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床第非战场,秋月非兵将!

然而,雍正却让她“卸甲”。原因无它,这是雍正的口误。在白天的朝会上,雍正彻底被年羹尧刺激到了!

年羹尧率领有功将士进见雍正,雍正让他们卸甲,他们居然不敢卸。只有在年羹尧发话后,他们方才卸甲。

雍正心里极端地不爽,脑海中不断地浮现“卸甲”的诡异场面。以至和秋月独处,他明明想说的是一句“更衣”,脱口而出的却是“卸甲”。可见,雍正的愤怒已经无以复加。仅随其后,年秋月将默默承受雍正带给她的无边怒火……

给大家说说误把“更衣”当“卸甲”的故事吧!

在《雍正王朝》剧中,年秋月是个十分悲剧的人物。

秋月在很小的时候,就被父兄送进了四爷府。秋月勤劳体贴,四皇子挺喜欢她。当然,这种喜欢不是男女之情,而是一种主子对下人的欣赏。



秋月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孩。她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和狗儿、坎儿、翠儿等一帮雍府下人亲密无间地相处。

秋月的意中人是邬思道。他是位残疾人,但十分有才华。他在四爷府明面上是教胤禛的几个孩子,实际却是府里的核心幕僚。

刚开始,胤禛的打算是用秋月栓住邬思道。木兰秋狝时,弘历在康熙面前奏对得体,胤禛很高兴。按照常理,学生出了成绩,应该奖赏老师,胤禛却重赏了秋月,还给她全家抬了旗籍。可见,此时胤禛是把秋月当成邬先生的人来看的。



后来,随着年羹尧的官越做越大,邬先生和秋月的距离就越来越远。秋月忍不住问邬先生:“我们还能在一起吗?”邬先生回答道:“你迟早是四爷的人。”因为邬思道明白:胤禛为了笼络年羹尧,是一定要娶秋月作为纽带的。

秋月嫁给了胤禛,她认为完成了作为年家人的任务,从此不受年家的任何馈赠。以至于在她加封贵妃时,一群宣旨太监前来恭贺,她把仅有的八十两体己银子用来打发他们。



当年羹尧惹恼了雍正,秋月依然摆脱不了年家人身上的烙印。当时,雍正铁青着脸,屏退左右后,秋月打来热水为他烫脚。雍正一气之下踢翻洗脚盆,然后断喝一声“卸甲!”。可惜的秋月十分不解地摸索着解掉了外衣,雍正将错就错,语气中不含丁点儿感情地再次喝道:“再卸。”



泪水,模糊了秋月的双眼……

想想年羹尧和雍正:一个是威风八面的抚远大将军,一个是贵为人王的皇帝,两个男人之间的战争,何必去为难一个苦命的女人呢?!

那么,年羹尧究竟做了什么事,让雍正这么生气呢?

雍正二年,年羹尧赢得了青海大捷,雍正对年羹尧一时恩宠不可复加。他不仅加封年羹尧为太子太保,还赐爵一等公。

年羹尧被迎面滚滚而来的皇恩冲昏了头脑,表现得极为骄纵。

第一件事,皇九子胤禟到西北劳军,年羹尧坦然地接受他施行的大礼,却不知避让。

第二件事,年羹尧得胜进京时,那是黄缰紫骝,郊迎的王公以下官员全得下跪迎接。只见年羹尧安然坐在马上,看都不看他们一眼。王公大臣下马向他问候,他也只是稍微地点了一下头。

这两件事,年羹尧虽然越礼,雍正却是可以包容的。

第三件事,年羹尧为青海大捷的将士叙功,写了满满一本子的叙功人员名单。雍正稍微看了一眼,当着年羹尧的面问张廷玉怎么安排这些人,张廷玉回话:“先提拔立有大功的人员,至于其它人员,再伺机安排。”



然而,年羹尧对这种安排显得很不满意,他强调着说:“他们都是立有战功的人!”

第四件事,就是上面提到的卸甲一事。

天气炎热,有功的将士还身披重甲,雍正说:“卸甲,凉快凉快!”

将士们不敢动。



雍正以为大家没有听明白,就用询问的眼光看向怡亲王允祥,允祥大声地说:“没听见吗?皇帝让你们卸甲!”

将士们纷纷把目光投向年羹尧。

年羹尧微微一笑,说:“卸了吧!”

以上这两件事,是很惹雍正上火的。雍正没有料到年羹尧会质疑朝廷对有功将士的安排,更没想到朝廷的军队竟然到了皇帝使唤不动的地步!

特别是“卸甲”一事,虽然只是短暂地尴尬了三秒,然而转瞬之间,雍正的脸色黑得好像乌云密布。雍正憋了一肚子气回到寝宫,一路上都在心中念叨“卸甲、卸甲”。以至见到秋月,“卸甲”二字竟脱口而出。

作者声明:在正史上,雍正对年妃极好。年妃逝世以后,雍正才对年羹尧下死手。雍正对年家没有实行大肆诛连,仅惩罚了年羹尧和其子年富。另外,雍正也十分宠爱年妃所出的皇子福惠。

最佳贡献者
2

还得啰嗦一下:题主并未特指,回答以电视剧《雍正王朝》为蓝本。在《雍正王朝》里面,年秋月又是个悲剧性人物,是其兄长年羹尧的“晴雨表”,从雍正身边的红人变成“撒气筒”,夹在兄长年羹尧与雍正之间,郁郁而终。雍正要年秋月“卸甲”这一桥段,便是“撒气筒”的最明显体现。

兄妹和睦

年氏一族本属于雍正的包衣奴才,包衣即家仆。年羹尧是康熙朝进士,被雍正派往杭州将军手下,作参将。而年秋月的出场,应该是年羹尧安排临时照顾邬思道的。可以看出:

