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个特别简单的道理,皇权至上,男权至上的时代,甚至提倡“男儿膝下有黄金”,跪拜女子被视为屈辱的象征!

男人对跪拜男性,觉得是对强者的崇敬,即便五体投地也毫不介意,反而觉得是荣耀的事情。

然而,即便是儒宗后裔,少时让梨的孔融,评价母亲也只是装酒的壶,可谓是毫无尊敬可言!

这尚且是文人墨客,到了蛮族时期的五胡,直接驱赶汉族女子,肆意凌辱后,缺粮便杀掉烹食,残忍至极!

很不巧,历史大多数由北方完成统一,长期浸泡强权的少数民族,如隋朝独孤皇后,即便辅佐隋文帝却也落得干政的骂名。

武则天时代也是依靠强权,但从武则天以后,即便太平公主和韦皇后掌握权势,也难以僭越皇位!

随着宋朝诗书礼教更加森严,对社会人格的塑造更加深入,男尊女卑已成惯例,而皇权的集中,也更加防备女性。

明清两代,均有后宫不得干政的训诫,防止政权旁落导致宗族受害,加上女性裹小脚,再也无法出现强势的女政治家!

所以,综合而言,就是男尊女卑的思想,男人不愿臣服女性!直到新中国成立,才有了男女平等!


最佳贡献者
2

在古代,女性当皇帝会遭到反对,为什么仅仅以皇后或皇太后的身份掌权也会有人反对呢?

谢邀!女性掌权古人认为:

一天地有尊卑,男尊女卑,应各司其职。

  • 《周易-系辞》天尊地卑,乾坤定矣。乾道成男,乾道成女。

天在上为尊,地在下而卑,乾尊地卑的性质也就定了。乾道构成男性,坤道构成女性。

男主外,皇帝治理天下;女主内,皇后治理内宫。各司其职,君臣的地位不能挑衅,可事实证明五千年内比武则天优秀的皇帝寥寥无几。大臣一方面不愿意被皇后,皇太后指使。

二女人是被统治阶级必须尊守三从四德:

  •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女诫》《烈女传》等书就是维护封建统治,其实整个社会讲礼法也是一种对妇女的保护。皇后,皇太后如果谮越,便会招来非议,骂作牝鸡司晨,大臣不容许皇后,皇太后干预朝政。

三女子无才便是德

身为皇后,或皇太后,纵使出身名门,受过私教,但缺乏野外游历,少了很多生活常识人生见解,其思想达不到政治高度,其本身并无治国之能。

四女子性格柔弱,会倚重娘家人或大臣,

容易所托非人。

比如:西汉王皇后倚重侄儿王莽,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北周杨太后倚重父亲杨坚,杨坚称帝,建立隋朝。后周符太后倚重大臣赵匡胤,赵匡胤皇袍加身,成为宋太祖。

所以女皇帝,古人一向反对。无奈之下的皇后,皇太后垂帘听政,大臣怕所托非人也反对。古代皇权神圣不得外人指染,大臣为了维护皇朝的稳定性,所以也反对妇人过度干政。

3

史墨千秋,小墨来带大家领略历史的魅力。

谈起这个问题,它的主要原因就是古代女性的社会地位太卑微!

在当时父系社会的主导下,不管是在战乱年代还是在和平年代,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女人几乎就如同物品一般的存在。

我们也经常可以从史书中看到敌人掠夺了大量的粮食、资源、女人等等,还有古代的一夫多妻制等等,这些都提现出了古代女性身份的卑微。

女子无才便是德

在这种趋势的前提下,古代的女性想要出人头地可以说是很难,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普遍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在当时来说女子想要读书是很困难的。因而对于她们来说,就只是把丈夫给伺候好就OK了,对于权利,财富,地位来说基本和她们不沾边。

也许会有人说古代对女性太过于歧视,其实这个问题是有原因的,毕竟大自然本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而人类也不例外。

