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18年2月25日,一艘装载了价值4千万军火的货轮缓缓驶进了秦皇岛。

码头上早已等候多时的奉军将领杨宇霆,联合直系军阀冯国璋的手下,准备验货后装上火车。

突然奉军将领张景惠率兵包围了火车站,并强令火车站站长倒挂车头,然后将火车直接开往了奉天。

这就是民国时期轰动一时的“秦皇岛劫械案”。

这批军火的购买人是“北京政府”。那么,身为奉军首领的张作霖为何敢劫持政府的军火呢?

(冯国璋)

这就得从直系军阀首领冯国璋和皖系军阀首领段祺瑞的恩怨说起了。

冯国璋和段祺瑞都是北洋军阀的老资格。在袁世凯活着时,他们俩作为袁世凯的嫡系,一个是其心腹大将,另一个也是左膀右臂。两人在北洋军阀里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威望。

然而,袁世凯去世后,北洋军阀也随之分裂,冯国璋创建了直系军阀,而段祺瑞则创建了皖系军阀。

那时候张作霖的奉系,兵少将寡,两人根本就瞧不上他。

段祺瑞和冯国璋的矛盾,主要是在南北统一的问题上。

当时,冯国璋为代总统,而段祺瑞则是国务总理兼陆军次长。

冯国璋上任后不久,广东护法军在西南军阀的支持下,建立了军政府,与北京政府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

段祺瑞为了达到独裁的目的,坚持主张“武力统一”。而冯国璋为了保住直系利益,拉拢西南军阀,以达到牵制段祺瑞的目的,则表示希望“和平统一”。

由于冯国璋拒不合作,段祺瑞虽然发动了南北战争,但北洋军在前线却屡屡罢战,这让段祺瑞的武力统一,一再受挫。

于是,组建一支精锐的嫡系部队,成了段祺瑞那时的当务之急。

(段祺瑞)

段祺瑞向日本购买了一批价值4千万的武器装备。同时他还打算聘用日本教官,来为他训练精锐部队。

为了让买这批军火名正言顺,他以“北京政府”的名义来买。

不过,军火还没来,由于前线的北洋督军纷纷通电停战,段祺瑞只得辞去了总理职务。这样,北洋政府军政大权,都落到了冯国璋的手中。

段祺瑞虽然下野,但他的心腹徐树铮却并不甘心。所以他决定利用段祺瑞的影响力,继续坚持武力统一,并伺机帮助段祺瑞重出江湖。

徐树铮的确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在他的游说下,曹锟、张作霖、卢永祥等各地督军,齐聚天津召开督军团会议。

这些督军在会议上一致表态对付西南军阀和军政府,应该以武力统一。

见主战派成了主流,冯国璋为保住总统职位,同时也想得到那批军火,于是便和主战的督军们达成了共识,决定武力统一南北。

冯国璋的想法,徐树铮当然清楚。为了不让那批军火落入冯国璋手里,所以,他决定利用其他军阀的力量,“打劫”那批军火。

因为这批军火本来是段祺瑞买的,徐树铮这样做,相当于联合别人,“打劫”自家军火。不过,不这样做,他也得不到,那军火就落入冯国璋手里了。

(徐树铮)

徐树铮最终将目标,锁定到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身上。

张作霖当时还不是东北王,他所统辖的地方只不过是奉天省内。他组建的奉军也只有三个师。由于实力不济,武器装备也非常落后。

当时,参加天津会议的是张作霖的将领杨宇霆。

杨宇霆和徐树铮老相识,他们早在日本留学士官学校时便是同学。所以在天津会议后,徐树铮便前往奉天,通过杨宇霆的介绍,见到了张作霖。

徐树铮将有大批军火运送到秦皇岛的消息,透露给了张作霖,并建议他劫走这批军火。

同时,为了保证劫械成功,徐树铮还为张作霖准备了一份盖了印信的领取军火证件。

当然,徐树铮也不是白送,他也提了要求。

一是,这批军火得留四分之一给皖系。

二是,奉皖联合,驱逐直军,支持段祺瑞重掌政权。

张作霖正想壮大队伍,没想到天上就掉馅饼了。再加上张作霖一向有获得天下的野心,借助与皖军合作的机会入关,实在是非常完美的借口。所以张作霖和徐树铮一拍即合。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有了军火后,张作霖很快就在三个师的基础上,又扩编了7个混成旅,人数也从最初的几万人,快速扩充到了20多万人。

