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一句话老话来说,就是:“既生瑜,何生亮”!

1757年,清军终于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平定天山南北。时隔1000多年,西域终于再次回到了中原帝国的怀抱!

从康熙时代与准噶尔汗国交手开始,到乾隆时期清朝彻底消灭准噶尔,三代清朝皇帝前后用了100多年的时间,终于彻底消灭了威胁清朝西部安全的巨大威胁,也昭示着清朝彻底解决了困扰中原帝国生存发展的游牧民族问题。

那么,为什么清朝执意要消灭准噶尔汗国?到底是什么仇什么怨,让这对宿敌相杀100多年?

1、蒙古问题是原则性问题!

蒙古问题,涉及到清朝的底线,是清朝的原则性问题,是清朝实现崛起的关键因素。

因为蒙古地域太广大了。从与东北平原接壤的大兴安岭,到遥远的西域,再到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都是蒙古部落的活动区域,对中原地区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加上蒙古部落战斗力强悍,如果不能有效处理女真族和蒙古族的关系,对女真的崛起以及入关后的统治都会产生巨大威胁。

鉴于此,从努尔哈赤开始,对开始着手处理与蒙古各部落的关系问题。此时的蒙古分化出漠南、漠北、漠西蒙古三部分。漠南蒙古以察哈尔部为代表,分布在长城沿线,是黄金家族的后裔,地理位置最为优越。但也正因为距离中原和女真距离最近,在长期和明朝战争的同时,也最先受打努尔哈赤的打击。

受到明朝和蒙古的打击,长期的消耗让漠南蒙古不堪重负,最终不得不向皇太极投降。1635年,林丹汗败逃。1636年3月,漠南蒙古16部49个大小领主齐聚沈阳,公推皇太极继承蒙古可汗大统,奉上“博格达·彻辰汗”尊号。至此漠南蒙古归顺清朝。

漠南蒙古的内附对于明朝而言,增加了防御宽度,北方边境压力骤然增加,加速了崩溃的步伐。对清朝而言,在西部和北部多了一道坚固的屏障。在1644年清军入关争夺胜利果实时,北方边境是漠南蒙古负责守卫的。

但是光有漠南蒙古是不够的,漠西准噶尔部的噶尔丹夺取汗位后,不断向东扩张,进攻漠北喀尔喀部蒙古。噶尔丹妄图统一蒙古,消灭清朝,重拾蒙古帝国的荣光,因此和清朝的关系迅速恶化。

康熙皇帝先是借助噶尔丹的压力,1691年举行多伦会盟,将漠北蒙古纳入版图,然后1696年,在漠北蒙古的昭莫多大败噶尔丹,迫使其退出漠北。随后,噶尔丹自杀。

随后,退出漠北的准噶尔部开始南下侵占西藏,康熙旋即于1722年派遣14皇子胤禵进军西藏,将准噶尔部逐出青藏高原。雍正继位后,清军攻占青海,至此清朝的西北部边境压力骤减。

但是此时的西域还在准噶尔手中,历史一再证明:失去西域,中原帝国就永无宁日!所以清朝始终保持着对准噶尔部的压力,1757年,准噶尔爆发天灾,国内大乱,清朝趁机出兵,终于在1757年彻底消灭准噶尔汗国。从此蒙古问题彻底解决,困扰中国几千年的游牧民族威胁彻底消除!

2、沙俄问题是潜在性问题!

准噶尔的坐大,沙俄是主要功臣。

从16世纪开始,沙俄哥萨克骑兵就越过乌拉尔山,在西伯利亚疯狂扩张。由于准噶尔的有力阻挡,沙俄不得不继续向东。1643年,沙俄入侵黑龙江流域,中国边境开始受到沙俄的威胁。

此时的中国处于明末清初的交替中,对远在东北的沙俄无暇顾及,但是作为清朝的龙兴之地,东北的安危至关重要,因此康熙积极部署反击,两次发起雅克萨之战,终于迫使沙俄在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退出黑龙江流域。

退出黑龙江流域的沙俄并不死心,他们将魔爪伸向贝加尔湖以及西部的准噶尔部地区。贝加尔湖地区是漠北蒙古部落传统的游牧区,土谢图部最先受到沙俄入侵,虽然坚定抵抗但最终不敌。在西部受到噶尔丹威胁,南部受到清朝挤压、北部受到沙俄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漠北蒙古审时度势选择加入清朝,找到了强大的靠山。

清朝趁机大举北上,击败噶尔丹,而后在雍正年间与沙俄签订《恰克图条约》及《布连斯奇条约》,确定了北部的中俄边界。

中俄一系列条约的签订对清朝确定边界,保卫疆土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

《恰克图条约》及《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中俄在中东部的争夺暂告一段落,西部准噶尔部成为争夺的焦点。对于清朝而言,准噶尔和沙俄沆瀣一气,始终是威胁清朝西部北部安危的危险因素,因此必须予以坚决消灭。对于准噶尔而言,夹在清朝和沙俄之间,在实力越来越不济的情况下,必须做出选择,于是最终选择了投靠沙俄。而对于沙俄而言,除了对土地的贪婪,还在于沙俄一直在努力寻找南下的出海口,在黑龙江流域的尝试失败后,沙俄转向从中亚西域南下,这一思路一直到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还能看到其勃勃野心的影子。

所以,谁能掌握准噶尔,就能掌握在蒙古和中亚争夺的主动权。

最终清朝等到了准噶尔内乱,在内乱导致大规模传染病的情况下,乾隆迅速出击,消灭准噶尔部主力,清朝成为准噶尔争夺的赢家!

