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括号内为一些小吐槽,文字优雅,望见谅。)
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从明太祖朱元璋说起,明朝能发生这种谋朝串位的事情还得归功于他搞的藩王制度,把几个儿子都封了王。但这个制度从西周开始就被证明了是国家动荡的基础,几乎每个朝代的封王都导致了动乱,这也是朱允炆进行削藩进而激起了朱棣的反抗的由头吧。
第二个问题还是朱元璋的锅,朱元璋的名声之所以不好就是因为他是“过河拆桥”的典范,立国就杀功臣,这北方元朝余孽还没完全打散了,就迫不及待得把善战的功臣给杀光了,什么徐达,蓝玉的进攻类的猛将,一个不留,全送去见了阎王爷。那杀光了猛将谁去领军打仗呢?没错,还是藩王们,在长期与北方论战生涯中,朱棣同志已经积极了庞大的军民根基,拥兵自重那是基本操作了。反观朱允炆这边,剩下能用的人手的不是守将就是一些根本不流入的纸上谈兵之辈,这也导致了朱允炆无将可用的境地,他自己也没有什么打仗的经验,怎会是朱棣这个如狼似虎的叔叔的对手呢。
最后一个先决影响因素是,朱允炆成为皇帝也不算一个名正言顺的过程,他能上位主要得益于他老爹朱标死的早。由于朱标是朱元璋从小就倾力培养又十分喜爱的继承人,爱屋及乌的毛病犯了,就把这个皇位给了朱允炆(实际上朱允炆是其母扶正后为嫡孙的,严格来说并不符合礼法,当然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眼里就没有这玩意,千古传承的宰相制度都给废了)。这个虽然从流程上来看好像也没什么毛病,但是朱元璋还有其他儿子呢(比如朱棣),对此就很不满意了,大家伙都是戎马半生立下赫赫战功的人(这点我们从朱棣天子守国门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剽悍),凭啥让一个小屁孩来当皇帝?不仅他们这么想,其实军民之中,也不乏对幼帝的议论,要知道,千古来“幼帝聪慧”的事情很少发生,“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却不少,所以新帝登基之时,也是人心思变之际。
朱允炆VS朱棣的第一局是削藩,虽然是新帝即位,但是在一帮儒臣的建议下(没错最后明朝还是死在了儒臣手中),朱允炆是真正的猛的一批,从朱棣同母弟周王开始,把周、代、岷、湘、齐诸王先后削夺,除湘王自焚外,其余都废为庶人。这么激进的削藩,不出事情都有点难。当然了,这个时候我们的燕王朱棣势大难图,一时半会还搞不定他,朱允炆只能是调命官员,加强对燕王的防范措施了。当然了,都这个时候了,朱棣肯定也是慌得不行,想到自己要从藩王落到平民的身份,恐怕晚上睡觉都要醒几次,揭竿而起也就不出意料了。
朱允炆VS朱棣的第二局,其实一开始朱允炆还是有很多机会可以杀掉自己的这位叔叔的,但是由于没有多去看戏曲,屡屡被这位装疯弄傻的叔叔蒙了过去,等到反应过来,张昺、谢贵两将已经被擒杀。其他的蠢事,比如派朱棣旧部张信逮捕自己的老主人,将燕使打入大牢等我就不一一赘述了,总之这个不晓得皇权毒辣的少主人,干了一堆不靠谱的事情,把本来的一手好牌都给打烂了。等到大战展开,又开始“念及旧情”了,在派他爷爷唯一留给他的优秀守将耿炳文(这里我就不吐槽了)率师进攻朱棣时,竟告诉他“不要让我背上杀害叔叔的罪名”。结果先锋全部战死,复战亦然。
朱允炆VS朱棣的第三局,这一局就是彻彻底底得碾压了。因为朱允炆看到战事不利,竟然把指挥权给了大草包李景隆(注意一下,这位兄弟后面还有戏)。拜托,大哥,虽然耿炳文不善征战,但是人家帮你守着京城,这燕王一时半会也打不进来啊,你偏偏要玩火自焚(虽然你后面也可能是自焚了,但是没必要这么急吧)。这时候我们燕王凭借着强大的雇佣军(没错他们是来自蒙古的摔跤骑马射箭一条龙的服务业领军人物),让李景隆连战连败。无奈之下,朱允炆罢免兵部尚书齐泰、太常寺卿黄子澄,来缓解燕军“诛奸臣”的劲头。
朱允炆VS朱棣的第四局,朱允炆毕竟还是朝廷认可的继承人,号召一下,找几个能干的年轻人来顶替这个草包还是没问题的。被选上的孩子们……不对,被选上的山东参政铁铉以逸待劳令燕师无功而返,被朱允炆升为山东布政使,并改命盛庸代李景隆,在东昌(今山东聊城)大败燕师,顺带宰了主将张玉,也算是为朝廷挽回了一些颜面。而后,朱棣大军再度南下征伐,虽然胜多败少,但是毕竟只是地方军,打过的地方很多又被朱允炆收回去了。可以说这个时期双方互有输赢,但整体来说,朝廷君源充足,又能以正统号令军民,还是略胜一筹的。
朱允炆VS朱棣的第五局,这也是本次大战的序幕了。一筹莫展的朱棣突然得到朝廷内臣的告密(至于这个内臣是不是原来就安插的,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啊),朱棣得知南京(当时国都在这里,后面朱棣迁到了北京)空虚可图,决计改变作战策略,再度挥师南下。这次他打的是闪电战,连破何福、平安师,克泗州、扬州。这时候的建文帝朱允炆,竟乞求割地求和,被朱棣一票否决。至此,朱允炆算是花光他爸的运气了,他的软弱,再次证明了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君主。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江防都督陈瑄以舟师降燕,燕师渡江,下镇江,直逼南京。还是那个草包李景隆伙同谷王朱橞与开金川门降燕,南京城陷。
匆匆走向皇宫正欲斩草除根的燕王朱棣,看到了第一缕青烟,然后宫中火起,朱允炆不知所终。
此后的朱棣自然是大加污名,其实朱允炆严格来说也是明君,只是运道不行罢了,但他以朝廷的强大号召力和庞大军源败于藩王之手,实乃千古之罕见。
关于朱允炆的下落,有的说是自焚而死,有的说是逃亡海外(又传朱棣派人出使就是就是为了找他),有的说隐居山村,但终究没有再起风浪。明末毅宗崇祯帝殉国,南明安宗弘光帝继位后,国难思忠良,对有明二百余年累积的冤案统一做了平反。其中也包括追复建文帝朱允炆为惠宗让皇帝,算是把他重新归到了明朝皇室正统里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