势力大增,让张作霖很快就统一了东北三省,成为了雄踞东北的东北王,而奉军也得以和直军与皖军,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

可以说,徐树铮演的这出好戏,真正获利的是张作霖。此后,张作霖和直系联合,打败皖系,接着张作霖又打败直系。他笑到最后,入主北京。

(参考史料:《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直皖秘史》等)

最佳贡献者
2


皖系的徐树铮联合奉系张作霖,劫取了直系集团向日本订购的价值4000万的军火,此事的背后,其实是当时北洋政府内斗的一个缩影。通过这批军火,奉系立马成为了暴发户,具备了进关夺取北洋政权的实力。而徐树铮这个牵线者,虽然实现了让段祺瑞重新上台的计划,但是他忘了关外这只喂不饱的老虎了。


袁世凯去世后,北洋政府内部分为了两大派系,而关外的奉系初期得不到“北洋人”的认可。其中段祺瑞的皖系实力最强,因此继任为总统的黎元洪被段祺瑞赶下台,直系领袖冯国璋接任为总统。



好景不长,当初冯国璋和段祺瑞的兄弟情谊,在权力斗争中荡然无存,面对段祺瑞的独裁,有直系集团做后盾的冯国璋根本不买段祺瑞的账,也不想做一个傀儡总统,于是就罢免了段祺瑞的总理职务,使得“府院之争”达到了高潮。


作为段祺瑞心腹的徐树铮为了让段祺瑞重新上台,联系了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一起上学的同窗好友、此时在奉系张作霖手下打工的杨雨霆。可是无利不起早的张作霖面对此要求,根本无动于衷。


一是因为直皖两派一直看不上奉系,觉得奉系就是后妈生的,只有直皖两派才是袁世凯的亲儿子;二是相对于直皖来说,此时的奉系实力还不够强大;三是没有好处的事,张作霖怎么可能去干呢?他也没有必要去得罪直系。



得知张作霖的态度后,徐树铮把之前在担任陆军部次长时期知道的一个秘密告诉了张作霖,这个秘密就是冯国璋为了扩充自己的实力,偷偷贷款向日本订购了一批军火,价值4000万大洋。如果张作霖肯答应帮助段祺瑞上台,这批军火张作霖可以得到四分之三,皖系得四分之一。


面对如此好处,张作霖眼睛都直了。要知道当时张作霖只有三个师的兵力和一个奉天省,如果得到这批军火,就可以再发展至少6个师的兵力,到时候张作霖就具备了与直皖两派平起平坐的资格。


打劫要趁早,于是通过徐树铮伪造的陆军部提货单,奉系抢先一步在秦皇岛接收了原本给直系的军火,而直系派来的人在奉系的武力威逼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军火一车车装上火车运出关外。得知此消息的冯国璋又恨又气。后来在奉系和皖系的压力下,冯国璋无奈又重新任命了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总览全局。


(徐树铮)


可在此次“秦皇岛接收”中,最大赢家其实是张作霖。有了这批武器,张作霖成为了实至名归的东北王,又借机“直皖矛盾”进兵入关,有了逐鹿中原的实力和契机,也让北洋政权正式进入了三分天下的局面。


面对此种结局,不知道徐树铮作何感想。而当初徐树铮一心请进来的奉系,却成为了压垮皖系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或许是徐树铮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吧。


对此,你怎么看待徐树铮的神操作呢?欢迎留言评论。

3

“秦皇岛劫械案”,在北洋军阀史上是一件比较有影响力的事件。今天纵横就跟大家深入聊聊这个事。

段祺瑞为了巩固皖系的统治,提出了武力消灭西南军阀的主张,皖系的特长善于打政治牌,但是却没有兵;直系的特点是,团队很大,但是兵多将广。

问题的关键是,只要是打仗必须是直系当炮头,尤其是自己在前面卖命,功劳还都是段祺瑞的,这让直系的将领们很是不满,前期能够上路,还是徐树铮暗中对冯玉祥、吴佩孚等人分化瓦解,架空了冯国璋才办到的,结果打了一阵子冯玉祥、吴佩孚等人干脆在前线罢停,通电呼吁和平。

