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其实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曹操主动发动的,赤壁之战比较好理解,难理解的是官渡之战,不是袁绍先发动的吗?其实不是,而是曹操,是曹操在公元198年杀死吕布后,就准备攻打支持吕布的张扬,结果张扬被部下杨丑杀死,杨丑又被眭固所杀,眭固准备准备制造袁绍,曹操派出史涣、曹仁率军斩杀眭固,同时吞并了河内郡。

要知道河内郡在黄河以北,曹操的传统势力在黄河以南,曹操第一次把势力伸到了黄河以北,导致盘踞在黄河以北袁绍势力的不满,所以袁绍在统一河北四州后,立即就发动了针对曹操的战争,但若论官渡之战引发的原因,那还是曹操挑起来的,是他先进攻并占据了黄河以北的河内郡。

曹操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相同的因素有:

1、都是曹操先发动的战争。

2、战争双方都是沿着江水对战,官渡之战是双方隔着黄河,赤壁之战是双方隔着长江。

3、都是争夺地方霸权的战争,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整个北方八州控制权的战争,赤壁之战是曹操与孙权、刘备争夺南方控制权的战争。

4、都是实力弱的一方取胜,官渡之战是实力弱的曹操取胜,赤壁之战是实力弱的孙权、刘备取胜。

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的不同点有:

1、双方实力差距不同,官渡之战曹操弱,袁绍强,赤壁之战,曹操强,孙刘弱,曹操的实力由官渡之战的弱小转化为赤壁之战的强大。

2、曹操所面对的敌人不同,官渡之战曹操面对的是多疑寡断的袁绍,赤壁之战曹操面对的是英明果断的孙权与败而不懈的刘备。

3、天下形势不同,官渡之战天下形势不明朗,当时很少有人看好曹操,赤壁之战天下形势逐渐明朗,绝大多数人倾向于曹操会取得胜利,就连孙权内部的张昭也是执意要投降。

赤壁之战

4、两场战争打得很不同,取胜因素也不同。官渡之战曹操取胜的原因是个人能力突出,再加上采取了果断的计策,许攸献上了烧毁袁绍粮食的情报,以烧粮而击溃袁绍,官渡之战存在的时间超过了一年以上,赤壁之战是一场相遇战,周瑜击败曹操的理由就是火攻计+黄盖的诈降计,以计谋取胜,而且赤壁之战存在的时间很敌,只有短短几天时间。

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而不能打赢赤壁之战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局势和谋略不同。

刘备、孙权、曹操

官渡之战是曹操在正确的时间里打了一场正义的战争,赤壁之战是曹操在错误的时间里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官渡之战本身就是曹操发动的,因此在战前做了很多准备,包括稳定南方,与孙策联姻,招降张绣,拉拢刘表,严防关中,曹操在做好自己大后方的绝对安全后,才发动了战争,相比于袁绍,显然没有做好准备与战备,袁绍手下谋士田丰明确告诉袁绍,不要与曹操硬碰硬发动战争,而是提出三年疲惫曹操的计划,可惜袁绍不听,最终败兵官渡。

官渡之战的局势是北方需要统一,因为打到这个时候,北方幸存的只有两大势力了:袁绍与曹操,只有打到一方灭亡或者投降之时,局势才能稳定,北方到这个时候已经经历了多达20多年的战乱,百姓厌倦了战争,只想过个好日子,皇帝又在曹操手中,代表了曹操是正义和出师有名,所以最终是曹操胜。

赤壁之战的局势是曹操进行统一天下的战争,从曹操的角度来看,是统一天下的战争,但从江东豪强与百姓来说,却是一场曹操的侵略战争,江东军队是为了保家卫国而战,为了保存自己家族的亲友而战,所以能够激发出士卒的巨大战争力,相反曹操因为拿下了荆州,但没有在安抚荆州方面作文章,反而只在江陵城待了不长不短的两个月时间,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发动战争,曹操发动战争的时间晚一点也好,比如贾诩就曾经劝曹操不要急着西征,应该先收复人心,但是曹操不听。

曹操与袁绍

或者说曹操发动赤壁之战的时间早一点,在拿下江陵城就迫不及待地攻打刘备或者东吴,那样的话孙权和刘备来不及联盟,处于各自为战的局面,曹操说不定不会失败,反而会一举拿下江东,可惜曹操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放弃了一个统一天下的绝佳机会。