和平年代中从事生产生活,基本上都是体力活,因而身强体壮的男性也便成为了社会的主角,所以从古代起,人们就已经把男人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了。不仅仅限于古代,就现在而言,男人也是家中的顶梁柱,因而在人们落户口时,户主的名字往往都是男性。

放在战乱时代,女性的地位更没有保障!为什么?因为当时是冷兵器社会,古人作战都是骑射或是近战,刀枪剑戟之类的兵器说白了也不轻,无疑也是一个体力活。一个成年男子在战场上不说打四五个妇女吧,一个人打两个估计还是没什么问题的吧!再加上女性每个月总会有几天不舒服的时候,因而女性在战乱年代更是帮不上什么帮,这也就导致了女性的社会地位更加卑微。

男儿膝下有黄金

自古至今,都流传着“男儿膝下有黄金”这样的话,古人认为跪拜别人是对强者的一种崇拜,而古代的强者无一都是男性,若是突然出现女性当权,让男性跪拜女性,恐怕这个问题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还是不能接受的,这也就成为了人们反对女性掌权的另一个原因。

收笔:

总而言之,古代反对女性掌权的原因就是因为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太低下,但有人说在这种环境背景下还不是有了女性掌权的例子吗?这有该作何解释呢!

事实虽是如此,但她们掌权都离不开她们背后的男人。

如果武则天不是李治的爱妃,不受皇上的宠爱,她能有做皇后的机会吗?如果吕后不是刘邦的妻子,那么谁掌管汉朝还真的是个问题,当然了慈禧也不例外。

从这一系列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女强人都是靠着男性的力量,进而一步一步达到权利的顶峰的,如果让她们从零开始,单凭自己的力量取得这样的成就,那恐怕是天方夜谭!

【END】

大家好,我是小墨 ,每天都会为大家带来不一样的历史小故事。

关注@史墨千秋 ,让小墨带您领略历史的魅力!

4

为了稳定,嫡子继承

其实,很早以前估计远古时候吧,女子当老大,才是主流。发展靠什么,发展靠人口,人口哪来的,人口自然是女子孕育而出的,在一个部落里,哪个女子生的多,哪个就是老大

今天其实也有当年痕迹,比如摩梭族

随着发展,男子逐渐成为部落主力

毕竟在力气方面男子天然占优,这时候部落关系就变了,谁力气大谁才是老大。只是老二就比老大差很多么?老大再强,能强的过老二加老三加老四?没有办法,家庭出现了,有了家庭,就有宗族,有了宗族也就有了国……

如此这般,从夏朝开始,嫡子继承制成为主流,到了周朝,这嫡子继承成为了礼法

为啥女性当权会被抵制呢?

很简单,从上面可以看出,女性当权显然表示外戚有夺权几率大大增加。虽说出嫁从夫,但天然的血脉关系,亲近父系是必然,依靠父系掌权也是必然,这权力大了,该有不该有的心思,自然而然的会冒出来……

虽然是吕后开了一个坏头,但没有吕后,换成其她皇后也一样,这是必然的。所以,强如汉武帝也不得不说,子弱母壮,为祸之道。为了自己大汉江山延续,立太子时,干脆来个杀母立子,弄死了自己的钩弋夫人

皇家如此,士族大家也是如此

皇家可以看成最大的宗族,皇家言行为天下楷模。如果皇家女性掌权,也意味着天下士族百姓家的女性也能掌权

道理一样,女子掌权后,这家产到底是归谁呢?为了维护自己家财产安全,士族百家们必然要抵制女子当皇帝,为此还发明了词:牝鸡司晨

以上

5

原始社会初期本是女权社会,母系氏族占据着统治地位。后来,或许是因为男性抵抗自然灾害和毒虫猛兽的能力更强,而且由于男性肌肉发过力量大,劳动能力也比较强,所以男子的地位得到了提升,逐渐将原始社会转为父系氏族社会。从那时起,男性便在社会中占据了统治地位。