皖系其实一直都很难服众,直系来这么一出,自然让段祺瑞很难办,为此,段祺瑞指使徐树铮到处活动,以求扭转局势。

徐树铮也是一个很大,在近代史上争议颇大的一个人物,好坏善恶咱不去评价,但就能力来说,是很强的。

北洋军阀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因为北洋的大佬都是武人出身,所以几乎每一个大佬身边都配备了一个智囊型的人物,而且影响力都特别巨大,段祺瑞身边是徐树铮,曹锟身边的是吴佩孚,张作霖身边的是杨宇霆,这些人都是智商在线,人精中的人精。

段祺瑞早年很多事情都是出自徐树铮的手笔,作为段祺瑞的铁杆,徐树铮是最能办事的一个,也是最忠实于段祺瑞的一个,但是徐树铮这个人也有点太过自以为是,自诩自己很聪明这没毛病,把别人当傻子那就是你的不对了。

很多智囊型的人物,只适合幕后,一旦走到台前来就是不行,总结起来就是“谋有余而定不足”,能干参谋,干不了将帅!

这一点看杨宇霆也能看出来,杨宇霆在张作霖的背后干了很多大事,被称为“小诸葛”,结果被派到江苏当了几个月的督军就被人打了回来。徐树铮和杨宇霆就是一路人,两个人还是同时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同学。

徐树铮给段祺瑞出的招就是,直系不听话,咱们把奉系拉进来,这样直系就不得不服了,而当时张作霖的态度也是唯段祺瑞马首是瞻,在东北跟段祺瑞遥相呼应,一听段祺瑞要武力统一,立马表示“奉军先行”。

这个时候,段祺瑞一合计,你行你先上吧,张作霖立马表示,奉系军备不足,一旦补给到位,立马打头阵!

当时,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北洋政府也宣战了,并且利用这个理由,在1917年7月时候跟日本订购了一千八百万元的军火。

本来这批武器也是皖系像用来打内战的,结果在武器快要交付中国的时候,正好段祺瑞下野,这就让徐树铮打起了主意。

徐树铮于是想到,如果将这批军火送给奉系,然后让奉系入关,一切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嘛!

徐树铮在没有告知段祺瑞的情况下,通过杨宇霆与张作霖搭线,表示要与奉系合作,奉系得这批武器的四分之三,徐树铮得四分之一。

1918年2月22日,在奉系在徐树铮的带领下,派遣一个旅前往秦皇岛,等到日本轮船到岸后,奉军直接将军火装到火车上拉回关外。这批武器,直接让奉系扩充了七个混成旅,在当时,奉系一共就三个师,在拥有了这七个混成旅后,其实力直接达到可以和直系和皖系相抗衡的地步,张作霖也因此而逐渐统一东三省。

奉军在劫械事件爆发后,引发北京极大震动,就连段祺瑞都极为震惊的问徐树铮,怎么将装备都给了奉军?徐树铮当时表示,更不能给直系。

事后徐树铮发布通电,表示这批军火“诚不如留奉编练”,在分完武器后,张作霖的义务是将段祺瑞再次推上总理宝座,然后派兵南下,徐树铮则摇身一变成了奉军副总司令,俨然是奉军的“二号人物”。

皖奉之间的合作,给直系带来极大的压力,只不过徐树铮还是低估了张作霖,后来张作霖找了一点借口就把徐树铮和杨宇霆都给开了,跟皖系撕破脸皮,在直皖大战中,帮助直系打败皖系,后来经过两次直奉大战,最终打败直系,主导北洋政府,这一切都跟当初这批军火有着莫大的关系,徐树铮当时虽然没有更好的对策,但是此举明显还是有点玩火自焚的感觉。

