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的看法是,梁武帝萧衍既痴迷佛教也贪恋皇位,他的终极目标是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理想国。他最终的死亡原因不是饥饿,而是信仰的崩塌和理想的覆灭——这对于一个为之奋斗了半个世纪的86岁老人来说是致命的。

梁武帝舍身佛寺的虔诚和执着,并没有达到将生死置之度外以及视皇权如粪土的超高境界——真到了就不赎身了。他只是试图让皇权与佛法完美融合,以实现治国的最终目的。他的努力和修行没有白费,尽管帝国后期出现了各种积弊,但他在位的48年仍然是南朝最平静、最安逸的时期。

然而让他不能接受的是,经营半个世纪的理想国最终毁于一旦,所有报应密集出现,生命的依存也让信仰变得软弱无力——比如建康长期被围,平时只吃蔬菜的他不得不试着吃些鸡蛋,后来被囚禁时因“口苦”而索要蜜糖。完成了从人到佛救赎的梁武帝被一下子打回原形,他不可能没有反思。

侯景之乱和梁武帝的绥靖有着直接关系——当然也不排除他有利用侯景的佛家所谓“不可说”的小心思。他过于相信神明的力量,他感化侯景的方式就是不断满足他的各种狼子野心的欲望,却最终引狼入室。而曾经叛逃北魏的侄子萧正德与侯景狼狈为奸也与他的过分宽容不无关系。吴兢在《贞观政要》中评论说,“谋小仁者,大仁之贼”。对恶人的纵容就是对众生的不负责,我佛慈悲所带来的生灵涂炭、血洗三吴的糟糕结果直击灵魂,让他精神趋于崩溃。

侯景围城时宣称解放家奴,建康城3天内逃出去近千人。而援军迟迟不到,到了又一盘散沙,这些残酷的现实无疑是对梁武帝长久以来以佛治国理念的全盘否定,是对他希望人们在佛法弘扬中实现自我约束的理想化情怀的当头一棒。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说他“眼不能见其睫”,如今一下子看清了,失望程度可想而知。他在破城时反复念叨的“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的因果禅机,已然掩饰不住内心的翻江倒海。

关于梁武帝的死,《梁书》语焉不详。《资治通鉴》中说,他因“口苦,索蜜不得”,发出两声“嗬嗬”之后归天。我认为这不能理解为饿死,虽然侯景因为他不合作而减少了膳食供应,档次也随之降低——比如想吃蜜糖都不给,但维持生命应该没问题。

“口苦”在医学上属于“肝气热”,俗称“上火”,这才是导致他死亡的主因。而“上火”是因为气愤、悔恨、失落和各种不顺心——说到底还是信仰和理想崩塌所致,这些都不是一个86岁高龄的老人所能承受的。他最后那两声“嗬嗬”也跟聊天回复时的“呵呵”一样,包涵着太多无奈。

最佳贡献者
2

梁武帝,萧衍,字叔达,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在位长达48年,前期任用陶弘景,在位颇有政绩,但是后来痴迷佛教,任人唯亲,晚年时爆发侯景之乱,最后饿死于台城,享年86岁。

痴迷佛教

“老而畏死”说的可能就是梁武帝。晚年的梁武帝开始痴迷佛教,信求长生之术。

普通八年三月八日,萧衍第一次前往同泰寺舍身出家,呆了三天后还俗,之后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通。

大通三年,萧衍在同泰寺第二次脱下帝袍宣布出家。国不可一日无君,无奈之下大臣们捐钱一亿,向三宝祷告,赎回“皇帝菩萨”。

大同十二年,萧衍第三次出家,同样被大臣用重金赎回。

太清元年,第四次出家,三十七天之后被大臣们以一亿钱赎回。

纵容亲小无法度

头顶“菩萨皇帝”光环的梁武帝决心以一种非常“另类”的方式维系皇室的团结,他对皇室成员处处纵容,即使这些人威胁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他也格外宽容,简直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

公元506年,梁武帝派萧宏率军与魏国打仗,由于萧宏的临阵退缩,梁军惨败。梁武帝竟没有丝毫责备他,反而体贴入微地安慰他,并在一年后对其加官进爵。

由于长期受到纵容,萧宏有恃无恐,竟异想天开地做起帝王梦来。公元518年,萧宏听说梁武帝将要到建康城郊的光宅寺举行佛事,便派人埋伏在必经之路准备行刺。不料事前被人告发,被捕的刺客当即供出幕后策划者萧宏。