再说谋略,官渡之战是曹操阵营谋略策划得最好的阶段,从白马之战声东击西斩颜良、延津之战诱敌斩文丑,再到两军对峙不分先后,最终曹操听从了许攸大胆的偷袭乌巢的计划,曹操果断做出判断,再加上袁绍集团内斗非常厉害,消耗非常大,所以曹操才会取胜。

孙权与刘备

而官渡之战则反过来了,看不到曹操阵营出过什么主意,也看不到从曹操接受了别人的谋略,比如贾诩的建议曹操就不听,只能看到孙权手下的周瑜不断地听从部将的谋略,采取了火攻计+诈降计把曹操击败了,曹操这一方在赤壁之战时的谋士表现非常欠缺,或者谋士发现了问题所在,但是曹操始终没有听从,所以才会导致曹操的失败。

就连诸葛亮在隆中对也说过,曹操打败袁绍靠的是计谋,而不是实力的强弱,曹操从官渡之战的谋略不断采用,到赤壁之战不听他人意见为止,就已经注定了曹操在官渡之战的胜利和在赤壁之战的失败,而原因就是局势和谋略不同。

最佳贡献者
2

官渡作战是曹操和袁绍的较量。尽管袁绍势力强大,兵多将广,实力远在曹操之上,但曹操为什么会赢呢?

一,曹操足智多谋,善于采纳不同观点作出决断。

二,袁绍优柔寡断,帐下谋士各自为政,让袁绍无法决断。

这就是官渡之战,曹操赢的主要原因。

那赤壁之战,曹操又为什么会输呢?

一,曹操骄兵必败。曹操一路杀来,下荆州,得降兵甚多,号称百万之兵,目中无人,所谓所向披靡,让曹操放松了警惕。

二,孙刘二家合力破曹。这次,曹操碰到了劲敌,一是神机妙算的孔明,二是文武双全的周瑜。在这样二个人的合力对抗面前,曹操的骄兵就算完蛋了。

3

这个问题问得好。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有不少相似的地方,都是历史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且两场战役都有曹操参加。然而,有趣的是在两场战役中,曹操的身份做了个惊人的大反转:官渡之战中势力弱小的胜者,成了赤壁之战中势力强大的败者。

这看似不可思议的结局,其实有着其必然性。

一、对手不同

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对手是势力强大的袁绍。官渡之战前,袁绍刚刚打败北边的公孙瓒,可以说是挟胜利之威。但是,袁绍非但狂妄自大,看不起曹操,更主要的是他寡谋少断,且疑心较重。袁绍手下谋士、名将不少,但使他不能很好地发挥其作用。战前,郭嘉为曹操分析了袁绍的十条必败因素,可谓入木三分。

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对手是势力弱小的孙权和刘备。孙权和刘备的兵力加在一起也不到十万,势力上比曹操弱不少,跟官渡之战中的曹操有些类似。

曹操大兵压境,孙权为保父兄创下基业,自然会全军用命。而此时的刘备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可以说是保命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是孙权和刘备当时的战斗心态。

另外,孙权和刘备都是野心勃勃且知人善任的当世枭雄,非袁绍可比。

二、曹操的心态

官渡之战中,作为势力弱小一方的曹操正处事业初期的快速上升阶段,上下一心,全军用命,积极进取。尽管袁绍兵力强大,但曹操深知兵在精而不在多。曹操账下有着一流的谋士,当时名将尽管不多,但皆是忠勇善战之士。更为关键的是,曹操此时头脑非常清醒,招贤纳士,求贤若渴,能接纳各方面的意见。许攸则是最好的明证。

到了赤壁之战时,曹操基本平定了中原地区,势力大增,自信心也随之爆棚。此时,曹操的势力可以说是官渡之战的袁绍。平定北方和统一中原,难免让曹操有些得意忘形,听不进不同的声音。江边横槊赋诗,一曲《短歌行》,将曹操必胜的得意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这其实也为赤壁之败埋下了祸根。

三、天时地利于曹操不利

官渡之战中,曹操一方以逸待劳,可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袁绍想一举拿下曹操,实现统一中原的野心,于是兵锋南下,直指官渡。曹操为了争得一席之地,奋起反抗。袁绍劳师远征,曹操以逸待劳。

赤壁之战中,曹操成了袁绍的角色。曹操统一中原,收编了不少中原部队,之后又收编了荆州兵。曹操号称拥兵百万,其实最多也就八十几万,且不少是收编不久的部队,还没经过整顿,战斗力自然不会太高。

