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自秦朝始,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两宋到大元,中国古代在明朝之前的所有封建王朝都采用的丞相制,由丞相来统管政务。明太祖皇帝出身贫苦,历经万难才打下的明朝天下,他有感于前朝很多丞相最后篡取了皇帝的江山,自不想以后自己的子孙也被某位丞相篡位,就借着胡惟庸案做出了旷古烁今的事情,废了丞相制。此举给中华帝国晚期的政治体制带来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一、明朝在废除丞相制后实行的内阁制
废除丞相制虽然让君权和相权一直以来相爱相杀的局面得到了解决,但是独揽大权于一身的皇帝需要事必躬亲的亲自去统管各部事宜,很快皇帝就扛不住了。成祖皇帝朱棣在位之时,开始建立起秘书班子,称为内阁,帮着皇帝处理一些政务,内阁拥有议政权,六部就还是和之前一样拥有行政权,决策权最终还是在皇帝手上。随着时间的发展,内阁制度也就越发完善,全国各地需要处理的事情通过奏章通过司礼监转呈皇帝过目,然后让内阁拿出意见,司礼监把内阁的意见向皇帝报批,没问题后就可以让相关部门照章办事。
二、内阁制的发展
宣德帝在位之时苦于每天要批阅的奏章太多,就在宫中开办太监学堂,估计太监学习文化知识,有一定学问的可以进司礼监帮助皇帝批阅奏章。太监掌控了批红之权就意味着皇帝已经开始可有可无,太监、内阁、六部、地方行成了一个可以闭合的关系链。故而明朝后面很多皇帝几年、十几年、甚至三十年不上朝,国家自然照常运转。
万历皇帝登基之时比较年幼,政务都由太后和内阁商量着办,而张居正是潜邸之臣,自身能力卓越,司礼监,太后都信任他,最后决策权、议政权相当于都在他手上,所有的政务,他自己就可以办,就算当代很多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的首相都不见得有张居正权力大。
三、中华帝国晚期的政治体制
清朝末年,国家多事之秋,对政治体制的改革迫在眉睫,宣统在位时,清政府宣布废除军机处,实行内阁制,由内阁总理大臣来总领国家大小政务。一直到袁世凯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建立中国帝国时仍然采用内阁制。
结语: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为内阁制的诞生创造了条件,经过明朝200多年的发展,内阁制不断得到优化和改进,最终被中华帝国晚期直接借鉴和参考。所以说朱元璋时代是中华帝国晚期政治体制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