  1. 年羹尧看出雍正非常重视邬思道,为了讨主子欢心,不惜让妹妹年秋月,千里迢迢南下照顾邬思道;
  2. 年氏兄妹感情甚笃,年秋月对哥哥是言听计从;
  3. 雍正许久未曾见过秋月,秋月也未进入雍正府邸做事。
回京后秋月便进入雍正府邸,侍奉福晋。后经雍正向康熙说情,让年羹尧留京,结束了异乡戎马生涯。知道消息后的秋月,欣喜之情溢于言表,由衷为兄长感到高兴,结束了思念之苦。

地位上升

原本雍正只是仰慕邬思道的文采,聘请其作为儿子的家庭教师。不曾想,邬思道更善谋略,雍正甚是器重。往往有才的人,都是有脾气的,只有年秋月对其脾气,能驯服邬思道。以过立秋一幕为例,雍正全家都在等着吃饭,邬思道坚持世子要背完书,方可吃饭。雍正想到了让秋月出马,立马见效。于是,秋月成了开启邬思道这把锁的钥匙,受到雍正青睐。

助力兄长

之后雍正儿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在秋季围猎,大出风头。应该是邬思道谋划之功,甚至说弘历也是邬思道为雍正谋划的一步棋。

明朝成祖时,朱棣为立太子苦恼,解缙说:观圣孙。圣孙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或许邬思道也是受此启发吧。雍正一高兴,连带地将年氏一家抬入上三旗,翻身农奴把歌唱,结束了奴才的生活。

兄长年羹尧的升迁,固然与雍正的提携、朝廷各股政治势力博弈有关,也少不了秋月的助推。服侍好雍正的重要智囊,近水楼台,邬思道优先考虑年羹尧也无可后非。

政治联姻

年羹尧此人呢,能力固然强,但也野心勃勃,有点吃里扒外:

  1. 在奉命夺取《百官行述》之时,便擅自端了“八阿哥党”党羽,任伯安的“窝”,将钱财据为己有;

  2. 之后,又以四川巡抚身份进京述职,竟然先拜访八阿哥,令雍正大发雷霆。年羹尧早已记着八阿哥的好,因为当年八阿哥以拉拢又离间的手段,推荐年羹尧出任四川提督。

于是,邬思道尽忠职守,撮合了秋月与雍正的联姻,实则是加固主仆之间的关系,雍正需要年羹尧这颗封疆大吏的棋子,作为夺嫡之路上的支撑,同时也得拴住年羹尧,是一桩政治婚姻。功能上有点类似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诸侯国之间联盟,将皇子送去一国做人质,以保证盟约的履行。

受兄牵连

年羹尧在政治博弈中推向沙场,屡立战功。为雍正在继位之初,站稳脚跟,起了关键作用。但也越发的跋扈,目中无人,以致于超出雍正能容忍的限度:

  1. 在西北战事之时:(1)擅自罢免甘肃巡抚这样的二品大员;(2)以运粮迟到一天,杀了河南的押粮官。实际呢,是途中山洪爆发;
  2. 西北凯旋,雍正念其战功,令八阿哥统领百官出迎,行跪拜礼。然年羹尧不下马,仿佛很享受百官朝拜的感觉,直至雍正出现,才下马参拜;

  3. 大殿之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雍正接见有功之臣,见年羹尧部下大汗淋漓,赐其卸甲,缓解高温。不想,年羹尧不发令,连雍正的命令都不管用。

如此,之前的种种不满情绪累积,雍正将极度的不满,发泄在年秋月身上,就出现了要其卸甲的一幕,实则是指桑骂槐,说给年羹尧听的。年羹尧也不知怎么的,硬要跟雍正对着干,撞了南墙也不回头。年秋月受此牵连,在雍正心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不仅太后不容,连原来关系不错的雍正福晋也疏远她,更是在太后葬礼之上,被赶了出去,之后在郁郁而终。

秋月心理

本质上,年秋月对自己出身是自卑的,对奴才的身份是不认同,对奴才的生活有抵触。举例者三:
  1. 年羹尧回京,即使言明邬思道份量之时,福晋一旁帮腔,秋月对于照顾也是一百个不愿意:什么了不起的人,指着这个那个的伺候。说白了,不过是个身份高点的奴才,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2. 雍正为年氏抬旗,秋月喜极而泣,心里想必是因奴才的身份,受了不少委曲,得以释放;
  3. 雍正把对年羹尧不满,发泄到秋月身上。秋月恨死了奴才的身份,连哥哥也不愿意见,甚至动了托付终身,和邬思道远走高飞,离开雍正王府的念头,与李卫小翠离开雍正天差地别。

后记:

对于身份不认同的年秋月,限于女儿之身,找到邬思道这条路,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族的命运,是兄长年羹尧的“晴雨表”。起初,雍正需要年秋月,照顾好邬思道这一重要智囊。年秋月地位的上升,对于年羹尧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之后又成了拴住年羹尧的关键棋子,成了年妃。只不过年羹尧的嚣张跋扈,使得年秋月的地位一落千丈,郁郁而终。呜呼~~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捧个人场,点个赞呗^_^

3

(日尧居k古史答雍正王朝)

——之无限猜想200——027

雍正帝与年羹尧本是主仆关系,可是年羹尧做了大将军,今天凯旋回京向雍正帝述职,可雍正帝却在年羹尧大将军面前丢面子,受了一肚的窝囊气,回到寝宫后,他把这气撒到了自己的嫔妃年氏身上,因为这年氏秋月是年羹尧,年大将军的亲妹妹,所以雍正帝就把这口气洒到了她的身上。


(忘乎所以的年羹尧)

雍正帝给年羹尧过高封赏

如果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人一定对在大西北打了大胜仗的年羹尧,年大将军惋惜,他这次回京述职本就是回来接受雍正皇帝的封赏,可是接受封赏后,好端端的年大将军怎么就疯谜了呢?他怎么就忘乎所以了。