通过一系列条约以及消灭准噶尔,清朝沉重打击了沙俄南下的企图,最终确立了自己在蒙古和中亚的霸权。

鸦片战争前,清朝一直致力于解决疆土问题,作为少数民族,清朝在处理与蒙古各部落关系时显得更加游刃有余。正是由于清朝几代皇帝巩固疆域的不懈努力,中华帝国数千年来的不断开拓的疆土才大量地保存了下来!成为今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

清朝:因为准噶尔触碰到了清朝的核心利益,所以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Yes”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准噶尔汗国和清政府的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二战时期的德国和波兰,历史上就是死仇,无时无刻不在盘算怎么把对方置于死地,然后纳入自己的版图之内。另一方面,这两个政权本身也是外向扩张型的民族,对土地有天然的占有欲。

所以,民族性和历史因素,这是准噶尔和大清为敌的第一个原因。



准噶尔的祖先是蒙古人,准确的说就是明朝时期的瓦剌。明朝中期,瓦剌部落分崩离析,草原被鞑靼人所占据。瓦剌人便西迁到了现在的新疆。

到了明朝末年,西迁的瓦剌部落分成了五大部群,史书上称为厄鲁特蒙古五大部。其中的土尔扈特部被准噶尔赶走了,去了中亚地区。五大部就只剩下了四大部。留下的四大部:杜尔伯特部牧于额尔齐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硕特部以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为中心,地理位置最好;准噶尔部位于和硕特部之东,以和布克沙里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东至阿尔泰,南至准噶尔盆地;辉特部牧于裕勒都斯河流域。

在当时,和硕特部的实力最强,而且该部落的首领固始汗是成吉思汗弟弟的后代。无论是血统还是实力,和硕特都符合担任四部落的盟主的条件。当时的准噶尔只是不起眼的小弟,名义上归顺于和硕特部领导。

几乎是同时期,后金在东北崛起。在与明朝激战数年后,后金的发展陷入了瓶颈。尤其是努尔哈赤死后,辽东年年遭灾,后金的统治者又不善于建设,只会抢。大明的关宁锦防线,后金始终攻不破。于是,皇太极想到了先打败漠南蒙古,然后从蒙古绕道进攻大明的策略。

大明崇祯七年,皇太极打败了漠南蒙古的首领林丹汗。这一战,后金势如破竹,从辽东一直杀到了西北,林丹汗在青海病死。第二年,他的儿子向皇太极投降。漠南蒙古全部纳入了后金的势力范围。



后金与漠南蒙古的这一战,其实跟准噶尔没什么关系。毕竟准噶尔远在新疆,皇太极离它还有八丈远,根本就打不着它。而且皇太极攻打漠南蒙古的目的是为了进攻大明,准噶尔在西北,也没有战略价值。后金不可能主动去打战略价值不大的准噶尔。

但是,由于当时沙俄和喀尔喀蒙古两面夹击厄鲁特四部,厄鲁特联盟的首领固始汗,想到了远交近攻的计策,希望利用后金牵制喀尔喀蒙古,于是便也遣使归了皇太极。因为他是准噶尔部的盟主,所以他归顺于后金,也顺便把准噶尔给一起代表了。

正是因为准噶尔和后金(清朝)从来都没有过过招,他们只是被和硕特给代表了。所以后来噶尔丹一直就不服气,认为满洲人有什么了不起的?凭什么要臣服于清朝?便一口气跟康熙连干了三仗。

准噶尔与清朝并没有交手,但却被和硕特把自己代表了,颇感不服气,这是双方为敌的第二个原因。


准噶尔在康熙时期挑起的三战(两次由噶尔丹挑起,一次由策妄阿拉赞布坦挑起),均以准噶尔的失败告终。这一阶段的战争,实际上就是两个侵略成性的民族之间的较量。

雍正时期,准噶尔和清朝又大战两次,清军先是大败,后来大胜。一胜一败,明面上双方是个平手。但实际上,以清朝的地理位置和国力优势,其实还是准噶尔人吃了大亏。

那么,准噶尔在明知国力劣势,输不起的情况下,为什么还要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起与大清的战争呢?

除了前面提到的:双方都是侵略民族,侵略成性;准噶尔不服大清,总想挑战大清的霸权这两点外。还有一点,是准噶尔不得不主动挑战大清的关键因素。

准噶尔的地缘环境太差了!

它的东面是大清,北面是沙皇俄国,西面是沙俄扶持的哈萨克汗国。准噶尔历任大汗在位时都遭到过三面夹击!经常是东面在与清军厮杀时,西面和北面就被沙俄侵占一大片土地;等到准噶尔调转兵力回西面收复失地的时候,清军又乘机在东面筑城、驻军,蚕食准噶尔的土地。在这种三面夹击的局面下,准噶尔只能向外谋求突破,避免被沙俄和清朝瓜分。

那么准噶尔为什么不跟沙俄打,而只跟清朝死磕呢?这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准噶尔的目标是统一蒙古,利用一个统一的大蒙古,对抗沙俄和清朝。沙俄方向已经没有蒙古部落了,它再向西扩张,就没有意义了。

其次、与准噶尔相邻的青藏高原和喀尔喀蒙古的实力都比较弱,好打一点。而沙俄和哈萨克的实力强,如果准噶尔在西面跟沙俄死磕,得不偿失。

另外、沙俄方面公开表示愿意支持准噶尔对付清朝。而清朝方面又明确的表示,一定要灭了蒙古残部,统一蒙古。这两相比较,准噶尔只有跟清朝死磕这一条路可选。

所以准噶尔跟清朝死磕,在原则上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它在青藏和外蒙古的扩张,最后都被清朝打回去了。究其所以然,还是双方的实力差距导致的。虽然这些扩张都失败了,但是它的扩张策略是正确的。如果准噶尔不向外扩张,它也迟早要被俄罗斯、哈萨克、大清给瓜分掉!早死玩死都是死,还不如拼一把试试。

这是准噶尔与清朝为敌的原因,下面再说说清朝的为什么坚持要灭掉准噶尔。


从清朝方面来说,它的要求很简单,就是灭掉蒙古!但是蒙古很大啊,除了归顺的漠南蒙古和喀尔喀蒙古外,在现在的外蒙古以北,还有大量的鞑靼人的存在,这些部落并没有向清朝归顺。而在新疆,准噶尔一直都没有真正的归顺。为了灭掉这些蒙古人,清朝的皇帝可谓是煞费苦心。

当时为了对付准噶尔,清政府一连在《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这两个条约中,主动的放弃了大量领土,目的就是稳住沙俄,专心对付准噶尔。就连俄国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在私下里都对人说,现在清国正在对准噶尔用兵,他们有求于俄国。这个时候不能让步,应该尽可能的为俄国谋得更大利益!