4

题主的问题有个小错误,这批军火其实是段祺瑞所购买,并非直系。这批军火最后被张作霖独吞,奉系的势力得到了极大的扩张,从此具备了和皖系、直系抗衡的资本。

秦皇岛劫械案是民国时期的大事件之一,段祺瑞为了编练直属自己的嫡系部队,向日本购买了一批军火。然而陆军部购买的这些武器运到秦皇岛后,却被人劫持,让段祺瑞更震惊的是,劫持这批军械的张作霖,是在自己的心腹干将徐树铮指示下干的。当然,徐树铮这么做可不是背叛段祺瑞,而是无奈之举。

自打冯国璋出任大总统以后,就开始和段祺瑞争权夺利,两人一个要往东,另一个就偏要往西,也是斗的不亦乐乎。不过段祺瑞靠着自己实力强,基本是压制住了冯国璋,积极推行的他武力统一计划,命令北洋军南下,攻打南方亲孙中山的地方实力派。

然而冯国璋也不甘心认输,于是通过陆建章的关系,拉拢了陆建章的旧部冯玉祥,让他出面反对武力统一。随即冯玉祥在武穴发表了主和通电,冯玉祥的第16混成旅虽然说是一个旅,实际兵力接近万人,差不多是一个师的兵力了,而且他的部队战斗力比较强,因此一时间皖系上下有些手忙脚乱。段祺瑞无奈,让徐树铮去调张作霖入关,希望借奉系的力量压服冯国璋。

不过徐树铮深知张作霖没利益的话是不肯帮忙的,于是以段祺瑞订购的军火为条件,换取张作霖帮忙。所以最终这批军火全部被张作霖所得,张作霖靠着这批军火扩军7个混成旅,成为了皖系、直系之外的第三大军阀。

5


1918年2月,杨宇霆带着军械厂厂长丁超和53旅旅长张景惠前往秦皇岛去执行秘密任务。杨宇霆运用自己出色的交际手段,天天和火车站的人花天酒地,早就把运输军火的事搞得一清二楚。

