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你觉得《八佰》算是烂尾么?

你觉得《八佰》算是烂尾么?

2020-08-27 05:01阅读(107)

你觉得《八佰》算是烂尾么?:《八佰》是当之无愧的一部烂尾片,它尴尬的结尾,如同一部烂尾楼,把前期编导整个心血付诸东流——豆瓣评分越来越低,就是证明。:-

1

《八佰》是当之无愧的一部烂尾片,它尴尬的结尾,如同一部烂尾楼,把前期编导整个心血付诸东流——豆瓣评分越来越低,就是证明。

而失败的结尾,却源于影片的叙事缺少主线,天马行空,如同一堆混乱的素材堆砌,这也正是导致影片不知道要表现什么,而把一部本可以“低调奢华有内涵”的战争影片,却表现得“矫情”过了头。

导演很想还原一个真实的《八佰》给我们,他努力地把“四行仓库”克隆了,把苏州河克隆了,把民国的抗日军队和日军克隆出来了,他能想到的都想到了。但却忘记了这是一部电影,不是单纯的纪录片,结果,把该表现和不该表现的都一股脑地拍给我们看。

结果呢,我们看的一点不舒服,不过瘾,为什么会这样?根本原因,是导演和编剧,没有找到一个贯穿全局的一条主线,让这些零散的片段,如同散落的珍珠能被一条线穿起来,而一旦没有了这条线,珠子落了一地,捡起来却是“一地鸡毛”啊。

心碎了!

影片一开场的大段文字,对影片没有起到一点作用,完全是画蛇添足。

只要编剧调整一下思路,就可以彻底改变影片混乱的诉求和表现方式。

影片中的“小湖北”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设,如果影片以他的口吻来叙述推进故事发展,影片就会变得干净利落。

如,用“小湖北”的画外音,简明扼要地交代讲述上海很快成为一个“孤单”的战争背景至关重要,再进而交代自己怎么稀里糊涂成了困守孤城的那支“孤军”的一员。

这叫鬼使神差。如此讲故事,足以让影片充满了战争传奇色彩。比如设置悬念,分析敌我双方战斗心理……总之,有很多戏份帮助我们自然地入戏而不是强迫我们看大腕儿们矫情地表演。

而且用“小湖北”的视角看战争进程,可以插入大量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的心理刻画,是通过他个人的感受来发掘剧中主要角色的内心,即让他逐一走进各个主角,把他们崇高的牺牲精神充分表现出来。

但因为缺少这样一条重要的主线,导演貌似把几个重要人物,杜淳,姜武,张译,王千源……一众人物都设定成了“主角”,却让观众们不知所以,各个都不出彩!

因为缺乏主线,影片甚至没有主题曲,没有主旋律音乐声,没有插曲,没有主题歌……影视表现手段变得单一而索然无味了,怎么办?导演也急了,只有矫情地让这些主演们“护旗”,去浓墨重彩地去表现“过桥”,不知所以地在影片中表现一群老爷们去洗澡,编导们真的忘记了一句话,风筝飞得再高,我们手里都有一根线拽着它,不然,断了线的风筝会栽下来的。

影片如果主线运用得好,深挖细节,表现好细节,让影片有张力,张弛有度,不会你的太紧,也不会松的一塌糊涂。

而影片该拍的和不该拍的,都是主线不清引发的混乱。

所以,你才会发现这个烂尾不可思议,烂尾表明编导演们从一开始就忽略了影片的主线作用,而只是把精力放在了容易发现问题的“模型还原”度上,对深层次的艺术创作,缺少一根线,结果,风筝飞满天,导演不是柳云龙,这风筝,他放不起来了!

我想起来我们马路对面的烂尾楼,前期投入多大呀,至今还闲置真的,可惜了多少人的心血啊!

我又想起了冯小刚,他的《芳华》,战争戏不多,一镜到底,清楚明白,片尾,韩红版的《绒花》响起来,人们站起来,久久不愿离去,这是内心深处的感动带来的入戏深度,《八佰》看完了,什么都没有,在莫名其妙的结尾中,带着问号走出影院。

哎呀,都是没有一条主线闹的!以后拍电影,该知道怎么拍了?

2

当你亲身来到四行仓库面前,望着累累弹孔,每个人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叹。作为曾经是军人的我,能理解当年参战的军人,他们的家国情怀,舍生忘死,顽强战斗的作风,体现了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希望《八佰》这样的影片更多一点。

3

刻意煽情。强拉泪点。

4

整个战斗场面都没有表现的十分清楚。正反人物刻画不够篇幅。叙述没有一个突出的。强拉泪点。结尾还好整个内容可以刻画的更好些。

5

6

有句俗话,捧的越高,摔得越痛啊。

7

悬念式结尾,谢团附重伤,应牺牲在桥上,400官兵大部伤亡。象征前赴后继,都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这次幸免,下次就不一定了)。引身无数、流血牺牲才夺取抗战最后胜利。



8

管虎作品必属精品! 八佰是目前为止最有正面意义的电影!管虎在巨大的压力下,坚持还历史本色,值得人尊敬!向管虎致敬,向抗战的英雄致敬!向与时俱进伟大的共产党致敬!

9

故事情节刻意高大上,后来品品不是滋味。真是一部一般不能再一般的片子,只是先前炒做的好

10

最后结局是根据历史事实拍摄的,无可非义。电影毕竟是商业行为,不是纪录片。电影八佰宣传军人抗日保国的故事,不可能拍的十全十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