赤壁之战主要打的是水战,而曹操的主力却是不吸水性的北方人,战斗力必然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而孙权则不然,东吴地处水乡,水战是其强项。而刘备一方,则一直由关羽负责训练水军。

天有不测风云。隆冬时节,长江江面平时刮的都是东南风,而曹操来后,却刮起了西北风,看来是天要送风给曹丞相。

正是这莫测的风云,创造了火烧赤壁的壮举,何况孙权和刘备又善于打水战,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势力强大的曹操的惨败。

4

官渡之战,是决定北方形势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赤壁之战,是三分天下的重要转折点。这两场战役中,都会一个人物有关,那就是曹操。官渡之战的胜利,让曹操一举从一个小小的诸侯逆转为北方最大的诸侯。赤壁之战的失败,使得曹操想一次而统天下的想法落空,孙刘联盟崛起,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局势。

那么,曹操为何能够以少胜多,在官渡之战战胜了袁绍;但却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被孙刘联盟以少胜多给打败了呢?

其实,这两场战役的胜败,很大程度上和曹操的心态有关。一方面,在官渡之战的时候,曹操还是一个小小的诸侯,他渴望胜利,渴望有所作为。同时,他也不想混的比自己的好友袁绍差。所以,当他成为兖州牧的时候,就开始不断地积攒实力,收拢了一大批人才。譬如,程昱、荀彧,于禁、李典,等。

在有了地盘,有了人才之后,曹操就开始以兖州为中心,向四周扩张,把兖州这块地盘打造的坚固无比,特别是有了被吕布和陈宫的“偷家”经历之后。同时,为了弥补和袁绍之间的差距,曹操三征徐州,二征宛城。在打宛城,为了收服张绣的时候,还很残酷地牺牲了自己的长子、侄子,以及爱将。

可以说,为了即将打响的官渡之战,曹操可是牺牲了很多。而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和麾下的谋士日夜讨论战策,先后在白马之战、延津之战,以及解许都之围等战役中,皆有胜利。最后,更是在即将断粮的时候,采用许攸的建议,亲自冒险地带兵偷袭乌巢粮草,方才一战而定的战胜了袁绍。

但是,“顺风浪,逆风投”。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很好的阐释了这一句话。

赤壁之战,可以说是决定是曹操一统天下,还是曹孙刘三分天下的重要时刻。在那个时候,曹操已经消化完袁绍的势力,成为了北方最大的诸侯,手上掌控着青幽冀并兖徐等大州,率领着“百万大军”南下。与之相对的,孙刘联盟可是小众,当时的孙权仅有江东一地,而刘备更是“丧家之犬”,紧靠着刘琦的江夏据守。

按理说,在这样敌我差距甚大的局势下,曹操应该能够很快的打败孙刘联盟才对。但结果出人意料,曹操失败了。曹操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心态有关。因为接连的打败了吕布、刘备、袁绍、以及刘表(当时已去世,儿子刘琮继任)等诸侯,又掌控着这么多地盘,曹操的心中难免有些骄傲自满,大有“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感觉。

在这样的心态下,曹操与孙刘联盟的对决还要依靠水军的战斗。但曹操为了加快统一,并没有沉淀下来,安心的发展水军。更为主要的是,曹操还依次中了周瑜的计,如,蒋干盗书、蔡瑁张允“投敌”、阚泽的出现表演,以及最关键的黄盖诈降,等等。

赤壁之战的重要转折点,就是黄盖的诈降。因为曹操相信了黄盖的诈降,使得他对黄盖等人掌舵过来的船只没有过多的防备,才让黄盖能够成功的实施了火烧战船的计划。也正是因为这样,曹军才在混乱之中难以反击,最终造成打败。

所以说,如果曹操当时消化完袁绍的势力,像后来的司马炎一样先稳定下来,把水军发展壮大,再一举攻打江东的话,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是有很大的成功率的。但可惜的是,当时的曹操已经志得意满,想减少士卒的损失,利用最小的牺牲来换取最大的胜利,才相信了黄盖的诈降。也正是因为这样,曹操在官渡之战中胜利了,而在赤壁之战中失利了。

