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宫本武藏在很多人心目之中名望很高,被捧为“剑圣”,尽管他始终也未得到过“剑圣”的名号。宫本武藏的剑术在当时的日本并不是最强,甚至不能算作“一流”,可为何他的名头却远比诸如“冢原卜传”、“上泉信纲”更被后世传颂呢?这和他的“兵法理论”分不开。

《五轮书》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不亚于欧洲人眼里的《圣经》

宫本武藏说到底只能称之为一个剑术家,但是他将一生中战场经历,透过地水火风空五卷记录下来,而且将道理溶于其中。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商人能在全世界打下天下,也是得益于这本书中的道理。

宫本武藏的“胜利至上论”很受后世日本人欢迎

他在书中的所有理论都围绕着一个观点——只要可以获得胜利,过程和手段并不重要。宫本武藏的理念中,一切都是围绕“怎样打赢”来展开的。这套理论不仅在日本商界受欢迎,甚至“军国主义”也是由此衍生出来的。

我们最耳熟能详的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的决斗,宫本武藏将这一理论发挥到了极致。

首先是迟到,让对手内心焦急;然后是恫吓,说小次郎扔掉了刀鞘,此战必败,再次扰乱心智;最后,使用的武器不是武士刀,而是比对手武器长很多的船桨,占进了便宜。如果按照日本武士的传统理念来看,宫本武藏绝对是胜之不武,太没有“武士”精神了,但是在宫本武藏心里这不算什么:站着的永远比躺着的有话语权。



所以,宫本武藏虽然未必是当时第一的高手,但也算不上欺世盗名,只不过他的理念太过“现实”,太过“实用”了而已。

最佳贡献者
2

肯定不是。宫本武藏强得离谱。

很多人认定宫本武藏名不副实,都是根据后世小说严流岛一战来判断的。

小说里的严流岛之战,宫本武藏在与佐佐木小次郎的决斗中使用各种计谋,比如故意迟到,使用船桨削成、长度更胜“晒衣杆”的木刀,以及背对太阳站立等等,这些都出自宫本武藏身后110年的小说《二天记》的情节。

退一万步说,即使这些情节都是真的,宫本武藏就弱了吗?

不论是真实史料还是小说,宫本武藏有一战是无人可超越的,就是在一乘寺的“攻城”。

什么叫“攻城”?

宫本武藏在决斗中杀死吉冈清十郎和吉冈传七郎以后,在一乘寺城受到吉冈家及其门下、壬生家、御池家、作州吉野乡士等四五百人的追杀。如此之多的敌人,宫本武藏处处受攻击,防不胜防。为了逃出一乘寺城,宫本武藏只好宣布攻城。

攻城——以一乘寺全城为敌,无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幼皆可杀我,无论尊卑贵贱男女老幼我皆可杀。

与其费力判断谁是敌人谁是友人,还不如把所有人都当成敌人,只要露面就杀掉,不想死就别来找我。这就避免了误杀友人,以及误信敌人而被杀害的危险。

当时的一乘寺城隶属足利家,所以足利家也出动了一些足轻参战。再加上一些野武士(流氓)想要靠宫本武藏的脑袋来换取名声和赏金,敌方的参战人数总共有一千多人。

宫本武藏就一个人。

顺便,追杀武藏的人中,名义上也也包括佐佐木小次郎。不过小次郎只是吃瓜,并没有兴奋到拎着晒衣杆满街追杀武藏。真实历史中,小次郎安闲地待在武家宅,而《剑与禅》里安排了一下武藏与小次郎相遇,不过小次郎同样没有出手。

最终,宫本武藏杀掉了一百多人,逃出了一乘寺。这段故事就是很多小说喜欢大作文章的了,比如说描述宫本武藏在格杀中领悟了“天下无双”虎振“等等。

你可以说宫本武藏欺世盗名,说他很弱,那你也来一个“攻城”给大家瞧瞧?被一千多人不择手段地追杀还能逃得活命,谁不服,谁就也来这样“欺世盗名”一次吧。

一个人对抗一千多敌人,再怎么去贬低宫本武藏的水平,但是事实摆在这里。何况这些人都不是平民,都是手持武器的武者。

日本历史上,还有第二个经历过这样的战斗并活下来的人吗?就算是上泉信纲、冢原卜传、柳生宗严,他们敢保证自己能在这样的战斗中活下来吗?

宫本武藏在这一战里是不是真的“无伤”那就不好说了,但起码人家没缺胳膊没少腿没残废,在并不大的一乘寺城里逃脱了一千多人的围追堵截,还杀了一百多人,就凭这一条,宫本武藏就已经不负“剑圣”之名了。

如果这样的战绩都算“欺世盗名”,那天底下哪还有不是欺世盗名的剑术高手了?

其实历史人物就是这样。同年代及年代较近的人,对那些厉害人物都大加叹服。过了几百年,就会冒出来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宵小,看了基本小说,只凭妄想就菲薄那些厉害人物,否定人家的成就,就像现在一些杠精否定李小龙的强悍一样,也不知他们都有什么能耐,就敢口出狂言了。

3

不知道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