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司马师不分伯仲皆是阴险狡诈,手黑心毒的妄徒。自高平陵事件暴发后,曹魏江山行尸走肉名存实亡,被司马氏父子三人撑控着,司马师随然骄横无礼霸凌,行废立尊王道,自知亡曹尚无十足把握。乃行大将军事,录尚书事,有是一个狐假虎威的太上皇。然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雄才大略,野心勃勃,蛮恨无礼超其兄百倍不止。魏帝曹髦生性软弱无能,确也心知肚明司马氏之祸。一日忍无可忍领千余玄甲军直奔大将军府而来,贾充见况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令左右将领去杀皇帝,左右皆惊不敢应令。唯校尉成济血气方刚,不知死活轻重,飞声急奔到帝车驾前,一枪爆头刺死了少帝曹髦,一石激起千层浪,兵部尚书陈泰领兵勤王,众大臣也兴师动众,怒斥司马昭暴行,陈泰受皇帝隆恩,要撒查背后主谋,贾充等众臣出面调和,言能否退让一步,陈泰言只能更进一步。岀于无奈,为弃卒保帅,将成济交于朝庭处置,总算是避祸成功。有为化解危机立主阀蜀,从而一步步解除了曹魏余勋的兵权人脉。两人一丘之貉,不分上下。皆十恶不赦的乱臣贼子。
哥俩绝配,一个骄横跋扈,一个阴险狠毒。相较之下,弑君比废立更猖狂
司马昭表示冤枉啊,他虽然跋扈,不过真的不是主动想杀皇帝曹髦,而是曹髦逼得他动手。
中国历史悠久,在历史上权臣把皇帝废了的事情不在少数,就在三国时期,就发生过董卓废少帝、司马师废曹芳、孙綝废孙亮等事情。杀皇帝的也有,像在三国之前比较有名的有梁冀毒杀汉质帝,另外少帝和孙亮被废以后也被毒杀。
当然大部分权臣杀皇帝也是偷偷摸摸下毒,对外诈称病死。这么做主要是因为杀皇帝传出去太难听,好歹要遮掩一样。像司马昭那样,直接派人在大庭广众之下把皇帝杀死的,是极少数的案例。
然而司马昭也表示冤枉啊。他虽然做人跋扈,大权独揽,谁都知道他要篡位,还流传下了“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么一个典故。但是他真的不是自己想这么光明正大地把曹髦当众给杀了。
只是司马昭也没想到曹髦作为诸多傀儡皇帝中极有个性的一个,居然会自己突然带着僮仆数百来杀自己。
由于事发仓促,司马昭一时也是来不及想一个万全之策。第一个去拦截曹髦的屯骑校尉司马伷率兵赶来时,估计他还想着和平解决。然而曹髦居然率众冲了上来,司马伷手下兵马不敢对皇帝动手,于是四散而逃。
到了这个时候,曹髦和司马昭之间就必须死一个人了。司马昭不想自己死,就只能让曹髦去死。从事后司马昭的狼狈样看,有得选择他肯定不会当中直接杀曹髦。换成司马师面对这事,估计也只能派人去杀曹髦。
所以论猖狂,司马师和司马昭哥俩也是半斤八两,谈不上谁更狂一些。
司马师废曹芳与司马昭杀曹髦谁更猖狂?其实实质都一样,为何?自司马懿执掌曹魏大权,曹魏皇族命运就注定了!
一、高平陵政变是奠定司马家权势的基础。
公元249年2月,司马懿通过装病成功欺瞒了同样是权臣的曹爽后,借由曹爽陪同魏帝曹芳祭扫高平陵之机以雷霆之势发动政变。
这次政变名以上是针对曹爽的,但身为君主的曹芳如若不傻必定会十分清楚司马懿真正的目标就是自己。高平陵之变,司马懿杀曹爽,曹魏大权旁落司马家,是魏帝彻底傀儡化的开端!