军械刚刚上岸,被装上火车,正准备运往北京。杨宇霆拿着徐树铮开出的领取枪械证件,带着奉军把火车拦截了下来,把这批枪械运回了东北。

那么张作霖是怎么知道这个消息的呢?事情还要从北洋政府内部的府院之争说起。总统冯国璋和总理段祺瑞之间就是否参加一战的问题和国内如何统一的问题产生了严重分歧。

段祺瑞主张武力统一全国,冯国璋虽然被迫同意,但在背后却和南方进行了和谈。段祺瑞的幕僚徐树铮建议让奉军参战,以改变目前的局势。

徐树铮和杨宇霆是在日本士官学校读书的同学,关系也非常好。但张作霖是一个无利不起早的家伙,没有好处,他不会干。

这时徐树铮想起了冯国璋曾经购买了一批4000万的军火,准备扩充自己的武装。这批军火有日本人运到秦皇岛,在北洋政府接收后,在运回北京。

徐树铮就决定借花献佛,把这批军火送给张作霖。张作霖手下只有三个师,早就想扩充兵力,但苦于缺少枪械。

为什么张作霖那么有钱却没有枪械呢?因为当时的国际社会认为中国长期陷入内战,因此禁止向中国各派军阀出口枪械。冯国璋购买的枪械也是由日本人代购的。

张作霖听到这个消息马上就答应了,徐树铮以前就在军政部工作,开出了一张接收证明,这才有了开头的那一幕。

张作霖拿着劫持得来的27,000余件军械,迅速扩充了三个混成旅,这三个旅装备精良,很快就变成了主力军。最重要的一点张作霖向关内扩充的实力。

1918年3月12日,张作霖组织了援湘军,自己担任总司令,徐树铮担任副总司令。张作霖率领军队进入北京后,冯国璋不得不请段祺瑞重新出山。

段祺瑞再次要求武力统一中国,但前天的战争打得并不顺利。徐树铮希望率领奉军去扭转局势,但奉军官兵却不愿意被当枪使。


张作霖赶紧命令奉军军官架空徐树铮,然后向段祺瑞建议:俄国爆发了革命,要把军队撤回东北,稳定边境局势。

这时的徐树铮认为自己吃亏了,马上以奉军的名义从陆军部领取了三百七十万军费。他计划和杨宇霆组建4个旅,秘密的在洛阳和信阳进行训练。

但这件事很快就被张景惠发现了,迅速报告给了张作霖。张作霖大怒之下,就罢免了徐树铮和杨宇霆的职务。

这件事情结束后,张作霖成为了唯一得利的一方。北洋政府为了安抚张作霖,任命他担任了东三省巡阅使,实际上就是把东北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他,很快张作霖就成了真正的东北王。

6

【新锐历史】为你深入解读:

1918年2月12日,张作霖派遣奉军53旅的两个营和一个机枪连以南征部队的名义向秦皇岛进发,虽然这支部队名义上是奉军南征先遣军,但实际上是执行一项张作霖的秘密任务,总结起来就是三个字:抢军火!

北洋政府直系领袖冯国璋从日本购进了总计价值4千万的武器装备,将在2月25日于秦皇岛港卸货。

张作霖的这支秘密南征小队在2月25日晚,将秦皇岛火车站包围,并将着4千万的军火直接运回了奉天。

张作霖利用这白白抢来的军火扩编了三万多人的部队,整整7个混成旅,奉军由此崛起,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说起这批军火,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北洋时期皖系的重要领袖徐树铮。

在1918年,段祺瑞与冯国璋的府院之争越演越烈,徐树铮与段祺瑞主张南下、武力统一全国,而大总统冯国璋却主张南北和谈。

徐树铮为了增加己方的筹码,通过老同学杨宇霆开始秘密联系关外的张作霖,张作霖是马匪出身,典型的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于是徐树铮将冯国璋秘密从日本购进4千万军火的事情告诉了张作霖,并且承诺如果张作霖截得这批军火,皖系只留四分之一,其余全部归张作霖的奉军所有。

这批三方军火交易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也很不起眼,但是意义却很重要,张作霖靠这批军火发家,徐树铮等皖系靠奉军的入关重新夺得北洋政治控制权,最惨的其实就是冯国璋的直系,白白损失了三千万的军火。

二、徐树铮这招十分高明,等于是拿着别人的东西去送礼,但是却彻底激怒了直系冯国璋、冯玉祥等人。

段祺瑞得知徐树铮与张作霖的这笔交易后,对于徐树铮暗示里私相授受的行为十分愤怒,而冯国璋、冯玉祥得知此事之后更加愤怒,自己购买的军火竟然被皖系当做礼物送给了奉系!

冯国璋等人不甘心,于是发电报向张作霖要回这批军火,但狼怎么可能把嘴中的肉再吐出来,张作霖回电到:

"这次奉天请领军器,系奉首脑征伐明令,整饬戎行,为政府之后台。所练戎行,不管对内对外,均属支持中心,一旦编练成军,悉听政府驱使。运京留奉,主旨无殊,盖三军均属国家,尚何器械之足计!"

冯国璋吃了哑巴亏,但也只能忍痛吞下这苦果。后来在奉系和皖系的压力下,冯国璋无奈又重新任命了段祺瑞为国务总理,总览全局。而张作霖靠着这批军火从而发展壮大!

-END-

点击上方关注【新锐历史】,多平台认证优质作者,青云计划获奖者,专注于历史领域,有趣有料有深度!

7

我是向日葵,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劫取直系四千万军火后,徐树铮和张作霖是这样的分赃的,内容如下,

此时正当北洋军阀大混战,主要围绕于直系,皖系,奉系,直系主要以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皖系是以段祺瑞,徐树铮为主要的一派,奉系是以张作霖为主,他们几个势力都想夺取北洋军阀领导者的位置,所以他们之间时有战争。

此时的段祺瑞想得到张作霖东北军的支持,走向执政的位置,就把直系冯国璋拿钱买日本人军火的事情透露给了张作霖了,而做这个事情的中间人杨宇廷和徐树铮正好是老相识,老同学,所以两方劫取直系军阀的这件事情就一拍即合。(奉系张作霖,剧照)

