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古代首先是科举考试考诗赋,功名的需要,推动读书人写诗作赋。隋朝元年到清朝光绪三十一年最后一科进士考试历经1300年。因此,古时读书人都是诗人,是上天骄子,写诗作赋水平都很高。科举考试,考律诗和律赋以后,格律诗就成为了唐朝读书人的必修课。古人的写诗作赋水平逐年提高,作品符合格律要求。

2、观现代人,学校开设写诗作赋课程少,或者就有的成了阅读课,考试中也很少涉及,即使涉及也就几个作者之类的填空题,诗词格律一般不考。逐渐的研究写诗作赋的人,成了兴趣爱好,没有严格的律诗约束,加之“格律”、“对仗、用典等技巧缺失,不能“合辙合律”,也就写不出很好的古典诗了。

3、喜爱“赋”的人极少,且“赋”、“骈体四六”文,不是通俗易懂,现代人作赋也喜欢用白话文,像写现代诗歌一样作赋,全然不顾:对仗,韵律,典故等要求,成为“现代赋”。 审美水平也局限于现代诗歌鉴赏水平。

4、现代白话时代,对字词缺少推敲,律诗写作只注重平仄押韵,不注意律诗的意境,不注意选择发挥流派(婉约、浪漫等)的素材,尤其是一些“老干体”,平铺直叙,就事论事,根据平仄堆砌字词,缺少意向,读来缺少古诗词的韵味。

5、现代人写诗作赋的特点,有些“刀削斧砍”的痕迹明显,古人写咏物诗纯出自然,读诗似处在“古典”语境中。

总之,现代人写诗作赋,要赶上古人,一定要在基础知识上下功夫,多读多练,不能急于求成。

最佳贡献者
2

有这么几个原因。

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需求机制崇尚机制造成的。任何一个时代都被社会需求和主流崇尚左右着方向,八十年代物质生活匮乏,人们把精神需求放得很高。人们热爱文学,于是就造就了一大批作家和诗人。其中就有几句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又比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等等。

社会需求和主流崇尚可以造就出不同类型的优秀,今天很多人崇拜马云、崇拜高科技,所以研究商业的人和投入到人工智能高科技领域的人就会很多。百家争鸣也是由于当时诸侯有壮大自己以图霸业或为了自保的需求,大批能人异士投身其中,于是造就了百家争鸣。社会需求和崇尚的力量是很大的。还有一句话说女人是社会的风向标。八十年代姑娘们最爱解放军和作家,因为当时社会就崇拜军人和崇尚文学。女姓天生就是追星者,社会崇尚什么,她们就会以爱情和两性关系的方式拍马赶到。

第二个原因是今天的人的文字能力大倒退了。我们看民国小说就能体会到,今天语文教育出来的人在文字能力上远远不如旧时代私塾出身的人。今天人们持有的语言是那么的粗鄙、单一和乏味,这对文学创作是极为不利的。我在网上练了那么久,提高也蛮大,但是语言的单一、词汇量的匮乏依然是最大问题。由于语文教育导致的书面语言体系没有达标,所以方言丰富和方言有趣的地区就有写作的优势。例如王朔的京体,陕西作家的秦体都能成事。还有一个原因是语文教育的所谓语法害了大众,实际上汉语的很多语言和诗句的动人恰恰是因为违反了语法。汉语根本不需要教什么语法,因为汉语是一种语感或叫化学效应大于语法的灵活语言。

第三个原因是由于文化断流和社会巨变使得诗歌填充的内容和模式需要根本性改变。

今天的人模仿古人写诗、画山水画都是很奇怪的,因为生活方式、环境和注意力完全变了。今天就没有多少人去感知自然,连抬头望星空的情况都很少。此时你还是模仿唐诗那样去描写自然,还是描绘那种古风式的场景就搞笑了,你的生活环境已经发生巨变了,你本人的注意力都不在那些景致之上,甚至都很少接触,你怎么会去描绘那些元素呢?田野啊、溪流啊、鸟叫啊,这是非常奇怪的。如果当代的山水画和古体诗被后人考古发现就会奇怪,就会让智力不足的历史学者得出荒唐的结论,二十一世纪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唐宋差不多,否则怎么会描绘唐诗那样的内容呢。今天很多书本学者做出历史结论就是这么个方式,比如他们内心里虾量古代人,于是就把王莽这样的人说成是穿越者。

实际上生活环境变了,是需要有吃螃蟹的人去开创新的风格和把新事物、新景致用古体诗的模式描绘出来的,而不是把心境去寄于古场景。这是很关键的一点。

综合看,当今的歌词创作领域既有社会需求,也没有陷入到拙劣模仿的通道内,所以流行歌词创作可以称之为当代诗歌。任何有感而发的语句都是有魅力的,任何拙劣模仿的辞藻都是没有灵魂的。我本人也很想写诗歌,但是写诗歌的状态和议论文体的状态是完全不同的,思维模式来回切换很难。诗歌可以是艺术,艺术的力量永远都大于理性文字,它是一种不必引发读者思考、理解就能被感染和直击内心的东西。