我们都知道遗传基因的惯性相当强大。因此即使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依然存有男尊女卑的现像。尤其是当儒家学说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以后,又被掺杂进了“三从四德”的糟粕,并逐渐深入到了社会各阶层,连皇家也不能例外。

不过矛盾的是,封建社会却又强调“以孝治天下”。因此,每当老皇帝去世而新皇帝却又因年幼无知,而无法处理朝政时,往往就会出现皇太后干预朝政的情况。而这在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几乎层出不穷。

比较严重的是西汉王朝。当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雉凭借太后之尊重用吕氏外戚,由此带来了外戚做大扰乱朝纲的局面,使朝廷政局发生动荡。

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大臣们担心女主临朝,必然要依赖外戚势力的支持,才能控制局面,从而导致外戚势力做大做强,进而打破原有的政治平衡,影响了群臣的既得利益,因此才会反对女主临朝。

但是,女主是否可以临朝摄政,并不是群臣反对就能阻止的。而是要取决于,拥护女主的势力能否压倒反对派,和女主的能力与威望,是否能够担负起驾驭朝廷和统治天下的责任。如果能,那么女主就能统治下去。

比如,西汉王朝的吕太后,北宋王朝的刘太后,大清王朝的慈禧太后。甚至还有武则天这样登峰造极,干脆取李唐而代以武周,公然君临天下,作了一代女皇的太后。

由此可见,女主是否可以临朝摄政,并不完全取决于大臣是否反对!而大臣之所以反对,也并不完全是出于为国家着想之公心。也掺杂着担心外戚势力做大,进而破坏原有的政治平衡,影响了个人利益的私欲!

6

会不会有人反对得看你够不够强势;文人都是喷子,基本你干啥他都是反对,让他来掌权他最满意了。

众所周知,讲求正统礼法的文人都是喷子,你别说当太后皇后掌权,就算你是男人,就算你是皇帝,你用起权力来他们还是要瞎哔哔的;

这是他们的天性,毕竟闭上嘴巴别人把他们当哑巴呢!

反观历史上掌权的太后、皇后、女皇帝无不是把酸腐文人踩在脚底,所以文人必定在是书上对她们大泼脏水,从道德层面攻击她们,写野史污蔑她们;

7

如今的社会只要一说起“男权社会”或者“大男子主义”总会被“人人平等”之类的呼声淹没,大有过街老鼠的感觉。

为什么古代权力却一直以男性为中心,究竟是“女性专权必乱政”还是“历史本身排斥女性当权”呢?

女性当权将挑战已经形成的既有秩序

首先,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没有一个朝代是由女性所建立,一方面由于身体素质原因,另一方面由于既有的教育观念,让女性没有能力来领导战争。

而无论是哪个开国皇帝登基称帝后自然免不了封赏功臣,这类人一般分为两种,一为功臣,二为同宗。

既然要立国,上马厮杀,行营打仗是必须的,所以文臣武将在立国战争的枪林弹雨中都掌握了部分权力,特别是军权,还有一部分行政权力。这点以西汉立国时最为明显,刘邦对于掌握军权的韩信等七大将领予以封王,而对于文臣之首萧何则升为相国,封万户侯。

不封可不可以呢?可以呀,秦始皇就实行完全的郡县制,导致大秦王朝十五年而亡。

所以之后的每一任开国皇帝为了稳定都必须封赏功臣,好一点的封王,这在西汉之后就很少了,因为刘邦立了个“非刘不王”的规矩,次一点封侯,这是主流,飞将军李广的毕生志愿就是封侯,再次一点,高官厚禄养着,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名留青史。

而对于同宗的分封更多地体现出维稳的含义,同姓子弟分到全国各地为王为侯,深刻地贴切了如今“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的理论。一旦战乱爆发,这些同宗王侯便成为拱卫皇室的有生力量。