“卸甲”这两个字来源于雍正皇帝检阅年羹尧立过功的三军。年羹尧在大西北打了大胜仗,回京述职时,雍正帝特意嘱咐年羹尧带回他的三军仪仗,雍正帝要检阅。因为这次西北之功,让雍正皇帝的确是脸面大增,不但给年羹尧一个大封赏,还曾经亲自说,即使封给你一个王爷也是应该的。

对于年羹尧,这次西北大捷,雍正皇帝十分重视。不止一次的对左右大臣说:年羹尧在西北这次这个仗打胜了更是打得好,你给朕长了脸面,朕就要重重地赏你,当着年羹尧面说:你是朕的恩人,朕的家人都要感激你。


(只知军令,不知皇上)

忘记自己还是奴才年羹尧

炽热的夏天,雍正帝检阅年羹尧的三军仪仗,雍正帝穿着整齐的龙袍,也是顶着酷暑,彰显着皇帝的尊严,当检阅年羹尧的三军仪仗时,看到将士们威武无比不仅给予大大的赞赏。

在这检阅场上,雍正帝想到了将士们在前方的卖命,如今来到了京城仍然是这么威武整齐,虽然在这炽热的夏天,他们还是保持着军容整齐,杀声震地,不仅也佩服年羹尧的治军有方。

年羹尧的这次回京述职,已进入清城大门就遭到了众议,雍正帝带领百官迎接他,皇子王爷百官给他跪地磕头列队欢迎,可是年羹尧目不斜视的骑着高头大马,并不理会这些,对于年羹尧的傲慢无礼,别说皇子王爷阿哥,就是来迎接他的六部有司衙门个个对年羹尧的做派有了反感之心。

隆科多曾经对着年羹尧骂道:他妈什么东西!王爷急文武百官对年羹尧也是嗤之以鼻。

雍正帝检阅完年羹尧的三军仪仗以后,特招一部分有功将士将士入大殿见面,看着这几十位将士汗流浃背的样子,雍正帝亲切地对将士们说,大热的天儿,穿着盔甲干什么?朕又不是外人,把盔甲卸了,大家随意些。

几十位将士像没听见雍正帝说话一样,纹丝不动,雍正帝也蒙圈,这是咋啦?这些将是不知道热吗?不解的看着年羹尧。

年羹尧欠了欠身说:皇上,他们只知道军令不知皇上!

年羹尧不知道怎么说出口的,根本就没过脑子,年羹尧这句话激怒了不动声色的雍正皇帝。


(让年氏卸甲发泄怒气)

雍正帝拿自己的嫔妃年氏,年羹尧的妹妹出气,卸甲!

在金碧辉煌的皇宫大殿,雍正帝为了体恤三军将士,不怕失去皇上的威严而亲切的样让将士们卸甲在大殿内去暑这已经实属罕见,可年羹尧竟然说,这些将士不知皇上,只知军令。虽然雍正帝当时没有表现出来,可是闷了一肚子气他雍正皇帝要发泄。

雍正帝的嫔妃年是年秋月,本就是年羹尧的妹妹,他哪知白天发生的是自己的哥哥年羹尧疯谜,说出这种大逆不道的语言。

雍正帝气呼呼的来到年氏的寝宫,年是还以为雍正皇帝要她侍寝,谁知雍正帝出口就是“卸甲”二字,年氏秋月更是蒙圈,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年秋月,不得不一件一件的脱掉衣服。脱掉一件儿,雍正帝说一句“卸甲”,脱一件雍正帝又说“卸甲”如此的愤怒彻底撒在了嫔妃年氏年秋月身上。

看来年羹尧的这次不但在语言上冒犯了雍正帝,更是让雍正皇帝在将士面前丢尽了颜面,失去了皇帝的尊严,虽然把这口气杀害了自己的嫔妃年氏年秋月的身上,可是这口气还没出完,等待的是年羹尧一步一步走向命运尽头。

(图片来自网络影视资料)

本人不是历史学家,不过是根据电视剧《雍正王朝》和一些清代历史资料的情节做出猜想,故事为主,欢迎网友吐槽!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

4

雍正王朝有两个非常有趣的梗,一个是“八王大,大王八”还有一个就是“卸甲”。一个“美”字让道士张明德,算出了八爷胤禩的命数,“八王大,大王八”让人忍俊不禁。“卸甲”这个梗虽然也很有趣,但也告诉了我们,年羹尧的气运将尽,告诉我们,作为后宫女人的荣其实均在一线之间。年家的衰败近在眼前,年秋月也如秋天的月亮一样,萧瑟惹人怜。“卸甲”只是雍正的“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而已,他在朝堂丢了面子,气愤至极,只能将气撒在年羹尧的妹妹之上。

年羹尧平定青海叛乱班师回京,雍正满怀欣喜。信誓旦旦的要和年羹尧做“千古君臣知遇的榜样”。可现实呢,让雍正不得不气愤,雍正感到脸上无光,颜面尽失。

面对百官的跪迎,年羹尧熟视无睹,高坐马上,趾高气扬。雍正给他的荣耀确实有点太过了,以至于他忘乎所以。“你是朕的恩人,也是大清的恩人,”这话一说,任谁都会骄傲,更何况年羹尧,他本来就飞扬跋扈,皇帝嘉奖如此,年羹尧肯定更加不可一世。

朝堂之上,年羹尧丢出了一张长篇累牍的立功将士名单,雍正看了尴尬至极,还好有张廷玉打圆场。到了朝见立功将士,雍正见将士们大热天穿着密不透风的盔甲,于是命他们“卸甲,凉快凉快”。这帮大将熟视无睹,只等着年羹尧的命令。

“既然皇上让你们卸甲,那你们就卸吧”。雍正这时已经很不悦了,但是也不便发作。年羹尧毫无君臣之礼,这时候至少应该跪下来向皇帝请罪,可他只是轻描淡写的来了一句。“他们只知军令,不知皇上”我想雍正这时候心肯定拔凉拔凉,年羹尧这么一说,无意之中告诉雍正,将士们皇上都不知道,这岂不是成了年家军。以后若是犯上作乱,社稷又得遭殃。雍正被气得无话可说,只得借口安排了御花园酒宴,草草结束朝见。这就是朕的恩人,大清的恩人吗,可气可恨啊,我猜雍正准是这么想的。