雍正皇帝主动割地给俄国人,并不是因为他大方,而是他觉得自己割的那些地,那都是蒙古人的土地。在他的眼里,这两个不平等条约的性质是这样的:

《布连斯奇条约》:清、俄第一次瓜分不归顺的蒙古部落
《恰克图条约》:清、俄第二次瓜分不归顺的蒙古部落

以清朝的立场来说。雍正割让的这些地,都是蒙古人的地,不是它自己的,雍正皇帝并不心疼。但是这些条约毕竟是清政府代表中国与沙俄签订的,具有国际公信力。实际上清朝还是把中国的利益给卖了。

理解了清朝为什么宁可割地给沙俄,也要灭掉准噶尔。准、清朝之间为什么是死敌关系,也就可以总结了。



第一,准噶尔夹在强敌中间,它没有发展的空间,想要自保就只能向外扩张。但是沙俄它惹不起,而且沙俄还忽悠它,让它去惹清朝。再加上历史上准噶尔的祖宗成吉思汗有过灭掉女真的成功案例。准噶尔有信心向东扩张,企图一举灭了清朝。

第二,清朝要谋求蒙古人的领导地位。准噶尔不服,这个目标就达不成。为了灭掉蒙古,清朝甚至不惜与沙俄联手瓜分蒙古。对于清朝来说,只要能灭掉蒙古,它愿意与沙俄共同瓜分蒙古的领土,反正这些领土也不是满洲人的。

第三,清朝和准噶尔的死仇关系,实际上还是它们两方的落后国际概念导致的。在它们的眼里,中国是世界的中心,对中国以外的地方不感兴趣。清朝皇帝甚至还认为,罗刹国(也就是沙俄),就是当年的匈奴或者突厥,而准噶尔是罗刹国扶持的小弟。跟沙俄翻脸,成本太大了,跟准噶尔死磕,还是有能力的。因此也就导致了清朝和沙俄共同瓜分蒙古的这一历史现象。漠北蒙古早已经被它们两家给瓜分完毕了,而准噶尔则是清朝与沙俄瓜分的最后一块蒙古部落的土地。

3

提到准噶尔,多数人会想到新疆的准噶尔盆地。是的,那里就见证过准噶尔汗国曾经的辉煌。

准噶尔部的前身可以追述到明英宗时期的瓦剌部,就是这个部落发动了“土木堡之变”,让一度强盛的明朝由此走向衰落。

准噶尔部隶属漠西蒙古,同时期的部落还有硕特、土尔扈特、杜尔特三个小部落。准葛尔是其中最为强大的部落。

(准噶尔汗王剧照)

1636年,和硕特和土尔扈特派使者找到后金,代表四个部落(包括准噶尔部)表示归顺。

1646年,四部首领具表顺治,臣服大清,顺治赐予各部弓箭盔甲,命固始汗王为盟主,统领各部,从而确立了大清对漠西蒙古的主权。

十七世纪初,准噶尔部迅速扩张,宣战其他三个部落,把他们赶到了伏尔加河地区,在经过数年的东征西讨后,终于在 1678年统一漠西蒙古,建立准噶尔汗国。

鼎盛时期的准噶尔汗国,国土面积达到400多万平方公里,草场肥沃,牛羊如云,战马成群,人口众多。

康熙29年,极度膨胀的准噶尔汗王噶尔丹,率部进攻漠北蒙古各部,妄图统一蒙古。漠北各部首领联名向清朝求助。康熙调动火器营,用大炮对付准噶尔的骑兵,在乌兰布通重创噶尔丹。

此时的大清,在顺治和康熙的不懈努力下,终于扑灭了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剿杀了张献忠的大西军队,消灭了南明的残余势力,平定了三藩之乱。最后扫清寰宇,立足中原。

于是,康熙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收拾准噶尔部了。

准噶尔和清朝有何深仇大恨?为何清朝一定要置准噶尔汗国于死地?

因为它涉及到大清政权的核心利益,那就是主权和国土。

早在1636年,大清就和漠西四部确定了主权关系,准噶尔也在呈表中签字画押。现在公然攻打早已归顺的漠北蒙古,这就是赤裸裸的谋反。

而且,在准噶尔的背后,还有虎视眈眈、嗜血成性的沙俄,时刻准备扑上来,咬大清一口。

素有“千古一帝”的康熙,岂容你如此践踏他的尊严;岂容你勾结外族,肆意分裂国家。

于是,大清和准噶尔开始了长达近百年的生死较量。这场较量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帝王。

康熙三胜准噶尔。

第一战,乌兰布通之战。(前文已述)

(康熙御驾亲征剧照)

第二战,昭莫多之战。

康熙34年,康熙亲率20万大军,在昭莫多再战准噶尔汗王噶尔丹,成功收复漠北蒙古喀尔喀地区,逼迫噶尔丹自杀。

噶尔丹死后,策妄阿拉布坦成为准噶尔新的汗王,慑于大清的强大,派使者入清讲和。双方签署停战协议。

后来,在沙俄的撺掇下,准噶尔又生反叛之心。于是康熙被迫第三次对准噶尔开战。

第三战,西藏之战。

康熙56年,康熙命大将色楞领领兵2000余人,从青海入藏,讨伐策妄阿拉布坦,因寡不敌众,陷入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全军覆没。康熙59年,清廷组织反击,攻下了拉萨,收复西藏。

雍正两战准噶尔,一胜一负。

第一战,和通泊之战。

雍正九年,清廷出兵平定噶尔丹策零叛军,中计被围,惨败而归。

第二战,光显寺之战。

雍正十年,清廷在光显寺之战中扳回一局,击杀准噶尔部2万人,重挫其锐气。

(蒙古骑兵)

乾隆彻底剿灭准噶尔部。

乾隆分别于二十年和二十二年,发动了两场决定性的战役,彻底击败了准噶尔部。准噶尔最后一个汗王染天花身亡沙俄。

由此,清朝经过艰苦卓绝的百年鏖战,终于捍卫了主权,维护了西北的安宁,粉碎了沙俄入侵的野心。

4

准格尔汗国曾经计划追随成吉思汗的脚步,从蒙古草原南下攻占北京城,逐鹿中原。至少有两次打到距离北京城700里,准格尔汗国要得到的已经不仅是西域,而是整个大清江山。

噶尔丹不死,康熙睡不着;策妄阿拉布坦不死,雍正睡不好;灭了准格尔,乾隆终于高枕无忧。且听【尔朱少帅】聊聊清朝与准格尔的百年战争。

很多历史资料都要给康熙、雍正的功劳簿写上平定准格尔。实际上,准格尔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弱小,康熙和雍正也没有能够平定准格尔。 准格尔源于瓦剌蒙古,后来整合瓦剌其他部落而崛起。

说起瓦剌,当年也是盛极一时。1449年,还是明朝的时候,发生过一件惊天大事件——土木堡之变。瓦剌蒙古骑兵打击下,明朝兵部尚书、户部尚书战死,20万精锐士兵土崩瓦解,皇帝明英宗朱补镇被俘。也就是说,清朝还没诞生之前,瓦剌蒙古就有灭一国的实力。