这便形成了每个朝代之初的固有模式,皇室加功臣集团利益共同体,此时一旦有女性掌握至尊权力,皇室由于权力被夺,必定起而反抗。而女性可以信任的力量却来源于自己的母家,也就是外戚,外戚的崛起又影响到了功臣集团的利益,因此皇室和功臣集团为了维护既有的秩序,必定联合起来反对女性当权。

继承人的选择是个问题

都说时势造英雄,我国历史上也并非没有女性当权,但她们都无一例外得遇到了继承人的问题。

.立皇室后人

吕雉作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皇后,她一方面大肆起用吕氏诸人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另一方面保护自己与刘邦儿子刘盈一系的帝位。这带来一个后果就是,刘盈及其子嗣一方面作为吕雉与皇室沟通的纽带,另一方面也成为吕氏的定时炸弹,吕雉一旦去世,刘氏重新掌握权力,势必对吕氏进行清洗,这是吕雉所不愿看到的。

然而这个问题也是她解决不了的,留下一道“不要送葬”的遗言后,吕雉便撒手而去,吕氏随后被族灭。

除了吕氏,大多临朝称制太后的外戚家族很少会有善终的,就是这个原因。

.依旧立女性或外戚为继承人

那是不是可以抛开皇室改立新人呢?如果改立女性,势必会带来新外戚的崛起,新势力的进入会令本就颤颤巍巍的局势更加复杂难控,不可行。

而立外戚子侄为继承人,依然会遭到既有秩序的反对,而且问题又回到了矛盾的起点,那就是依旧是男性当权。

所以女性当权之后,对于继承人的选择是一个矛盾所在,这个矛盾又是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

结言

不管是当皇帝还是以皇后、太后身份掌权,都代表了女性对权力的侵夺,都将遇到外戚和继承人的问题,而这两个问题就如同进入了死胡同一般,谁都没办法解决,所以女性当权历来为所有人忌讳。

从这个角度来看,清末的慈禧太后反倒是个另类,她既没有大肆起用外戚,又能够以爱新觉罗系为继承人,从而引起国内叛乱,清朝的覆亡确实不能怪于慈禧一人,换个男性皇帝也未必能做到更好。

8

孔夫子表示:这锅我不背!

“独尊儒术”是汉代的事儿啦,夏、商、周、秦也没见女性主导政权啊?

要回答这问题,我认为还得更深入的挖,起码得从原始社会说起。

在深挖之前,请各位看官们做个小测试先。

看图选答案

现在,假设你是原始部落的战士,一场水源争夺战之后,俘虏了图A、B两种类型的敌方女性,现在你要从中二选一,带回部落繁育后代,你会选A型还是B型呢?

选B的兄弟,请在评论区留言,我敬你是条汉子??

言归正传,我相信绝大多数男性,都会和我一样选A。那么,这选择的意义何在呢?简直是废话啊 ?

稍安勿躁,请静下来想想:为什么会觉得A型更适合呢?

是因为美?那么这所谓的“美”,是谁灌输的呢?书本上写的?还是老师教的?

都不是吧,似乎就是种本能,与生俱来,一种被写入基因的本能。

生存和繁衍,是生物的本能,在原始社会,没有法律、道德的约束,得用武力去争取。那么,男性必然会选择柔弱、顺从的女性,去强行繁育;而强壮、战力强的女性,其存在本身就是个威胁(打都打不过,还想跟人家生孩子?),会被残酷的抹杀。

就这样,一代又一代,“柔顺女性是宝,强势女性是威胁”的意识,不断被重复,写进了DNA,变成了本能,所以,一眼看去就觉得A型的女性美,B型有些不适感。

把思路捋一下,咱们来个简单的小结

在原始社会中,男性因为生理及体力的优势,能掌控更多的资源,从而占据着主导地位。

女性或许曾在原始社会关系中占据过主导地位(母系社会,学术界存疑,不展开说明了),但是随着原始社会的发展,以及女性自身的生理特点(比如哺乳期),从而逐渐的失去了主导权。