到了晚上,雍正仍旧气的不行。雍正来到年妃的寝宫,待侍女们走后,也就有了这一出。“卸甲,卸甲,再卸”,年秋月只得遵旨。我们看到的是年秋月的无奈和帝王的无情,年秋月卸完甲,雍正头也不回的走了。

年秋月也许知道盛极而衰的道理,哥哥年羹尧和自己的命运可能将走入低谷了。她又能如何呢,面对“卸甲”她只能服从,面对自己的命运,在那个时代,她也只能顺从。一入宫门深似海,从此生死不由人。年秋月进宫后,脸上挂满了苦楚,仿佛在告诉世界,她真的不属于这里。

(往后余生,欢迎分享关注吐槽)


5

导读:在《雍正王朝》中,年秋月一直是被动存在着,被安排服侍邬思道;喜欢上邬思道后又被安排嫁给了皇四子胤禛,成为了胤禛的侧福晋;胤禛登基为帝以后,年秋月被动的成为了高高在上的后宫妃嫔;年羹尧西北大胜以后,年秋月更是被迫的成为了雍正皇帝发泄的对象,被迫“卸甲”。

对于年秋月而言,她是被动的走进了“九王夺嫡”之中,更是被动的成为了雍正皇帝用以制约邬思道和年羹尧的关键人物。

说到底,年秋月只是皇四子胤禛、只是雍正皇帝手中用以实现政治梦想的工具而已!


西北大胜以后,原本就“生有反骨”的年羹尧,正式走上了“作死”的道路,而且并没有经过试探期,直接就站在了雍正皇帝的忍耐底线上来回徘徊。

接受皇帝亲自封赏的西北将领们,面对雍正皇帝“脱去铠甲”的皇命,毫无反应;而等到年羹尧下达“皇上让你们卸甲。你们就卸了吧”的命令后,众将齐声回应,迅速脱甲,让雍正皇帝在朝臣年前丢尽了脸,受尽了委屈。

但雍正皇帝对此一笑而过,并给予了无所谓的态度。但随后,雍正皇帝却来到了后宫,来到了年羹尧妹妹年秋月的宫中,厉声再三,让年贵妃“听命卸甲”

雍正皇帝的目的何在?

只是在面对年羹尧僭越犯上、狂悖骄纵行为的无可奈何后,唯一的发泄目的?

笔者认为,并不尽然!

对于雍正皇帝的真正目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三个方面:

1、在年秋月的身上找平衡,是一个“主子”受委屈以后的必然反应

作为雍正皇帝的潜邸奴才,年羹尧在曾经的皇四子胤禛、现在的雍正皇帝一手调教和培养下,过朝廷立了大功,为雍正皇帝打响了登基后的“第一枪”

这一枪,让雍正皇帝在朝野上下的声望和地位显著抬升;

这一枪,让雍正皇帝更大程度地掌控住朝政大权,形成了对胤禩等人绝对优势的压制;

这一枪,为雍正皇帝有效消除了登基初始面临的各种负面舆论和刻意黑化传闻。

也就是说,年羹尧作为雍正皇帝的潜邸奴才,为雍正皇帝争了大光,长了大脸,立了大功。

但是

面对雍正皇帝的亲自迎接,年羹尧骑马近前;面对雍正皇帝封赏圣旨,年羹尧端坐领旨;面对雍正皇帝的命令,年羹尧手下诸将拒不卸甲,他竟然给出了“军中将士自知军令、不知皇上”的狂悖犯上言辞。

别忘了

曾经的年羹尧面对只是皇子的胤禛时,甘愿长时间下跪向自己的主子胤禛表述忠心;

在皇四子胤禛的面前,年羹尧即使已经贵为四川巡抚,成为开府建牙的一方封建大吏以后,依然诚惶诚恐、唯唯诺诺。

现而今,曾经的皇四子胤禛已经贵为大清帝国的皇帝,拥有了更绝对的生杀大权,而昔日的潜邸奴才年羹尧却敢于公开僭越犯上,完全没有了奴才的样子,反倒拿出了一副“自己的军令远大于皇上”的模样。

当时的雍正皇帝有着太多不能处置年羹尧的原因所在,甚至还必须装出一副毫不在乎、毫不在意的爱惜功臣良将的英明君主形象。

但这口“窝囊气”,雍正皇帝着实咽不下去,尤其是这样的“窝囊气”竟来自于自己一手调养和简拔的潜邸奴才。

雍正皇帝必须找一个发泄对象,来发泄自己的受到的“窝囊气”。

很明显,年羹尧的妹妹,当时的年贵妃就是雍正皇帝肯定会选择的发泄对象。

2、向年秋月明确表达自己对于年羹尧“僭越跋扈”的反对态度,借年秋月的口,敲打敲打年羹尧

年羹尧在西北的大胜对于雍正皇帝的正面积极影响,不可否认;但其在雍正皇帝面前的僭越犯上之举,已经严重影响到甚至挑战了雍正皇帝“神圣不可侵犯,更不容挑战和威胁”的皇帝权威。

所以,雍正皇帝在不公开表明对年羹尧不满态度的同时,还必须对其进行有效的敲打和警告。

从雍正皇帝让年贵妃“卸甲”的强迫行为来看,雍正皇帝对年羹尧的警告做法是通过他的妹妹年秋月完成的。

年贵妃被迫“卸甲”的事,即使年贵妃不向年羹尧汇报,那些在房间外很清楚的能听到雍正皇帝大声命令的太监也会即使将消息传递给年羹尧。

孙嘉诚烈日求雨的时候,那个向年羹尧汇报雍正皇帝具体言行的太监,不就是年羹尧刻意安插在雍正皇帝身边的卧底吗?

