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历史人物的定位,还是依据其历史成就为根本。
不以成败论英雄,但必须以成就来定位。
我不清楚这个第一军事家、政治家的帽子是题主给的还是谁给的。
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有人一定要认为诸葛亮就是第一军事家、政治家,那也无可厚非。
至少我认为诸葛亮够不上这个第一。
其一,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那是他自己说得。当时的人没有认可的,除了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相信。
从崔州平、徐庶的史料来看,二者无论能力还是成就,比诸葛亮差得很远,二者佩服诸葛亮是真的。
除了二者,咋就没看到庞德公、司马徽、庞统等人也说相信诸葛亮真的是管仲、乐毅一样呢?
第二,司马徽认为庞统是”南州士之冠冕“,是不是说庞统是第一哦,那就是在诸葛亮之上。
我认为实战的能力,庞统要在诸葛亮之上。
司马徽说:伏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这本身就是一个广告,无非就是说明二者很有能力,起码在荆州是无出其右者。
司马徽同时与许多名士交往,也推荐了很多人,比如南阳人刘廙、襄阳人向朗、益州涪城人尹默、李仁等等。他们的成就比不上诸葛亮、庞统,也就不清楚给他们的广告词是啥。
不管如何,那仅仅就是司马徽一人之言而已。
其三,诸葛亮除了《隆中对》、平南中、六次北伐之外也没有特别突出的成就。
《隆中对》那是对局势的一种判断,其结果也并没有按照他的设想进行。
刘备占据荆州三郡也好,五郡也罢,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意外。
诸葛亮建议刘备取襄樊,刘备没有采纳;如果采纳的话,能否守得住哪?如果守不住,会不会被曹操一锅端呢?
长坂坡之战,刘备仅仅带领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逃走,不是赵云力战,恐怕阿斗、甘夫人跟糜夫人、两个女儿一样,也都没了。
从这个实力对比来看,刘备还是明智的,即便采纳诸葛亮建议,占据襄樊,守住的概率不大。恐怕连数十骑逃跑的可能也没有。
因为刘备本身并没有实力,襄樊就是孤城。刘表的势力不小,但刘表死后,是不是都能归顺刘备哪?
刘备从樊城撤离,跟随的都是官吏和百姓,并没有部队背叛刘琮而追随他。这就说明刘表的军事力量并不看好刘备。
当时,刘备的目标是去南方交州,投奔苍梧太守吴巨。是鲁肃力劝刘备与孙权共同抗曹。也是由于曹操军队发生了瘟疫,部队失去了战斗力,遭遇周瑜率领的东吴精锐三万人的强烈袭击,战败撤退。当时刘备只有二千人参与了赤壁之战,并没有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这也是孙权耿耿于怀,一直想把荆州要回来的原因所在。
刨除这个偶然性不说,刘备一直都没有实质性控制荆州。
赤壁之战到湘水划界之后,刘备仅仅控制了荆州南郡、武陵、零陵三郡,大约是荆州的三之一。
在按照战略规划,取得益州的过程中,诸葛亮的成就并不是非常突出。
坐镇成都,保障刘备汉中之战的最后胜利,这是诸葛亮伟大的成就。
平定南中,擒获孟获,并没有像演义说得那么玄。刘焉、刘璋父子经营益州几十年,益州还是比较稳定、经济也是持续发展的。
刘备、诸葛亮主政益州时期,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连年征战、币值改革,令益州士族、百姓抵触情绪很大。这也是刘备及之后的政权一直没有融入到本地土壤中的原因。
如果当时不是赵云的建议,刘备再把益州那些土地、房产等再掠夺性的分封给追随而来的将士、官吏,恐怕刘备集团在益州站稳脚跟都困难。
历次北伐,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不容忽视,但基本没有任何成就可言。
或许有人会说益州太小,限制了诸葛亮能力的发挥。
是啊,如果诸葛亮有曹操、孙权那些地盘,一定会有更大作为。
但人家那些地盘也是靠自己一点一点拼出来的,如果没有刘备留下那点基业的话,诸葛亮又能有多大的作为呢?
或许你说诸葛亮出山晚了 ,地盘基本被曹操、孙权等已经瓜分完毕。
是啊,人家在打拼的时候,你在喝茶呢。
看一下孙权,十五岁当县长,十九岁就接班做主公。诸葛亮二十六岁才出山,或许刘备去得晚,没有让诸葛亮少年成名。
可如果没有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总不能仅仅凭着看到了三足鼎立,最后司马氏一统天下的预言,就成为军事家和政治家吧。
哪一个军事家不是凭借经典的战役而成名的?
能力是一方面,对于军事家、政治家的定位,还是以成就说话。
诸葛亮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但在三国时期绝对称不上第一,恐怕第二也称不上。因为能称得上第一的还有不少人在。
归根结底,还是能力达不到最高的境界,也就完不成一统天下的重任,自然就没有堪称第一的成就,也就不能称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