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于历史人物的定位,还是依据其历史成就为根本。

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必须以成就来定位。

我不清楚这个第一军事家、政治家的帽子是题主给的还是谁给的。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一定要认为诸葛亮就是第一军事家、政治家,那也无可厚非。

至少我认为诸葛亮够不上这个第一。

其一,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是他自己说得。当时的人没有认可的,除了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相信。

从崔州平、徐庶的史料来看,二者无论能力还是成就,比诸葛亮差得很远,二者佩服诸葛亮是真的。

除了二者,咋就没看到庞德公、司马徽、庞统等人也说相信诸葛亮真的是管仲、乐毅一样呢?

第二,司马徽认为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是不是说庞统是第一哦,那就是在诸葛亮之上。

我认为实战的能力,庞统要在诸葛亮之上。

司马徽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本身就是一个广告,无非就是说明二者很有能力,起码在荆州是无出其右者。

司马徽同时与许多名士交往,也推荐了很多人,比如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益州涪城人尹默、李仁等等。他们的成就比不上诸葛亮、庞统,也就不清楚给他们的广告词是啥。

不管如何,那仅仅就是司马徽一人之言而已。

其三,诸葛亮除了《隆中对》、平南中、六次北伐之外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

《隆中对》那是对局势的一种判断,其结果也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进行。

刘备占据荆州三郡也好,五郡也罢,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意外。

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襄樊,刘备没有采纳;如果采纳的话,能否守得住哪?如果守不住,会不会被曹操一锅端呢?

长坂坡之战,刘备仅仅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不是赵云力战,恐怕阿斗、甘夫人跟糜夫人、两个女儿一样,也都没了。

从这个实力对比来看,刘备还是明智的,即便采纳诸葛亮建议,占据襄樊,守住的概率不大。恐怕连数十骑逃跑的可能也没有。

因为刘备本身并没有实力,襄樊就是孤城。刘表的势力不小,但刘表死后,是不是都能归顺刘备哪?

刘备从樊城撤离,跟随的都是官吏和百姓,并没有部队背叛刘琮而追随他。这就说明刘表的军事力量并不看好刘备。

当时,刘备的目标是去南方交州,投奔苍梧太守吴巨。是鲁肃力劝刘备与孙权共同抗曹。也是由于曹操军队发生了瘟疫,部队失去了战斗力,遭遇周瑜率领的东吴精锐三万人的强烈袭击,战败撤退。当时刘备只有二千人参与了赤壁之战,并没有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这也是孙权耿耿于怀,一直想把荆州要回来的原因所在。

刨除这个偶然性不说,刘备一直都没有实质性控制荆州。

赤壁之战到湘水划界之后,刘备仅仅控制了荆州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大约是荆州的三之一。

在按照战略规划,取得益州的过程中,诸葛亮的成就并不是非常突出。

坐镇成都,保障刘备汉中之战的最后胜利,这是诸葛亮伟大的成就。

平定南中,擒获孟获,并没有像演义说得那么玄。刘焉、刘璋父子经营益州几十年,益州还是比较稳定、经济也是持续发展的。

刘备、诸葛亮主政益州时期,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连年征战、币值改革,令益州士族、百姓抵触情绪很大。这也是刘备及之后的政权一直没有融入到本地土壤中的原因。

如果当时不是赵云的建议,刘备再把益州那些土地、房产等再掠夺性的分封给追随而来的将士、官吏,恐怕刘备集团在益州站稳脚跟都困难。

历次北伐,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容忽视,但基本没有任何成就可言。

或许有人会说益州太小,限制了诸葛亮能力的发挥。

是啊,如果诸葛亮有曹操、孙权那些地盘,一定会有更大作为。

但人家那些地盘也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拼出来的,如果没有刘备留下那点基业的话,诸葛亮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呢?

或许你说诸葛亮出山晚了 ,地盘基本被曹操、孙权等已经瓜分完毕。

是啊,人家在打拼的时候,你在喝茶呢。

看一下孙权,十五岁当县长,十九岁就接班做主公。诸葛亮二十六岁才出山,或许刘备去得晚,没有让诸葛亮少年成名。

可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总不能仅仅凭着看到了三足鼎立,最后司马氏一统天下的预言,就成为军事家和政治家吧。

哪一个军事家不是凭借经典的战役而成名的?