徐树铮去往天津,布置皖系力量迎接奉军入关驱逐直系势力的计划。张作霖则派出两个旅的奉军迅速南下,秘密向秦皇岛港口靠拢。过了几天,冯国璋购买的军火陆续运抵秦皇岛,就在军火抵达的同时,奉军将领杨宇霆迅速手持徐树铮伪造的陆军部提货单,从货轮上接收了全部军火。(徐树铮和杨宇霆协商,剧照)

得到军火以后,四分之三归张作霖,四分之一归徐树铮,随后,徐树铮用分得的军械装备了4个混成旅,占据了华北大片地盘。奉系也装备了7个混成旅,实力大增,逐步成为北方最强大的武装集团。同时,奉军主力5个旅强行进驻平津地区,并在天津军粮城设立司令部,张作霖自任司令,徐树铮任副司令,而中间人杨宇廷也出任参谋总长。杨宇霆一跃成为奉军的核心人物。(核心人物杨宇霆,剧照)

所以在这此分赃中,张作霖和徐树铮,杨宇霆各的所需,都是赢家。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以供参考。

8

1918年,皖系军阀徐树铮联合奉系的张作霖,劫走了直系集团向日本订购的、价值上千万元的军火。这就是著名的“秦皇岛截械事件”。

北洋时期,各派系的军阀之间争斗异常激烈。

为了将冯国璋那批直系军阀赶走,皖系的徐树铮决定联合奉系的张作霖,这就是“秦皇岛截械事件”的背景。

1917年,段祺瑞任国务总理时,为了对抗直系,曾决定以动员参加一战的名义购买了大量军火,并与日本的军火公司签订了上千万日元的大单。

等到1918年时,出任代总统的冯国璋获悉这件事后,坚持这批军火应该有他们直系的一份子,那么皖系当然是不愿意的。

就这样,徐树铮前往奉天,向张作霖作出保证:

奉军应与其联手劫走军械,则可得到军火的3/4,皖系只要1/4。

得到了这番许诺,张作霖决定出兵。自1918年2月22日开始,日本运送军火的商船陆续抵达秦皇岛后,随后奉系出兵提走了全部军火,抢在了冯国璋那些人之前。

冯国璋闻讯大怒,但也对奉系军队无可奈何。最后,他在3月不得不又一次地任命段祺瑞为国务总理。

这就是那段历史背后的故事。

9

徐树铮答应把截获后的七成军火让给张作霖,但条件是张作霖必须率军入关,以促使冯国璋就范。

袁世凯死后,直系冯国璋和皖系段祺瑞矛盾不断加剧,最终直接翻脸。1917年11月19日,手握兵权的冯国璋以北京周边的强大武力相威胁,下令免去了段祺瑞的国务总理职务,同时也免去了支持段祺瑞的爱将徐树铮的陆军次长之职。

但是,段祺瑞离职之前,为了扩充自己部队的军力,于是以北京政府的名义向日本贷款订购了一批军火。这批军火有125,000支步枪,7550发子弹,372挺机枪,228门野炮以及各种附件。

由于段其瑞被免职,即将交付的军火必将被冯国璋所得。为此,于心不甘的徐树铮决定联合奉系张作霖“劫取”这批军火。徐树铮知道,张作霖的得意将领杨宇霆曾经是跟自己在日本留学士官学校时的老同学,于是他通过杨宇霆的帮助来到了奉天(今沈阳),约见了张作霖。

徐树铮把来意说明了一番,随即建议张作霖去截取这批军火。不过徐树铮向张作霖提出了两个条件:由张作霖分取这批军火的十分之七,剩下的十分之三给徐树铮;另外,奉系和皖系实行联合,共同对付直系,支持段祺瑞官复原职。

当时的张作霖只有三个师,而且装备差,正愁没有武器装备来扩充队伍,以便将来打入中原,实现夺取天下的愿望。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张作霖觉得这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为了稳妥起见,徐树铮还为张作霖伪造了一张北京政府陆军部的提货单。

1918年2月25日,奉军将领张景惠率军埋伏在秦皇岛港口周边。随着装满4000万元军火的货轮驶进港口,冯国璋的手下们验好货装上火车准备开往北京时,张景慧的奉军立即包围了上来,并强迫火车站长,将货车直接开往奉天。

结语:徐树铮用这次分得的军火装备了4个混成旅,占据了华北大片地盘。而张作霖装备了7个混成旅,大大增强了奉军实力,成了暴发户。冯国璋也在奉皖联合胁迫下,同意了段祺瑞重新组阁。于是,北方形成了直、奉、皖三系军阀互相对峙的割据局面。徐树铮的这一招为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帮了大忙!