5

嗯,给大家聊一聊这个问题。

官渡战役

从上图可知,199年袁绍终于消灭了拖累自己七八年的公孙瓒,彻底腾出手来,准备南下击败曹操,争霸天下。

此时,袁绍拥有大将军之名,四世三公之威望,占有幽州、并州、青州、冀州。虽然地盘不比曹操大,但强在人口多钱粮多,可用军队也多,特别是冀州遭受战火少,具备远比曹操更强的实力。最重要的是,袁绍没有外部忧患,只需要向南进攻。

曹操的劣势在于:

虽然占据中原司隶、豫州、兖州、徐州、荆州北部,地域广阔,但经历黄巾与军阀混战之后,真正是千里无鸡鸣的惨状,人口少钱粮自然少,军队战斗力虽然强一些,但四面都是敌人,能正面与袁绍对阵的军队虽不至于不足万人,但也不会超过三万。即便就是这样,曹操军粮也严重缺乏,因为没有人耕种,而世家是不缴纳税金的。

所以袁绍趾高气扬,以十万大军南征,准备吞并曹操这个曾经的小兄弟。不仅朝廷大臣,就连曹操的很多老部下也偷偷写信给袁绍提前结交,就是因为曹操局面极劣。

官渡战役的过程不说了。

为何曹操胜利了?

第一、曹操及谋士与主力军官有信心。

第二、袁绍军众但战斗力确实不足。

第三、袁绍渴望堂堂正正击败曹操,没有分兵包抄许昌。而阴谋袭击许昌的孙策意外被刺身亡,曹操没有了后患。

第四、僵持不下的袁绍内部争夺严重,许攸叛逃,曹操亲帅精锐袭击乌巢,失去粮草的袁绍又没有攻下曹操大营,军官士兵开始崩溃,曹操因此打断了袁绍脊梁骨。

赤壁大战

200年官渡战役后,曹操花费了7年才彻底平定残袁势力,208年也开始南征。

过程也不说了。

军事对比:曹操南征主力10万,刘琮投降军队12万。刘备刘琦不足2万,周瑜三万。

曹操为何没有成功?

1、曹操主力不惯水战,而荆州水军战斗力差距江东不少。

2、曹操军队22万,荆州官员差役及其眷属等最少30万,这些人到209年1月吃光了荆州仓库,又难以自北方运输。

3、曹军久居水边,风寒与血吸虫病造成战斗力下降,难以坚持。

4、重要的是,此时北方的人口经济对南方没有绝对优势。

所以,曹操主动退至襄樊,原路返回北方去,还主动烧光了荆州水军船只。

6

我是对话历史,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曹操为何能够打赢官渡之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兵力对比:曹操大概三四万人,袁绍十一万大军,袁军数量占优,而曹军单兵素质占优。所以平分秋色,整体实力袁军略胜于曹军;

2、谋士对比:曹操账下谋士众多,且都富有谋略,如程昱、郭嘉等。袁绍账下谋士郭图、沈配、许攸等,各怀异胎,互相诋毁。曹操完胜;

3、武将对比:曹军猛将如云,如五子良将等,袁军有张郃、高览等,但二人后来投降曹操,曹操军力大增,袁军损失惨重。

4、后勤对比:袁绍占有四州之地,后勤充足,曹操后勤几乎断绝。这方面袁军占优。

5、统帅对比:曹操足智多谋,用兵如神,并且善于采纳谋士意见,人尽其用。袁绍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又高傲自大。所以曹操完胜袁绍。

经过各方面对比,曹操在统帅素质、谋士、武将以及单兵素质等方面占有,袁绍只是在士兵数量和后勤占优,所以曹操最终击败袁绍,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

其次、曹操为何没有打赢赤壁之战?原因如下:

1、曹军士兵都是北方人,不善于水战,而孙刘联军善于水战;

2、曹军士兵不适应南方气候,且出现瘟疫,导致大量非战斗减员,军队战斗力减弱;

3、曹操利用荆州水军对抗东吴水军,荆州水军战斗力弱,且不愿意给曹操卖命,所以无法取胜。

4、赤壁之战时冬季气候偏冷,导致粮草供应不足,士兵和战马都吃不饱;

5、曹操南下荆州,没有稳扎稳打,巩固战果,收买人心,而急于与孙刘决战,战略出现失误;

