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文学成方面就来讲苏轼就甩他爹弟几条街了,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词作方面,更是在豪放派中和辛弃疾并称为“苏辛”,苏还是排在前面的!在散文方面和欧阳修并称为“欧苏。”相比其父其弟,显得更加多才多艺且全面。

在宋朝及之后的历朝历代的大文豪名家中也对其溢美有加。钱穆评价说: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

苏轼的虽经数起数落,其绝大部分的诗词风格所呈现出来的却是积极乐观及豁达的人生态度。林语堂也说“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其对人生的理解及超脱也在影响后世。也得益于其在中晚年学佛学的熏陶。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诗所蕴含的禅意颇耐寻味,可以说没悟过佛学要义,是无法写出此诗的。

相比之下,他爹和他弟的简历就不够看了。苏洵二十七始发奋,之前的日子是他自己乐意“玩”过去的,谈不上心有怨气。苏辙比他哥循规蹈矩多了,政途也更顺畅一点。

他们对于“个人心情”这个方面的感触没有苏轼多,相关的东西也少得多。

而且,虽然苏洵苏辙的文章都有很高的评价,但散文的传播力度要比诗词小多了。我们熟悉的故事是“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却没听过某某某,适宜在某种情况下,吟一篇《六国论》或者《颜书四十韵》之类的逸闻趣事。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苏轼的人格魅力充满了正能量。

苏轼一生坎坷,始终卷在政治的漩涡中。但生性豁达的他,每次遭难,都能很快从痛苦中挣扎出来。

其次,苏轼的粉丝团体很强大。

苏轼的第一大粉丝团体是北宋的三位皇帝和皇后(宋仁宗和曹皇后、宋英宗和高皇后、宋神宗和向皇后)。其中宋神宗尤爱读苏轼的文字,如果说神宗对谁的文章痴迷到忘记吃饭,那一定是苏轼的。而且苏轼还是哲宗最喜欢的老师。

除了帝后,苏轼在民间的粉丝团也不容小觑。苏轼任凤翔府签判时,革除弊政、改施《衙前役新则》;权开封府推官时,上表《后谏买浙灯状》;密州任知府,他带领众人灭蝗、赈灾、捉盗、拾弃婴;任徐州知府时,亲自带领军民凿渠引水、修筑防洪大堤,使徐州百姓免遭洪水灾害;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徐州的百姓不远万里到黄州给苏轼送土特产。他“穷而著书”,在黄州的油灯下开始撰写《论语说》和《易传》,拾起了丢弃已久的绘画,和米芾在雪堂中写字、绘画,他的书法自成一格,被称为“苏体”,他在画竹时画进了怪石、枯木等物,开创了“文人画派”;在黄州种地,为了有下酒菜,把当地人不爱吃的猪肉做出了新花样,也就是流传至今的“东坡肘子”、“东坡肉”;任杭州知府时,他赈灾放粮、抑制物价、疏浚运河、整治西湖,还创办了历史上第一家官办医院—“安乐坊”;在定州为太守时,他惩罚恶吏、整顿军事、加固城墙、重修战垒、再铸铁炮;即使以戴罪之身被安置惠州,他也利用竹筒引水,解决了广州百姓的饮水问题,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自来水;六十二岁时,被流放到“人间地狱”—海南儋州,这是反次于“满门抄斩”的刑罚,他却在环境极其恶劣、言语不通的情况下,传播起中原文化,培养出荒岛第一进士姜唐佐。

这一桩桩、一件件,于百姓、于朝廷来说,都乃幸事。

这就是苏轼,别人可以折磨他的躯体,可以将他摁到阶下为囚,但他的精神永远是自由的,永远高扬着智慧与良知,永远使万人敬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