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代的科举考试中,秀才级别的确比较低,但它又是一个读书人想要学而优则仕的必由之路。
明代,未取得任何功名的读书人,统称童生,不管他十来岁,还是八十岁,都称童生。
童生参加县里举行的考试,也就是县试,凡是通过了考试的,就获得了最初的功名,也就是秀才,也称生员。
秀才虽低,也有一定社会地位,比如见了县官从此不用再像平头百姓那样下跪;县官也不能对秀才施以肉刑。
有了秀才资格后,就可以参加省里举行的乡试。明清两代,乡试三年一次。考中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
到了举人这级别,就已相当不错了。既可以继续应试,也可以出来做官。当然所做的官职务都不高。有明一代,以举人做到尚书级的,不过数人而已。其中一个就是著名的海瑞。
举人就有资格参加在京城举行的会试。由于他们赴京的费用由公家解决,所以称为公车。会试考中者,称为贡士,其中第一名称为会元。
有了贡士资格,就可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一般来说,殿试主要是为贡士们排个等级,所有参加殿试的都会获得进士称号。
进士分三等 ,也就是三甲。一甲三人,即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人数不等 ,赐进士出身;三甲人数亦不等 ,同进士出身。
中进士后,立即授予官职。
总体来说,除了明朝初年,曾把几十个秀才授予官职外,其它时代,秀才如果不能继续获取更高功名,不可能进入正途。一般来说,其出路要么当个私塾老师,要么到高级官员下面做幕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