能力是一方面,对于军事家、政治家的定位,还是以成就说话。

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但在三国时期绝对称不上第一,恐怕第二也称不上。因为能称得上第一的还有不少人在。

归根结底,还是能力达不到最高的境界,也就完不成一统天下的重任,自然就没有堪称第一的成就,也就不能称为第一。

最佳贡献者
2

应:说诸葛亮是三国第一军事家何以见得,最起码的说三国像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样的大军团作战诸葛亮就没有染指,而刘备作战每每不让诸葛亮随军参谋,而法正,庞统到随刘备野战,从这里就可以看出诸葛亮的军事实战值得考虑,并非陈寿作者有意贬低诸葛亮,反到是演义里罗贯中作者过份的描述虚构,把诸葛亮说得天下第一,这有勃常理。

如题主所问,诸葛亮这么大本事怎么不能统一三国呢?这有点多此一问,就别说统一三国,也别比曹操,就连东吴蜀汉也是望尘莫及,看看东吴,孙坚,孙策,张昭,周瑜,鲁肃,吕蒙,陆逊,是能人辈出,而自刘备死后诸葛亮就排除异己,把智慧用在从李严手上奇取兵权,死死的控制兵权,开府办公,实实在在的臣权大于皇权,刘禅连玩的自由都被诸葛控制,实实在的太上皇,他的霸权不比曹操,司马懿逊色,失了街亭,打了败仗,自贬三级,但权力一点不变,你把兵权交出去啊!这种虚伪的假象让人恶心,自贬十级也没事啊,因权力没变,谁都会玩这种假清高,把别人都当傻瓜了,这仅是一种玩弄权术的雕虫小技罢了。

名人出不了高徒,名师才能出高徒,等到苻合他口味的姜维出现晚了,资历太低,像魏延这样的有功之臣怎肯服他,也就是说,诸葛亮的组织能力不行,说他事必躬亲,到不如说不会用人,什么事都不放心别人去做,不会发挥集体的力量,他不像庞统对刘备直言进谏,入西川时占了人家城池饮酒庆祝,庞统讲占了人家城池有什么好高兴的,刘备不悦,庞统自顾饮酒不于理采。

诸葛亮是一味着讨好刘备,劝刘备登基,自己弄个丞相,对关羽的襄樊之战无动于衷,让蜀汉灭其一半,诸葛亮是军事才能第一吗?就军事而言最多也就是二类角色,其它的长处另当别论!政治家是名符其实的,鞠躬尽瘁也是无可挑剔的。

统一国家无此能耐,蜀汉是越营越弱,强者才是王。



3

分析一下这个仙风道骨的杂毛老道本人??已下关点,三国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绝非诸葛亮,,,乃魏公曹操和郭奉孝是也,司马懿次之,论文韬武略政治担当和能力谋略,曹操拥??战将千里,谋士富可敌国,为何诸葛亮拥??超凡的能力确统一不了三国。本人以为又这么几点,诸葛亮被过分的仙化放大,只知道亲力亲为不知道陪养人才,蜀国除??五虎上将外,卓越的人才无几人,以大汉帝国的刘邦论,文??张良箫何,陈平,武??韩信曹参灌婴周勃,和几百员上将,兵多将广人才济济,所以可以称帝立命。刘邦是汉中王不忍受困于蜀地,当川中老鼠,所以鼬,可以建立大汉帝国。而诸葛亮乃一山野村夫,不足以言志,他的奇葩妙计是入川得益州之地,乃割据封王的一个小人而已,其晚年不自量力穷兵黩武发功了五次大规模的践争,实乃不自量力欺世盗名之举。三国中唯??魏国才巨??吞并天下的宏图伟志。










4

谢谢邀请!

三国历史中第一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为什么统一不了中国?

?