明末时期,瓦剌蒙古内部分裂,而且和东部鞑靼蒙古长期争战。要是有一个统一的蒙古联盟,清朝能不能入主中原,还真不好说。

清朝入主中原,平定全国的时期。也正好是准格尔整合漠西蒙古瓦剌各部,崛起的时候。准格尔和清朝接壤开始就争斗不断。

一、噶尔丹PK康熙。[1688-1697]

噶尔丹时期的准格尔汗国,开始了向东吞并东部蒙古(喀尔喀蒙古)。进而从蒙古草原南下中原的计划,噶尔丹是这么计划的,也是这么做的。

战争第一阶段,准格尔骑兵两次凿穿蒙古草原,从漠北一直打到内蒙锡林郭勒。离北京城700里左右,翻过长城就是北京城了。消息流到京城,好多大户人家都准备要逃跑,大量门市关张,米价暴涨好几倍,准格尔真得让大清感到了恐惧。

第一次,噶尔丹军队,将喀尔喀蒙古几万军队和清军2万精锐杀的片甲不留,清军两主帅一死一逃,康熙差点气的吐血。

第二次,噶尔丹军队2-3万人,与清军10万大军对战。不管是骑兵对冲,还是火枪对射。清军八旗都是准格尔军的手下败将。清军依仗物资补给方便,火枪,火炮压倒性的数量优势,把准格尔军消耗到扛不住。此战准格尔撤退,清军死伤惨重,就连国舅爷佟国纲都战死。

战争第二阶段,康熙联络俄国断绝与准格尔的军火贸易;鼓动噶尔丹的政敌策妄阿拉布坦,在准格尔内部搞内讧;派遣东部蒙古军队向西推进;甚至联络哈萨克汗国东西夹击。

这时清军成为进攻的一方,康熙与噶尔丹第三次会战,以清军惨胜,噶尔丹逃走结束。策妄阿拉布坦造反成功,控制了大部分准格尔汗国地盘,噶尔丹服毒自杀。

二、策妄PK雍正。[1698-1735]

策妄阿拉布坦时期,准格尔汗国的国力达到巅峰,甚至哈萨克汗国也臣服为藩属国,号称30万精锐,几次让雍正的八旗军打的灰头土脸。

1727年策妄去世,雍正想着浑水摸鱼,派大军进攻准格尔,清军几乎全军覆没。几次大战之后,雍正看到策妄的儿子葛尔丹策零,也不是软柿子,只好请求议和。

三、乾隆坐收渔翁之利。[1736-1757]

葛尔丹策零也算是个雄主。雍正、乾隆父子俩,在他手上都没讨到好处。1745年,葛尔丹策零去世后,准格尔汗国发生争夺严重内讧。后来的继位者能耐不咋地,内讧倒是很积极。30年间,几方火拼,让准格尔汗国成为一盘散沙。

1755年,准格尔的阿睦尔撒纳(辉特部酋长)在火拼中失败,投靠清朝。趁着准格尔内乱,乾隆发动大军进攻伊犁,同时联络哈萨克汗国两面合击,最后一个准格尔大汗达瓦齐兵败被俘。

存在100多年,巅峰时期700万平方公里的准格尔汗国,终于被康熙、雍正、乾隆祖孙三代耗死灭国。待到平定阿睦尔撒纳、大小和卓叛乱,准噶尔汗国势力彻底被肃清。

严格说起来,准噶尔汗国并非亡于清朝,而是亡于内讧。常规骑兵作战,准格尔骑兵碾压八旗骑兵;火器作战,准格尔有来自俄国的滑膛火枪,性能全民优于清军。清朝与准格尔战争,倚靠的不过是,中原海量的人力、物力而已。

早在康熙时期,清军就发现了火器上的差距,为了对抗准格尔,清军也曾经装备大量火枪火炮。但是,清朝的火器不但没有发展,反而越来越差。直到鸦片战争,被更先进火枪火炮打开国门……

5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就这事,说简单也简单,一句话的事,但您要去深究这事,咱就得从准噶尔汗国这物件的建立到灭亡,细细的整一遍,您才能发现其中的关键。

那么咱先用几句话概括一下,让大家伙对这事先打个底,咱再解释就上道了。

这老话说的好,人心不足蛇吞象,您自己个手里已经握着一个饼了,可那俩大眼珠子还老盯着别人手里的饼瞅,老感觉别人的东西是最好的。那么满清和这准噶尔汗国之间的事,和这事是一个道理。那么这事中是谁抢了谁的饼呢?听俺给大家伙细细的唠唠。

开头

这开头的时候,没有啥准噶尔这一说法。离着准噶尔这称呼最近的其实是蒙古的瓦剌部,话说这帮人从来不喜欢别人叫他瓦剌部,感觉这名丢份,所以就自己给自己个起了一个名——卫拉特。

所以大家伙在瞅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瓦剌和卫拉特是一个物件,别整混了。

这瓦剌部开头的时候,被咱大明老朱家的明成祖朱棣按在地上往死里踹,这不就踹老实了,接受了咱汉文的官印,每年老老实实的进贡。后来这瓦剌一度强大,最终成立了瓦剌帝国。大明时期的土木堡之变,就是这货整出来的事

咋说呢?这马背上的民族他有一个特点,一旦形成一个庞大的帝国,往往撑不了多久,这就得走向衰亡。

这其实和他的高原经济有关,一旦形成帝国,相对来说,区域内就安全,那么必然导致人口的爆增,而人口的暴增,必须有相应的经济作为支撑,可那点高原经济塞牙缝都不够,所以完蛋那也是早早晚晚的事。可如果您向外扩张,老话讲的好,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他也得需要钱,您那点子高原经济能撑的起?所以向着中原,向着有钱的地方扩张,这事必然的结果。

所以这帮马背上的民族,为嘛没事老是来骚扰咱中原地区?毛毛钱不够花呗!