梁武帝派人叫来萧宏,然后眼泪汪汪地对这位要害自己的凶犯讲起了大道理:“我虽然时刻害怕被人推翻,却从未怀疑过骨肉至亲,没想到你却打朕的主意!我并不是不能像别的皇帝那样处置你,只是因为你愚昧无知,才特加怜悯;而你却不感恩戴德,竟做非分之想,真是太无人性了!”当萧宏跪地求饶后,梁武帝仅仅罢免了他的官职,令其闭门思过。

这件事传出后,许多王公贵族看到贪财聚敛的萧宏不但没有被治罪,反而备受信任,也纷纷仿效他的行为,使梁朝的吏治迅速败坏。

用侯景饿死台城

公元547年,东魏朝的大将侯景前来投降。当时各国都知道他是个反复无常的小人,因此都不接纳他。当走投无路的侯景前来南梁投靠时,贪图小利的梁武帝不顾大臣们的反对,执意接纳了他,并封其为大将军、河南王。

不久,为了解救被东魏俘虏的另一位侄儿萧渊明,梁武帝准备与东魏讲和。侯景听到这一消息后,为求自保,便立刻举兵反叛。面对汹涌而来的叛军,糊涂的梁武帝竟派萧正德到前线统帅军队。

侯景派人诱骗萧正德说,只要他肯做内应,在推翻梁武帝之后,就拥戴其为皇帝。于是萧正德秘密派了几十艘大船,帮助侯景的叛军渡过长江,还亲自带领叛军渡过秦淮河,可惜他没等美梦成真便被侯景杀死。侯景攻入建康后,将梁武帝居住的台城包围起来。而那些平日受到梁武帝娇纵的王公贵族,尽管手下有几十万兵马,却都袖手旁观。直到这时,梁武帝才如梦方醒,大骂那些不忠不孝的子孙,可惜悔之已晚。

被围困在台城后,梁武帝缺吃少穿,加之年事已高,最后竟被活活饿死,享年86岁而不得善终,真可谓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而这位皇帝的“菩萨心肠”,也成为了历史中的千年笑柄。

3

不一样呗

前三次出家纯属任性,可以说闹着玩,没啥事。

侯景之乱这个时候禅让就要死,还得死全家啊。皇位这东西不能让呀,你看看梁武帝如何夺取皇位的,对前朝那些皇族咋样。

梁武帝也跟唐玄宗差不多。前期很有作为好皇帝,到了后期就脑残了。几次出家又不退位 ,逼得花大价钱帮他赎身,最后耗费大量国库,民不聊生。

侯景本是北方叛将,被他收留,养虎为患,整个叛乱也是他老人家一手搞出来的。

最后,打过来了打过来了,城破了害死了自己。

说实话梁的死跟自己原因很大,首先收留侯,重用梁。后面造反时,没有人来救援,主要原因也是他老人家皇位搞继承人惹出来的事,都想等他死好争皇位。

4

不是不想禅位,而是他认为没到时机!

梁武帝萧衍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历史上独一无二的菩萨皇帝佛教徒最大的特点是信因果、顺因果。至于不杀生、不淫邪、不食荤等五戒十戒都是信因果顺因果的一种表现而已。

作为佛教徒,一方面梁武帝清心寡欲,不近女色丶不食荤腥、不着绸缎、生活俭朴,每天只吃一顿饭,而且仅为粗粮蔬菜,活到80多岁尚身强力健,能带兵打仗,可谓是一个奇迹;他与民休息,轻谣薄赋,老百姓安居乐业,可称作治世;他四次出家同泰寺,大臣们先后用4亿铜钱将他从寺庙赎回,后世引为奇谈。梁武帝在位期间,梁朝"海晏河清“"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

另一方面,梁武帝始终笃信一点,他命中注定要一统中华(当时中国处于南北朝时期,梁武帝统治南方),成为一位转轮王(佛教传说中的人间圣王)。不完成一统霸业,佛菩萨是不会让他引退出家的,他必须顺从而且践行这个因果。基于这个坚强而荒谬的信念,他在帝位上苦苦守了47年,恨不得早点统一北方,好功成身退,出家为僧。

到晚年,他招降西魏大将侯景,力图统一北方,反而引发兵变,困饿而死,享年86岁,转轮王最终没做成。死后,谥号武帝,庙号梁高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