但是,年羹尧并没有从雍正皇帝强迫自己妹妹“卸甲”的行为中,吸取教训,并没有收敛自己僭越犯上、狂悖骄横的作死行为,并最终生生的“作死”了自己。

3、通过年秋月让邬思道斩断和年羹尧之间联盟的可能

在皇四子胤禛参与夺嫡的过程中,对于邬思道和年羹尧这一文一武组合的特别倚重,让胤禛最终取得了“九王夺嫡”的胜利,成功登基为帝。

但在胤禛倚重邬思道和年羹尧的同时,也同时对两人很可能出现的联合问题,给予了充分的提防和钳制工作。

将年秋月这个介于邬思道和年羹尧之间的关键人物,纳为自己的侧福晋,就是胤禛斩断两人之间联盟可能的有效手段。

年羹尧在夺嫡的最后时期对于皇十四子胤禵的绝对牵制,让皇四子胤禛的皇权承继过程平稳度过;而且,皇十三子胤祥对于自己的“擎天保驾”自必然存在价值,让雍正皇帝不得不将西北统兵大权交给“生有反骨”的年羹尧。

也就是说,年羹尧西北大胜以后的狂悖骄纵甚至僭越犯上,是对年羹尧“奴性”特别了解和熟悉的雍正皇帝早就预料到的!

此时掌握着西北兵权的年羹尧,单凭一己之力就足以对雍正皇帝形成绝对的威胁,如果再和“智慧担当”邬思道形成联盟,雍正政权会受到何种威胁和挑战,可想而知。

所以,雍正皇帝除了要敲打年羹尧,更要通过肯定和邬思道有书信往来或者经人传话往来的年秋月,对邬思道予以明确的敲打和警告。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为何说年秋月肯定和邬思道有着书信往来呢?年秋月在临终时对雍正皇帝的那句“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就证明她知道邬思道还没有被雍正皇帝处死,就证明她清楚邬思道的行踪,而深居后宫的年秋月只能通过书信或者经人传话得知这一切!)

所以,笔者认为,雍正皇帝之所以在受了年羹尧的“委屈”后,跑到后宫强迫年贵妃“卸甲”,不光是为了寻找“被欺负”以后的平衡感,更是出于对年羹尧已经形成的皇权巨大威胁给予的理性、必要行为。


参考资料: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雍正王朝》

(本文仅基于《雍正王朝》具体演绎情节和人设解析,并不以历史史实为依据,个人观点,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6

谢邀@红雨说历史。在《雍正王朝》里,(按剧情,与正史有别)年羹尧西北大捷,回京复命。可是在这个过程里,他和雍正之间的关系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

对于大清帝国的功臣,雍正还是体现出了十成的诚意的,亲自出京迎接。

对于年羹尧而言,本来这已经是莫大荣耀了。但是年羹尧在这个阶段突然迷失了,真的就把自己当做了大清的功臣,所以百官再他眼里如草芥。甚至雍正对他而言,他都觉得自己是雍正的救世主。趾高气昂、嚣张跋扈劲头就上来了。

其实这或许也怪不得年羹尧,作为一个汉人,他已经达到了人生、仕途的巅峰。

满清的王爷跪在自己脚底下;身为贵戚,尽掌天下之兵;百官任由自己驱使;当朝天子雍正拿自己当恩人。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然而再回到几年前的光景,年羹尧刚刚从雍王府出来,放外任的时候。是何等的小心翼翼,是何等地精明诡诈。去拜访张廷玉的时候,真的可谓心思用尽,从爱好到品性再到道德绑架,各种试探,各种走路子。甚至在江夏镇还懂得明修栈道暗渡成仓,再到因为巴结八阿哥,被胤禛罚跪了一天。


而此刻自己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了,所以以前的各种委屈似乎都要抢在此刻全部找补回来似的。而恰恰此刻也是“事情正在发生变化”的关键时刻。百官跪迎彻底得罪了那些敢怒不敢言的循吏们。而当雍正亲自来迎的时候,年羹尧竟然驱马直闯到雍正面前,才下马。雍正是忍了,可是就连孙嘉诚都看不下去了,若不是人拦着,估计都能冲出去给他两耳光,一顿痛骂。

如果说年羹尧的这种“不懂礼节”,只是让雍正嫌恶的话。那么金銮殿之上庆功,对有功将士的封赏,让雍正彻底意识到,年羹尧自己不和自己一条心了。

年羹尧认为我提的功赏名单,你雍正必须无条件满足。甚至为了让雍正明白你为什么要这么做。特意上演了一出“卸甲”的大戏。天气炎热,雍正让众位受赏将士脱掉甲胄,这本身是一个“关爱臣下”的小伎俩。然而年羹尧硬是让雍正玩现了。年大将军一个眼神,那些将士噤若寒蝉。


虽然年羹尧还是给了雍正台阶,说,你们耳聋啦,皇上让你们卸甲。于是有了年大将军的军令,将士们齐刷刷地把甲胄脱了。并且还说了那句只知有军令不知有圣命的话。这让雍正感受到了莫大耻辱,大夏天,心里哇凉哇凉的。

如果这事情发生在军营里,炒米相信雍正不但不会生气,还会夸年羹尧会治军。可是这里是哪里?这是金銮殿啊!雍正坐着自己的龙椅啊,说话如放屁啊!

