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豹眼在学习、品读赤壁之战的故事,看到这个问题,忍不住就说几句吧。

不是假如,比较可能的是,如果没有那场疫疾的话,三国游戏恐怕就GAME OVER 。

赤壁之战,如果没有那场疫疾,孙吴恐怕凶多吉少,不会速战速决,但经过苦战,曹操会像战胜袁绍那样,最终取得胜利。灭掉了孙吴,一统天下也就指日可待。

有人说还有刘备等诸侯存在,豹眼看来,那都不是曹操的菜。

受演义的影响,曹操就是个大奸雄,人人想得而诛之。

但只要看一眼,赤壁之战前曹操的人脉,就会清楚,汉末三国时期,那些有想法的人绝非如此认为。

这里就不引经据典啦,直接说一些观点,有兴趣的友友去看豹眼的赤壁之战,在那里一起交流吧。

建安四年(199年),就在官渡之战前夕,第一毒士贾诩劝张绣归附曹操。

当时袁绍势力远远大于曹操,如果张绣从背后给曹操一下,提着曹操的人头给袁绍做投名状,估计也会混得不错。但贾诩没有,这就说明曹操有两下子哦。

与之相反,刘备却趁火打劫,但被曹操整得很惨。

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胶着时刻,刘表准备答应袁绍的请求,带领荆州全部人马进攻曹操,这可是要命的时刻。

在刘表集团内部,韩嵩、刘向、蒯越等人都劝刘表与曹操结好,一起对付袁绍;在外,桓阶得知刘表要进攻曹操,就游说长沙太守张羡带动荆州南三郡反叛,驰援曹操,拖住了刘表的后腿。

这些看似是偶然的因素,但与曹操的雄才大略、人格魅力是分不开的。

不管这些人出于何种目的,但在关键时刻主动支持曹操,不能就把曹操视为汉贼奸臣那么简单吧。

裴松之注《武帝纪》引皇甫谧逸士传曰:

汝南王鉨,字子文,公之为布衣,特爱鉨;鉨亦称公有治世之具。及袁绍与弟术丧母,归葬汝南,鉨与公会之,会者三万人。公于外密语鉨曰:"天下将乱,为乱魁者必此二人也。欲济天下,为百姓请命,不先诛此二子,乱今作矣。"鉨曰:"如卿之言,济天下者,舍卿复谁?"

汝南王鉨,在曹操还是布衣的时候,就是好基友。袁绍和袁术的母亲去世,三万人参加了追悼会,王鉨和曹操也去了。曹操在外面偷偷跟王鉨说:“天下将乱,为头作乱的就是这二人。想要匡扶社稷,拯救黎民百姓,不先除掉这二人是不行的。”

王鉨说:“正如您所言,拯救天下的,除了您还有谁呢?”

二人相视,哈哈大笑。

由此可见,曹操的人脉和格局绝不是挂的。

刘表见绍强,阴与绍通,鉨谓表曰:"曹公,天下之雄也,必能兴霸道,继桓、文之功者也。今乃释近而就远,如有一朝之急,遥望漠北之救,不亦难乎!"表不从。

刘表看到袁绍势力强大,就暗地里与之交通。王鉨就对刘表说:“曹公,天下之英雄,一定能够成就霸业,继续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功业。现在你舍近求远,将来有一天情势危机,想再补救犹如去漠北沙漠之地寻求水源解渴一样,那就困难啦。”

虽然刘表不服,没有听从其意见,但也看出曹操的影响力有多大。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曹操的软实力非常强大。如果他就是一个汉贼那么简单的话,还能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吗?

建安十三年(208年),刘表病逝,曹操抵达江陵。益州牧刘璋开始接受朝廷征召,派遣军队支持曹操。可知道,刘璋其父刘焉在益州经营二十年,斩杀朝廷使者,断绝与中原往来。

虽然刘璋并没有真心归顺,但起码感觉到了压力。如果曹操灭掉了孙吴,刘璋还会接纳刘备吗?