二、傀儡下的魏帝废杀成为必然。
司马师与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是开启魏帝傀儡化的肇事者。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司马家两兄弟深得父亲真传,全力维护自身的权利。
曹芳不服那就废了,另立新帝!曹髦妄图重掌大权?那就假借手下之手杀了!兄弟二人之举出于的目的完全一致,只是具体落到实际行动是才稍显差异。因此基于初衷与目的来看,兄弟二人是一样的。若要真要论谁更猖狂,那么必然是他们的父亲—司马懿。因为司马懿以臣子身份操控魏帝才是猖狂至极!
- 总结
本质上而言司马师与司马昭只是其父亲司马懿行事作为的继承者,废杀魏帝并无二致。但若按古代儒家君臣礼法来看,司马昭杀魏帝显然比司马师废魏帝来得更严重。废帝可出于儒家认可的理由,但杀帝是完全是叛逆之举。因而以礼法论,司马昭更猖狂!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除掉政敌曹爽,掌握了曹魏大权。自此之后,曹魏大权落入了司马家族手里,虽然皇帝还是姓曹,可是大权在姓司马的手里,曹魏名存实亡。
两年后(公元251年),73岁的司马懿寿终正寝,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更加变本加厉,压迫曹魏宗室。其中发生了两件大事,哥哥司马师废了魏帝曹芳,弟弟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那么哥哥和弟弟,到底哪个更猖狂?答案有点意外,是废黜魏帝曹芳的司马师更猖狂,分析如下。
司马师废黜曹芳
在高平陵之变后,司马家族掌握大权,而魏帝曹芳变成了一个和汉献帝一样的傀儡,然而他又不甘于臣服于司马家族的淫威之下,想要奋起反抗,重新夺回大权。在朝堂之外,地方发生了多次叛变,如淮南三叛等。在洛阳,也发生多次勾心斗角的政变。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联合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光禄大夫张缉等人,效仿司马懿,发动政变,除掉司马师,以夏侯玄为大将军。但是由于司马师的眼线太多,计划泄露,李丰、夏侯玄、张缉三人都被司马师诛杀,连张皇后也被废。但是,司马师认为曹芳已经不听自己的摆布了,对其猜疑,于是废曹芳为齐王。
他想要立彭城王曹据为帝,但是郭太后不同意,执意要求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司马师争执不过,于是派使者迎立曹髦为帝,大权自然还在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手里。《晋书》中相关记载如下:
帝固争不获,乃从太后令,遣使迎高贵乡公于元城而立之,改元曰正元。
早在汉献帝时期,曹操作为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虽然汉献帝多次想要除掉曹操,收回权力,都被曹操识破。如衣带诏董贵人及其父亲车骑将军董承等人被曹操诛杀,伏皇后及其父亲伏完伺机除掉曹操,也被曹操处死。然而,曹操却从没想过废黜汉献帝,一直尊其为帝,还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嫁给汉献帝。
现在,司马师没有效仿曹操,在曹芳不安分之后,立刻将其废黜,改立皇帝。因此,司马师是非常嚣张、猖狂的。
司马昭杀死曹髦
曹芳被废后,新登基的皇帝是曹髦,但是大权仍然在司马兄弟两人手中。眼见司马师在朝堂之上耀武扬威,曹髦心中不安,又忧虑被废受辱,心中有了废黜司马昭的想法。然而,这是鸡蛋碰石头,曹髦无兵无将,如何与司马昭对抗。