这不瓦剌转眼就走向了衰亡,被崛起的蒙古的鞑靼部揍的人仰马翻,得,这一家伙下去瓦剌就变成了四部,准噶尔部,和硕特部,土尔扈特部以及杜尔伯特部。

当然为了方便大家伙更愿意把他们合起来叫漠西蒙古。而这时间点上,历史学家又改口叫他们卫拉特各部。

准噶尔和咱的隶属关系

这时间掐到1646年,也就是顺治三年的时候,这卫拉特各部也包括他准噶尔,一共二十二个人,这就蹲地上签了一个表格,给满清上了贡表,这满清赐了点甲胄和弓矢。

这是啥意思?这就相当于确立了主权关系。您这哥几个是满清授予了权利,统辖你们手底下的这点土地的,你们只有使用权,不具备拥有权,这权利是满清的。

所以咱历史上说噶尔丹带领的准噶尔他是叛乱,这是没错的。您如果还不服,咱再往前了数。在1636年的时候,那和硕特首领固始汗,这人当时还兼着卫拉特盟主的位子,这人还派遣使团和皇太极建立联系。

所以确立关系这事,是有前边铺垫的,不是很突然的一件事。那时候的准噶尔部它也就是个毛孩子,大事上也做不了主。

后来到了,1675年的时候,这准噶尔部经过一轮又一轮的韬光养晦,这胳膊腿都变粗了,脑壳也变硬了。一脚就把这和硕特部的首领给踹趴下了,得,这下盟主被人给踹了。这卫拉特部一下就乱了,全凭拳头大说事。

说实话其他三个真不是这准噶尔部的对手,这顿打斗下来,卫拉特联盟算是完蛋了,这就形成了准噶尔部一家独大的局面,这分散的权利,也向着这准噶尔部集中。到了临界点上,得,人家自动的升级成为了准噶尔汗国。

那么升级这事是在谁的手里完成的呢?就是在历史上有名的噶尔丹的手里完成的。而咱今天这个问题就和这噶尔丹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咱就说说这噶尔丹是咋升级的?

话说这噶尔丹他是准噶尔部首领的第六个大小子,这货命好,人还没有出生呢?这就被温萨活佛指认他母亲生的娃就是第四世温莎活佛。

所以人家一出生就带着主角光环的。之后又受到了另一个活佛的青睐,还给了一个呼图克图的尊号。您可记住了这可都是他后来能打下个准噶尔汗国的资本。

咋说呢?他这人您让他舞棒弄枪的这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您要让他研究佛门之道,您这是难为他。

所以他有事没事的老是往家里头窜,所以他对家里那点子事都有参与,这些个事,您去翻翻俄国那档案,还真能找到他的身影。

而他的一些政治见解,非常和老毛子的口味,这也就是为啥他一回到自家地头上就能从老毛子哪里得到很多的支援的原因。

如果没啥特别的意外,他的哥哥僧格是准噶尔当家的主人,而他也就只能潜修佛道,那么啥准噶尔汗国也就不存在了。

1671年的时候,他这便宜哥哥居然在准噶尔的内讧中被人给宰了。要是按照惯例,这准噶尔的首领这位置就应该是他哥哥的娃来继承。可他哥哥那三个娃,年龄一个比一个小,就撑不起那担子。勉勉强强的当了,估计用不了多久就得被人给宰了。

所以接到消息的噶尔丹,这货就快马加鞭的跑了回去,这就把首领的帽子搂到了怀里。

这老话说的好,成也萧何败萧何,噶尔丹能有后来的牛掰这一步算是走好了,但也为他日后的完蛋,整了个超级大炸弹。到了点,这弦一拉,他那帝国和他被炸了个飞灰湮灭。

后来的事

开头咱也说了,人家噶尔丹一出生就加了个主角光环,人家往哪里一杵,得,您还打个啥打,一帮子大头兵全跪地上了。

很快这漠西蒙古就收入怀中,接着是漠北蒙古,跟着是漠南蒙古,这一家伙下去,满清那一大半的土地就改了姓了。

满清爱新觉罗家的能开心?开心!那叫毛病。这不康熙就开始亲征了,要不亲征,你以为噶尔丹不会偷偷摸摸的绿你剩下的土地?你拉倒吧!

这噶尔丹是不是傻,直接整了个驼城战术要和康熙掰掰手腕。话说这要是冷兵器时代,您这驼城真真的不好打,但现在咱世界都进入到了热武器时代了好吗?

好家伙一顿火炮支援,这驼城完蛋了,噶尔丹也跑了。这家伙一跑,回身就撞上了,他那便宜哥哥的儿子(这儿子一直认为这噶尔丹帝国的位置应该是他的,也是,从法理上讲确实是)。

好家伙一边是康熙,一边是侄子。这噶尔丹也是拼了,回身要和康熙拼命,他感觉只要把康熙干掉,他的侄子好收拾。

俺就想这噶尔丹脑子肯定起坑了,你说你开头的时候,那么大的实力,都被康熙给整趴下了,现在都是损兵折将的状态,还要去摸老虎屁股。你不知道这玩意摸不得吗?他就不懂这道理,赶着三万铁骑就来了,这下把康熙开心坏了,聚集了二十万大兵,这就开打了。

这就毫无悬念,败的那叫个稀里哗啦。而他的后路也被他的大侄子给掐了,这就兜兜转转的跑了一年,感觉到了绝望的噶尔丹服毒自杀了。

他那大侄子把他的尸体献给了康熙,这感情好,康熙表示很开心。这一下子这大侄子就登上了宝座。

再后来的事

咋说呢?他们这帮人总是在弱的时候,向您道歉,强的时候,大耳瓜子往死了糊你。

没几天这货感觉自己的能力不错,又来骚扰满清,你还别说,满清被打的稀里哗啦。

雍正的时候被打的大败,没得办法,这雍正就和噶尔丹帝国签了个破纸片子,两家划分了界限。

后来这大侄子死了,这大侄子的儿子上台。咋说呢?这上台的货,就是脑子充水的货,不理政务不说,还把帮着自己梳理政务的姐姐给囚禁了。你说这事弄的,他这准噶尔帝国不乱才怪呢?得,没多久这傻小子就被人给干掉了,爬到这宝座的是手底下一猛将的孙子(啊!这关系有点绕,没法子历史就是这样的)

可这小子也是个缺心眼,他能等上这宝座是别帮衬的结果,结果他上去了,开头的那些个诺言一个都没有兑现。

加上他那高原经济因为这几场战乱,他也撑不起了,这不帮他的人掉屁股就投降了满清。把个满清乐的回头整了一帮子大头兵就去收拾他。

得,分分钟钟就被人给活擒了,打这里起,这准噶尔帝国算是完蛋了。

总结一句话,准噶尔向外扩张这是必然的事,那么扩张的方向必然是向这咱大华夏的土地,满清能答应吗?当然不能啊!一多半土地都让你整走了,那哪成啊!

