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广告词说,有路就必有丰田车。如果套用的话,那就是:有人烟的地方必有四川人。这当然包括地广人稀的西藏全境。
从史书记载上看,川藏接壤的地缘优势,一个茶马古道,自古以来就成为四川人和藏区通商往来的商业习俗和人口的积淀;而地缘的浸淫,导致川藏接壤一带,四川人和藏区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直和平相处。
拉萨市区内,四川人的各种小生意几乎占据了拉萨半壁江山甚至还多。著名的八廓街上,很多店面老板都是四川人。勒克儿 摄
从新中国成立到至今的几十年变化看,四川人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川军之所以能走天下,原因还是一个字:穷。穷则思变——
四川盆地,除了成都平原,盆地内多丘陵,盆周全是大山,除了风景好看,有点山区土特产外,剩下的就是交通崎岖,工农业发展相当恼火。于是,人口基数很大的四川(包括重庆),成为全国最大劳务输出大省,同时也是全国最多留守儿童的大省——表说四川盆周边缘的市州,即使成都市的郊县,比如都江堰市,到其乡镇转一转你就会墙裂感觉到,这里只有一老一小,青壮年几乎看不到,除非逢年过节。
在整个西藏,表说县市乡镇一级密布四川人开的饭馆、旅馆,就连川藏线“天险”之一的“怒江72拐”,道路旁也有四川饭馆、旅馆的身影,可见四川人深入藏区到何等程度。勒克儿 自驾西藏随手拍
人烟非常稀少的“怒江72拐”末端——怒江峡谷附近,那么偏远、艰险的地方,依然有四川人开的饭馆甚至建议住宿地。勒克儿 自驾西藏随手拍
四川这些青壮年都去哪儿了?木有本钱,靠体力干活的,都在全国各种工地搬砖;有点本钱的,基本都在全国各地开个小饭馆,进藏八条道路的沿线各县,更是这些四川人摆摊设点做点小生意的首选,小生意门类最多的就是饭馆,其次是旅馆——想象一下,全国各地的自驾游者进藏,无论你走哪条路,如果没有遍布沿线的四川人开的饭馆和旅馆,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苦旅?
海拔4700米的当雄纳木错湖扎西半岛,一溜的宾馆+川菜馆,几乎是四川(重庆)人的天下。勒克儿 摄
西藏当雄县纳木措湖扎西半岛,海拔4700米,除了有限的几个月有游客前来外,其他时间“人烟”很少,即使如此,四川(重庆)人的饭馆也基本统治了这里的“天下”。勒克儿 摄
的确,四川人的生存能力,除了勤劳勇敢凭体力搬砖养活一家人,另一个生存本领,就是四川人无论男女,个个都做得来一手川菜中的家常菜,这是不争事实。
川菜生生不息无孔不入到什么程度呢?拿巴蜀鬼才魏明伦在他《饭店铭》中所说,就是:“人类不灭,餐饭不休,川菜万岁,饭店千秋!”
因此,在全中国范围内,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止四川人在有人烟的地方开饭馆!尤其在人烟稀少、条件艰苦卓绝的的川西藏东乃至青藏高原和大藏北地区,只要有人烟,就有川菜馆,更惶论全国其他大中小城市。
青藏高原,“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说的是这里,其生活条件艰苦卓绝可见一斑。即使气候、生活条件那么恼火的地方,也没阻挡四川人在这里安营扎寨,你到了这里,依然有可口的四川人给你做的饭可吃,而且好吃。勒克儿 摄
从个人感性认知上看,因我父母是四川地质部门的,从小就跟随父母在西藏日喀则、拉萨乃至四川甘孜州一带生活,打记事起,对藏区的印象,脑海里就两种人,藏族人和四川人。而藏族人说话,要么藏语,要么就是川话。尤其我在藏民小学启蒙,老师上课,也是一半藏语,一半四川话。由此可见四川人、四川话、四川菜在藏区是何等地根深蒂固。
青藏高原,海拔6178米的昆仑山玉珠峰脚下,“为天下人做饭”依然是四川(重庆)人在践行着。勒克儿 摄
因此,你到西藏各地旅游,看到在当地生活的人,除了藏族人外,十有八九,都是四川人。
说西藏是“小四川”,一点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