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结巴会给人带来极大困扰,以前我们村里也有结巴,其中有人老受欺负,而另一些则脾气暴躁成为施暴者。很多人的结巴不是天生如此,好多人是后天形成。如今社会已经有很多机构进行语言矫正。今天讲一讲语言矫正这个行业刚刚起步时的故事。

主人翁是现在英国女王的爸爸-乔治六世,参考内容为《国王的演讲》。

下图是乔治六世本尊:

是民间高手还是骗子?

乔治五世是个严厉的国王,他有两个儿子:长子爱德华,次子阿尔伯特。爱德华是英国王位的法定继承人,胆大活跃,很有主见。阿尔伯特中规中矩,并不显眼,更要命的是他结巴,越在公众场合越厉害,甚至连句完整的话也无法完成。如果没有意外,阿尔伯特将是一生衣食无忧的富家子弟了此一生。

然而,爱德华虽然优秀,却喜欢做出格的事,让老国王很不放心。乔治五世,让阿尔伯特历练公众事务。伊丽莎白为丈夫寻求名医无数,全都无功而返。

伊丽莎白并不死心,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从民间找到--罗格,罗格是个没有行医资格的语言矫正师--心理疏导派先行者。

阿尔伯特看在妻子的面子上去见了罗格,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排队,以一个普通病人的身份接受治疗。罗格给阿尔伯特带上耳麦,听着音乐,朗读。阿尔伯特以为罗格是骗子,稍作尝试就走了。罗格把阿尔伯特录制的唱片赠送给了伊丽莎白。

阿尔伯特回家之后想起罗格还觉得他是骗子,拿出录制的唱片听一听准备想法戳破罗格的谎言。

没想到,唱片播放出了阿尔伯特的朗读声,每句话都是完整顺畅的。阿尔伯特又回到罗格的地下室接受治疗。罗格提出很多新颖的手段,比如戒烟,俯卧撑锻炼腹肌。一来一往,两个人交情渐深。

是悲哀还是天上掉馅饼

老乔治国王去世,阿尔伯特很伤感,找唯一的朋友敞开心扉把小时候受佣人虐待等往事抖搂个干净。爱德华不是一个沉稳的人,罗格建议阿尔伯特多注意锻炼处理公共事务的能力,将来可能要挑起国王的重担。敏感的阿尔伯特以为罗格在怂恿他背叛大哥,勃然大怒,撇下罗格,独自离去。

天下的国王没有不受规矩约束的,包括爱德华八世。但是,爱德华八世个性鲜明,爱美人不爱江山,而且,他的爱人更是一个有名的美国交际花,据说跟纳粹德国有扯不清的关系。英国内阁不同意爱德华八世的婚姻。爱德华更是个狠角色,即使卸任王位,也要取辛普森。

阿尔伯特,口吃的约克公爵,成为王位顺序继承人。等待阿尔伯特的将是一系列的仪式,比如登基大典。阿尔伯特反思了自己与罗格的交往,觉得罗格并无恶意,于是重新找罗格做他的语言矫正师。

后来,英国加入欧洲战场,阿尔伯特做一个面对全民的演讲,虽然不到十分钟,但是对阿尔伯特依然是一个巨大挑战。在罗格的帮助下,阿尔伯特做到了。这场鼓舞人心的演讲成为经典的战前动员演讲而载入史册。

阿尔伯特,在新疗法的帮助下,恢复了部分语言能力,至少无障碍得应对公务。乔治六世与罗格也成为终生好友。

不过,英国国王虽然具有高贵的血统、无上的地位,却手中没有实权,在乔治六世的任期内,英帝国的大部分殖民地丧失殆尽,更是将日不落帝国的地位拱手让给了美国。真是让人唏嘘不已。

但是,英国国王还是有些影响力,关键时刻会出来稳定人心,比如前段时间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确诊新冠肺炎时,乔治六世的女儿--伊丽莎白二世,还是要出来演讲的。

最佳贡献者
2

大家好,我是“趣史杂谈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历史上有口吃的人太多了,口吃也是一种很平常的语言障碍,若是口吃了一辈子就确实比较麻烦了,因为结巴误事的大有人在,但有时结巴在说话的场合又能活跃气氛,当然,谁也不愿意当个结巴。

汉朝刘邦时代的御史大夫周昌就是一个结巴,越是紧张口吃越严重。

这里有他一个小故事。说是刘邦被戚夫人的枕边风吹得晕头转向,也可能是年老糊涂了,看他和吕后的谪子刘盈越来越不顺眼,想违反老传统,换立与戚夫人所生的刘如意为太子。咱们且不说吕后杀人的心都有,就是一般的朝臣也看不下去了。

