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团附”是白字先生的大作,或键盘录入没校对的结果,正式的称谓应该是团副,或称副团长。副团长作为团级部队的副官长,在国军阵营,是正职团长的重要付手,比团长仅低一个职别,赞画军机,临阵靠前指挥。

国军实际的情况,都是团长一人说了算,副职都是靠边站,尤其不受信任的付手更如此。

电影《八佰》中的团副谢晋元,本来也是黄埔军校四期生,即受过正规的军事教育,应该多受信任,可是带兵坚守四行仓库,是被作为炮灰牺牲的。他所在的88师,临危受命,师长孙元良有逃跑队长之名,是次也照样,活动了关系后,只留入452人坚守。

要留下一名有能力的军官带队,就是他了,实际的作战效果不错,以9死200伤的代价,歼敌200多人,血拼了4天后,最终带领300人成功退入英租界。英雄当受到敬仰,可是在英租界的4年间,政府居然不问不睬,谢本人终被汉奸所刺死,追授少将没有用,在高官显宦的眼中,他就是一个小小的团副。从开始受领任务之日,就被看成牺牲品,英雄流血也流泪。等级森严的国军,下层军官被视为草芥,何况他还是一个团职副手呢。

没人会拿他的死活当回事,新中国给他建起了纪念馆,家乡为他树故居,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出过死力的英雄们,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敬仰,他可以长眠了。英气长存,此谓之不朽。

最佳贡献者
2

很多人根据现代部队编制把谢晋元当成副团长,从而认为应该叫团副。不过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团附。

中国近代军队设立始于清末的北洋常备军。北洋常备军的编制基本参照西方列强,只是把“师旅团营连排班”改成了“镇协标营队排棚”,指挥官的称呼也有所不同,比如镇的指挥官叫统制,而团一级也就是标的指挥官叫统带或者是标统,重要的是各级指挥官都没有副职,因此没有什么副统带或者副标统。

在进入民国以后,“镇协标营队排棚”被改成了“师旅团营连排班”,对应的统制、协统、标统等等也都改成了师长、旅长、团长之类大家熟悉的称呼,但是这一时期还是没有副职,没有副师长、副旅长、副团长等。

但是自1912年起,部队里增加了 一个“附”职,比如团一级就有中校团附、少校团附各一个,并明确规定各团附中校管该团教育,少校管该团兵器。从这个职务定义来说,和现在的副团长显然相差甚远,只是团部里的两个属员而已,职权还不如营长。所以这一时期经常可以看到团附被任命为营长的军官任命书,因为这是一种升职。

在南京政府成立以后,在军官的职衔方面继承了北洋军的习惯,保留了团附一职。不过此时的团附职权已经和北洋时期有所区别,团附的地位已经高于营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守卫四行仓库时,团附谢晋元就在营长杨瑞符之上。

这一时期的团附就职权来说和副团长差不多了,但是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能说谢晋元是团附,而不是团副。

3

团附,团副,副团长,是不同的涵义。

蓝军1935年进行军衔清理,开始正规化军队建设,可搞改革,又不彻底,毕竟地方军乃至中央军都还有不同设置。

团附

团附,最初是清末新军职务。

新军中的标就是团级编制单位。由标统负责指挥标,由于标不设副标统,所以又设置了教练官充当副手。

1912年,北洋改制,团及团以下也没有副职设置,部分教练官成为团附,以下还有营附乃至连附排附,但排附不是军官而是士官。

伴随北洋军官的膨胀,团附不再是团长副手而可能设置中校团附、少校团附、上尉团附、中尉团附这四个职位。团附也不是教练官,而是团部的附员。只有中校团附才可能在作战时代理中校营长。

说白了,附员就是团部编余军官,临时出缺才能代理,平时则帮团长做杂事。

比如张灵甫出狱到51师,最初就是担任师长王耀武的上校附员。淞沪会战时,305团团长纪鸿儒阵亡,张灵甫被任命为团长。这和团附代理营长是一个道理。

团副

团副,地位比团附低,其实就是副官。

团及以上军官都有副官,实际是一个多角色的职务,大体等于联络员+警卫+秘书。

副官通常比主官低一个大级,上校团长的副官一般是上尉,中将的副官一般是中校。团以下军官没有副官。

副官的权力来自于主官,下面各主官都会很客气地交往,但副官不能代理主官指挥,团副也不能担任营长之类的职务。

副团长

北伐之后,国军开始改革,逐步在各级军事主官身边设副职,此后才有副团长,副师长等职务。虽然没实权,但副职也是同级领导,是主官的第一代理人。

4

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淞沪会战末期,国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团附谢晋元中校,率领第1营420余名官兵,奉命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对外声称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