6、曹操对江南冬季的气候不够了解,冬季某个时段会出现逆风,导致孙刘联军采用火攻,遗憾折戟。

由此可见,曹操善于陆战,孙吴善于水战,曹操拿自己的短处来对抗孙刘联军的长处,所以最终没有取胜。

7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历史上最经典的以弱胜强战争。其中曹操又是这两大经典战争的绝对主角。只不过官渡之战曹操以弱胜强击败了袁绍,奠定了自身北方霸主的地位。而赤壁之战,曹操确实以惨败收场,不仅抬高了对手周瑜的名望,更是因为赤壁之战导致了后来三分天下的政治格局。想想不觉得就非常的讽刺,曹操本身就是军事战略的老手,他也知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的道理。但赤壁之战的惨败则完全是曹操的大义所导致。造化弄人啊。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经典战役之一,当时身为北方最大诸侯的袁绍,出于吞并扩张的目的,开始对曹操这个心腹大敌动手。当时袁绍击败了公孙瓒,占据了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意欲南向以争天下。而袁绍的“近邻”曹操呢?挟天子以令诸侯,并且先后击败了吕布、袁术占据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豫州、司隶。如此强大的两个政治集团,而且还连接的如此紧密,他们双方之间必定会有决定性的一战。这就是官渡之战的本质。

当时以袁绍和曹操的实力对比来看,显然从任何方面袁绍都碾压曹操。和曹操的四边环敌不同的是,袁绍没有后顾之忧。而且袁绍粮草充足,随时可以征调十多万大军。曹操在兵力,底盘和粮草方面都不占优势,或许唯一的优势就是曹操比袁绍更知人善用。事实证明也确实如此,曹操的官渡之战胜利的十分巧合。如果没有许攸的背叛,曹操如果没有接纳许攸,那么官渡之战胜败还真的尚未可知。或许战争的结局也就改写了。所以说曹操的官渡之战运气占了很多的成分。

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却犯下了诸多知名的错误。首先就是太过于急功近利。本身曹操南下的目的就是荆州刘表。但刘表身死,刘琮又胆小怕事直接投降了,所以曹操认为自己一方实力不但无损,反而大增。所以曹操想要一鼓作气消灭东吴,彻底奠定自己一方独霸天下的架势。但曹操忽略了很多细节,首先曹操军队多为北方人,他们根本不善水战。曹操仓促对东吴用兵非常不明智。其次,虽然看似曹操实力强大。但曹操麾下军队质量参差不齐。原本的曹军不善水战,而荆州降兵虽然擅长水战,但一方面刚刚投降士气不振,另一方面和曹军配合又不够默契。打打顺风仗还行。一旦受挫立刻就会土崩瓦解。

从对手方面来讲,曹操当年官渡之战碰上的是袁绍这种没有主见能力又一般的统帅。但赤壁之战,曹操的对手可是周瑜这种超一流统帅。曹操把对方袁绍的方式来对付周瑜,那么擎等着失败嘛。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评论支持一下。

8

我是设计师学文史,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官渡之战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自黄巾起来以来,诸侯割据,河北袁绍、兖州曹操、徐州吕布、扬州袁术、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幽州公孙瓒、南阳张绣等各方势力,长期互相攻阀。在连年征战中,各路势力纷纷被兼并,北方大部形成了曹操和袁绍两大集团,战争的爆发越来越近。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官渡之战胜利原因

  1. 战略得当。曹操所采取的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重点设防,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战略方针。

  2. 善用谋士、依计行事。荀彧、荀攸在战争中皆有大智谋,使曹操在战争相持阶段化险为夷,更加坚定必胜的决心。
  3. 接纳许攸,火烧乌巢,使得袁绍军心大乱,不战自败。
  4. 曹操挟天子令诸侯。民心所向,使得各地势力投诚。
  5. 袁绍外宽内忌,好谋无决,不善于采纳计谋。
  6. 曹操军纪严明,以一当十。袁绍军各自为战,指挥不力。

综上所述,曹操在弱势的情况下,在战略上部署得当,抓住了各种有利的条件,最终击败袁绍,统一北方地区。


赤壁之战历史背景

公元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大胜,公元202年,袁绍去世,袁绍集团被彻底消灭,公元207年曹操征服乌桓,逐渐统一北方。此时曹操军力强盛,统一国家势在必行。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爆发。

赤壁之战失败原因

  1. 以荆州水军为主力,错误估计其战力。

  2. 北方骑兵不熟悉水战,水土不服。多有疾病,战力受损。
  3. 对孙吴联军实力估计不足,对长江天堑认知不够。
  4. 西凉之患未除,马腾韩遂威胁后方。
  5. 曹操统一北方,声势浩大,在军队数量优势的情况下,已成骄兵。
  6. 孙刘联军以逸待劳,战术得当。