应该说,刘备也是一代枭雄,他利用赤壁之战这一千载难逢的机遇,成功脱贫,而且一夜暴富,的确很厉害。

但是,如果曹操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孙吴,刘备几乎就没有咸鱼翻身的机会。最大可能,刘备将会继续南逃交州,也就没啥大的作为。

至于马超、韩遂等人,在孙权、刘备存在的情况下,都不是曹操的对手。如果孙吴被灭掉,他们更不会有任何作为。

最佳贡献者
2

假如赤壁之战曹操成功灭掉了东吴,这个问题我们要综合来分析,首先我们来看看这时的东吴,刘备,曹操三者的实力

曹操,统一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手下猛将如云,有说曹操携80万大军攻打江东,这个数字显然不太可能,按当时的情况,应该顶多十万大军。

东吴孙权,孙氏经过孙策,孙竖的耕耘,实现江东统一,孙权接手父兄基业之后,在一代名将周瑜的辅佐下,虽然兵力不是很多,但是凭借得天独厚的长东,其战力显然不可小觑。

刘备,这时的刘备连一块像样的根据地都没有,只有区区的张飞,关羽等几名猛将。但是这时候孙权为什么要同意跟刘备结盟,显然是看出了刘备绝非池中物,同时也说明刘备并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可怜。

那问题来了,如果孙刘不发起同盟,曹操能打败周瑜吗?假设可以,我想曹操也是损失惨重,由于曹操从北方来攻打东吴,其战线必然拉长,物资供应也是一个问题,东吴借助长江的地理优势及水战的实力,曹操想要短期之内拿下东吴就难上加难了。而这时候的刘备完全可以借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根据诸葛亮隆中对提出的方针,图益州,进西川,进汉中,从而建立蜀汉政权,所以我认为,如果孙刘不结盟,就算曹操灭了孙权,短期内也难以实现统一。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击败了孙刘联盟,那曹操完全可以借着这股余威,一鼓作气,收复南方进而图取西南,从而实现一统天下。

时事造就英雄,刘备,孙权,曹操能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曹操占据了天时,孙权占据了地利,刘备占据了人和,这是当然历史的必然产物。曹操的强大,刘备孙权的联盟是必然。

3

三国之中赤壁之战是最为重要的一场战争,也是人们最为津津乐道、脍炙人口的一段故事,没有赤壁之战,就没三足鼎立,也就没有三国,那样中国历史总觉得好像缺点什么。一部三国演义,传承了中华民族多少文化,文学、军事、儒学、哲理、天文、地理等,虽非正史,胜似正史。在中国偏安一隅的农村,老人们虽然没文化,但讲起三国来,那个唾沫星子乱飞。

三足鼎立的局面虽然早在诸葛亮谋划中,但三分天下之实现确是难上加难,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诸葛一生唯谨慎,其谋略当属绝世之才,他对地理,各方的军事力量、人物性格早有考研。曹军南下,依长江天险而拒之应该是早有谋划。

当然当时曹操若真打过长江、一举灭了东吴,天下归属,那是迟早的事。因为三分天下,三足鼎立之势无法形成。同时刘备也没时间去战领蜀国,其他势力也只能或降或被歼灭。那时候诸葛一身的才华,也是无力回天。那样在中国的历史上不知道有没有孔明灯、诸葛连弩等发明。真是可惜了。




4

赤壁之战,如果没有那场疫疾,孙吴恐怕凶多吉少,不会速战速决,但经过苦战,曹操会像战胜袁绍那样,最终取得胜利。灭掉了孙吴,一统天下也就指日可待。

假若赤壁之战,曹操真的灭掉了东吴,那真就统一天下了。曹操灭了荆州刘琮以后,挤得刘备无立足之地。后来投奔了病息奄奄的刘琦,共同据守江夏一隅之地。

这时鲁肃赶来联合,真是雪中送炭,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东吴那里。这时的曹操根本不把刘备放到眼里,把主攻转向了东吴。

倘若曹操消灭了东吴,刘备纵有冲天豪气,也无力回天。西川刘璋,汉中张鲁,可传檄而定,马腾韩遂仅能自保。

5

历史不容假设,历史同时也蕴含着必然。在东汉末及三国史中,曹操可谓一位真正的风云人物,他论第二,恐怕没人敢排第一,曹操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在同一时期,无人能比。

