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直跟随的老部下、而且马三刀的两个儿子也战死沙场,朱元璋多少还是不想杀他。但是在当时情况下又不得不杀他,为什么呢?刚开国不久就遇到这种事肯定是要惩治贪官污吏的。朱元璋作为皇帝要以大局为重。不能因为你有多少功劳犯错就原谅你、这样的话以后别的功劳大的人就会更加肆无忌惮了、所以说杀马三刀是杀一儆百让其他人不敢犯这种错误、同样也是树立自己的权威。不知道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指点哈??
这个问题我觉得得分两个层面去回答。电视剧中,马三刀作为淮西勋戚一员,是朱元璋同乡,又有打天下的情谊,而且从剧中表现来看马三刀为人十分耿直,对朱元璋从无欺瞒。哪怕他做的错事、犯罪行为在面对朱元璋的时候也如实交代。所以站在私人情感方面,朱元璋肯定是不想将这样一个在战场上有过命交情而且忠心耿直的同乡杀了。
但是,站在国家利益或者说皇权利益的角度,大明王朝新立,以马三刀为代表的淮西勋戚等功臣集团严重威胁到皇权的稳固。第一,功臣集团都有一个最为普遍的心理,认为自己打下江山起码要保有一定的特权,尤其是政治经济特权。这样的心理一定会促使像马三刀这样的功臣集团成员干预政治、经济资源的再分配,就像后面的杨宪、李善长等人。第二,大明建立初期,文官集团才刚刚孕育起来,他们对于淮西勋戚这样的功臣集团制衡力量很有限,这样一来功臣集团的强大就会威胁皇权。
所以剧中,朱元璋杀马三刀是比较矛盾的,对于马三刀这样忠心耿直的同乡功臣在贪污三千多两银子未必真心想杀。但是功臣一威胁到皇权统治,朱元璋就一定铁心诛杀,杀马三刀来震慑淮西功臣集团,杀鸡儆猴。
朱元璋能从一个贫农,成为一代帝王。有的人说他是一个神人,有的人说他是一个暴君,不管它是人是神也好,有一点他做得十分到位,就是治贪。
为什么有的后人说他粗暴,其缘由我认为就是在这个治贪上。他老人家杀起贪官来那可真是毫不手下留情。不管你是谁~哪怕你是皇亲国舅,只要是贪污必杀之。朱元璋治贪最狠的是拨皮做灯笼。浙江有一官员因私自贪污200担米,就被用麻袋活活闷死,然后做成人皮灯笼。
曾经为朱元璋打天下的马三刀,在明初建造全国学子考试的考场时偷工减料2000两,这事被朱元璋知晓,直接被办了。不但人头落地,头颅还被埋在石板下让天下学子都从上面踩过。
按常理,马三刀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其下两个儿子在起义军时,还自包炸药与敌军同归于尽,按理来说应该是天大的功臣,贪污这点小钱算得了什么。
但是,马三刀贪的不是时候。一来,明朝建立之初,正值朱元璋极力主张“立国之初,当先正纲纪”,用重典惩治“奸顽”。二来,朱元璋从小受尽元朝贪官欺压,早就在心里埋下痛恨贪官的种子。三来,朱元璋刚坐上皇位,其实内心是空虚的,他需要真正能够信任的人。原本出生入死的兄弟竟然贪污自己的钱财,完全就是在背叛自己,直接触碰到他的底线。
朱元璋有三个原则:
首先,朱元璋对贪污六十两银子以上的官员格杀勿论。
其次,朱元璋敢于从自己身边“高干”开刀。
再次,朱元璋对自己培养的干部决不姑息迁就。
难道朱元璋杀了马三刀心里不难过吗?他难过,他心在滴血,但是在国家的利益、自己的空虚面前,他不得不杀之。做人难,做男人很难,做皇帝的男人更难。
马三刀对于朱元璋可谓是鞍前马后,忠心耿耿,不惜卖命的一条汉子。
在鄱阳湖上,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的时候,面对陈友谅的大船,朱元璋一筹莫展。
朱元璋的智囊团提出组织一支敢死队,乘坐小船把火药运到大船旁边,然后点燃火药把大船烧着,从而烧死陈友谅的军队。
敢死队成员肯定需要有勇有谋,最重要的是要具有不怕死的精神。
就在遴选敢死队员的时候,马三刀勇敢地站出来,他把自己的亲骨肉——两个儿子献给了朱元璋,命令他们去当敢死队员。
对于马三刀的勇敢行为,朱元璋十分感动。
马三刀的两个儿子驾着小船满载火药,勇敢地驶向陈友谅的大船。
小船贴近陈友谅大船的时候,马三刀的两个儿子将自己的小船点燃,并将火药抛向陈友谅的大船,陈友谅的大船被烧着了,爆炸了,陈友亮的士兵被炸的血肉横飞。
在鄱阳湖大战中,朱元璋给了陈友谅致命的一击,陈友谅从此一蹶不振。
马三刀的两个儿子在战斗中与敌军同归于尽,马三刀用两个儿子的性命赢得了朱元璋的信任和重视。
明朝建立之后不久,朱元璋论功行赏、大封功臣。
功劳特别大的,比如徐达、汤和等人先后封为公爵、侯爵等等。
马三刀也获得了封赏,并且获得一个免死铁券。
按照道理来说,既然是免死铁券,那么马三刀即使犯罪,也可以免于死刑,但事实上是不是这样的呢?