3

古人是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所学的就是古人的知识文章,并且是“混沌初开”时期,远远不是现代人所认知的范围。那么,我们的认知度有多大,大到宇宙,小到分子粒子。实质上,我们远比古人认识的多。当然古人写诗,今人远远比不上,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变了,有的改变了三千年,(从诗经算起),有的改变了上百年(从清末算起)。三千年的差距,语言,官职,地里,事物名称,习惯,甚至穿戴,都有很大变化。看看甲骨文金文原作,比较一番就知道了。假如这些古人突然有一天活过来,他们照样不知道如今的人事,作品。除了会说简单的吃穿用等常见的话,一定不知道“孟加腊”“墨西哥”“电脑”“dna”等等到底是什么玩艺。其实古人的思维是相对狭窄的,就是高智商的人,如本题所说的诗赋作者们,他们专心于写作,并且作品高大上,就是和时代息息相关,脱离了时代,脱离了当时的工作学习内容环境,任何人都不会写出高深的作品。况且,古人的作品遗留下来的是书面语,这就不难理解了。咱们现代作家作品,回头叫古人看看,他们在短时间内一样看不懂,看不懂的他照样会说“你们高深莫测!写这么复杂呀!”,就连简化字也要他们学几年,更遑论其它!如果说今不如古,实质是今人远远胜于古人!愚见如此!

4

古人没有功利心,舞文弄墨只是抒发情感,作品真实。作品不卖钱也不打算流传千古。遣词造句,写作赋诗是古人求取功名的必备能力。古人上学就是读书作文,自然科学内容少,能够专心致志学文化作辞赋。

现在安安静静写作读书的人几乎没有,因为都要挣钱养家糊口。现在衡量一个人的能力有学历考核考试等,文章不作为标准了。现在除了高考作文外,学习写作的人恐怕没几个。说实话,现在研究生博士生的文笔我真的认为不咋地,一个报告或讲话要么不会写,要么写的你还不如自己下手写。另一个,我们的传播也有问题,刊载诗词歌赋的杂志不知是水平、门户、稿源等什么原因,有的期刊水平难以接受。文学不发达,辞赋更不用说了。

5

一时代有一时代之文学,正所谓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一个时代过去,在这个时代所孕育的已经成为其象征的那种文学形式的土壤也随之消失,永没有再恢复的可能性,所以,以后的时代只能一直在模仿,从没有被超越。时至今天,从小读着白话文长大的人们,无论怎么努力,其诗词歌赋的写作跟古人没有任何可比性。如果说有人真能超越,那也只是部分不知天高地厚为了出名恶意博取虚名的弄笔小丑恬不知耻的大话罢了。

6

原因有三:

1.历史背景不同。古人唯有诗词文章好或熟读兵法武艺高强,才能扬名立万;古以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取仕,成才考进士、状元,入朝廷做官,以治国平天下;另外,古人文字和语音用的都是文言文,诗词讲究格律,平仄压韵。

而现代人生活语言环境则发生了极大变化,1919年“五四”新文化浪潮中掀起的轰轰烈烈的白话文运动,它改变了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精英性;社会氛围也没有作诗的基础环境,大部分人都不关心现在的作诗情况,所熟知的也都是古代流传已久的诗句;尤其是社会的价值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一门心思想的都是围绕权、钱而如何去获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2.时代环境也不同。古代作诗环境十分浓厚,特别是诗歌最为兴盛的唐朝时期,作诗好坏甚至牵扯到能否做官这样安身立命之本,加上政府的大力提倡,历代皇帝的欣赏,推动了诗歌的繁荣。许多诗人都通过作诗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

在现代语言的环境中,产生古体诗词或称旧体诗词的语言基础已经消失,现代人们的生活压力大,更习惯那些直白的快餐式语言。鲁迅先生曾说,“写诗,还是要写新诗,因为旧体诗的好诗在唐朝就已经写尽了。”

于是在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即新体诗词便应运而生了,现代诗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奔放,没有太多的约束,所以能迅速在全国形成蓬勃发展之势。

3.时代思维方式不同。古代人生活的环境基本上是农业社会,传统的交通闭塞,那时的古人生活节奏较缓慢,所以在那样的环境下写出来的诗词就像慢火煲出的汤,味鲜汁浓,因此,写出来的诗词无疑是意境高远,精雕细刻,有巧夺天工之美。

而现在的社会一日千里,快节奏生活使得人们目不暇接,心里还根本来不及体验便一晃而过,故创作的热情还没有完全激发转眼就烟消云散了,可以想象,在如此环境下能写出质高量大的古体诗来吗?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7

近代中国,中国传统文化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不小。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也降几千年来的波谷。鲁迅都说汉字不亡则国亡,别说诗词了。随着中国的复兴,国人重拾自信,中国文化必定更加辉煌。虽然现在学习的知识更加广泛博杂,但更用为知识面广,随着分工的细化,现代人的诗文同时可以复兴,也必定会复兴。学古不腻古。

8

现代人可有献身诗词的形象?

为伊消得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

呕心沥血一瘦马,

天涯宁为一诗鬼?

为酌一字傻推敲,

久伫庙门竟忘归?

几日吟安一个字,

数茎胡须却薅没?

……

此间身影多狼狈,

能令千载留丰碑。

宁将流年寄孤寂,

不忍半字声名毁。

今人诗怀多浮躁,

谁肯青春寄寒微?

无病呻吟抖才华,

能赖势力也“芳菲”。

更兼倚诗难糊口,

终使国粹成鸡肋。

9

1 没有心静如水的心态

2 没有古代的语言环境

3 没有古代的社会背景

4 没有古代的生活环境

5 没有古代的教育环境

10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时代的生存条件与人文环境。现代人从小接受的就是普通话,对古文的理解自然是比不上古人的,古人一辈子都是以古文为主,日常交流也是古语,古文讲究的是精简,一字多意,现代文就不一样了,一件事情,一句话都可以通过详细的文字来描述清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