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队为了提升军队士兵的士气想尽了办法。由皇家工兵部队管理的军邮服务效率非常高,虽然面对逆境,但是他们每天都将士兵家属寄来的信件和包裹送往前线。英国政府认为这项服务有利于提升士气。在前线作战的士兵条件艰苦,他们对家人的书信、包裹中的御寒衣物和家中自制的食物望眼欲穿。不管收到包裹的士兵是生是死,包裹里的好东西都会和几个亲密的战友一起分享。据统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总共处理了20亿封信件一亿一千四百万个邮包。与此同时,军方鼓励整个工厂、市镇和村庄一起入伍,认为士兵如果相互认识,作战时会更加勇猛。忠诚度和责任感也会更强。尽管这样经过惨烈的战役,整个村庄的男青年全部阵亡的惨剧也是常有的事情。一战前负责战争事务的国务大臣、陆军元帅基奇纳伯爵认为打败德国军队需要三年时间。他让人画了“你的国家需要你”这张标志性的宣传画,大规模招募志愿军。除了把英国全部军队调动起来外,仍有将近119万新兵入伍。征兵活动大大提升英军的军力和士气。与此同时,海军上将查尔斯·菲茨杰拉德为了向不主动入伍的人施加压力,在1914年成立了白羽毛社。社团中的女性成员会将象征懦弱的白羽毛送给没穿卡其布军装的男人。这对没有参军的男人造成很大压力,因为他们当中有很多人不能参军是因为身有残疾或者体检不合格,以及从事后方运转不可或缺的工作。留在后方的男人承担了战前两三倍的工作量,比如一些在银行工作的男人,但他们却要蒙受不能身穿军装的耻辱。一些上了年纪而不能上前线的男人也处在这种水深火热中。一些女人参加“现役联盟”,承诺不和拒绝响应祖国召唤的男性走在一起,想通过这种方式激励周围男性为国效力。随着一战伤亡人数增加,战争结束又遥遥无期。英国不得不实行义务兵役制,凡是英国18到41岁之间(这个数字后来又拓宽)的男人,除了体检不合格、在战时重要岗位工作、牧师外都必须应征入伍,拒服兵役的人会被关进监狱。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最佳贡献者
2

简单的概括一下。一战是开始于1914年8月,结束于1918年11月。主要战场在欧洲。是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与协约国(英国、法国、俄国,美国、意大利)之间因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引发的世界性大战。开战后,又有一些国家相续加入“协约国”,包括亚洲的中华民国和日本。到战争结束,被卷入一战的国家达到33个!

有点搞笑的是,意大利开始是“同盟国”成员,而战后不到一年,看到形势对“同盟国”不利又加入“协约国”集团。中国虽然加入“协约国”组织,没有出兵直接参战。但向欧洲战场输送了大量的劳工,而这些劳工大部分没有回国,尸骨永远的留在了欧洲战场。

一战起因比较复杂,主要是老牌强国(英、法、俄),跟新兴的一些强国(德、美、日)之间,为瓜分世界,产生的利益纠纷积怨引起的。其导火索就是著名奥匈帝国皇储,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的萨拉热窝事件。一战是二战前最大规模的一次波及世界的战争。有一千多万人丧生,两千万人伤残。

一战不同于二战,没有明显世人皆知的厉害冲突。就如日军侵华,偷袭珍珠港那样。盟国青年义愤填膺,主动踊跃报名参军。而一战那些各国士兵们,对战争根本不怎么了解,只是迫于职责,拿起枪走向战场。而新武器的应用,使的战场成了名副其实的“绞肉机”。成千上万的士兵在冲锋中被机枪打死。而他们临死时也不太清楚自己为何而战,死的有没有意义,还是炮灰。


英德交战中的一个小插曲就很耐人寻味!1941年圣诞节当日,英德双方停止了进攻。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节日。德军军官还向阵地运去圣诞树。德军一个战士走出战壕向英军阵地高唱歌曲。而英军军官阻止了一名瞄准的狙击手。随后英军给德国士兵鼓掌……再后来他们走到一起喝酒,军官相互敬礼……