按照雍正的性格,恨不能此刻就将年羹尧打入死牢。但是,雍正忍住了。因为雍正知道,原来以为”西北大捷”是解决困境的法宝,现如今看来其实才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的凶险与困难,还很多很多,而且更加复杂凶险。因为原来是“姑舅”同心,一致对外;现在处理不好,就是腹背受敌。

但是作为皇上,雍正无法在众人面前宣泄。白天受到的气,只能宣泄在另外一个可怜人身上。

那就是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身上。年秋月是一个没有人生自由(家生包衣),没有爱情(邬思道为了雍正的帝业,牺牲了她),没有亲情(年羹尧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牺牲了他),也没有希望的(雍正只是为了笼络年羹尧,才娶的他,而不是因为爱情)可怜的女人。

雍正让年秋月卸甲的时候,内心其实不比年秋月更亲松。

在强权面前,痛苦的人只有把痛苦强加于更加痛苦的人身上,哪怕他是雍正。所以到了后来解决了年羹尧的问题,雍正与年秋月之间的这层芥蒂终于消失了,雍正才开始对年秋月坦诚相待。只可惜时不假人,年秋月最终病死了,还是没有能够享受到雍正对自己的爱。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7

《雍正王朝》是一部相当经典的历史剧,历经二十多年而不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虽然这是一部男人的剧,但是也有很多女人穿插在内,增加很多趣味。今天我们再提年秋月,可以说她是全剧中最悲催的女子,被迫放弃了自己的爱情,并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

这跟《甄嬛传》中不可一世的年妃大不相同,甚至于,有段时间,她连一两银子都拿不出来。而且这段时间就发生在哥哥年羹尧打了胜仗回京期间,从此之后,她的地位一落千丈,最终郁郁而终……

那么雍正帝为什么让她卸甲呢?

一、

年秋月曾经十分爱慕邬思道,不止一次表明心迹,但最终被邬思道泼了一盆冷水:

“你早晚都是四爷的人!”

不仅如此,更是在年羹尧升任川陕总督的时候,亲自做媒,把年秋月嫁给了老四胤禛。

那么年秋月清楚不清楚为什么自己会嫁给四爷?

其实她很清楚,早在热河狩猎之时,因为小弘历表现优异,康熙帝高兴之余赏赐给了他象征储君意味的金如意。

这个结果让老四胤禛高兴万分,高兴之余,就要给年秋月一家抬旗,而给她们一家抬旗的理由却很搞笑。是因为年秋月照顾邬思道照顾得好,才使得邬思道教小弘历教得好,小弘历教得好,才获得了康熙帝的青睐,才获奖金如意。

至于老四胤禛为什么给年秋月一家抬旗,之前也讲过,主要原因还在于两点:

一点是拉拢年羹尧,经历热河狩猎之后,眼看太子胤礽地位不保,老四胤禛开始作为独立的夺嫡势力出现。既然独立了出来,那就得培养自己的夺嫡团队,显然有带兵天赋的年羹尧是他最得力的干将,也是团队骨干成员。

第二点则是断了邬思道的念想,毕竟作为主子的老四胤禛,不可能不清楚邬思道跟年秋月的情愫,此时不斩断,后患无穷。况且,以后如果想让年羹尧更加卖力,就必须留着纳年秋月为妾这张牌。

所以年秋月听说被抬旗之后,是落了泪,而邬思道红了眼圈,因为他们俩都知道,这次抬旗可能就是分离。

二、

随着夺嫡之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太子胤礽二次被废之后,老四胤禛的左膀右臂挨个被斩断。反而是老八胤禩和老十四胤禵一伙占了上风,在朝廷任重要职位。

所以,等西北战事一起,老四胤禛是务必要拿下大将军王这个位置的!

但想归想,自己的箭法实在是差到家了,又想保老十三胤祥从宗人府出来,也没能得逞,至此,他又得启用年羹尧。

他利用老八胤禩跟老十四胤禵内讧的空隙,站位老十四胤禵,并利用老十四胤禵举荐年羹尧为陕甘总督,以此要遏制大将军王粮草供应。

后面这一段戏想必很多人没有看懂,那就是年羹尧进京述职,为什么要先去见老十四胤禵和老八胤禩?

实际上,这个锅也得由老四胤禛来背:

就因为他给年羹尧抬了旗,使得他的身价越来越高,成为几派夺嫡势力拉拢的对象。他作为潜邸奴才,不会不清楚老四胤禛府上的规矩,之所以这样做,就是为了抬高身价,以获得更多的资源。

实际上,他确实成功了,后来他在雍亲王府跪着,老四胤禛在屋里坐着,这就是一个博弈的过程。最终结果是年羹尧胜了,胜了的结果就是老四胤禛必须要给他一个定心丸,单纯靠敲打他,已经根本不起作用了。

看出点门道的邬思道,才会再次拒绝年秋月的投怀送抱,干脆做媒把她嫁给了老四胤禛。

三、

年秋月自始至终就没有办法左右自己的命运,甚至于大婚之日也是冷冷清清,老四胤禛仍然办公到很晚。

不仅如此,大婚之日,连一个客人都没请,就在府里草草办了,揭开红盖头的年秋月当时是落泪的。

实际上,老四胤禛娶年秋月,是他迫不得已,毕竟当今皇上器重的皇子,雍亲王胤禛娶了一个府上的丫鬟,传出去也并不怎么好听,可是他又不得不这么做。

如果他大张旗鼓的办婚礼,或者是直接通知年羹尧,不仅会助长年羹尧的气焰,还会引起其他皇子的警惕。一旦被其他皇子看破他在西北布的局,反而不利于年羹尧开展工作。

但是他又必须让年羹尧安心,不至于东张西望,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这才有了给李卫的信。也就是王爷娶了个小老婆的事告诉李卫,看似很滑稽,其实有深意,通过李卫再传达给年羹尧,效果会更佳。

从那之后,大家就会发现,年秋月再也不理年羹尧了,年羹尧官越大,年秋月越悲惨。

而年羹尧也没有让老四胤禛失望,康熙帝驾崩之时,表现优异,牢牢盯死了老十四胤禵。并在老十四胤禵被撤掉大将军王后,他开始任抚远大将军,这是他的高光时刻。

只是,他又开始朝三暮四,跟前来监军锻炼的老九胤禟眉来眼去,跟蒙古王公们也挤眉弄眼,就是不肯跟叛军决战,当然后来被邬思道给化解了。

四、

此时年秋月再次成为了拉拢年羹尧的棋子,年羹尧得胜回京,还没等走进城,册封年秋月为皇贵妃的旨意就到了。

而年秋月只是冷漠地接旨,表情十分沉重,李德全还不忘补上一句:

“您还不知道吧,全都是咱国舅爷在西北打了大胜仗,为咱大清立了大功呀!”