曹操是真正的豪杰,他上马能领军,下马能治民。提笔能写诗,拔剑能杀人。是一个文武全才的人物。三国志记载,曹操出身豪门但无纨绔之风,颇有游侠的味道。他虽然家境富裕,门第也算很高,但他从未受此约束。他任侠好友,急公好义,自小就是一条好汉,年轻的时候,也颇干过一些癫狂事,甚至挟刃入室想行刺权贵(一说张让,一说董卓)。但曹操胸襟广大,爱憎分明,高瞻远瞩,多谋善断,因此他既是权臣,也是明主,有很多名人悍将为他效力甚至效命。

曹操的生平事迹传奇之处甚多,咱们在这不便一一列举。在这单论曹操何以未能统一中国。

曹操年少便胸有大志,虽然未必想做九五之尊,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子必定是他的目标,同样,曹操出身豪门,但同样有济世平天下的胸怀,他的很多诗句中表达了他对时局混乱,人民苦难的感慨。他从群雄割据,诸侯混战一开始,就有荡平天下,统一中国的志向的,而不像刘璋,刘表等只想贪图富贵,割据一方那种昏庸之辈。曹操立志统一天下,是有思想准备的。

曹操起事,有他的班底,其中包括他的家族班底,既有曹氏,又有夏侯氏,其中诞生了如夏侯淳,夏侯渊,曹洪,曹仁,曹真等名将,也有如其子曹丕,曹植,曹彰等出色的接班人,另外,曹操很注意收买人心,早期,甚至留祢衡不杀,因此获得了如荀攸,荀彧,郭嘉,贾诩,司马懿等才华超众的谋士以及张辽,于禁,徐晃,张颌,乐进等名将追随。也有典韦和许褚这样的勇士效命。同样,他也收罗了各行各业的人才,如王杰,陈琳,孔融等文人才子,韩浩,枣诋等屯田管理人才,也有程昱,满宠,钟繇等地方管理人才。

曹操军事方面可谓是天才,群雄并立初期,曹操的人马是最少的,但是曹操的军队又是最团结的,从关东反董卓联盟开始,他的部队一次次被打散,但又一次次聚集,最后在战胜袁绍和远征乌桓后,他练就了一支纵横平原高地,所向披靡的部队。至此曹操可以说在北方已经无人能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曹操没能统一天下呢?唐郎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曹操战胜乌桓后,志得意满。视天下英雄如无物。

因此他并没有仔细规划统一战略。同样,他麾下的谋士,唯一有阳谋远见的郭嘉去世,其他如贾诩,荀彧,荀攸都不能给曹曹操一个完美的战略框架。

战胜乌丸,平定辽东后,曹操的实力和声望达到了一个高峰。这个时候,他是继续谦恭养望,积蓄实力,还是横行无忌,惟我独尊呢?很明显,曹操选择了后者。本来曹操是以东汉中兴之臣的面目出现的,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尊天子以伐不臣”,曹操本来是站在正义的一面,吊民伐罪,讨伐不臣,和之前的权臣何进,董卓,袁绍都不一样,曹操因此取得了民心,尤其是士大夫的归心。但是曹操在依靠武力征服了半个中国,尤其是取得中国当时最富饶,最核心的地区后。按理说应该是占得天时,但实际不然,曹操占领邺城后,野心膨胀,大修土木,如铜雀台,供自己享乐,而后又自任丞相,横行朝野,三国演义有记载,说曹操目中无天子,经常欺君罔上,有一次甚至“遮于天子之前以迎受之”万岁”“,惹得关二爷要一刀把他干掉,虽然是演义,但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事实,那就是曹操的不臣之心已经昭然若揭。在天下还未统一,人心还未稳定的情况下,拥有半壁江山的曹操如此作为,不可能不引起一向以忠君爱国自诩的儒家士大夫们的愤怒,同样,阉人之后的曹操,其家族虽然豪富,虽然自诩为汉开国元勋曹参的后人,但实际远不如”四世三公“的袁家,甚至不如四世太尉的杨家那么具有威望。在门第家世思想非常浓厚的东汉末年,这是很难得到士大夫和世家们的支持的。因此曹操虽然拥有强大武力,但政治基础并不雄厚。这是他的致命伤之一。如果他如王莽那样蓄养人望,不急着享受。“多积粮,缓称王”,继续势力,收取民心。稳定自己的阵营。而后以继续“尊天子而伐不从”,以王师征伐刘表,刘备,孙权,刘璋,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二,曹操是一个性格乖张的人,性格上有致命的缺陷。