这俩人不怼起来才怪呢?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6

明末清初的时候,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块,漠南蒙古早归顺了满清,漠北蒙古往西伯利亚经营,威胁不到内地,问题就出在了新疆的漠西蒙古。当时的漠西蒙古有4个大部落,分别是塔城一带的土尔扈特部、乌鲁木齐一带的和硕特部、阿勒泰一带的杜尔伯特部、伊犁一带的准噶尔部,这4个部落本是“臣服”满清的,后来最遥远的准噶尔部出了个噶尔丹,形势全变了,满清碰到了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敌人。

噶尔丹戎马一生,他所建立的准噶尔帝国叱诧草原,是满清最大的敌人。

噶尔丹是个天生的活佛,藏传喇嘛教有3大活佛,分别是达籁、班禅、哲布尊丹巴,这3大活佛有各自的领地,达籁和班禅负责西藏,哲布尊丹巴负责蒙疆,而噶尔丹是班禅的温萨活佛四世,当年温萨活佛三世活着的时候就指认了噶尔丹母亲生的孩子为将来自己转世,所以噶尔丹一出生就是温萨活佛四世。

图为鼎盛时期准噶尔帝国势力范围。

1670年准噶尔部首领僧格被杀,而僧格是噶尔丹哥哥,于是噶尔丹继承准噶尔部首领。当时的人们对佛教非常崇信,甚至惧怕,所以噶尔丹利用他活佛的身份开疆拓土,比如在和杜尔伯特部一战中,对方几万人马,看到噶尔丹活佛前来,吓得全部投降,根本就不打了,所以噶尔丹在漠西蒙古建立了绝对领袖的地位。

1762年乾隆设置伊犁将军后,新疆彻底掌握在满清手中。

随后噶尔丹开启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1678年噶尔丹兼并了漠北蒙古,领地达到了350万平方公里,同年噶尔丹建立准噶尔帝国,1688年挥师南下,收复漠南蒙古,领地达到400多万平方公里,此外攻占青海、西藏、四川部分地区,当时整个中国的1300万平方公里,噶尔丹占了近一半的领地,并对满清形成了合围之势,康熙如果不亲征,满清将危在旦夕。

图为承德普宁寺,当年乾隆为纪念平定准噶尔而建的寺庙。

能够对满清形成巨大威胁的准噶尔帝国为什么要臣服于满清?准噶尔帝国一直以来的目的就是统一各部复辟蒙古帝国,强大的蒙古应该自己人当家做主,岂能由女真领导,所以统一蒙古各部是准噶尔立国信条。但这势必要染指到满清的利益,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满清一直以来都在强征这个偌大的对手,而准噶尔帝国一直都在收复和统一蒙古各部,如果战败了媾和一下,一旦有实力再次收复蒙古各部,直到1762年,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收复新疆,直捣准噶尔部老巢伊犁,并设置伊犁将军,才彻底解决了这个敌人。

7

准格尔汗国与满清的战争,仍旧是游牧民族的蒙古人与满清争夺草原上领导权的战争。

洪武大帝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派遣徐达等人北伐,元顺帝逃离元大都北京,蒙古人重新回到草原,后来朱元璋有派兵进入辽东和云南,将蒙古人控制的辽东和云南纳入明朝版图。

明朝初期地图

朱棣成为永乐大帝以后,多次对于塞外的蒙古人进行打击,在明军的打击之下,北逃的蒙古人逐渐分化为鞑靼和瓦剌两大势力。

起先瓦剌率先强大起来,瓦剌的著名首领也先,打压鞑靼势力,还入关和明军发生著名的“土木堡之变”将明朝的皇帝明英宗给生擒,不过后来在于谦组织的北京保卫战中失败,重新退回草原。此后鞑靼强大起来,著名俺答汗时期,明军是鞑靼时战时和,俺答汗的三娘子还主持修建了呼和浩特城。

瓦剌势力衰弱后逐步西迁到今天的新疆、青海一带,形成卫拉特蒙古也被称为漠西蒙古,而鞑靼在蒙古草原东部的蒙古人以察哈尔等部的黄金家族嫡系形成漠南蒙古,而鞑靼的一支在外蒙古地区的部落逐渐喀尔喀蒙古。

明末清初,女真人在辽东建立后金政权后来改国号为“清”,后金政权的对外征服战争中,除了朝鲜和辽东明军外,再就是漠南蒙古,满清击败了最后一代黄金家族的直系蒙古大汗林丹汗,征服漠南蒙古,满清对于漠南蒙古的统治比较温和,满蒙进行通婚联姻,满清皇帝被蒙古人尊称为博格达汗。满清正式入关以前多次对明朝腹地的劫掠,由于无法突破袁崇焕防守的宁锦防线,都是借道蒙古绕行到北部的雁门关进入北京腹地的。

康熙初年时的清朝疆域

但是此时满清对于蒙古的征服仅限于漠南蒙古,满清入关以后,清军忙于对关内的明军残余力量以及反清势力的打击,无暇顾及塞外,而此时的葛尔丹成为准格尔汗国的大汗,并且大力发展势力,并且积极对东方进行侵略的沙俄的支持下,向喀尔喀蒙古发动进攻,而最终喀尔喀蒙古在沙俄与满清的选择之间,选择了满清,而葛尔丹要做的就是席卷整个蒙古草原,建立成吉思汗时期的庞大草原帝国,比已经将兵锋直抵到关外科尔沁草原一带。

此时的康熙皇帝御驾亲征,与葛尔丹在乌兰布通草原展开大战,最终击败葛尔丹,准格尔汗国的势力退回新疆,但是准格尔汗国与清朝的战争没有结束,清朝历经康雍乾三代,才彻底摧毁准格尔汗国,将西域彻底纳入中央政府管理。

准格尔汗国的与满清的争雄,其实是仍然蒙古人和满清争夺草原上领导权的战争,葛尔丹生不逢时,准格尔强盛时的满清已经基本上将明朝疆域纳入版图,国力空前,不是准格尔汗国这样的游牧帝国可以比拟的。

乾隆时期清朝疆域图

8

准噶尔为什么要和大清为敌?准噶尔是明朝时瓦剌蒙古四部之一,在明末清初力压土尔扈特等瓦剌其它部族,迅速崛起,成为了中国西北、西南乃至中亚地区的一霸。而到噶尔丹时期,准噶尔甚至产生了重新统一蒙古各部的野望,所以其实清朝和准噶尔之间的敌对关系,核心的矛盾还是争夺对蒙古草原及周边地区的控制权。此外,沙俄的介入可以说也激化了双方的矛盾。


准噶尔崛起的历史背景

元朝退出中原之后,北方的蒙古各部很快分裂,后来基本上形成了东面由成吉思汗的子孙所掌控的鞑靼部和西面的瓦剌部,而瓦剌部首领则不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代。明朝末年,准噶尔部在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浑台吉的带领下逐渐崛起,不断排挤瓦剌其它几部的生存空间,最终土尔扈特部无力抵抗其侵扰,在公元1628年西迁伏尔加河流域,此后准噶尔部将其余瓦剌各部兼并,成为其绝对的统治者。