【本文原创】

七律 《三国说》

三出茅庐定天下,三雄相斗争立国。

天意不与孔明便,刘汉江山司马夺。

?

话说由汉武帝刘帮建立的西汉王朝二百多年,经王莽篡汉二十多年,再由汉光武帝刘秀复兴,建立东汉王朝二百多年,到汉朝后期的汉灵帝、汉献帝,汉朝已历经四百多年。由于汉后期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浪潮的猛烈冲击,加之十常侍专权,董卓作乱,各地军阀割据,汉朝可以说是大厦将倾,四面楚歌,气数已尽。经过多年的军阀混战,所有原来刘汉政权的豪门权贵十常侍、董卓、袁绍,袁术、刘表、刘璋,马腾、陶谦等等已经消灭,再经过赤壁一战,整个刘汉大地上唯存有北魏的曹操,西蜀的刘备,江东的孙权,至此三国局面已经形成。

?

在三国分列汉江山局面形成后,曹(操)魏、刘(备)蜀、孙(权)吴等三雄都怀有统一中国的大计,而为什么目的都不能实,最后却被三马所夺取呢?尤其是被历代中国人称为大军事家的诸葛亮也不能建功立业而命葬五丈原呢?

?

现在我们就来具体地分析一下当时刘汉及三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及民心向背的形势吧。

1》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百足之虫死而无僵。刘汉后期看似大厦将倾,但他整个政权框架结构还是完好无缺,从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上层的皇权结构还没有崩溃,尤其是以儒家道德标准影响的皇民民间思想体系都没有遇到否定破坏,对刘汉政权认同的基础还没有动摇,据于此,聪明的曹操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不敢逆天道而动,以魏而代汉,而只能夹天子而令诸侯,这就是曹魏在三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优势,加上他本人的雄才大略,代表的是当时最有时代影响力的中、小地主阶级利益,并被中、小地主阶级的支持,兵多将广,谋士众多,又处在天下粮仓中原的地理优势,因此,曹操无论在政治上,兵源上,谋略上,经济上,尤其是他没有破坏儒家道德规范,没有篡汉夺权的野心(虽然有,但他不敢),得天时(天下刘汉政汉的政治影响力)而成为三国时期最强的统治集团。

2》

当然这一点,作为西蜀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也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在他未出茅庐之时,就通过形势的分析,立足于西蜀(地利)的地理优势,规划出了三国的雄图,在赤壁一战后,夺荆州,取西川,征南蛮,遂形成了西蜀割据的局面,东联孙吴以抗北魏,以谋自立。

3》

至于东吴,经过孙坚、孙策等几辈元老的奋斗,留下的是一个完整的政权架构,外有周瑜(后有吕蒙,陆逊等),内有张昭,外交有鲁肃,以长江天险为据,以江南富庶的经济为基础,加上文武大臣的团结而共保江山,因此可以说,在三国时期,他的位置仅在曹魏之下。但东吴仍然没有能力统一中国,而且仍然需要西联刘蜀共同抗曹,其火??烧赤壁就是联手抗曹的一大具体战役。

4》

上以上三点,我们可以看出,在诸葛亮经营的西蜀,其实是在三国中最弱的一方。政治上,他所赖以成立政权的是刘家的一个遥远族系,在军事中依靠的是忠于汉朝而骄傲的关羽,一勇之夫的屠夫张飞两兄弟,而赵云,黄中,马超,以及怀疑有发骨及不善于统兵的魏延都不得到重用,既使是培养能继承孔明衣钵传人的姜维,由于受到朝臣黄皓的馋语陷害而外放戍边,而由于地理位置的影响,不论是兵源,战将,谋臣,粮草等都很缺乏,根本不可与北魏,东吴相比。虽然诸葛亮有统一中国之心,却无统一中国之力,虽然六出祁山,最终还是天命难违兵败山倒命葬五丈原。呼呜哀哉!