这让年秋月更难过,自己的一切都是哥哥带来的,自己被封皇贵妃也全赖哥哥,并不是因为自己讨皇上欢心。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哥哥野心根本不会得到满足,那么下一次怎么办?

毕竟是被封皇贵妃,按照规矩,她还得赏赐下人和传旨的人:

“不要嫌少,拿去给大家喝杯酒吧!”

这是她的全部家当,总共80两银子,难怪李德全出了门踢那个接银子的小太监,年贵妃就这么点儿月例银子,全给你们拿走了。

或许被年秋月预感到了,他哥哥又闯祸了,还接连三件:

第一件其实是被老八胤禩算计了,那就是“百官跪迎”,一下子伤了百官的心,及雍正帝的心。

第二件是给将士们邀功的事,面对年羹尧的邀功折子,张廷玉替雍正帝化解尴尬说:

“这么多人,只怕一时难以安排。”

结果年羹尧十分不满意,顶了一句:

“他们可都是立了战功的人!”

五、

而引爆了雍正帝内心炸药的事,是第三件事,那就是“卸甲”风波:

当时天气比较热,雍正帝为了体恤将士,让他们脱下战甲,凉快凉快,可是说了好几遍,他们都不动。雍正帝尴尬在那里,只得用眼神示意老十三胤祥,老十三胤祥忙再强调一遍:

“没听见吗?皇帝让你们卸甲!”

可是,他们还是不敢动,反而把眼光瞄向了年羹尧,年羹尧这才下令:

“卸了吧!”

很多人不理解,年羹尧是不是作死?

我来给大家分析他这样做的背后用意:

在他这样做之前,是刚刚受了封的,是受封一等公爵,加太子太傅衔,赏穿四团龙服三眼花翎,但是年羹尧满意这个赏赐吗?

不满意,可以说非常不满意,原因其实雍正帝自己就说了:

“你给我大清立了大功啊,论理就是封你个王爷也不过份,不过自古以来异姓封王,多没有好下场……”

当时年羹尧的表情可是非常的不满意,也有不甘,再加上前面自己报的立功名单没有获准。他要表达自己的不满,就像当年血洗江夏镇,夜访八爷府一样,以为极限施压,能换来自己想要的。

可是他错了……

六、

雍正帝表面上不能发火,毕竟那么多人在场看笑话呢,但回到宫里后,他也就再也抑制不住了。

此时的年秋月刚刚被封为皇贵妃,却没有想到,这才是她噩梦的开始:

她不过是一个小女子,哪里懂什么权谋,只是看到皇上气呼呼地坐在椅子上。先是给倒茶不喝,又是给倒洗脚水,两次给雍正帝脱鞋都没成功,反而换来一句:

“卸甲!”

如果年秋月能脱掉跟年羹尧的关系,我想她是愿意的,可是根本不可能……

雍正帝发泄一通之后,也就拂袖而去,这对刚刚晋升皇贵妃的年秋月来说是致命打击,从此之后,她就再也没有缓和的余地了。

而年羹尧再次拒绝雍正帝的三个请求,想极限施压,没想到引来了孙嘉诚,也预示着他的死期不远了。

留在宫里的年秋月日子也很难过,皇上见了不爱,皇太后见了就骂,顶着皇贵妃的头衔,却处处受排挤。尤其是年羹尧死了之后,她再也没有存在的价值,更是成了万人嫌,没多久就病入膏肓……

临死前,才想起了最初的美好,她没有喊雍正帝皇上,而是喊的四爷,这也表明,她的身份不过是一个奴才,根本不是什么皇贵妃。

她更愿意以丫鬟的身份面对四爷,面对皇上,也只有这个身份,才是她最幸福的身份,才是她追求爱情的身份:

“告诉邬先生,我走了……”

一个卸甲,恰恰卸掉了年秋月的命,层层外衣脱掉,她不过是一个丫鬟而已,而不是被年羹尧绑在战车上的武器。

注:正史中,年秋月很受宠,也生下了几个孩子,不过都没有活到成年。也正是由于年妃的存在,年家仅仅是年羹尧跟其儿子年富被杀,其余人没有受株连。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8

《雍正王朝》雍正为什么要年秋月“卸甲”,她又不是兵将?(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雍正王朝里面的年秋月,算是一个命运不顺的女子,本是年羹尧的妹子,由于四阿哥胤禛要请邬思道给自己儿子当老师,便有年秋月服侍邬思道。后来,四阿哥胤禛把邬思道请到雍亲王府中,年秋月也到了雍亲王府中,开始年秋月在伺候福晋。由于邬思道需要人伺候,便开始伺候邬思道。

都说日久生情,这话一点都不假。随着时间的流逝,年秋月与邬思道便产生了感情。在九王夺嫡之后,邬思道也顺利让四阿哥胤禛当时皇帝,其他的任务也完成了。这时的邬思道要准备离开雍正,可是,最后没有带上年秋月,因为邬思道早都预测到,以后年秋月就是雍正的人。

长城君认为,这些应该都是邬思道事先安排好的,也是了解雍正以后要重用年羹尧,为了控制年羹尧,只能把他妹妹年秋月留在身边。

年秋月知道自己为什么会留在雍正身边吗?她知道,因为年秋月长期服侍邬思道,对于一些事情,她非常清楚的。她为了她哥年羹尧以后的将来,她只能这样做,也只能离开邬思道。

后来,雍正为了更好的控制年羹尧,便立年秋月为侧福晋。在这里长城君给大家说说他们的媒人是谁?那肯定是邬思道了。这时的年秋月非常痛恨她的哥哥年羹尧,因为自己就像一个棋子。根本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更没有决定为了的权力。