综上所述,曹操在巨大优势的情况下,在战略上部署失误,对决战形势严重误判,被孙刘联军抓住机会。曹操失去了短期内一统天下的时机,此战形成天下三分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9

我来试着回答。

首先来看为什么曹操能打赢官渡之战。事实上,官渡之战大概在建安五年到建安六年开始,打了很长时间,当时天下的形势对曹操很不利!第一,许都酝酿了一场反对曹操的政变“衣带诏事件”,刘备反出占据徐州,与袁绍呼应。与此同时,江东孙策,荆州刘表,张邈还有关中,凉州的马超等人都虎视眈眈,曹操随时可能被抄后路。

但是,曹操远交近攻,化险为夷了,最终出奇兵烧了袁绍的粮草,袁绍退回北方,这一场除了曹操运筹帷幄,袁绍“拙劣的表现”也是曹操胜利的重要原因。

再来看,赤壁之战为什么会输?赤壁之战开始时的形势已经比官渡之战好多了,但事实上北方仍没有完全平定,但曹操已经有睥睨天下的感觉了。

这一点导致曹操很自满,骄兵必败!其次,北方群雄基本被扫平,而南方刘表也新亡,所以,刘备与孙权有唇寒齿亡的感觉,再加上刘备和孙权远超袁绍,手下猛将谋士如云,又是主场作战,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一个占优势,所以必败!

总结,曹操参与了三国时期两大战役,官渡之战基本统一了北方,而赤壁彻底失去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10

官渡之战是曹操在官渡击溃袁绍主力部队。

赤壁之战是曹操在赤壁败给孙权和刘备的联军。

两场战争都是历史上的著名战役,且都是以少胜多。

虽然都跟曹操有关,但是结果却不一样。

官渡之战曹操胜利了,奠定了他统一北方的基础。

赤壁之战孙刘联军胜利了,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那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曹操为什么打不赢赤壁之战呢?

先来看看官渡之战

官渡之战优势——智囊团

官渡之战时,虽然两军兵力悬殊,但曹操身边有荀彧、荀攸等人,这些人是曹操扭转局势的关键。

首战白马之战,斩了袁军名将颜良、文丑,曹军士气大振。

战争僵持之下,听取荀彧的建议以逸待劳,又派人火烧袁军粮草,这些都是选取了正确的战争策略和计谋,为此战胜利的主要原因。

官渡之战——心态

官渡之战能胜利的重要原因还有曹操的心态。曹操和袁绍是老友,一直不想输给他。

作战之前,曹操对局势也有准确的判断。

而他自己对袁绍的性格秉性也比较了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曹兵虽远少于袁军,但此战对于曹操而言至关重要,胜则有望一统天下。

此战中,他每次用兵,都提前跟谋士商量,他自己也善于听取他们的建议。

取得一次的胜利后,依然小心谨慎,不大意,不冒进。

官渡之战——锦上添花

官渡之战曹操能取得胜利还有许攸的投降。许攸原本是袁绍的谋士。

因为家人犯法被捕,投降了曹军,并把袁军的囤粮地点告诉曹操,为曹军的胜利更添了一份筹码。

没有粮草的袁绍,败局已定。

而赤壁之战呢,曹操和孙权,刘备两军交战,兵力远多于两人之和,为什么输了呢?

原因如下:

其一: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占,败局已定

赤壁之战的主要地点是在长江区域,属于南方,而曹军北方人居多,水土不服,又晕船,曹军战斗力削弱,军心涣散。

战争由于又是在江上进行,为了让船平稳前进,曹操让人将船用铁索连在一起。

可是,作战时东风骤起,孙刘使用火攻,火势借着东风,战船瞬间火光四起。

将士手忙脚乱,船一时又难以分开,士气低落,抵抗不利。

大部分船队被烧毁,曹军不是被烧死,就是被淹死,伤亡惨重。

其二:大意,自负,不听劝

此战的曹操由于自身兵力十足,自认取胜轻而易举,对敌军战斗力误判。

他对自己的荆州水军战斗力的高估,对吴军作战能力的轻视,忘记了骄兵必败。

不仅不听手下谋士的建议,还在对敌军情况不明的情况下,疏忽大意。

曹操此时犯的大忌还有对诈降的黄盖的信任,黄盖只用一封信就取得了曹操的信任,足见曹操的粗心大意和自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