5》

最后要说的是刘备对于诸葛亮的影响。诚然,在刘备的心中,三顾茅庐请出来的诸葛亮是他想夺取天下的最重要的无可或缺的重量级人物,是他事业走向成功的股肱之臣,但他本人却不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统治者,甚至是一位目光短浅意气用事的莽夫。为了给兄弟报仇,出动西蜀全部精锐向东吴用兵,最终火??烧连营七百里,不但精锐损失殆尽,而且还破坏连吳抗曹的统一战线,造成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时无兵可用(空城计)的尴尬及蜀中无大将廖化打先锋的可悲战场劣势。象这样的政治局面,诸葛亮可真是回天无力,即使是胸怀滔略满腹经纶,可又怎么能统一中国呢?

?

七律 《悼诸葛孔明》

一颗巨星如灯灭,英雄饮恨千古眠,

鞠躬尽瘁写春秋,代代传承中国心。










5

只要熟读《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就能对题主所问作出较合乎情理的回答!但必须指出,诸葛亮的才智与能力已被史实证明是确实存在的,那么,既然诸葛亮如此有能力,为什么没能完成复兴汉室的统一大业呢?OO一。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占了天时。东吴据长江之险富有江南又占地利!到诸葛亮扶佐刘备创业时,吴,魏两国基业已基本成形。待刘备得西川后,魏有人口400多万,吴有人口230万,而蜀国偏居西川人口才将尽100万!魏国兵多将广,蜀国是兵微将寡,实力相差悬殊。OO二,孔明初出茅芦时称汉高祖因得西川而成帝业,这只是当时的说辞而已!与实际相差甚远!孔明出兵祁山,蜀魏的主战场在长安地域。而当年楚汉相争的主战场在成皋(河南一带),又加上韩信出兵赵燕之地从侧翼威胁项羽。项羽连年征战由强变弱!刘邦是养精蓄锐由弱变强,因而最终得天下。OO三,孔明伐魏,是以小击大,以弱征强,加上蜀道艰难,运粮不便,六出祁山大都因粮草不济无功而反!OO四,诸葛亮的错误是,在刘备得西川和汉中后,王平等又攻占了上庸等地,此时不应劝刘备称帝!!!刘备一称帝,激怒曹操欲起倾国之兵讨伐刘备,后听司马懿之计,联合东吴夺取荊州!〈本来是吴蜀联合抗曹,变成了吴魏联合攻打荊州〉,最后造成关羽腹背受敌,失荊州败走麦城而亡身!由于失掉荆州,使原计划两路出兵伐魏变成了只能一路出兵祁山!假如诸葛亮不劝刘备称帝,同时派马超赵云等添兵荆州,孔明亲统大兵以荊州为大本营继承伐魏,局面会大不相同!OO五,正因为失荊州关羽阵亡,产生了连锁反应,造成张飞被害,刘备起兵伐吴又被火烧连营七百里,最后托孤白帝城,使蜀国损失巨大!魏国又欲发五路大兵伐蜀,全仗诸葛亮安居平五路,方免灭国之灾!此后,虽有平南蛮,计夺三城收姜维之胜,但因马谡拒谏失街亭,使诸葛亮功亏一篑!诸葛亮去世后,虽有姜维九伐中原,但终因后主无道,〈只是狗尾续貂〉难逃灭国之灾。OO六,纵观历史,人类社会是向前发展的,周,秦,汉,唐,元,明,清。前朝灭亡,后朝取而代之,而刘备提出复兴汉室的本身,是一种倒退!古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的是改朝换代是一种历史潮流,刘备的思想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因此难以成功。诸葛亮虽才智超群,无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水镜先生说孔明生不逢时就含有这种意思(所以他不把司马懿推荐给刘备)!以上只是个人看法,不妥处欢迎斧正。

6

书中早就做过结论:诸葛虽得其主,未得其时。

隐居隆中,身未出山已呈三分图,足见诸葛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才学足以卧龙号之。

可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赤壁一战,孙刘两家联合打败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不料曹操病亡,曹丕迫不及待代汉自立,刘备和孙权也先后跟风称帝,形成三国局面。

蜀汉自关羽荆州被杀,张飞军中被杀,刘备陷入复仇的私欲之中,倾全汉精锐遭覆灭厄运。白帝城托孤,蜀汉兵微将寡,已失去北伐一统的先机。

诸葛一腔热血匡扶汉室的大谋已化为乌有。虽竭尽全力屡出祁山,数伐中原。奈势单力薄,刹羽而归。

五丈原病倒,诸葛有心报国丶无力回天,临终紧紧握着姜维的手:死不瞑目!