如果是其他人,或许就任命了,但是颇有太祖曹操之风的曹髦却不甘为傀儡,即使与司马昭鱼死网破,自己身死也在所不惜。
公元260年的一天,曹髦召集冗从仆射李昭、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尚书王经等人,激愤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自出讨之。”但是,这几个所谓的曹魏忠臣,也不是那么“忠”。
其中王沈、王业两人转眼间,便将曹髦要讨伐的事情告诉了司马昭,使其有了准备。曹髦也意识到大事泄露,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便率领左右奴仆,进攻司马昭所在的府邸。
曹髦虽然没有实权,却是大魏皇帝,普通士兵看到是不敢动手的。曹髦刚开始,也很顺利,一直打到了司马昭的府门外。贾充带人挡住了曹髦,令手下杀曹髦。太子舍人成济为了荣华富贵,上前去刺杀曹髦,将曹髦杀死。《三国志·三少帝纪》注引《汉晋春秋》记载:
中护军贾充又逆帝战於南阙下,帝自用剑。众欲退,太子舍人成济问充曰:“事急矣。当云何?”充曰:“畜养汝等,正谓今日。今日之事,无所问也。”济即前刺帝,刃出於背。
在古代,皇帝是至高无上的,即使是傀儡,尊严也不允许挑衅。但是曹髦却被人杀死在大街之上。杀死曹髦的成济,不但没有得到奖励,反而葬送了了自己一家人的性命。
结语
有人认为司马昭杀了魏帝曹髦,而司马师只是将魏帝曹芳废黜,自然是杀死皇帝的司马昭更猖狂了。
实则不然,曹髦之死,是一个意外,属于突发事件,司马昭从内心是不想明面上杀死皇帝的,这将使其背上弑君的罪名,堵不住曹魏满朝文武大臣之口。因此,曹髦的死,并非司马昭愿意看到的结果,也不是他的本心。
而曹芳被废,是司马昭在除掉筹谋政变的李丰、夏侯玄、张缉三人之后,还不放过皇帝曹芳,是有预谋的。
在曹魏大臣的眼里,有预谋的废帝之举比突发的曹髦之死更猖狂,更是对皇权的挑衅。因此,哥哥司马师比弟弟司马昭更猖狂。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您好!我是@齐一人 我试着回答这个问题。
三国时期,豪杰辈出,群雄逐鹿。 滚滚长江东逝水,尽是英雄血。争来斗去,三国归晋,司马家族成了最大的赢家。除了老奸巨猾的司马懿打下的基础之外,他的两个儿子 司马师与司马昭也为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把司马懿比作"鹰",历史记载其外貌是"鹰视狼顾",而且他确实有鹰一样的犀利而长远的战略眼光和鹰爪一样的锐利致命的手段。那么,他两个儿子司马师 司马昭的铁腕冷血就更青出于蓝了。一个如狼,一个似虎。
下面我们就把司马师与司马昭做一对比:
1.司马师作为司马家的长子,在司马懿死后接过司马家族的大旗,独揽朝廷大权。公元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掉专横跋扈的司马师,事情败露后,司马师杀掉所有参与其中的大臣,又把曹芳废掉,改立曹髦为帝。因其擅行废立,毋丘俭、文钦等人不服,起兵勤王,司马师在平乱途中因文钦之子文鸯夜袭大营,惊吓过度导致眼疾突发,不久便一命呜呼。其刁钻狠毒 机警过人,故后人有称其为"独眼狼"。
2.司马昭作为司马师的胞弟,当然要继续完成他哥哥的未竟事业。其凶狠程度与铁腕手段更胜其兄一筹。他同样经历了他哥哥要被魏帝罢黜的命运,公元260年,曹髦召见群臣,商议罢免司马昭权力之事。言道: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司马昭闻讯立即做好应急准备。曹髦只好亲自带领人马去抓司马昭,但司马昭暗中指使家将贾充让太子舍人成济刺杀皇帝,成济一戈就把曹髦扎了个透心凉。
事后司马昭忌惮世人说他弑君,就把锅甩给了刺杀曹髦的成济。将成济处斩并灭三族。他自己则伏地恸哭是手下人乱来才刺死了皇帝,并不是他本意。其演技堪称一流!
