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11月12日,淞沪会战末期,国军第88师第262旅第524团团附谢晋元中校,率领第1营420余名官兵,奉命坚守苏州河北岸的四行仓库,对外声称八百人,史称“八百壮士”。
有观众和读者,不明白为什么片中第524团团长没有出现,而是第524团团附谢晋元中校在指挥第1营作战,原因就第524团团长韩宪元上校,此时,已经奉命率领524团其他官兵进入新的阵地,继续防御日军有可能的进攻,随后撤出上海,紧急赶赴南京。
韩宪元上校,率领补充以后的第524团官兵,参与了同年12月1日-13日异常惨烈的南京保卫战,最终,牺牲在了战场上,生命就此定格在31岁。
至于片中谢晋元骑着高头大白马,去见日军进攻四行仓库的大佐联队长时,介绍自己的身份是第524团团副谢晋元中校,是完全正确的。
对于许多人来说,有团长,就有副团长,这是最起码的军事常识,怎么谢晋元就成了“团附”,那肯定是错了,于是,认为“团附”是错误的,只有“团副”是对的。
问题就出在想当然,并未就是否存在“团附”进行考证,谢晋元少将(死后追授)在率部退入租界以后,全体官兵均晋升一级军衔,遂成了第524团上校团附。
奉命指挥杨瑞符少校的第1营,留在闸北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时,谢晋元此时的身份,不是第534团副团长,而是524团的中校团附,“团附”的意思,完整地说,就是“团部附员”。
“按当时军队编制,团不设副团长,有中少校团附各一人,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出自张柏亭所撰《淞沪会战纪要》)。
张柏亭,1910年2月13日-1985年3月17日,上海浦东人,曾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上校参谋长,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等战役。
因此,张柏亭中将(遇车祸去世时的军衔)在书中的说法,对于谢晋元是第524团中校团附的说法,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也即当时的国民革命军团级作战编制内,并没有副团长,只设置了中校、少校团附各1人。
张柏亭得出的结论是,中校团附,即相当于副团长。但观众和读者必须明白,当年国军的团级作战单位,是没有副团长这一正式职务的。
据此,目前在疫情过后上映的抗战题材电影《八佰》中,淞沪会战期间,留守四行仓库的国军第524团谢晋元,其身份是中校团附。
从历史的角度来考证,是完全正确的,不经过考证,凭脑袋中储藏的常识,就轻易否定了谢晋元是中校团附,进而得出是中校副团长的结论,只能成笑话了。
小贴士:团部附员的工作范围
以中校团附为例,协助上校团长的工作,要完成军事参谋作业、严格士兵训练、协助指挥部队作战、处理行政后勤事务,也就是说团内基本上所有的事务都得处理。
在奉命撤出四行仓库,进入租界被缴械时,在孤军营待到统一战争爆发,最终,租界被日军占领,都成了日军的俘虏。
期间,孤军营内,物质条件极其艰苦,但谢晋元上校依然能在弹丸之地,推进军事操练、体育锻炼、文化学习、实业生产、接待民众、抗敌宣传等多项工作,与其担任第524团中校团附的工作不无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