姜维哭别:丞相,你放心,你的未竟事业我一定给你完成,赴汤蹈火,万死不辞!

7

诸葛亮辅佐刘备,诸葛亮虽说具有突出的政治才能,也有军事才能,刘备的政治主张是恢复汉朝统治。刘备的这一政治主张表面是名正言顺,其实这个政治主张是名不顺、言也不顺。因为东汉未几个皇帝都是昏君或幼儿,都无力治国,皇权早被外戚和宦官集西轮流把持,国家机器已遭严重破坏,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各地已普遍割据为政,刘姓江山民心已基本丧失,刘姓政权已实际死亡。这种局只有改朝换代了,所以刘备的这个政冶主张仍然唤不回民心,没有民心的倚护,所以刘备和诸葛亮就难予完成恢复汉朝的统一大业,再加上三国也群雄竟尽出的年代,诸葛亮就难上加难了。

8



诸葛亮为何没能有统一三国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诸葛亮为蜀汉恪尽职守,鞠躬尽瘁,前后出师表,感人肺腑,句句真情。六出祁山践行兴复汉室的诺言,然而由于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诸葛亮用兵如神,兢兢业业为何没有统一三国,我认为以下原因可以作为参考。



孔明不占天时。首先,刘备一意孤行,尽出蜀国之兵伐吴,在夷陵之战被火烧连营,七十万大军所剩无几,许多人才就此殒没。白帝城托孤后留下了一个内忧外患的蜀国,缺兵少将,出现了人才就此断层,甚至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为先锋的局面。其次,刘禅昏庸,不堪理政,虽然对诸葛亮言听计从,但听信谗言干涉军政,是的诸葛亮的一次北伐无功而返。在诸葛亮蒋琬等去世后,宦官黄皓在朝中专权。迫使姜维外出屯田,蜀国渐渐衰败。之后魏国大举伐蜀,刘禅不战而降,并且搬迁但洛阳,封为安乐公。

益州疲弊,人才奇缺。蜀国无论是军事上还是国土面积上都不占优势,当时曹操统一了北方,魏国得到了发展,后期又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力迅速恢复。蜀国连年内战国寄亏空,人口也只有九十万,养活蜀汉集团真的很困难,诸葛亮不注重人才培养,导致蜀国后继无人,不能知人善任北伐最终无功而返。最住要的还是蜀国地理位置不好,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又有秦岭阻隔,很难直接通向长安,道路崎岖,运粮也是问题。这样的形式伐魏,怎么会有不败的道理。



苍天助曹不助汉。这也是诸葛亮在上方谷与司马懿决战时,仰天长叹的一句话,在这关键的一战中,差点让司马懿毙命,但火烧司马懿却没有料到会天降大雨。诸葛亮在上方谷底放火,致使贴近地面的空气迅速上升,致使大雨倾盆。浇灭了上方谷的大火,本来决定自杀的司马懿又绝处逢生,诸葛亮功败垂成,长使英雄泪满襟。



诸葛亮生性谨慎,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蜀国资源和土地都远不如魏国,在这种情况最好采取奇袭,方可取胜,而孔明也并未采取魏延的建议——兵出子午谷,直取洛阳,如果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其结果也未可知。只可惜孔明十分谨慎,被实际强大魏国拖垮,国内没钱,百姓无法生产,连年穷兵黩武,岂能不败。

诸葛亮虽然没能统一三国,但其永不言弃,鞠躬尽瘁的精神为后世所敬仰。也算对得起刘备白帝城托孤的情义,你是怎么看待诸葛亮一生的?

9

一统天下,除了人才之外,己方的军事和经济能力也很重要!