后面,年羹尧做了抚远大将军,官职也高了,权利也大了。也很少有时间来看望年秋月,对于年秋月自然感到孤单。这也是年秋月恨年羹尧的又原因之一。

说到雍正皇帝让年秋月卸甲,其实,这都是她哥哥年羹尧惹出来的。

事情是怎么回事,且听长城君一一道来。

之前,众所周知,年羹尧一向都非常霸道,尤其是西北大捷之后,对于朝廷的礼节更加不放在心上。这也让雍正对他有些不满,可是,年羹尧不当回事。

在金銮殿上给年羹尧封赏的时候,对用功的将士们进行封赏,雍正感到年羹尧并非昔日之年羹尧,对他也有所顾忌。

年羹尧在朝堂上提出封赏名单,他认为雍正可以无条件的满足,更有甚者,想让雍正明白为何要这样做。

对于卸甲之事,本来是一件小事。由于天气炎热,雍正让受封的将士们脱掉盔甲,也算是他关心下属的爱心。可是,年羹尧把这件事玩大了,这些将士们听了雍正的话没有脱掉盔甲。着让雍正非常生气,当时,雍正没有说什么。

年羹尧这时还是给雍正面子,说了一声,你们都聋了吗?皇上让你们脱掉盔甲。于是,受封的将士们才脱掉盔甲,这意味着雍正对年羹尧已经失控了,连军队都失控了。作为皇帝最怕的都是这个,更何况在众大臣面前,让雍正没有面子,雍正心理也是哇凉哇凉的。

竟管年羹尧这样做,雍正没有治他的罪照样给了封赏。长城君相信这不是雍正怕年羹尧,而是想稳住年羹尧。在说,年羹尧又是雍正的小舅子,雍正肯定极为生气,但是,没有在众人面子发火。

而是,来到年秋月这里泄愤。见到年秋月之后,开始没有说话,稍后让年秋月“卸甲”,一直说“卸甲”。长城君认为,年秋月肯定是丈二的和尚摸不到头脑,不知道为什么让她“卸甲”。

长城君从整个事件来看,由于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所让雍正找年秋月泄愤。年秋月更像是一个比较可怜的女人,没有得到想要的爱情,更没有得到想要的亲情。

尽管雍正非常生气的让年秋月卸甲,其实,雍正是非常喜欢年秋月的。在年秋月病危之际,能看出雍正把年秋月放的有多重。

品史公曰:年秋月的一生都在为他人服务,早期,为雍正服务照顾邬思道,后期,在为他哥哥年羹尧服务,是让年羹尧的仕途更好一些,也更让雍正更好的控制年羹尧。年秋月的一生算是比较悲剧的

【文:长城说历史,图:来源网络,侵权必删,本文在头条原创独家首发,请勿转载,侵权必究,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您的点赞,转发,评论是长城君创作最大的动力;因本人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9

雍正说"卸甲″是气恼极了,重复年羹尧的话!

年羹尧西北大捷,班师回朝,本来雍正很高兴,兴冲冲的为将士们接风。接见将士之时,见他们都还是全副武装,天气炎热,雍正就让将士脱掉铠甲,可是将士们全都充耳不闻。年羹尧不疾不徐的来了一句"卸甲",将士齐刷刷的把盔甲都卸了。

虽有“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之说",但是现在是朝,不是在外。将士们却不听皇帝的,只听年羹尧的,将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放?往大了说,其实他们都在抗旨。

这也说明年羹尧的威望有多高,本来群臣对年羹尧早就不满,不知在雍正面前说了他多少不是。雍正本来疑心病重,原来只想年羹尧是自己的包衣奴才,且带兵有功,处处包庇他。这次看过,群臣说的没错,年羹尧不仅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现在更是功高振主。

但现在,年羹尧刚打了胜仗回来,以前雍正当着群臣也总说他的好,这会儿总不能打自己的脸吧?所以只有隐忍不发!但心里那股气憋的是无可不可了!

一回后宫,专找年妃,气撒在她身上,羞辱她,让她"卸甲",脱,再脱!

其实年秋月是那个最无辜的受害者,当初她爱的是邬先生,四爷为了笼络年羹尧(当然他也喜欢秋月)纳秋月为侧福晋。所以最后秋月死的时候,雍正是真正伤心:有愧疚,更多的是对不起!

10

“卸甲”,其实就是脱衣服,雍正让年秋月卸甲,是在出气。

让年秋月卸甲的“起因”

年羹尧治军有方,在西北大捷。雍正皇帝很高兴,因为年羹尧解决了他的一块心病,他要好好封赏他。

雍正也的确是这么做的,派满朝文武,包括各路亲王,一起来迎接他回朝。而年羹尧自恃功高,竟然神情十分傲慢,完全不将满朝文武放在眼里,就那么大摇大摆地过了去。

隆科多小声说了句:“什么狗东西!”估计这句话,也是在场所有人的心声。

到了大殿之上,雍正论功行赏,本来是件挺好的事。雍正看到年羹尧身后的亲兵,各个都穿着盔甲,天气又那么炎热,便让他们卸甲凉快凉快。

结果那几个将士居然不为所动,连雍正都愣了。这个时候年羹尧,又说了句不知死活的话:“皇上,他们只知军令,不知道皇上。”

真不知道年羹尧是怎么想的,我分析就是他觉得自己功高卓著,有点飘了。他不明白自己的一切殊荣,都是雍正给他的。如果不想给他,雍正也就是一句话的事。

因为年羹尧刚刚立下大功,雍正也是强忍着怒气,还是和颜悦色地和他说话。但在心里,估计早被这个奴才,气了个半死。所以才有了,半夜让年秋月卸甲的事。

雍正白天受的气,晚上在年秋月这里撒了出来。他一遍一遍地对她说“卸甲、再卸”。年秋月也将衣服,一件一件脱下。雍正觉得气撒够了,就离开了。

此时的年秋月完全不知道为什么,不过她猜也猜得到,谁让她是年羹尧的亲妹妹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