曹操大多数时候都爱才如命,礼贤下士,但是他本身性格比较狷介,从小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点和优点同样明显的人,他好色,喜怒无常,多疑,视人命如草芥。这一切都让他很难成为一个统一天下的雄主,如果拿他跟秦始皇比,被认为是刻薄寡恩,鹰视豺声的赢政,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从未有过杀戮无辜的情况,也没有随意杀害臣下和侍仆。但曹操不同,曹操经常偏离正轨,经常根据自己的好恶行事,如梦中杀人,酒后杀人,随意杀自己的小妾。杀孔融,杀杨修,包括一怒屠城,杀害数十万无辜百姓,这都不是一个雄主应该的,而更像一个游侠儿。因此,他的性格,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他的决策。这对他的统一大业是有致命影响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蜀张松因为其被曹操轻视(曹操个人喜好所致,张松其貌不扬,曹操不喜,因而轻慢之)而怀恨在心,力劝刘璋与曹操为敌,且成了刘备内应。成为曹操的统一大业的绊脚石。。

三,曹操作战方向的错误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曹操在平定乌桓后,我认为他应该西向消灭关西马超,韩遂等西凉势力。马超韩遂虽然勇猛,西凉军虽然彪悍,但绝非曹操的对手,因此曹操应该首先统一北方。在北方,他的军队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他的将领们也善于陆战。收拾西凉后,再南下汉中,西蜀,如果善用韬略,必定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样就平定了大半个中国。以西,南,东三个方向对刘表,孙权形成夹击之势。刘表新丧,内部不稳,刘备虽然想鸠占鹊巢,但强龙难压地头蛇。刘琮及蔡氏审时度势,必定投降曹操。这时候刘备如丧家之犬,不但诸葛亮不会辅佐他,徐庶都很难说。要么继续南逃东吴,要么就只能投降曹操。此刻孙权孤掌难鸣,不可能再有一战之决心。不用打,很快就会降了。就算打,曹操兵多将广,粮草充裕,并且可以从三个方向进攻,东吴兵少,虽然善于水战,但长期来看,必败无疑,而且曹操王命之下,东吴士人很难抗拒。

后世有人经常把赤壁之战当作曹操的滑铁卢,但事实并非如此,曹操不能统一天下,不是一两个赤壁就能决定的。曹操一生,身经百战,胜仗固然多,败的也不少,经常是丢盔卸甲,根据地丢了,甚至连命都差点没了,这个时候曹操都挺过来了。但是由于曹操的性格决定了他的策略,连续的胜利造成了他的自大心理,妄自称相,横行朝野,造成人心不服,而后又在吞并荆州以后贸然以倾国之兵力南下,妄图以石击卵,一战平定长江以南,统一天下。但是曹操军队不习水战,结果在孙刘的夹击之下,一败涂地,损失惨重。让刘备缓过气来,先图荆州,后并西蜀,三国并立之势形成,刘备势力同时发展壮大,东吴也没有了惧怕之心。曹操在两者的夹击下,已经无力回天,很难再有统一天下的大好局势。

6

一个字,能。除了辽东,交趾等地,可能会以藩属国形势自治以外。如果灭了东吴,益州刘璋传檄可定。加上肯定会投降的张鲁,顶多也就西北可能再用用兵。而三国志记载中西北无论是马超还是韩遂,都不是虎步关右的夏侯渊的对手。一统江山指日可待。

7

假若赤壁之战,曹操真的灭掉了东吴,那真就统一天下了。刘备在曹操灭了荆州刘琮以后,挤得刘备无立足之地。后来投奔了病息奄奄的刘琦,共同据守江夏一隅之地。这时鲁肃赶来联合,真是雪中送炭,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东吴那里。这时的曹操根本不把刘备放到眼里。把主攻转向了东吴,八十三万大军压得东吴都喘不过气来。要不是周瑜孙权恐怕早依了张昭投降了曹操。

倘若曹操消灭了东吴,刘备纵有冲天浩气,也无力回天。西川刘璋,还有张鲁,一句话传檄而定。马腾韩遂只做壁上观,不能自保,晃晃不可终日。刘备能投南蛮孟获,姑且不说孟获能留不能留,刘璋慑于曹操势力恐怕也不肯放过。