诸葛亮是卧龙,是三国名士,不管是在小说中还是在历史记载,诸葛亮的能力都是非常强大的,不但有“未出山而知天下三分”的战略领导能力,其实际的军事谋略也很厉害,刘备入主荆州,占据益州建立蜀汉王朝的每次大战,背后都会有诸葛亮的谋划,可以说蜀汉的成果有诸葛亮的一半

诸葛亮之所以没有一统三国,还是因为刘备的底子不行

刘备对比孙权和曹操,那真是白手起家,拥兵的时候都三十多了。等到刘备占据第一块长期根据地荆州的时候,孙权曹操不但实力强大,而且江山稳固,天下大部分地区归属已定,刘备发展的空间不大了,毕竟国与国之间的征战,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一个人只能在提高国力上做出杰出的贡献,所以说蜀国没有一统,是当时历史必然,换句话说诸葛亮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10

“两汉以来无双士,三代之后第一人”。诸葛亮以自己非凡的才能和忠贞仁义礼智信,成了三国时期最为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书法家、绘画家,最为后世儒家所标榜。那么他能被冠以如此多的称号,为何没能一统三国,恢复汉室呢?这正应了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之言:“孔明虽得其主,未得其时也!”

大凡一个人要想成就一翻事业,既要有卓绝的才能,赏识的领导,更要有风雨具济的用武平台。诸葛亮的才能卓识已为人们所知,刘备、刘禅也算是最为赏识他的领导,但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用武平台就很勉强了。刘备起点很低,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之时,天下大势是个什么情形呢?曹操已以迅猛之势,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北方,并稳固了自己北方的统治,成了无可匹敌天下最为强大的势力;江东经过孙坚、孙策、孙权经营,已历三世,国险民附,固若金汤。刘备当时所能争取的天下资源,已非常有限,正是在诸葛亮隆中对策的指引下,联孙权抗曹操,借荆州,取益州,占汉中,建立蜀汉,方才达到三分天下居其一,有了争锋天下的资本。但是由于领导操作经营不当,导致失荆州,败夷陵,蜀汉精锐尽失,战略重地不保,诸葛亮隆中对策再难施行。在蜀汉存亡危急时刻,诸葛亮力挽狂澜,重新稳定巩固了蜀汉,但蜀汉也成了三国中地盘最小,人口最少,军队最小,国力最弱的国家。当时天下十三州,曹魏占其九,人口四百多万,军队五十余万,处天下最富庶之地;东吴占其二州,人口二百余万,军队二十多万,处天下最险固之地;蜀汉偏居一州,人口不足百万,军队满算只能达到十余万。在如此情势下,诸葛亮就算有足天的本领,也是很难实现恢复汉室,一统天下的。但就是处在如此弱势,诸葛亮仍抱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心态,和以攻为守的战略,以小击大,以弱击强,屡屡耀兵北疆,打得曹魏只有固守之势,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看着蜀汉军在自己境内纵横驰骋,来去自如。就以今天的形势,面对绝对优势之下的美国,伊朗、朝鲜等国,有哪个敢找美国的事儿?就是北朝鲜一直高喊着要实现南北统一,也绝不敢冒然去发动兼并韩国战争的。有人说诸葛亮用兵太谨慎小心,不敢冒险用奇,不敢使用魏延子午谷奇计。为什么谨慎小心?为什么不敢冒险?还不是由蜀汉基本国情所定?蜀汉的资源太少了,国力太小了,真的耗费不起,冒险不起,少有差迟,就有亡国绝汉的危险。要知道子午谷道路十分崎岖难走,曹魏当时又占据着上庸等郡,东、南都在曹魏的控制之下,长途奔袭长安,后方补给困难,又容易陷入曹魏长安与东、南敌军两面的夹击之中,很容易全军覆没。因此诸葛亮北伐一直不选靠南边的子午谷、骆谷等离长安很近的地方出兵,而是北上出祁山,就是因为上庸三郡等地不在自己手中控制的缘故。

乱中统一易,稳定取国难。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我们是不能以成败论英雄的。诸葛亮尽管拥有安邦定国,经天纬地之才,但也受“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限制,只能精打细算,以蜀汉所拥有的微弱资源,为恢复汉室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