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这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10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这就是秦皇岛劫械案,下面我就讲一下关于这个事件的前因后果:


一、秦皇岛劫械案的前因——中日大借款及段祺瑞编练参战军


1、督办参战事务处的成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激烈进行,南北战争的烽烟不断,各派军阀尤其是直皖军阀间的比权量力、明争暗斗,则又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外部条件。段祺瑞皖系军阀的两支嫡系军队参战军和西北军,正是这内外两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


1917年8月14日,北京政府以大总统布告形式宣布与德、奥两国“立于战争状态”,根据事先与协约国方面达成的协议,中国参战后无需派军队赴欧洲作战;同时,段祺瑞等也根本无意于出兵欧洲,而只想挥师南下,以武力统一南方护法各省。


于是,当时北京政府的内外政策出现了对内战而不宣、对外宣而不战的奇特现象。


但及至 11 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欧洲战场形势顿起变化,远东格局也因日俄同盟瓦解而为之一变,中国的参战随之也开始面临新的形势。当时,直、皖两派正因对西南和战问题上的意见分歧而闹得不可开交。



主战的内阁总理段祺瑞由于直系军阀的抵制,致使“武力统一”政策受挫而被迫于 11 月 22 日辞职下野;而主和的代理大总统冯国璋因皖系军阀旋即策动十二省区督军代表在天津召开督军团会议,一致要求主战而陷于极为狼狈的境地。参战前景的扑朔迷离,北京政府中“参战失策”的风声四起,使冯国璋不能不“有点心惊胆战”;而直皖矛盾的日趋激化,更使他寝食难安。


为了摆脱这种内外交困的不利处境,12月 18 日,冯国璋又重新启用段祺瑞,任命他担任参战督办,全权负责有关参战的各项事务。冯的动机不外有二:一是将参战难题留给段祺瑞,“因为段一向主张参战,令段负责,既可卸过又可卸责”;二是借此打破僵局,缓和直皖两派的矛盾。


但冯并不想让段插手内政,而是要把他的权力限制在对外军事问题上,因此,对军事又特意作了如下分工:“对内军事由总统府参陆办公署专职办理,对外军事交参战督办统管。


从表面上看,参战督办的权力有限,但段祺瑞还是欣然接受了任命。这是因为,段对这一职位有他自己的看法:第一,参战督办看似权力不大,但由于他不隶属于内阁,而参战事务又涉及到政府的各个部门,这就使得他实际上拥有可随意向内阁各部下达指令的权力,对内可以发号施令调动军队,对外可以插手外交,取得外援。这些权力的灵活运用,就可把内阁玩于股掌之上,从而轻易地达到左右政局的目的。


第二,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利用参战督办的合法身份,以编练参战军为幌子,将发展自己嫡系军队的计划顺利付诸实施。正因为此,参战督办任命令一下,段祺瑞便立即走马上任。


3月1日,督办参战事务处正式成立。段祺瑞依据组织令规定,任命靳云鹏为参谋处处长,张志潭为机要处处长,卫兴武为副官长;并聘各部总长为参赞,各部次长为参议。参战处成立后,段祺瑞等便着手进行组建参战军的准备工作。



2、参战军的编练


在参战处成立之前,日本方面以苏俄与德国单独媾和、威胁到远东为借口,向中国提出了签订中日两国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要求。


段祺瑞作为参战督办,主持并亲自参与了与日本方面的秘密谈判。在日本提供饷械帮助中国编练参战军等条件的诱惑下,段全然置国家的领土主权于不顾,从一开始就对日本方面的提议表现出极大兴趣。