刘邦把改立太子的事摆在桌面上了,在朝堂上让群臣发表意见。说是发表意见,其实他心里早有打算,只不过是想走个程序而已。刘邦耐着性子问了所有的官员,大家都表示反对,此时的刘邦已经是恼羞成怒,极度烦躁。于是,他就问周昌:“御史大夫,我想听听你的意见如何?”我们来看一下文言文的记录:

“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御史大夫周昌在朝堂上向来喜欢抢着说话,而且还容易急眼,越是急眼口吃就越厉害。

其实,刘邦已经心里有底了,那就是想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是没门了。再一听到周昌结结巴巴地说话,也被他逗笑了,顺便就坡下驴,也免得尴尬。就说此事以后再议,匆忙结束了讨论。

看到上面周昌的文言文表达,其实历史上是有“期期艾艾”这个典故的,说的就是口吃说话的事,这里面的“期期”指的就是周昌。周昌是一个正直的人,直言,不怕得罪人,满朝的大臣对他都有几分敬畏。也因为如此,刘邦在安排后事的时候,专门把他放在年少的赵王刘如意身边,当他的丞相,让他来保护刘如意。

大家好,我是“趣史杂谈说”,一个历史爱好者,在学习历史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前行,是有趣的历史让我们有缘“相识”,真心希望得到您的点赞、评论、关注、转发,不胜感激!

3

《史记》明确记载两个很有名的人是结巴。

《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记载,韩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

一个是大思想韩非子,

一个是汉初名臣周昌。

说来也巧,韩非子因口吃失去了可能成为王霸之佐的机会,周昌却因口吃保了太子刘盈的储君之位。

先说周昌吧。

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有点上头,经不住枕边风日日吹,铁了心要换太子,谁也拦不住,那日朝会又旧事重提。

吕后强势,朝中形成有力的保太子势力。

刘邦就憋着一股劲,要跟群臣较劲,结果这时候周昌就站了出来,他一着急,期期艾艾半天,疙疙瘩瘩蹦出几个字,把绷着劲的刘邦逗乐了。

《史记·张丞相列传》记载,周昌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刘邦这一笑,戚夫人吹进脑子的那股“枕边风”,就溢出来了,政治家的智商就跟着回来了。

于是关于废太子的事儿,就按下不表了。

下朝后,吕后感念周昌的恩情,重装叩拜以表谢意。

关于韩非子与“糖吃屎”

战国时期,是天下士子摇唇鼓舌的最好时期,有人因为三寸不烂之舌,从平民百姓一跃成为治国能臣,位列卿相。

三寸不烂之舌强过百万雄师从来不是神话。

韩非子是战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著书立说,书中的治国思想峻刻凌厉,迅速收割了秦王嬴政这个迷弟。

《史记》记载: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嬴政曾说,要是能见到这个人,我死也没有遗憾了,这话似乎经不起验证。

秦王嬴政派大兵压境攻打韩国,只为了要韩非子这个人, 真是疯狂!

一个君王因为爱才,动用国家军事力量去胁迫一个国家,古今似乎仅有一例。

但是,秦王嬴政与韩非的缘分,有点像现在是网恋,见光死!

这其中最大的缘由就是因为韩非是口吃!

秦王嬴政如此高调的把他从韩国挖来,可是在人才济济的秦国朝堂,说话不利索的韩非子,是多么尴尬的存在。

韩非子很快遭李斯陷害而死,最根本的原因是失宠于秦王嬴政,从韩非死后没有人因为他被害被追究,也可以看出来,秦王已经不顾念他。

关于韩非口吃,据说还有一个笑话。

河南南阳一带管鸡粪为“糖鸡屎”。据说这源于韩非子的口吃。

韩非在舍下养了几只鸡,平常鸡喜欢跳到桌上吃食物残渣,顺便拉了几泡“糖鸡屎” ,这玩意长得像糖饴。

有一天秦王嬴政来造访,韩非急匆匆地,也没来得及收拾一下桌面。

秦王一落座,见着这几尊“糖鸡屎”甚是可爱,就问韩非这是什么?

韩非结巴,废老大劲,说:“糖…糖…糖…………”

秦王听得难受 ,也不等他说完。

哦,糖~,那我尝尝!

结果悲催了!

当然,这只是编排秦王嬴政的笑话。

但是,结巴对韩非子仕途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4

西汉开国功臣周昌就是个口吃很严重的人,“期期艾艾”这个成语说的就是周昌和三国时期的邓艾口吃的事情。

周昌是刘邦沛县的老乡,很早就跟随着一起反秦,对于周昌的故事,最知名的莫过于反对刘邦废立太子和吕后下跪感谢这件事。

1、反对刘邦废立太子,吕后下跪感谢

刘邦想废掉刘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宠爱的幼子刘如意,对于废立太子这件事情周昌坚决反对,态度很明朗。有一天刘邦又在廷议上提到了此事,周昌是反对最强烈的那个。

所有大臣都走了,刘邦留下周昌,就问他为什么这么激烈的反对。口吃比较严重的周昌,急切之下说话更结巴了,他说:臣口不能言,然臣知其(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周昌一副严肃又结巴的说辞,把刘邦给逗乐了,笑着说:我听你的

刘邦和周昌的这番对话,被躲在东厢房的吕后偷听到。等到周昌一出来,吕后就上前跪在他跟前,感激的说:“要不是您,太子几乎被废了!”