3

答案是,完全没有保持住士气,这是一个士气逐渐崩溃的过程。与二战那种德日死战到底和美苏越战越勇相比,一战是完全不同类型的战争。在一战之前,欧洲人大抵是比较乐观的,认为科技和制度的进化会解决人类社会的一切问题。虽然当时君主制还普遍存在,但飞速提高的生活水平强化了现有政权的合法性。义务教育的普及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的出现,使得各国公民对虚构的国家产生了责任感。一战初期参战的士兵是现代军队中心态最好的一群人,能吃苦,不会受反战和反政府思想蛊惑,而且纪律性很强。但一战却是人类历史上最不人道的一场战争。以前线环境为例,有统计表明每名士兵在前线待一年,只有3天是参与作战的,其他时间都站在战壕的泥水里值班,头顶炮弹横飞。终于盼到进攻,平均坚持不过40分钟就死了,而且大部分人是被视线外的机枪射死的(一战时机枪都在1公里以外射击,和火炮的战术差不多)。一场进攻死伤上万,仅仅收复几千平方米的国土,死得毫无意义。二战时美国人才开始关注战场心理学,一个很重要的发现就是,并没有“老兵比新兵更适应战争”这回事,实际上,老兵的心理素质普遍比新兵要差,这是一个逐渐崩溃的过程。士兵在前线连续作战的时间不能超过100天,否则就会崩溃。轮换到后方可以缓解,但不能医治。二战士兵消耗很快,而且处于运动,情况尚好,一战成年累月呆在战壕,士气很快就崩溃了。一战的军队还有过去贵族化军队的残留,军官迷信纪律,管理方式粗暴,官兵关系非常不好,一旦出问题根本无法激励士兵。后方也很糟糕,所有参战方对于战争的烈度和持续时间都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大家都以为这是一场快进快出的战争,德国的整个战争计划就只做了几个月而已。从财政上说,欧洲各国在1917年就已经全部破产了,但大家都毫不犹豫的继续投入资源,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生命都被包涵在强制征用的范围内。英国在一战前基本是志愿军+民兵的体系,一战中开始采用征兵体系,所有人都有上前线的可能。更糟糕的是战略层面也缺乏进展,二战好歹背后有莫斯科,有柏林,可以唤起人民的危机感,一战除了德军两次攻到巴黎城外,剩下的时间战线变动不过几公里而已。在普通人看来,这场战争呈现出一个很荒谬的景象,看上去就好像各国商量好,划定几条战线,然后把各国的资源和青年人投入进去消耗。到1917年以前,各国政府尚能维持,靠的就是吃老本——工业革命以来的生活条件改善,社会改革,义务教育,政府洗脑技术的进步,身为文明世界对落后民族的优越感,基督教的天命昭昭。这些精神资源消耗光之后,西方文明就不可避免的终结了。到了17年,大部分欧洲人都已经搞明白了——要么推翻压迫人民的各国政府,要么死。于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队起义席卷欧洲各国。不只前线发生兵变,后方也陷入混乱。英法社会底子好一些,依靠各种措施尚能支撑到18年,而俄国很快就崩溃了,并发生了影响深远的红色革命。一直以纪律自夸的德国也在18年底发生革命,最终导致投降。一战后的欧洲与之前的欧洲已经是完全不同的文明,西方文明终结论风靡一时,无政府主义,GCD,社会主义思潮都是在20、30年代达到顶点,连最保守的英国都发生了工党上台这种堪称改朝换代的巨变,旧欧洲被彻底推翻,余波最后发展成二战。一战造成的士气崩溃直接影响到二战进程,英法守在马奇诺防线搞静坐战争,就是因为不愿再发动进攻激起民愤,而法国后方退出战争的呼声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丧失一半国土后很干脆的就投降了。1944年解放巴黎的美军士兵愤怒的发现,法国市面上居然能见到美国已经绝迹多时的奢侈品,沦陷的4年中马照跑,舞照跳,大概这就是所谓的心机婊吧。

4

这个各国有各国的办法

美国精神方面有随军牧师,物质条件也好,有口香糖,香烟等。中国和前苏联有政委,主管思想工作的。日本有随军慰安妇。

5

各有各的办法,像我军有政委指导员,日军有慰安妇,俄罗斯有伏特加,德军有吗啡,家信、音乐也都不错。

6

德军使用的是可以当作毒品的药物,使用药物制造强大战士是德国的传统,吗啡、可卡因都是这样被德国科学家研制出来的。

7

开动宣传机器,把对面的敌人说得很坏很坏,把敌对的国家讲得很烂很烂,宣传自己一旦赢得战争,就会生活质量节节高,用不完的资源和殖民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