所以在古代,难以接受女性作为掌大权者有两个原因:

1、根深蒂固的本能,注意哦,这不是某一家的政治主张,而是写进了基因里的意识。这也是最主要的原因。

2、社会分工。在相对落后的古代,无论是体力劳作为主的社会生产,还是领导族群,抵御外侮,都更依赖男性的能力,女性先天不具优势,难以胜任。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女性也可以在各领域发挥才干、创造出不逊于男性的价值了。社会地位也更加平等些。毕竟,能掌握资源才有话语权,否则,就只是强者对弱者的怜悯罢了。

9

女人当家房倒屋塌!其实这是儒家的教义. 在中国的封建礼法中,夫为妻纲是三纲五常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在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中女人处于从属的地位.所以在人们心目中女人不能主政.仅有的一个女皇都是靠无数的阴谋诡计才得逞的,而且后世的评价也不高. 所以中国女主主政很少见.就是垂帘听政,也会引来众臣反对!但从古至今女人都不曾离开过政权干涉,脂点江山的女人们,如芈月,吕后,窦太后,刘太后,张太后,孝庄,慈禧。


10

这个问题,终极答案指向男权社会对女性参政的警惕和绞杀。

?

首先,士大夫多数都是直男癌的晚期患者,认为牝鸡司晨,是侵犯皇权,严重扰乱男性社会的权力秩序。他们对女性掌权的强烈批判不是根据女性的能力,而是女性的身份,只要你是女人参政,那么你就千夫所指。

?

然后,武则天之后,男权社会对女性参政充满了警惕,对武则天掌政也是不断地贬斥和妖魔化,防止出现第二次武则天,这对后来有机会接触到最高权力的女性起到了很大的阻碍作用。如果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难免采用极为酷烈的手段,这既是实际困难也是心理障碍。所以唐代之后,北宋一共产生过5个垂帘听政的皇太后,但都没有取而代之称帝。

?

下面以大家比较熟悉的宋代刘娥为例作说明,刘娥是宋真宗的皇后,宋真宗去世后成为朝廷的实际上执掌最高权力的皇太后,她也是历史上被污名化得比较厉害的一个皇太后。那么她遭到了哪些非议和攻击呢?

第一出身偏见,攻击她的出身和血统。刘娥出身贫苦,而且是再嫁之身,但是宋真宗力挺她,即使是这样,也是过了很多年,直到她借腹生子之后才完成。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的宋仁宗,故事“狸猫换太子”的主角,在这个故事里,刘娥是个心思歹毒手段狠辣的女人,为了得到孩子,不惜害死李氏。事实上,刘娥不但对宋仁宗有母亲之慈、教育之功,对李氏同样恩宠有加。

第二性别偏见。宋真宗晚年,有很多大事都是出自刘娥之手,这点足以说明她是很有能力的人,宋真宗遗诏,点名让她处理军国事,事实上她当得起宋真宗的信任,在她治理期间,国家算是河晏海清。然而,士大夫不买账,甚至通过武则天敲打她,有一次她问大臣你们怎么看武则天,当时的谏官鲁宗道毫不犹豫地回答:“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直接把武则天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是对刘娥的警示。

?

还有一件事,刘娥曾穿袞衣(天子的礼服)去参谒太庙,这件事直接踩到了男权社会的痛脚,后代说她“乱男女之别,而辱宗庙”。这就真相了,在士大夫眼里她是个闯入者破坏者,就因为她是个女性。

?

宋代是理学的开端,到了明清对女性的束缚愈盛,出了个慈禧,被骂到现在,当然她可能才干不足,做了很多不利于民生的事情,但是换一个男的皇帝,也未必做得更好,却不一定会招来那么多骂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