准噶尔是瓦剌的一部

在掌控了瓦剌各部之后,准噶尔部以今天新疆伊犁周边为根据地继续扩张,先是多次击败西边的哈萨克汗国并入侵其领地,又灭亡了察合台汗国最后的余脉叶尔羌汗国,成为了新疆和周边中亚地区的一个霸主。而在此期间,巴图尔浑台吉的儿子噶尔丹在公元1670年继承了准噶尔汗位,并在公元1679年得到了西藏地区佛教领袖授予的“博硕克图汗”的称号,此时仍然向清朝称臣的噶尔丹据此上疏清廷,要求清廷确认他的汗位。

以噶尔丹为代表的准噶尔部是清朝前期最大的威胁

但清廷这时已经看出了噶尔丹试图称霸蒙古草原地区的野心,不愿意把他拔到太高的位置,所以清廷理藩院以噶尔丹不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后裔为理由,斥责噶尔丹“擅称汗号”,拒绝认可其汗位,但同时为了安抚噶尔丹,又准许他继续纳贡,等于事实上也认可他瓦剌部首领的地位。

公元18世纪初西方人绘制的准噶尔部领地地图

但噶尔丹却并不满足于只称霸瓦剌诸部,在公元1684年,他借当时位于蒙古草原东部的喀尔喀诸部发生内乱之机,开始插手喀尔喀事务。而在公元1687年,噶尔丹的弟弟多尔济扎布在喀尔喀内乱中被杀,噶尔丹以此为借口大举进军喀尔喀蒙古,迫使大量喀尔喀部族在其首领土谢图汗的带领下南迁到漠南地区,可以说这一举动已经触碰了清廷对其容忍的红线了。

准噶尔称霸的沙俄因素

而除了和清廷在蒙古地区争夺控制权之外,准噶尔部还从很早开始就和北边的俄罗斯人建立了关系。早在公元1635年,准噶尔部和俄罗斯之间就针对双方交界地区一些中亚民族的从属问题达成了协议,之后双方往来不断。

而在噶尔丹出兵攻打喀尔喀蒙古的土谢图汗之前,沙俄也早就在觊觎喀尔喀位于贝加尔湖附近的领地,并已曾出兵入侵。在公元1688年噶尔丹出兵喀尔喀时,俄罗斯哥萨克甚至同步出兵,在贝加尔湖周边大败1万喀尔喀骑兵。准噶尔和俄罗斯的两面夹击导致土谢图汗的速败,喀尔喀南迁之后,其故地也被准噶尔和俄罗斯人瓜分。

准噶尔领地北面已经被俄罗斯完全控制,两者之间关系紧密

而且俄罗斯人不仅和准噶尔部联合进行军事行动,还为准噶尔部的军队提供了大量先进的军火,使其火器水平把所有其它蒙古各部远远抛在了身后,这也是其能够迅速崛起并称霸的重要原因。但有些历史常识的人恐怕也都知道,沙俄是不可能完全单方面支持噶尔丹而不求回报的,其实这也是沙俄领土扩张的一个策略,先帮助自己的代理人击败其竞争对手,最终在合适的时机再踢开代理人,将其吞并,这种把戏沙俄公元19世纪在中亚玩得风声水起,最终几乎将整个中亚地区都纳入了自己的怀抱。

雅克萨之战,此战不仅遏制了沙俄对东北地区的渗透,而且对准噶尔部也产生了重大影响

而在支持噶尔丹的同时,俄罗斯哥萨克还在东北地区对中国领土步步渗透,最终也引起了清廷的高度警觉,康熙帝在公元1685年和1686年先后两次派大军在雅克萨击败沙俄入侵者,并在公元1689年迫使沙俄签署了《尼布楚条约》。此后沙俄对中国东北的渗透活动有所收敛,而且在蒙古草原地区放弃了和准噶尔公开结盟的行动,使准噶尔军事实力的扩张速度放缓。

但准噶尔部此时却发生内乱,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把他的老巢给端了,噶尔丹为了给自己建立新的根据地,竟然狗急跳墙,南下追击南迁的喀尔喀蒙古,进入漠南地区,到公元1690年6月进击到离北京只有几百公里的克什克腾旗地区,同时还发出了要和康熙南北分治的狂言。而他的这一系列举动,都是清廷完全无法容忍的,最终使康熙下定决心要将其彻底击败。

描绘清廷平准场面的古画


而噶尔丹死后,准噶尔部势力仍在,甚至还曾经一度控制了西藏地区的政权,并仍然得到沙俄的强力支持,这也使其对清朝的统治威胁比之前更大,所以清朝才不惜血本,连续三朝与其大战,最终在60多年之后才将其彻底平定。最后一个准噶尔汗阿睦尔撒纳在兵败之后也是逃往了俄罗斯,最终在俄罗斯死于天花。而了解了准噶尔部与俄罗斯长期的暧昧关系,恐怕大家也就更能理解清朝平定准噶尔的重大意义了,整个蒙古草原地区在19世纪没有落入沙俄手里,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要得益于100年前清朝平准的历史了。

9

准噶尔部是漠西蒙古中最强大的一个部落,该部落有一个强人,他叫噶尔丹。噶尔丹比康熙年长几岁,从小在西藏当和尚,颇受五世达来赏识,被授予呼图克图的称号。但噶尔丹的心从未皈依佛门,而是喜欢舞刀弄棍,并与当时西藏的几位首领密切交往。噶尔丹身在西藏心在蒙,时不时返回准噶尔参与政治活动。

1653年,准噶尔部的巴图尔珲台吉去世前指定僧格为继承人。僧格与大清关系良好,后来不满俄国强行征税而出兵攻打俄军。1670年,僧格被人谋害,噶尔丹于次年返回准噶尔,以为僧格报仇的名义打败对手,夺取了准噶尔部统治权。

噶尔丹夺取权力后,野心也逐渐膨胀,此时的大清,刚刚发生“三藩之乱”,康熙无暇顾及西部。噶尔丹看准时机,做了几件事:

一、与西藏交好,取得支持;

二、向清廷示好,台面上表示归顺;

三、与俄国串通一气;

