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么几个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需求机制和崇尚机制造成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被社会需求和主流崇尚左右着方向,八十年代物质生活匮乏,人们把精神需求放得很高。人们热爱文学,于是就造就了一大批作家和诗人。其中就有几句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又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
社会需求和主流崇尚可以造就出不同类型的优秀,今天很多人崇拜马云、崇拜高科技,所以研究商业的人和投入到人工智能高科技领域的人就会很多。百家争鸣也是由于当时诸侯有壮大自己以图霸业或为了自保的需求,大批能人异士投身其中,于是造就了百家争鸣。社会需求和崇尚的力量是很大的。还有一句话说女人是社会的风向标。八十年代姑娘们最爱解放军和作家,因为当时社会就崇拜军人和崇尚文学。女姓天生就是追星者,社会崇尚什么,她们就会以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方式拍马赶到。
第二个原因是今天的人的文字能力大倒退了。我们看民国小说就能体会到,今天语文教育出来的人在文字能力上远远不如旧时代私塾出身的人。今天人们持有的语言是那么的粗鄙、单一和乏味,这对文学创作是极为不利的。我在网上练了那么久,提高也蛮大,但是语言的单一、词汇量的匮乏依然是最大问题。由于语文教育导致的书面语言体系没有达标,所以方言丰富和方言有趣的地区就有写作的优势。例如王朔的京体,陕西作家的秦体都能成事。还有一个原因是语文教育的所谓语法害了大众,实际上汉语的很多语言和诗句的动人恰恰是因为违反了语法。汉语根本不需要教什么语法,因为汉语是一种语感或叫化学效应大于语法的灵活语言。
第三个原因是由于文化断流和社会巨变使得诗歌填充的内容和模式需要根本性改变。
今天的人模仿古人写诗、画山水画都是很奇怪的,因为生活方式、环境和注意力完全变了。今天就没有多少人去感知自然,连抬头望星空的情况都很少。此时你还是模仿唐诗那样去描写自然,还是描绘那种古风式的场景就搞笑了,你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巨变了,你本人的注意力都不在那些景致之上,甚至都很少接触,你怎么会去描绘那些元素呢?田野啊、溪流啊、鸟叫啊,这是非常奇怪的。如果当代的山水画和古体诗被后人考古发现就会奇怪,就会让智力不足的历史学者得出荒唐的结论,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唐宋差不多,否则怎么会描绘唐诗那样的内容呢。今天很多书本学者做出历史结论就是这么个方式,比如他们内心里虾量古代人,于是就把王莽这样的人说成是穿越者。
实际上生活环境变了,是需要有吃螃蟹的人去开创新的风格和把新事物、新景致用古体诗的模式描绘出来的,而不是把心境去寄于古场景。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综合看,当今的歌词创作领域既有社会需求,也没有陷入到拙劣模仿的通道内,所以流行歌词创作可以称之为当代诗歌。任何有感而发的语句都是有魅力的,任何拙劣模仿的辞藻都是没有灵魂的。我本人也很想写诗歌,但是写诗歌的状态和议论文体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回切换很难。诗歌可以是艺术,艺术的力量永远都大于理性文字,它是一种不必引发读者思考、理解就能被感染和直击内心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