明朝建国之初,那些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大将们,都想过上梦寐以求的舒服日子,所以他们贪污腐败,奢靡腐化。
朱元璋十分痛恨贪官,所以他要对贪官大力整治、痛下杀手。
对于那些宏大的建筑工程,朱元璋要求十分严格,比如修建南京城墙时,采取了很多防范偷工减料的措施。
对于建筑宫殿,朱元璋的要求当然更加严格。
当时的浙东势力对于淮西将领的得势,常常心生不满,所以他们经常盯着淮西勋贵的一举一动,如果发现腐败总是立马向皇帝报告。
有人向朱元璋报告:正在修建的一座宫殿工地上,发现了明显的偷工减料现象。
朱元璋命令杨宪去查找谁在欺上瞒下、偷工减料,而且限定他在三天之内必须查出。
杨宪很聪明,很有能力,不到三天时间,就查出了在修建宫殿中偷工减料的罪魁祸首,这个罪魁祸首就是马三刀。
当马三刀被带到朱元璋面前的时候,表现十分淡定,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朱元璋觉得很奇怪。
朱元璋亲自审问他是不是有偷工减料的现象?偷工减料、贪污腐败了多少赃款?
面对朱元璋,马三刀十分老实,他坦白承认自己确实有偷工减料的行为,总共贪污了2000多两白银。
坦白承认之后,马三刀向朱元璋诉苦:
自己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职位,自己也很想把它干好,可是只干了两个多月就被人举报了,而且现在已经栽了,请求皇上饶恕他这一次。
念及马三刀把两个儿子都送上战场,为大明江山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朱元璋还真的想饶恕马三刀这一次,想留下他这一条小命。
但是朱元璋不能让他把赃款据为己有,要求马三刀把贪污的银两上交户部。
可是,马三刀却说银子没有了。
朱元璋追问那些赃款到哪里去了?
马三刀一五一十地告诉朱元璋,银子被妓院骗走了。
马三刀跟妓院谈好,用3000银子把一个妓女赎出来做老婆,可是银子交给妓院之后,那个妓女却不知所踪,马三刀人财两空,却也无可奈何。
看着这位既忠心耿耿又好像有点居功自傲的大臣马三刀,朱元璋联想到了很多很多。
大明江山刚刚建立,这样一个小小的马三刀都敢如此大胆偷工减料,贪污腐败,那些比马三刀功劳更大、地位更加显赫的重臣,一定会更加大胆,更加肆无忌惮,如此放肆下去,就会有更多的大臣徇私舞弊、中饱私囊,甚至挑战皇帝权威的。
朱元璋想到:放了一个马三刀事小,可是自己的威望不能维持,那就是大事了。
随着时间推移,自己的大明江山都可能难以坐稳,等到自己老了之后,这些大臣还活着的话,对朱家子孙的江山更是严重的威胁。
如果马三刀不杀,马三刀一定会认为朱元璋还是当年和自己一起战斗的朱元璋;其他功劳更大的臣子,更是觉得对大明江山有功,自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毫无顾忌。
如果不杀马三刀,不仅马三刀的胆子更大,其他大臣观望之余,胆子也会越来越大,那么朱元璋凭什么能够统治天下呢?那朱元璋老死之后,他的子孙们更是没有能力统治天下了。
为了维护自己皇帝的权威、皇帝的尊严、以及自己朱家江山的子孙万代,朱元璋觉得还是应该杀掉马三刀。
当决定斩杀马三刀时候,朱元璋又想到一个问题:马三刀手中有免死铁券。
但是,朱元璋不提名死铁券的事情,只是要斩杀马三刀。
马三刀自己不想死,他还想活,所以他就向皇上请求,能不能看在免死铁券的份上留他一条小命?
朱元璋叫马三刀把免死铁券拿出来,可是马三刀却拿不出来,他说上次花钱赎买妓女的时候,免死铁券送到妓院去了。
这个时候,淮西将领纷纷前来为马三刀求情,恳求朱元璋免于马三刀一死。
朱元璋看得更清楚了,淮西势力与浙东集团之间的矛盾更加清晰,朱元璋心生一计,他把处决马三刀的事交给杨宪去办。
杨宪是一个滑头派,他接到朱元璋安排的任务之后,一方面顺应马三刀的要求,派人去把免死铁券收回来,但是告诉马三刀:如果午时还找不回免死铁券,那就定斩不饶;另一面安排好刽子手,等到午时立马处死马三刀。
杨宪属于浙东集团的重要人物,他安排手下去找回马三刀的免死铁券,显然只是应付马三刀,应付淮西集团。
等到午时,寻找赎回马三刀免死铁券的人当然回不来,所以杨宪果断命令刽子手,将马三刀斩杀。
对待朱元璋忠心耿耿,不惜献上两个儿子生命的马三刀就这样被朱元璋杀死了。
朱元璋利用杨宪之手杀死马三刀,既树立了自己皇帝的绝对权威,同时又起到了制衡淮西集团和浙东集团两大势力。
朱元璋此举收到了一石二鸟、一箭双雕的神奇效果,使得两大派别之间的力量逐渐趋于平衡,有利于自己稳坐江山,一手天下。
图片选自网络。
不是。我认为说杀马三刀是迫于舆论影响,毕竟朱元璋刚登基做皇上,马三刀这么做虽然情有可原,但朱元璋想要立威、树威望只能这样做,让群臣和百姓见识到我朱元璋是个明君也是个有情有义的大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