2月 26 日,他在会见总统府日籍顾问坂西利八郎时,曾明确表白其在此问题上的态度道:“我所担任的互相协作的军事行动一经开始,事实上不致对日军予以任何不便。例如贵国军队对西伯利亚作战而使用北满乃理之当然,在外交上应无任何障碍。”


而已被段祺瑞内定为督办参战处参谋长的靳云鹏更是奉命就参战军的军费与武器供应等问题,与日本方面负责谈判的陆军少将斋藤季治郎进行了具体磋商。


参战处成立后,特别是 3月 23 日段祺瑞重新出掌内阁后,中日两国更加快了签订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秘密谈判的步伐,并终于于 5 月 16 日、19 日先后签订了《中日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和《中日海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协定”签订后,日本方面即根据段祺瑞等人的要求,以共同防敌需要为名,派遣大批军事人员来华,并提供相当数量的武器装备和军费援助,开始帮助段祺瑞编练参战军。


8 月,成立参战军训练处,负责处理参战军的指挥、训练、经理、卫生和补给等方面事宜,地点设在北京定安门外黄寺,由参战处参谋长靳云鹏兼任督练。不久,又成立了参战军军官教导团和参战军军士教导团,“目的是通过训练造成师生关系,以便成为与段祺瑞有直接关系的派系势力”。



军官教导团团长为陈文运,地址设在北京定安门外黄寺,抽调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中比较优秀且接近皖系的初级军官加以训练,时间为三个月,训练结束后即分派到参战军各部担任初级军官。


军士教导团团长为曲同丰,地址设在北京北苑,由接近皖系的北洋各师选调优秀军士前来受训,共编为六个营,人数约三千二百人,时间也是三个月,受训结束后即分拨到参战军各部充当军士。两个教导团的教育科目以精神讲话为主,“灌输服从命令、遵守纪律以及参战军和个人发展前途等思想”。


12 月,两个教导团的训练工作结束,随即派人分赴安徽、山东、河南等省招募新兵,筹备扩编成师。在对新招募来的三万余名士兵经过短时间的编队、训练后,1919 年1 月参战军终于正式成立,共编成三个师,即第一师师长曲同丰,驻北京北苑;第二师师长马良,驻山东济南;第三师师长陈文运,驻北京南苑。


参战军是通过大量的日本借款编练起来的,其中依据两国《陆军共同防敌军事协定》之宗旨而于 1918 年 9 月 28 日订立的参战借款,更是纯为编练参战军即借款合同中所谓的能与日本方面“完全协同动作之国防军队” 的目的而商洽成交的。


关于此项借款订立的内幕情况,作为借款中方当事人的章宗祥事后在《东京之二年》一文中如是回忆道:“此议(指参战借款问题)起于七年三月,订约于九月,而实行付款则在十一月底参战军具体成立之时。”初始商议时,因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和外务省方面主张与四国银行团商办,“因是迁延数月,未有成议”。其时参战军亟待成立,需款孔急,“乃以参战督办名义,直接与日本陆军大臣商办”。


编练三师,每师约合四百万元,再加教育各机关经费,约共需一千四百万元,合日金约二千万元。日本陆军大臣大岛健一得到中国方面的声明与计划书后,“答言前订军事协定时,本有实行后通融军费之言,中国现既急需,自当尽力,当即与大藏大臣接洽办理”,并赶在寺内内阁届满卸任的前一天即 9月 28 日由朝鲜银行出面,与中国签订了一千万日元的参战借款合同。


由于当时段祺瑞也即将下野,日本方面“深虑此款移作别用,因又附约声明本借款应交付于直接主管国防军队所属之经理主任”;其后付款,也是“每次由参战军训练处督练及军需课长会同署名盖印,始能领取”。日本对参战军军费上的大力相助,于此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参战军使用的武器和装备也“全部购自日本”。参战军训练处所直辖的炮兵营不但一切兵器装备均来自日本,而且“就连马匹也使用日本的”。参战军第一师全师使用的武器除山炮是日本六式山炮外,其余“全部是日本三八式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