有观众和读者,不明白为什么片中第524团团长没有出现,而是第524团团附谢晋元中校在指挥第1营作战,原因就第524团团长韩宪元上校,此时,已经奉命率领524团其他官兵进入新的阵地,继续防御日军有可能的进攻,随后撤出上海,紧急赶赴南京。

韩宪元上校,率领补充以后的第524团官兵,参与了同年12月1日-13日异常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最终,牺牲在了战场上,生命就此定格在31岁。

至于片中谢晋元骑着高头大白马,去见日军进攻四行仓库的大佐联队长时,介绍自己的身份是第524团团副谢晋元中校,是完全正确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有团长,就有副团长,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怎么谢晋元就成了“团附”,那肯定是错了,于是,认为“团附”是错误的,只有“团副”是对的。

问题就出在想当然,并未就是否存在“团附”进行考证,谢晋元少将(死后追授)在率部退入租界以后,全体官兵均晋升一级军衔,遂成了第524团上校团附。

奉命指挥杨瑞符少校的第1营,留在闸北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时,谢晋元此时的身份,不是第534团副团长,而是524团的中校团附,“团附”的意思,完整地说,就是“团部附员”。

“按当时军队编制,团不设副团长,有中少校团附各一人,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出自张柏亭所撰《淞沪会战纪要》)。

张柏亭,1910年2月13日-1985年3月17日,上海浦东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上校参谋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

因此,张柏亭中将(遇车祸去世时的军衔)在书中的说法,对于谢晋元是第524团中校团附的说法,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也即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团级作战编制内,并没有副团长,只设置了中校、少校团附各1人。

张柏亭得出的结论是,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但观众和读者必须明白,当年国军的团级作战单位,是没有副团长这一正式职务的。

据此,目前在疫情过后上映的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中,淞沪会战期间,留守四行仓库的国军第524团谢晋元,其身份是中校团附。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证,是完全正确的,不经过考证,凭脑袋中储藏的常识,就轻易否定了谢晋元是中校团附,进而得出是中校副团长的结论,只能成笑话了。

小贴士:团部附员的工作范围

以中校团附为例,协助上校团长的工作,要完成军事参谋作业、严格士兵训练、协助指挥部队作战、处理行政后勤事务,也就是说团内基本上所有的事务都得处理。

在奉命撤出四行仓库,进入租界被缴械时,在孤军营待到统一战争爆发,最终,租界被日军占领,都成了日军的俘虏。

期间,孤军营内,物质条件极其艰苦,但谢晋元上校依然能在弹丸之地,推进军事操练、体育锻炼、文化学习、实业生产、接待民众、抗敌宣传等多项工作,与其担任第524团中校团附的工作不无关系。

5

基本一样,因为国军中团长权力远远大于副团。团副就是个附属品,只有团长不在了,副团才有发言权。



6

团附可以说是团部附员,一般有中校团附 少校团附 团附不是副团长 ,其中中校团附和副团长军衔多数相当 ,实际权利指挥级别低于副团长,战时可外派担当营长等,比如八百壮士的民族英雄谢晋元就是中校团附下派指挥一个营八百壮士其实就是一个营。

而团副 其实就是团副官 那级别就低很多。多数是不会下派做指挥官的。

所以回答问题的答案是,团附不是团副

团附的级别要高与团副,

团附级别低于副团长。

7

团副就是随从,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你可以理解成冗余军官,他不是副团长,甚至不如团参谋长,一般情况下团副就是团长的随员。理论上不能当营长,不过战争时期可以临时补充上去。直接当团长的,那基本就是这个团已经没几个校级军官了。

8

应该是副团长。团附一般是团长的助理,相当于联络官。从八百壮士这事看出,这个是一个营高配一个团级指挥官,必须具有军事指挥能力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