司马昭完全是顺我者昌 逆我者亡。比其兄司马师更绝。不论文人与武将,只要觉得不与他一心,就格杀勿论。他不仅下令杀了"竹林七贤"的嵇康,还把灭掉蜀国的两位功臣钟会邓艾也都杀了。
结语:司马昭不仅比司马师更心狠手辣,而且更会玩造型。吃人不吐骨头的那种。早已像狮虎一样自带王者之气。如果不是他病死的早,可能不用等到他儿子司马炎称帝时,他自己就捷足先登了。
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的猖狂程度其实都差不多,亦或者说,司马懿这一支脉的子弟都比较猖狂。
正始十年正月,司马懿趁着少帝曹芳去拜谒魏明帝之墓的时候,突然发动高平陵事变。高平陵事变的成功,使得曹魏政权旁落,司马氏掌控了曹魏的政权中心。不久之后,司马懿去世,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开始掌控政权。
虽然司马师是废除少帝曹芳,但实际上司马师不想杀掉曹芳吗?答案肯定是想的。但是,当时的局势和曹芳的动态却没有给司马师杀他的理由。因为在嘉平五年的时候,吴国太傅诸葛恪派遣十万大军来包围合肥新城,曹魏的边境危急。
司马师为了解救新城,曾命令司马昭率军去伐吴,同时还派遣毌丘俭和文钦从扬州方向进攻。经过一系列的战斗,司马昭才把诸葛恪打退。随后,嘉平五年,曹芳打算命令中书令李丰,太常夏侯玄等人发动政变,欲要废除司马师。
注意,曹芳只是打算,还未真正地动手。而这一计划的泄露后,司马师才提前出动军队去围杀李丰等三人。正是这一变化,使得曹芳失去了手中的少有力量,再也对不了司马师产生威胁。况且,当时曹魏的一般忠臣还有健在和支持的。
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司马师不可能斩杀曹芳,把还不容易站稳的跟脚再次弄到风潮浪尖上,给曹魏的那些忠臣有“清君侧”这种类似的名头。所以,到了最后,司马师只能把看不顺眼的曹芳给废除了,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而司马昭弑帝的情形又和司马师当时的不同。在司马师去世之后,司马昭便继承兄长的位置,继续掌控着曹魏。并且,司马昭期间还发动东征,一度打到寿春,杀死了诸葛诞,逼降了吴将唐咨等人,其威势比兄长司马师更甚。
再者,司马昭为了再次出现曹芳的事情,可是把曹髦身边的人换了一次又一次,只要是风吹草动,司马昭就可以得到消息。而在甘露五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为了能够拼搏出一线生机,曹髦再次做出了和曹芳一样的举动。但是,曹髦比曹芳更为果决。
曹髦直接率领着宫中的宿卫和一些忠心的奴仆,拔剑登撵的出宫寻找司马昭去了。而曹髦的这种行为,无疑更像是在冲锋陷阵。所以,当曹髦的队伍和司马伷,贾充等队伍相撞时,乱军之中被成济所杀。而成济之所以去杀曹髦,是中护军贾充在一旁的建议,说是该时候表现忠心,为司马昭解忧的时候。
所以说,当时的司马昭根本没有和曹髦对阵,而是贾充在拿主意。但无可否认的是,贾充是司马昭身边的重臣,而其的所行所想很大程度上会有司马昭在背后的指使。所以说,虽然都认为司马昭是弑帝,但其没有直接参与进去。最后,只是把热血冲动的成济推出去诛灭三族,才草草了事。
但总的来说,司马师和司马昭两兄弟都是比较猖狂的人。
弑君比废帝严重多了。
司马师废了曹芳,大将军还是当着,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并没有对他造成什么特别多影响。
而成济杀掉曹髦后,司马昭立即陷入了巨大的政治危机,司马家的人司马望都觉得这事不对,陈泰更是指着司马昭说杀贾充谢天下。司马昭问能不能退一步,陈泰说只能更进一步。