2、大骂刘邦是暴君

有一天,周昌去找刘邦汇报工作,一进门就看见高祖正抱着戚夫人亲亲我我。周昌一生未吭,扭头就走,刘邦看见了,放开戚夫人,追上去一把搂住周昌的脖子放倒在地上,并骑在他的脖子上。

刘邦对周昌说”我是一个怎样的皇帝?”被紧紧勒住的周昌大声说道:“你就是桀纣一样的暴君。”

刘邦听了后哈哈大笑,对周昌说:滚吧!

3、刘邦临终托孤

刘邦临死前一直挂念自己的小儿子赵王刘如意,担心他死后吕后会对赵王下手。这时候赵尧建议刘邦让周昌去做赵国的国相来保护刘如意。

刘邦把周昌叫来说:“我想麻烦你,到赵国去做国相。”周昌一听不乐意啊,他原本是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现在让他去做诸侯国的国相,这一下子贬的有点太厉害。他哭着对刘邦说:“我从沛县就跟着你,为啥现在要把我贬到一个诸侯国去呢?”

l刘邦叹了口气,说:“我知道这样让做你受委屈了,可我实在不放心如意,想来想去非你不可,你就到赵国好好保护他!”

周昌听了刘邦的解释,就去了做了赵国的国相。周昌虽然是个直臣,但他根本不是吕后的对手,刘邦去世后,她毒杀了刘如意。因为辜负了刘邦临终所托的周昌内心自责愧疚,回到长安后没几年就郁郁而终了。

其实这几个故事,都说明了一点,刘邦非常的信任周昌。一方面源于周昌本身就耿直忠厚,对刘邦忠心耿耿。另一方面周昌的堂兄周苛为了替刘邦逃脱,被项羽烹杀,周苛在刘邦还是汉王的时候,就做了御史大夫,刘邦爱屋及乌,对忠厚老实的周昌多加照顾!

5

口吃,又称:结巴、磕巴,是一种语言障碍,多表现为言语频繁、停顿、拖长、打断等症状。自小父母总会提防孩子会有口吃的毛病,一旦发现孩子口吃就会强制改正,具体手法是荆条、巴掌、扫把等。其实口吃是有先天和后天之分的,后天还能改正过来,先天就没办法了。今天小编就给各位看官盘点那些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口吃们。

一、诗人孟郊

说起孟郊这个人大家可能还有些陌生,但是一提《游子吟》就耳熟能详了。孟郊就是典型的诗火,人不火。在《七修类稿》中明确提到“孟郊口吃”,并说明孟郊也有邓艾、周昌的毛病。邓艾、周昌的毛病就是口吃。给位看官试想一下,口吃的孟郊朗诵《游子吟》会是个怎样的画面。

二、名将邓艾

邓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将领。并且他还是属于文武双全的大才,他也被后人推崇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邓艾口吃是远近闻名的,并没有详细的历史记录。邓艾口吃,语称“艾艾”。晋文王戏曰:“卿云“艾艾”,定是几艾?”。这句话可以这么理解,邓艾是个口吃,每次提到自己时,总是“艾、艾”连说,司马昭就戏弄他说:“你老是‘艾、艾’,究竟有几个‘艾’?”

三、文人周昌

周昌的名声略小,但是他和邓艾组成的成语就比较出名了。周昌的口吃也有明确的记载,当时刘邦想新立太子,周昌坚决反对,周昌说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期不奉诏。”这就是成语的“期期艾艾”的由来,专门用于形容口吃。

四、皇帝朱见深

朱见深是明朝的第八位皇帝,年号:成化,庙号:明宪宗。朱见深由于自小卷入政治斗争中,他也卷入皇帝的斗争中,由于当时年龄太小,精神压力太大,虽然后来事件平息,却落下了口吃的毛病。详情请阅“土木堡之变”、“南宫之变”等。朱见深作为一般,甚至有些昏庸,唯一的贡献就是废除了殉葬制度。

五、辞赋家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是中国文化史文学史杰出的代表、他被后人称为:赋圣、辞宗。司马相如原名司马长卿,因为仰慕蔺相如,后更名为司马相如。其代表作是《子虚赋》。《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中记载:“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六、皇帝曹叡

