼不能见其睫”,如今一下子看清了,失望程度可想而知。他在破城时反复念叨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因果禅机,已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翻江倒海。
关于梁武帝的死,《梁书》语焉不详。《资治通鉴》中说,他因“口苦,索蜜不得”,发出两声“嗬嗬”之后归天。我认为这不能理解为饿死,虽然侯景因为他不合作而减少了膳食供应,档次也随之降低——比如想吃蜜糖都不给,但维持生命应该没问题。
“口苦”在医学上属于“肝气热”,俗称“上火”,这才是导致他死亡的主因。而“上火”是因为气愤、悔恨、失落和各种不顺心——说到底还是信仰和理想崩塌所致,这些都不是一个86岁高龄的老人所能承受的。他最后那两声“嗬嗬”也跟聊天回复时的“呵呵”一样,包涵着太多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