这局面逼的司马昭不得不运用对外战争来缓解矛盾,魏国自从曹爽死后,从来没有主动进攻过蜀国,这次居然只能去伐蜀。那个时候,如果没有钟会和姜维的阴谋论的话,司马昭其实是把脑袋别到裤腰上去拼命了。
当然是司马昭更猖狂一些,如果说司马师还有一点遮羞布,那么到了司马昭时,已经到了丝毫不掩饰的程度,“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可不是说说的。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杀掉曹爽,得以掌控曹魏大权,从此司马氏成为了曹魏的实际掌控者。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接替司马懿掌控曹魏大权,司马师所作所为都还算是一个权臣之事。即便是对于曹魏皇帝曹芳的废黜,也是在曹芳想要除掉自己时,才逼迫郭太后废掉曹芳,立曹髦为帝。
相比自己的哥哥司马师,还有所收敛,在司马师死后掌权的司马昭,直接是毫无掩饰自己的篡逆之心。
在无法无天的一番严苛执政举措后,被司马师扶立为皇帝的魏帝曹髦,终于忍无可忍,于是率领宫中奴仆,架着车出宫想要攻打司马昭。
曹髦明知当时司马昭势大的情况下,依然选择鲁莽的办法,足以看出当时司马昭在朝中的权势,以及对曹魏皇帝身份的曹髦,有多大的威胁和虎视眈眈。
面对还是皇帝的曹髦,将要攻打自己,司马昭也没怎么在意,让宠臣贾充领人拦截。
在宫城门口,贾充拦下乘车出宫的曹髦,对于皇帝一点都没有敬畏之心,直接让人杀掉了这位曹魏皇帝。
司马昭知道这件事之后,只是将动手的太子舍人成济杀掉,而对于弑君的主谋贾充,并没有什么惩罚。
无论是司马昭的部下贾充的肆无忌惮,还是司马昭最后毫无波澜的处理,都足以见得当时司马昭的猖狂。
不仅如此,对于被杀掉的曹髦,司马昭还剥夺了曹髦的皇帝谥号,改立他为高贵乡公。死者为大的古代,尤其是死者还是一位名义上的皇帝,司马昭都敢这般肆无忌惮,足见其猖狂程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想必大家都听过‘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这这句话,而这句话出自皇帝曹髦之口,管中窥豹,由此可见司马昭比司马师猖狂多了。而司马昭的猖狂,还不仅仅体现在这句话上。
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接替他成了大将军,统率全军,和父亲、兄弟比起来,司马昭更加跋扈专权,而曹髦眼见皇室威严不再,自己也不甘心做一个傀儡,因此写下了《潜龙》这首诗,诗歌主要讲述了一条受伤受困的龙无法跳出深潭,无拘无束地升天入海,只能深居井底,紧咬牙齿藏起龙尾,眼看泥鳅、鳝鱼等在自己的眼前张牙舞爪。曹髦觉得自己就像这条龙,故以龙自比,来表达自己无法施展抱负的抑郁心情。
不料,有人向司马昭禀告了此事,司马昭大怒,在朝堂上公然呵斥曹髦:“我司马氏为魏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你却说我们像张牙舞爪的泥鳅、鳝鱼!”曹髦听得胆战心惊,司马昭看他不出声,就冷笑着出去了。司马昭连起码得君臣礼节都没有,如此赤裸裸的打曹髦的脸,作为一个皇帝,肯定受不了,这也是事后曹髦不顾后果,冲动的带领禁卫军、侍卫、宦官赶往司马昭住宅的主要原因。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司马昭知道曹髦的目的后,派亲信率兵马拦截曹髦的过程中,他的手下一剑杀死了曹髦。与司马昭的朝堂上辱骂皇帝,并把皇帝杀了相比,司马师简直是太柔和了。你们觉得呢?欢迎不同的意见评论交流。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