四、扩大势力范围。

接着,噶尔丹的目光转向漠北蒙古。当初康熙派人调节漠北扎萨克图汗和土谢图汗的关系时,噶尔丹就找扎萨克图汗挑拨离间。

在噶尔丹的鼓动下,扎萨克图汗违背盟约,与噶尔丹联手,妄图消灭土谢图汗。土谢图汗得知消息后,恼羞成怒,诱骗扎萨克图汗与其台吉,并将其杀害,随后又杀害了噶尔丹的弟弟多尔齐扎卜。噶尔丹怎么也没想到土谢图汗如此残酷,决定出兵消灭土谢图汗。

1688年,噶尔丹率三万铁骑突然进攻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当时正忙于同俄国交手,根本不是噶尔丹的对手,带着家眷向南逃跑,并对康熙发出一封求救信。

康熙接到信后非常生气,立刻派人谴责噶尔丹,你噶尔丹没经过我的同意就贸然进攻喀尔喀蒙古,完全没有将我大清放在眼里。

噶尔丹攻打喀尔喀蒙古产生非常恶劣的后果:

第一,噶尔丹出兵时,土谢图汗正在抗击沙俄,这就好像背后被人刺了一刀,导致腹背受敌。

第二,噶尔丹占据漠北后,给俄国增加了筹码,却削弱了清朝的地位,让正在尼布楚参与谈判的索额图等人非常被动,不得不做出让步。

古代游牧部落刚刚崛起时,往往具有天然的扩张属性,不管是匈奴、契丹还是成吉思汗都是如此。噶尔丹执政后,在战略上不停地向东扩张,其主要目标是与清朝争夺对青海与漠北的控制权,进而实现统一蒙古,重建大蒙古帝国的雄图伟业。他不想依附任何势力,想要成为新一代的“成吉思汗”。这一战略目标的推行,此消彼长,清朝要不战略收缩,要不御敌于国门之外,双方势必发生激烈冲突。

当噶尔丹的部队打到乌兰布通时,离京城仅仅三百多公里了,康熙坐不住了。他很快就认识到噶尔丹野心勃勃,再不铲除,将来必成大患。于是,康熙决定倾尽全力,亲征噶尔丹。

秋媚说:天下虽大,但一山难容二虎。噶尔丹是一代枭雄,康熙是千古一帝,两人同处一个时代又目光远大,天下在他们眼中很小,小得不难以同时容下彼此。

10

平定准噶尔一役,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这次战争开始于1690年,结束于1757年,历时68年之久。



▲配图

卫拉特蒙古的盟主故固始汗在1635年归属了后金。固始汗去了青藏高原后,把位置交给了侄子。而准噶尔部的首领准噶尔丹,派人打败了他的侄子,收拢残余势力建立了准噶尔汗国。这才引起了清政府平定准噶尔但之役。

从康熙到乾隆,整整69年时间,才终于突破这块毒瘤。 噶尔丹在建立准噶尔汗国之后 ,开始吞并西域攻占南疆,其势力越来越大。而此时恰逢沙皇俄国疯狂向外扩张之际,对中国西北虎视眈眈,于是想拉拢葛尔丹分裂中国西北。所以虽然别看葛尔丹小,但是其后有着沙皇俄国的背景,这才敢跟清朝叫板

康熙二十九年发生了乌兰布通之战,结果葛尔丹惨败,乞求与清政府求和。但其分裂之心不死,葛尔丹向沙俄借枪6万支,率领3万铁骑再次进攻清朝。康熙三十四年亲征即后来的昭莫多之战,结果葛尔丹几乎全灭,妻子阿奴身死,其率几十骑逃走。



▲配图

由于葛尔丹多次出征无果,内部民众唉声怨道。其在出征过程中,后方大本营被其侄子入侵,内部异常混乱。葛尔丹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服毒自杀,康熙收回喀尔喀地区,并且赶走了西域地区的沙俄人,康熙平定葛尔丹结束。

雍正登基之后,噶尔丹侄子的儿子噶尔丹策零,在沙俄的支持鼓动下,继续进行分裂活动。 雍正九年发生和通泊之战,因被诱敌深入清军大败,万人精兵只回来2000人。康熙十年发生光显寺之战,终于一雪前耻使噶尔丹策零元气大伤,其向清政府求和。一直到乾隆初年,才议和成功。

乾隆十年噶尔丹策零身亡,其内部陷入汗王争夺的矛盾。最后造成内部分裂,一部分人率领着部队归顺了清朝。准噶尔内部的混乱,让乾隆下定决心一举收复西域。乾隆二十年发生平达瓦齐,准噶尔新汗王达瓦齐被捕。


▲配图

虽然汗王达瓦其被抓,但是内部仍然有人叛乱。乾隆二十二年一鼓作气率领大军发动平阿睦尔撒纳战役,最后把阿睦尔撒纳逼到了沙俄领土,其在不久后得病身亡。在清政府的施压下,沙俄交付的尸体。因此历经69年的平定准噶尔一役终于结束!

清政府为何不惜用将近百年时光,用三代人的努力也要去平定准噶尔?

平定准噶尔是清政府立国之根本!准噶尔所占领的区域位于蒙古,从东北的大兴安岭,再到西侧的青藏高原,都是其主要活动范围。再加上其蒙古部落彪悍的游牧民族,外有沙俄的不怀好意的支持,一日不平将会一直是个威胁。

因此从努尔哈赤时期,后金就开始对付蒙古,并于1635年收复了林丹汗。但是林丹汗主要掌握的只不过是漠南蒙古,虽然对清朝的边境很重要,但是仍然远远不够。而葛尔丹上位后,他一直是想统一蒙古,消灭清朝。都到了这个地步,清政府怎么可能不打?


▲配图

再者是沙皇俄国虎视眈眈!葛尔丹实力虽然强,但是毕竟是相对的。当时清朝处于最鼎盛时期,如果单独让他自己叫板,根本蹦达不了多久。而其身后的沙俄,才是真正的主使。

沙皇俄国早就对中国领土虎视眈眈,在1643年就入侵中国边境。康熙发动两次雅克萨战争,逼迫沙皇俄国签订《尼布楚条约》,迫使其退出黑龙江流域。但是其侵略之心不死,又把手伸到了西部地区。

清政府在平定葛尔丹之后,是直接的与沙皇俄国签订条约——《恰克图条约》及《布连斯奇条约》,划定了中国的边界线。如果不能真正掌握准噶尔,就根本没有与沙皇俄国谈判的资本。



▲签订条约

其实在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一直致力于领土问题,尤其善于处理少数民族纷争。虽然清政府很不堪,但是很大的扩充了中国的版图。

落后就要挨打,很多领土问题,到现在都解决不了啊!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