不过,话又说了回来,强大才引起大意与轻敌,也怨东风,更怨曹操本人。

8

假如赤壁之战曹操成功战胜了东吴,必然一统天下。

1.军事态势。刘备在长坂坡大败之后,几无立锥之地,除了关羽的部分下属和刘绮的水师,几乎没有了军事力量。此时,能与曹操相抗衡的,只有东吴。西川刘璋只求居川自立,毫无进取中原之心。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张松献川之举。其他如马超父子偏安西凉,也不是主要的对手。

2.力量对比。东吴能凭借的只有长江天险与东吴水师,军队规模远逊于曹军。曹操号称百万,实有83万,而周瑜都督只有水师5万,对比悬殊。

3.双方方士气。刘备败军之将,只有勇气可嘉。而东吴面对倾国而来的曹军,文臣谋降者居多,可见民心之慌。若是周瑜稍有挫折,就将一败涂地。

因此,如果东吴被曹操灭掉,刘备也将一起被消灭,任诸葛亮再神机妙算,也回天无力。扫平东吴与刘备,征讨刘璋等就顺其自然,无论是战是降,结果是一样的。

所幸者,曹操变成了官渡之战的袁绍,傲睨自若,以为可以“弹指间,东吴灰飞烟灭”,却不料,自己庞大的军队不谙水战,非战斗减员厉害,又连中借刀杀人、连环计,待到“东风”借与周郎便,一场大火冲天而起,烧掉了曹操的未来。这场改变古中国命运的决定一战,不得不让曹操吞下失败的苦果。

至此,曹操实力大损,再也无统一全国之力,三足之势已成。

9

应该能,

10

赤壁之战如果曹操能灭掉东吴,统一天下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一、赤壁之战之时的主要势力

曹操本来是想打刘表,他没有想过打东吴。没有想到刘表一死,刘琮居然轻松将荆州相让。曹操后来说了一句话: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荆州落入曹操之手,天下主要的势力只剩下东吴的孙权,巴蜀的刘璋,汉中的张鲁,西北的马超,韩遂十部。

刘璋是巴结曹操的,张鲁没有野心,只是困守汉中。马超十部只是松散的联盟,虽然当年马腾和刘璋的父亲曾经想联合偷袭长安,但是马超没有太多的想法。

东吴的孙权内部并没有完全整合,所以他的重心不是放在扩张之上,而是重点落在对自己的地盘实现有效控制之上。

二、他们都不是曹操的对手

张鲁对于曹操根本没有抵抗之心,他本来主张投降,但是他的弟弟张卫等人不同意。后来张卫等人一败,张鲁就整编制投降。曹操对张鲁好到什么程度?

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食邑万户,五子封侯,允许张鲁传教。

曹操为什么对张鲁这么好,这个主要和曹操的信仰有关系,这一点就不展开讲了。

刘璋肯定不是曹操的对手,他自己的手下也无法整合,很多将领并不完全听从他的意见,如果曹操拿下汉中,还是刘璋统治巴蜀,那么整编制投降是刘璋的唯一选择。

为什么刘璋会让刘备入蜀,是因为曹操赤壁新败,刘璋发现曹操不是不可战胜,所以才生出抵抗之心,让刘备在前线当隔火墙的效果。

剩下就是马超十部。

很多人可能受《三国演义》的影响,特别是那“割须弃袍“的典故让大家误认为马超很厉害,打的曹操无法还手。如果你翻开历史你会看到这样的真相。

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操不许。九月,操进军,悉渡渭。超等数挑战,又不许;固请割地,求送任子。——《资治通鉴·汉纪·汉纪五十八》

马超数次求和都被曹操拒绝,显然曹操搞定马超也不是什么难事。

结语

有些人说还有刘备这一支势力呢。刘备没有地盘,如果赤壁败了,刘备肯定会按照原计划往南逃,去投奔吴巨。那一块地盘在当时是很落后,即没有巴蜀之富和巴蜀之天险,所以肯定守不住了。

马超,张鲁都是一次搞定,东吴如果被灭,那么刘璋肯定也一次搞定。最后或许还剩下一个跑到交州的刘备。以当时交州的实力,不可能抵抗住整个中原的实力,灭亡也是分分钟的事情。因为交州后来被东吴纳入版图,也是被东吴轻松搞定的。

所以曹操统一天下是铁板钉钉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