曹叡并不出名,但是他爹,他爷爷太出名了。他爹是曹丕,他爷爷是曹操。曹叡是曹魏的第三位皇帝,即魏明帝。《三国志》中记载“魏明帝天资秀出,立发垂地,口吃少言,而沉毅好断。”其实魏明帝是个不错的皇帝,只是他爹、他爷爷的名声太大,这致使他相较而言有些声名不显了。

七、法家韩非

韩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散文家。他是荀子的学生,李斯的同门师兄弟。他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思想深邃而又超前,对后世影响深远。但是韩非确实是口吃,《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中记载:“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这句话大概意思就是说,韩非是个口吃,不能争辩,而善于写书。和李斯同在荀子那里学习,李斯自认为不如韩非。

当然了还有很多口吃的名人,小编就不一一列举了,小编就选择了中国古代史中较为出名的列举。其实有专家指出,“口吃”的人非但不愚昧,而且很聪明,至少不影响他们的智商。小编也希望有口吃的朋友,能够乐观看待

6

三国中有记,曹操笑话邓艾,只因邓艾口吃。也就是结巴……

邓艾有事答言,因为古人自称,只带名而不带姓,

只见邓艾,期期艾艾,长气难舒,

说道:“艾……艾……艾……”

曹操笑道:“卿言,艾艾,当有几艾?”

哈哈!

我想,邓艾口吃,着起急来,

一艾到底了。

7

史书所载,未尝阅读明记之,不敢妄言,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倒有两部评书中有两个人物,口吃连连,十分有趣,推荐阅读,

《说岳全传》中牛皋之子牛通。

《明英烈》中的朱沐英,形象丰满有趣。

口吃之人,世上多矣,由于语言障碍,与人沟通不便,常为他人耻笑。成名更是不易,名动天下者,实属不群之才。

口吃之疾,多心理障碍,经心理抒解,刻苦练习。多能治愈。

老刘爆品会 随笔

8

韩非结巴口吃,就因为这点被李斯设计杀害。

韩非是战国时期韩国都城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新郑市)人 ,法家代表人物,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韩王之子,荀子学生,李斯同门师兄。韩非是战国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才华颇受秦始皇赏识,写有《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洋洋十万余言。

为中国第一个统一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秦王为了得到韩非,在公元234年出兵攻打韩国,向韩国索要韩非,韩王不得已让韩非出使秦国,韩非入秦后陈书秦王弱秦保韩之策,终不能为秦王所用。韩非因弹劾上卿姚贾,而招致姚贾报复,遂入狱。后李斯在狱中毒死韩非。韩非人虽死,但是其法家思想却被秦王嬴政所用。

9

口吃是一种习惯性的言语缺陷,指说话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平时俗称结巴或磕巴。其实在古代中国,患有口吃的名人有很多,如战国的韩非,汉代的周昌、司马相如、李广,魏晋南北朝的魏明帝曹叡、成公绥、左思,隋唐五代十国的卢楚、陆羽,宋辽金元的崔公度、王汾,明宪宗朱见深,晚清的敬安等。

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人,西汉名将。李广武艺高超,善骑射。长期镇守北方边防,先后与匈奴作战70余次,用兵神速,作战勇敢,匈奴人称他为“飞将军”。李广为人质厚少言,爱士卒,得赏赐均分部下。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均为之垂泣尽哀。

李广是一个悲剧性的英雄,至死都未能封侯。或许,这与李广的口吃有一点关系。司马迁说:“余睹李将军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辞”(《史记?李将军列传》);班固亦云:“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汉书?李广苏建传》)。

10

古时有一个成语“期期艾艾”,出处是两个故事“期期”“艾艾”的集合,说的都是有口吃的历史名人。

先说“期期”,说的是汉朝的一位大臣周昌,他是战争时期就跟随刘邦征战,后官至御史大夫,封汾阴侯,其为人正直,就是有口吃的毛病。刘邦得天下后,宠戚夫人,其育有一子名如意,刘邦想要废太子,改立如意,周昌就曾站出来说话,明确表示反对,因为本有些口吃,表达上吃力,说的有点急了,把官帽一脱说道:“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期知其不可!陛下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一结巴,把大家都逗笑了,刘邦也笑了,就把废立太子的事放到了一边。

再一个“艾艾”说的就是三国时期的“邓艾”了,就是率军偷渡阴平,率先攻入成都,促使蜀汉灭亡的邓艾,《世说新语·言语篇》中记载:邓艾也有口吃的毛病,说话时称自己是“艾……艾……”。有一次他在洛阳参加司马昭的聚会,交谈时,他又开始“艾……艾……”。司马昭就跟他开玩笑:“你老说艾艾,到底是几个艾?”邓艾也不示弱,说:“凤兮凤兮,难道不是一个凤?”

后人把这两个故事合在一起,就有了成语“期期艾艾”,形容有口吃的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